不少地區的客家人因為占較少數,漸漸被同化成「福佬客」,不過,在高雄美濃的吉洋里卻是相反的情況,相當特殊,原來是日治時代為了開墾南隆農場,招募一批附近地區的福佬人和北部客家人,遷徙到這裡的福佬人,歷經百年變遷,成了外出講客語、在家才講福佬話的「客福佬」。而當初從北部南下開墾、講海陸腔的「台北客」,經過三、四個世代的融合,現今許多後代都說得一口道地的美濃四縣腔客語,一起去南隆地區,看看多元族群融合的有趣現象。[旗山區廣福里居民
張黃丙妹]
很熱鬧喔,客家庄的榖都要載來這邊交,南隆農場交,以前很熱鬧,現在比較落寞,沒這麼熱鬧了。台北(北部)客也有、福佬人也有、客家人也有,可能大部分的客家人就是美濃那邊過來的。

講起以往南隆農場的盛況,張阿婆有說也說不完的故事。現在的高雄農業改良場旗南分場,就是當時農場的總部,南隆農場包括現今的旗山區廣福里,和美濃區中壇里、德興里獅山里、龍山里一部分,加上整個清水里、吉和里吉洋里、吉東里,占地四千多甲。日治時代,因為開墾南隆農場,招募了鄰近的福佬人和北部客家人共同開發,因此語言上呈現多元面貌。

[旗山區廣福里居民
張黃丙妹]
以前我們(夫家)的阿婆就是海陸腔,以前他們苗栗過來的真的是講海陸腔喔,我一個嬸嬸,快九十歲,他也是,他們同宗來的,台北(北部)來的,(講的)腔很重,聽不大懂喔。

雖然一樣是客家人,但在當時不僅語言不通,就連穿著也不盡相同,

[旗山區廣福里居民
張黃丙妹]
不一樣喔,以前他們(北部客)穿的(褲子)是有褲頭的,不是像我們穿的褲子,以前他們穿的大襟衫(藍衫)不是用釦子的,弄得不一樣喔,以前(南客、北客)穿的衣服不一樣。

來自不同區域,文化、語言不同,早期在相處上難免有些衝突,

[旗山區廣福里居民
古德福]
別說福佬人和客家人有衝突,連北部(客家)人來到這跟我們有很大的衝突,是,我們一般人就會說台北客搭理不得,我自己本身就有經驗,他們的田裡的田螺不讓人家進去撿,不讓你進去撿,他會怪說把他的稻子踩死了

不過歷經百年的融合,被稱為「台北客」的北部客家人,早就入境隨俗,說得也是一口流利的四縣客語。來到南隆地區的信仰中心五穀宮,可以發現在這閒聊的鄉親裡,有不少都是台北客的後代,

[輔天五穀宮主委
張貴琦]
南隆庄有苗栗、新竹那些人,台北人(北部客)下來南隆開墾這樣,也有少部分的福佬人這樣。這是我們南隆人的信仰中心。

五穀宮所供奉的神明,是台北客從苗栗分香而來,這裡也是南隆地區最大的廟宇,

[文史工作者
蕭盛和]
這間輔天五穀宮就是,應該是大正十四年正式成立的,這個廟的醞釀過程,是因為早期有西班牙流感,所以當時的人因為醫藥不是很發達,大家很緊張,就只有求神保佑。當時苗栗人帶了五穀崗神農大帝的香火來這裡,有的人拜過後感覺身體比較健康,就有個寄託一樣

百年前來到南隆農場墾荒的福佬人,經過三、四個世代的融合,形成了「客福佬」的特殊情形,這些人在家說福佬語出外講客語。

[美濃區居民
曾泳木]
我們住在客家庄,住了差不多有六、七十年以上了,我們家裡的人是講福佬話,去外面講客語就對了啦,無論是媳婦、孫子,跟阿公、阿婆都講福佬話就對了,在外面和客家人在一起就講客語。

曾泳木說得一口道地客語,若不是曾家祖堂建築,祖先牌位安置仍是標準的福佬風格,實在是難以讓人分辨他是客家人或是福佬人,

[美濃區居民
曾泳木]
以前從我阿公時候就這樣設(牌位)到現在,人家說神明、佛祖就和祖先一起,本來客家人是拜祖先而已啦,沒有安放神明,我們福佬人就是這樣的情況,就神明、佛祖、(祖先)都擺在一起。

[文史工作者
蕭盛和]
這個祖堂還是屬於福佬式的祖堂,福佬式的祖堂最明顯的就是他們的堂號不明顯,像這家幾乎就沒寫堂號,我們客家人就是堂號寫很大,公廳中間的正門口就有堂號,

曾泳木從阿公那輩開始,就舉家搬遷到客家人占多數的南隆地區,現在回到家鄉旗山區還會因為習俗不同,被家鄉人取笑。

[美濃區居民
曾泳木]
福佬人(掃墓)沒有放鞭炮,客家人放很多鞭炮,(阿伯像你們就不會放鞭炮),沒,入境隨俗了,去我們祖先的墓地在旗山溪州那邊,我們掃墓也是放鞭炮,那邊的人都會說客家人在掃墓,客家人在掃墓了,(是喔),這情形是因為,那個(墓地)很少,那個墓地很少客家人會去掃墓,就只有我們去放鞭炮放很多,放沖天炮那些,放很多。

和曾家一樣入境隨俗的還有郭枝清這一家人,雖然夥房外觀是客家形式,但祖先牌位的安置仍是福佬風格,看得出族群融合的風貌。

[文史工作者
蕭盛和]
郭枝清先生他本來是福佬人搬到我們客家庄,住久了就變客家人,他們的祖堂是,就是客家人的師傅做的祖堂,所以外觀看來是客家人祖堂的形式,不過裡面,他一樣是福佬人的型式,有神明、有神像,福佬人的祖先牌位就弄在左下角這樣。

[美濃區居民
郭枝清]
(阿伯你們來這邊多久時間了)?差不多七、八十年了,快要一百年了。(平常在家是講福佬語)?對啊,(不是講客家話),對,(出去呢才會講)?出去有時候也會講。

「客福佬」的情況,在吉洋庄約莫占了五分之一,在台灣算是相當特殊的族群融合模式。

[文史工作者
蕭盛和]
吉洋庄算起來近百戶人家裡頭,福佬人大概占有十七、八戶,差不多五分之一左右,因為客家人占多數,所以他們來到這就慢慢地被客家人同化,變成說我們說的「客福佬」了,這「客福佬」的情況,全台灣來說是很特殊的一個現象。因為一般的地方都是客家人變成福佬人,他們就是因為在這村庄裡算少數,福佬人就變客家人了

經歷了百年的變遷,來到南隆農場開墾的福佬人,為了生活融入在地;由北部遷徙南下的台北客,也說著道地的美濃四縣腔客語,巧妙地成為,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另一種見證。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