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農民就像是游牧民族,每年隨著花期在南北奔走採蜜,有時候找不到地方住,只能睡在車上或是搭帳篷,因工作辛勞,很少年輕人願意做,因不捨從事養蜂業逾四十年的父母,辛苦採集的蜂蜜,都交給大盤商,收入不穩定,苗栗蜂農劉日生,退伍後便來接手,並一步一步建立自家品牌,希望父母辛苦經營的事業,到他手上能有更好的成績。<(小時候)看父母養蜂,(覺得)好玩、很有趣,看到蜜蜂飛來飛去,(想說)奇怪,蜜蜂這樣飛,怎麼可以賺到錢呢,父親說這是辛苦錢,你看那蜜蜂,採回來的蜜(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就像我們客家人的精神,一角一角慢慢地存,把錢存下來>

65年次的劉日生,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對養蜂收蜜這行業產生濃厚興趣,退伍後便回家幫忙,實際了解後才發現,父母的辛勞付出似乎與收入不成正比,幾經思考,決定自產自銷。

[養蜂人家
劉日生]
退伍回來那時候,看到父親,(把)很多蜂蜜載給大盤商,讓大盤商賣,才賣一點點錢而已,心裡覺得很痛苦,爸爸、媽媽這麼辛苦,採收這麼多的蜂蜜怎麼才賣一點錢而已,那時候就跟父母說,沒關係,以後我們自己來做通路,就不用賣給大盤商,自己來生產,自己來賣。

但是自創品牌哪有這麼簡單,一方面要拓展知名度,還要開發銷售通路,沒經驗的劉日生只能邊做邊學。

[養蜂人家
劉日生]
我們夫妻就把我們的產品,拿到內灣的路旁去擺攤,像擺路邊攤這樣賣東西,所以是從那時候開始做,那時候一個月這樣做,做不到3千元,因為不會做生意,自己的包裝又包裝得很醜,後來這兩年,經過我們這麼多,在市場上看到的,看到別人的產品包裝,所以就把自己的包裝換過,變成比較新的樣子再用新產品來販售這樣。

在外面跑業務之餘,劉日生有空就會和父母到處去「追蜂」。

[養蜂人家
劉德欽]
我們北部的人,要去南部採荔枝花和龍眼花蜜,我們北部沒有,是氣候的關係,要去到高雄大樹岡山、南投,那裡的花比較集中,清明節前,清明節前十日(出發),到4月22日就回來了。

[養蜂人家
徐梅妹]
花期一年就二十多天有時候就一個多月這樣,回來後就整年沒有蜂蜜,就做蜂王乳,現在不是,有加咸豐草這些,(這樣)就整年度就有蜜源,就比以前好。

哪裡有花蜜,就往哪裡跑,如同游牧民族,以前交通不便的時候,下去南部一趟得花上大半天時間,三更半夜就要整裝出發,可以在哪裡落腳休息也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

[養蜂人家
劉德欽]
以前沒有高速公路,去到(那裡都)(凌晨)兩點多快三點,去到高雄四點多,差不多天亮了,現在高速公路開通,就比較好一些,他(要借住)別人的老家,年輕人出去外地做工作,就借他的老家來住,如果沒有就住帳篷,就地取材,對,水也是去跟人家借,借來洗手、洗腳、洗臉。

三月到來,蜂農就要展開忙碌生活,春天到南部採荔枝蜜和龍眼蜜,夏、秋就在中部以北,採咸豐草蜜、雜花蜜,冬季蜜源少時,也沒閒著,蜂農必須準備糖水餵食,維持龐大的蜂群,當春天來臨時才有蜜蜂軍隊去採集花蜜。

[養蜂人家
劉德欽]
我們要在十二月過後就要加強牠的繁殖力,就要餵飼料給牠吃,(要讓牠吃什麼),砂糖,剛剛跟妳講,砂糖之前700元,現在1300、1400元,成本提高。

<這個是放糖漿的盒子,這個平常,到十二月後,就三天、三天就要餵一格給牠吃>

成本不斷增加,壓縮蜂農利潤,劉德欽感嘆,養蜂這行是越來越難做了。

[養蜂人家
劉德欽]
那時候的蜂王漿,蜂王乳,一公斤10500元,我去幫人做事一個月3000元,你會不會想(做),(這樣生意很好),很吸引人啊,所以我投入這個行業,哪知道這農業卻越來越難做一直到現在都是,我兒子接手(後)慢慢地有變好。

蜜蜂是養蜂人的重要資產,管理照顧蜜蜂外,還得時時刻刻注意蜜蜂的健康狀況,有蜂農圖方便,直接餵食抗生素,劉德欽則是選用最天然安全的方法。

[養蜂人家
劉日生]
在十年前的時候就遇到(抗生素)這個問題,所以我父親就用蒜頭和醋,就是糯米醋有沒有去攪拌去泡,泡半年,每年(冬下)那時候才餵給牠(蜜蜂)吃,這樣的話,就可以把蜜蜂(體)內的細菌殺死,就不用餵抗生素。

自蜂蜜產品開放進口後,台灣養蜂產業受到衝擊,逐漸縮小飼育規模,劉日生說,還好現在有了認證標章,幫台灣純正蜂蜜「驗明正身」。

[養蜂人家
劉日生]
外來進口的蜂蜜,(有)很多假的蜂蜜,很便宜,像我們純的蜂蜜來講,好的蜂蜜,一罐最好的,像五斤裝的要一千多元,那進口的,泰國進口的合成蜜那些,一桶才290、199而已,我們根本拚這樣大盤商的蜂蜜,去年,前年那時候,農業處的台灣養蜂協會,它有頒發一個台灣產地的那個認證標章,一個蜂蜜(的認證)標章,那個(標章)對我們就很有幫助。

四、五月油桐花盛開,分佈最密集的就在苗栗,劉日生和父母討論後,開始採桐花蜜,想要在重疊性高的商品中建立自己蜂蜜特色。

[養蜂人家
劉日生]
去年的時候我就(想說)試試看,把蜂箱放在這裡(看)採收的蜂蜜味道如何,所以我們就開始去採收蜂蜜,桐花的蜂蜜,一般來說桐花蜂蜜,養蜂人家比較不會想來採收,原因是說,桐花蜂蜜的量很少。

接手家中養蜂事業十年的劉日生,從一開始一個月賺不到3千,到現在有近10萬元收入,他還是很不安心,因為蜂蜜價差實在太大了,消費市場有限,現在部分蜂蜜還是得靠大盤商收購,消耗存貨,他也考慮要轉型觀光養蜂場,為被視為夕陽產業的養蜂業,找更多機會,期望成功經營出屬於自己的品牌。

採訪/撰稿 徐慧玲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