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中到五月初,是桂竹筍盛產的時期,光是苗栗地區就有3600多公頃的桂竹園,主要分布在大湖、泰安、獅潭、和南庄等鄉鎮。早期桂竹是很重要的經濟作物,竹材不僅可以拿來做家具、竹編工藝、甚至還能蓋房子。不過就在天然的竹製品漸漸被現代工業取代之後,桂竹的功能也由「實用」變為「食用」,尤其南庄農會為了平穩筍價,民國87年就設置了桂竹筍加工廠,利用蒸氣殺青保持筍子甜度、用真空包裝延長品味期限,還開發成禮盒伴手禮,增加桂竹筍的附加價值。在陡峭、幾近垂直的山坡,筍農背著簍子邊爬邊採收,桂竹筍一天可長15至20公分,幼筍出土後四、五天,長到約腰部高就可以採收。

<(這一簍裝滿幾斤啊),這個,一簍差不多滿滿的話,四十多斤,還是六十多斤>
<像這個多餘的部分一定要弄掉,因為它太硬了,(所以就是留兩目),兩目到兩目半>

苗栗南庄的桂竹園將近有六百公頃,主要分布在東河以上到鹿場、鹿湖一帶,尤其這海拔七百到一千公尺的地區,因為溫差大,生產的筍子也比較脆。

<你過來拿。>

翠綠鬱鬱的竹林,不用噴藥也不用施肥,最主要的管理就是每年三月要間伐,農民會把枯竹,和十年以上沒有生產力的老竹砍掉,方便採收,也能增加產量。

[南庄筍農
楊文昌]
因為這個的話,沒有一個生長力,所以你把那個老竹弄掉,你新的竹筍上來之後,新的竹子上來以後,隔年的採收量就會增加。過去我們這邊都是,比較原始林比較多,但是之後,認為桂竹是一個很好的材料,所以我們慢慢再種植,但有很多比較陡坡的地方,沒有辦法再種植其他農作物的地方,幾乎都在栽植這個桂竹筍,而且它繁殖速度非常地快。

桂竹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在塑膠製品尚未出現的年代,桂竹就被用來製作各種工具、家具,甚至外銷,是早期農民相當重要的經濟依靠。

[南庄筍農
楊文昌]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我住的房子就是竹子所搭建的一個房子,連裡面的整個器具都是也是用竹子做的。在民國七十幾年以前,是禁止採摘竹筍的,那一定要經過林務局的同意之後,你才可以去採摘竹筍,當然,你自己吃的是無所謂,不能拿出去販售,那在民國七十幾年解禁了之後,所以我們開始,就是以採摘竹筍為主要的一個經濟收入。

<(這多重啊),四十幾公斤而已,(四十幾公斤)。>

剝好的桂竹筍送上車一根根放好,再蓋上黑布避免曬到陽光。

[南庄筍農
葛志勤]
其實這個竹筍也是,本身就是有點,比較嫩的話它會比較脆,你如果說你放滿的時候,盡量不要讓太陽直接照射到,那它就不會,你如果說,你照射到的話它會整個就是乾掉。

為了保持筍子鮮度,筍農都是天還沒亮就摸黑到山上工作。

[南庄筍農
葛志勤]
差不多五點左右,(五點就要來採),對,(為什麼要那麼早),這樣子喔,因為它怎麼講,因為它就是,竹筍的那種,早一點會比較,它的鮮度會比較那個,(比較嫩這樣子),對。

而南庄農會也有鼓勵機制,在中午十二點前交貨,就加價一成收購。

[南庄鄉農會供銷部
主任 廖勝榮]
我們就說(中午)12點以前,筍子比較嫩,我們就,以市價多少錢再加一成,譬如說,我們今天(如果)一斤收15元,加一成就16.5元,保證給農民的價格,也保證品質。

採好的桂竹筍,兩到三小時就會老一目,所以送到加工廠,秤好、清洗完,馬上就要送進鍋裡,用蒸氣來殺青,比水煮的更能保持甜分。

[南庄鄉農會供銷部
主任 廖勝榮]
我們以前家裡都是鍋子煮水這樣煮,煮的會澀澀的,因為它的鹼水還是在裡面,那如果我們用蒸氣來蒸的話,它的鹼水會掉下去,所以我們的竹筍吃起來不會澀澀的,所以說又比較香、比較好吃。

[顧客]
他都用蒸氣的,大鍋蒸的,做得很完善。很多人來買喔,這個要是星期天,台北人整車(來買)喔,真的啊,我前幾天來買還買不到喔。

[顧客]
大概11點、11點半左右,它就會第一鍋(起鍋),它原則上大概,一天都會有兩鍋出爐的,所以我們都是來買現出爐直接就買了就帶回家。

<挑大的給你。>

桂竹筍產期集中,為了避免市場短期之間無法消化、價格崩盤,於是農會向農委會申請計畫,花了五百萬元,在民國87年成立了這間加工廠。

[南庄鄉農會供銷部
主任 廖勝榮]
後來是塑膠製品,塑膠製品代替竹子之後,竹子變沒價錢,沒價錢(之後),我們農會的總幹事陳乾安就覺得說,大盤商去跟農民收,這麼辛苦採收,一斤筍剝好殼才6元,所以他就說,這樣不可以,這樣農民就沒有什麼收益,就著手,請我們推廣股跟農委會申請計畫,來搭建這個廠房。

從建材、生活用品、到食用,隨著時代演變,桂竹有了不同的利用方式,現在透過農會加工廠的加工,用蒸氣殺青、用真空包裝延長保存期限,不僅消費者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更增加了筍農收益。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