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新社一家景觀咖啡廳,主人傅慶泉靠著自行研發的設備,爆出多種口味的手工爆米花,在網路上頗受歡迎。傅慶泉原本是一位汽車修理師傅,在離鄉三十年後,他回鄉開墾父親留下的山坡地,一圓開景觀咖啡廳的夢想。只是他的圓夢過程一波三折,2004年的七二水災,及2009年的八八風災,先後把他的心血沖毀,不過傅慶泉始終堅持夢想,現在園區經營地有聲有色。熱鍋裡,炒著黑芝麻的油已經滾了,加入砂糖攪拌後,再倒入玉米

鍋裡劈哩啪啦作響,有些爆米花還會彈出鍋外。每天早上,傅慶泉都要在工作室裡,頂著高溫製作爆米花

一鍋爆米花完成,助手則將起鍋的爆米花,用冷氣迅速吹涼然後裝桶。兩人合作無間默契十足

兩年多來的早上,工作室裡都是這樣忙碌。傅慶泉開景觀咖啡廳也兼做手工爆米花,由於品質好深受歡迎,訂單應接不暇。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去看電影,為什麼每個人都要買玉米花,像強迫性的,我也是要買來吃啊,不過吃起來就是感覺就給人,怎麼會那麼不好吃(還)那麼多人要買,而這種的吃起來,它三酸(甘)油酯會囤積,那是奶油(做的),所以比較不好,我回來就一直想,這應該可以做比較好一點

一次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經驗,傅慶泉有了靈感,決定研發好吃又健康的爆米花。他試著以植物油取代傳統的奶油,製作過程也有所不同,所以吃起來可以和市售的不一樣。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外面的是先炒好,才用(調味料)搖一搖,用攪拌的,用攪拌只是表面而已,我們不是,我們是爆香,爆給它香香的,才下去一起爆,爆起來它(味道)才吃得到。

傅慶泉不僅研發製作過程,所用的器具也都自己設計。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我去看它是電的這樣一直轉一直轉,我想說這種電的溫度怎麼夠呢,絕對不夠,吃起來會硬硬,所以我就用瓦斯的,我之前做(修)車的,有那種進氣排氣的,進氣排氣的原理,所以瓦斯我知道說,要用多大的,那瓦斯爐我也是訂做的,有認識的就訂做,訂做我就做旋轉爐,它才會進去的火要多大,距離桶底要多高

雖然機器可以符合自己的需求,不過四處彈射的爆米花可不是他能控制,所以即使工作時,已經全副的防護裝備了,還是不時被燙到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它會彈起來啊,彈起來有時候會從袖子進去啊,脖子也會啊,這邊也會啊,這都會啊,這都是啊,你在炒的時候它一直爆啊,一直爆一直跳,油那麼熱,它跳起來就會跳到(身體上),黏著(身體)就,黏著你又不能放掉啊,你一定要炒到完成倒出來不然整桶都燒焦,就浪費掉了

忙完爆米花,傅慶泉還沒得閒,園區的樹木需要修剪一番。八年來他苦心經營這塊父親留給他的一甲多的園區。年輕時在外地從事汽車修理,一轉眼就是三十年過去。或許是離開太久了,落葉歸根的想法不斷迴盪,於是在有點積蓄之後,他決定回鄉開墾這塊已經荒廢的山坡地,打造一座景觀咖啡廳。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我小時候在這長大的啊,跟我爸爸他們來這工作,小時候就被拴住,住在山上,想說這山,你不做也浪費掉,年輕有體力就回來加減做這樣,大家也可以來這邊遊玩啊,又可以認識另外的一種人這樣。

<照片提供 傅慶泉>

回鄉築夢,傅慶泉不假他人之手,自己一步一步慢慢地開墾。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要回來做的時候,要先用鐮刀,先砍一點一點,(草木)要放火燒,放火燒,燒一燒,才知道這(座)山是什麼形狀,什麼形狀你才有辦法下去做,哪裡要怎麼做怎麼做,不是,我們要做比較自然的,不是用怪手的,進來就開挖,挖一挖去做,這樣沒有一個形。

<照片提供 傅慶泉>

好不容易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園區大概有個雛型,卻遇到了七二水災。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都把我(心血)沖走,沖走要怎麼辦。沒電、沒水,在這待十幾天,想一想要做還是不要做,想(說) 好啦,低著頭再給它做。

<照片提供 傅慶泉>

當時決定重新來過,沒想到考驗還沒結束,又來個八八風災。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重建)做了四、五年了,又再來一次水災,又是一樣淹到,淹到要怎麼樣,又還是要做啊,比起七二(水災)(是)沒那麼嚴重了嘛,也還是要做

歷經兩次重創,親朋好友都勸傅慶泉乾脆收掉算了,上千萬的投資就當作給大自然的學費,但他始終不放棄。

[爆米花業者
傅慶泉]
這是我們要圓一個夢,就要咬著牙就是要做起來,不可以說,你做到一半就不做,這樣就沒有堅持了啊,第一次就堅持了,第二次你怎麼能沒有堅持,那怎麼可以對不對。

<六個,六個一箱。>

傅慶泉圓夢的努力和堅持,感動了表弟徐進文,兩年多前,他放棄原本的工作決定來園區幫忙。

[傅慶泉表弟
徐進文]
(他)一點一滴開始做,有一次七二水災,他連續遇到兩次(水災)啦,做一做(有)園區的樣子起來了,成型起來了,剛好大水下去,心血都被打掉了,看到真的是,我們做兄弟的人看到也很捨不得啦

<飲料是,風味料理的飲料呢,風味料理的飲料就是廚房他們都會,他自己搭配給你們,都有就對了,對,所以說,一般的我們就是不建議,熱火鍋的話,它就是沒有飲料>

兒時記憶中的山坡地,傅慶泉把它變成景觀餐廳,經營地有聲有色。不畏兩次風災的打擊,堅持重建,傅慶泉回鄉圓了夢想,也豐富了事業第二春。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