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越來越多農民市集,居民可以直接向農民購買當季農產品,農民和消費者直接接觸,也可增加收入,減少各類盤商剝削,不過農民市集大多是農民帶著自家農產品,到都市展售,台中縣外埔鄉的虎腳庄農夫市集則可說是第一個產地型的市集,農產品產地離販售市集只要30秒到10分鐘,不但減少蔬果的食物里程,水果可以在果樹上留到九分熟甚至全熟,再採摘下來,消費者吃到的是最鮮甜的水果風味,而產地就在市集旁,消費者可以親眼看到農產品的生長過程,吃得健康也安心。<仙桃不是都長長的嗎?對 但是這是另外一個品種。兩個品種,什麼東西都來嘗試一下,我們最新鮮。>
<大白菜怎麼賣?一顆三十元,兩顆五十元。好 那我要買兩顆,OK剩下那兩顆。>

這天一大早,外埔鄉永豐社區公園裡就鬧哄哄,不是農民熱情叫賣自家新鮮蔬果,就是顧客仔細挑選蔬果、詢問價格,交易熱絡,攤位上擺著各式青菜當季水果,全都是村民自家栽種的農產品,這裡是虎腳庄農夫市集,每週日開張。

[顧客]
(你們從哪邊來的),大甲,(那你們知道),(這邊有個農夫市集嗎),以前有聽過沒有來,今天第一次來。

[顧客]
因為我們是看到那個報紙,報紙對吧,對 報紙說這裡,這裡有很好的農產品,我就想來這邊看到(青菜)很漂亮,喜歡就買。(你買這麼多喔),是啊,要醃韓國泡菜,要醃的啦。

虎腳庄農夫市集,讓消費者直接與生產者接觸,農民將自家產品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消費者可以吃到健康、安心的蔬果。

<你要幾顆?三顆。>

正在賣高麗菜的農民劉玉鳳家裡種不少蔬果,平常都是拿到果菜市場大量批發,現在每個星期天都來市集擺攤,省下不少運費、紙箱等成本。

[虎腳庄農夫市集
農民 劉玉鳳]
這裡賣當然比較好,自己賣不用運費、不用紙箱,通通不用,這裡就,不過就是賣比較少一點。市場是大批發,不一樣啦,有好有壞啦,可是在這邊大家一起在這裡,自己種的,給村民自己吃又健康。

虎腳庄是永豐村的別名,這裡因為水源保護區和山坡地保育的雙重限制,保留了純樸的農村樣貌,村民近二分之一是客家人,幾乎全以務農為主,民國六十四年到八十四年間,村民主要和公賣局契作種植釀酒葡萄,直到公賣局政策改變,不再與農民契作,農民才開始改種火龍果百香果、巨峰葡萄等果樹,卻常常面臨農產品滯銷,價格不穩定的問題。

[虎腳庄農夫市集
農民 洪敦耀]
這邊以前是種釀酒葡萄,差不多我七歲的時候,我們這邊就開始種葡萄了,到現在差不多四十年了,然後就是酒廠那邊契作,契作就不再,契約額滿就沒有再契作了,然後就轉作,轉作種這個巨峰葡萄,有的人是種一些火龍果、釋迦這樣。

[虎腳庄農夫市集
農民 范良彬]
我最早種的葡萄就是釀酒的,和公賣局契約這樣,契作種了大概一、二十年,這(鮮食葡萄)差不多種十年。(公賣局)它沒收了就換種這個。還是公賣局(契作價格)比較穩定啦,我們自己種的這些(自己賣)不穩定。

[虎腳庄農夫市集
召集人 劉金湖]
農民自己生產的東西委託中盤商來銷售,利潤大部分都被剝奪掉了,農民賺很少,曾經我們有一個農民,他種李子,拿到果菜市場去賣,結果沒有人要,沒人要他就拿回來就倒到這個裡面當肥料,所以那是一個很悲慘的一個過去。自己生產東西,生產過量沒有人要,生產少,你又賺不到錢。

於是在地小農凝聚起來,想打造另一條銷售通路,農夫市集的想法應運而生。虎腳庄農夫市集是台灣第一個產地型的市集,產地到市集的距離只要30秒到10分鐘,大大縮短了從農場到餐桌的食物里程。

<(這樣就等一下可以拿去賣了喔),可以啊,就洗一洗,我早上就比較懶惰用割的,不然這根太多了,這都是施有機肥料。>

從田裡拔起翠綠的芹菜,根部還帶著大量泥巴,農民洪水木把現採的芹菜拿到攤位去賣。路程只要一分鐘,一走進市集,新鮮的芹菜立刻吸引顧客目光。

<這都是用有機肥,不是用化肥,用化肥不可能根這麼粗,一定沒用(化肥)的。那你這要賣多少,這些喔,你如果要,算四十就好。>

洪水木把自家吃的蔬菜拿來販售,賣給顧客的蔬菜比照自家食用的照料方式,安全用藥,消費者可以吃得安全無虞。

[虎腳庄農夫市集
農民 洪水木]
我們要採收的前半個月或一個月,我們就盡量不用(農藥),因為我的就是說,我的高麗菜要摘的時候,我就不用(農藥),不用(農藥),我要怎樣讓蟲不來吃,我就撒菸草。

<葡萄剛採的喔,來 快來,葡萄啦,快點快點先拿三串。>

現摘葡萄鮮嫩欲滴,看起來汁多飽滿,顧客搶著買,洪敦耀的葡萄園就在市集正對面,過馬路就到,葡萄的生長情況如何,消費者一看便知,洪敦耀還在葡萄園裡養了一群雞,食物安不安全,動物最瞭,因此牠們簡直就是活廣告,

[虎腳庄農夫市集
農民 洪敦耀]
就是有一些葡萄如果有壞掉的,或是一些菜渣那些就給小雞吃這樣,那我們養的雞,大家到這裡(看到)都一直要來跟我們買。

[外埔鄉公所農經課
課長 黃仲杰]
我們這邊的農友,他們沒有經過什麼(一些)特別的驗證,只是在葡萄之下,就是他養一些土雞,這樣的話,可以讓消費者直接看到,就是說,我的水果可以跟土雞是共生的,他沒有任何驗證,可是消費者一看到之後,如果你上面農藥噴得太濃的時候,他土雞自然就死掉了,可是他就不需要跟你講說,我有做這些東西(認證),不需要,我們只要直接就可以在現場看得到,這個水果是很鮮甜的、很安全的。

消費者可以親眼目睹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還可以吃到最佳熟成度的蔬果風味,因為虎腳庄農夫市集,強調「地產地銷」的觀念,生產者就近把最新鮮的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大大打破了以往傳統產銷的距離問題。

[外埔鄉公所農經課
課長 黃仲杰]
這邊的葡萄,它可以放到九分熟或者是全熟的時候,它才摘下來,(可是)我們一般為了產銷的距離,它在七分熟、六分熟有的就把它摘下來,再來後催後熟,地產地銷,它可以比較近距離的消費,這樣的話,消費者他買到他自己的東西的時候是,比如說已經九分熟到十分熟,他這個水果的香味或蔬菜的鮮甜,都可以吃得到。

不過產地型的農夫市集離產地近,相對來說,也就離消費者較遠,因此宣傳方式得特別費心思。

[虎腳庄農夫市集
召集人 劉金湖]
大家都要做義工,我們輪流開廣告車,每個禮拜六,一天大家就輪流出去開廣告車,做市集的一個行銷廣告。

此外在地小農團結一心,火龍果品質好到,能運銷日本的農民范振清也加入市集,

[虎腳庄農夫市集
農民 范振清]
對一個在地,在地生產的農民,確確實實有幫助,老人家也可以增加一點收入,最大的幸福就是,把最新鮮的蔬果賣給消費者,讓他吃到一個安全新鮮的果實。

火龍果產季結束,范振清修剪著枝條,好讓明年的火龍果能夠長得更好,雖然現在已經沒有火龍果可賣,范振清仍用行動認同農夫市集,採下父親所種植的少量仙桃果,準備到市集販售。

[虎腳庄農夫市集
農民 范振清]
現在沒有火龍果,爸爸有種一點仙桃果,加減拿去(農夫市集)交朋友啦,結緣啦。你在外面買,你不知道誰有噴藥,你看不出來,你要拿去化驗也不可能,唯一的就是我們的誠實,我們的誠信。

種葡萄近三十年經驗的農民范良彬,拔下套袋,剪下一串又一串熟成的葡萄,雖然他早就已經有自己的銷售通路,但也加入農夫市集的行列,表示支持。

[虎腳庄農夫市集
農民 范良彬]
我自己自產自銷,我葡萄品質種得好,人家吃到好吃會來訂購,我就宅配這樣。(你支持這樣的農夫市集嗎)?可以啦,這樣可以啦,支持可以啦,不會說讓生意人從中剝削一些有的沒的,在這邊加減賣。

其實因為虎腳庄農夫市集地處偏遠,從開幕以來,就不被看好,但經過農民五個多月的齊心打拚,已經小有成績。

[虎腳庄農夫市集
召集人 劉金湖]
剛開始很多人認為,我們可能做不了兩個月,他認為這個地方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很偏僻的地方做不起來,我們的農民透過市集,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然後分享自己的故事,把我們的產品行銷出去,大家可以說是越做越有信心,然後越做越旺。

即便產地型的農夫市集先天就沒有都會型、交通型農夫市集的便利性,發展不易,但虎腳庄的農民靠後天努力,慢慢累積自己在地的能量,

[外埔鄉公所農經課
課長 黃仲杰]
如果可以把這個地產地銷的觀念到處散發出去的時候,我們到哪邊就是去買當地的農產品。如果說到處都有這種市集,我覺得在台灣地產地銷的觀念它就會一直上來,慢慢地對農友的幫助,或者是一些弱勢的幫助就很大。

[虎腳庄農夫市集
召集人 劉金湖]
透過市集可以帶動我們全村的發展,以後可能,一戶一攤位,每一家只要你有農產品,在自己家前面,就可以把自己的農產品把它行銷出去,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目標。

這個由在地小農組成的市集,自己籌錢規劃,讓虎腳庄,從一個主要農作物產區,因為建立了農夫市集這個通路,而慢慢轉變為農產銷售區,在虎腳庄,我們看到,地產地銷的綠色概念已開始萌芽。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