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大湖薑麻園的薑相當出名,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傳統的種植方法,是每年薑採收後必須休耕五、六年以上才能再種植,因此薑農常需要開墾新的土地。為了避免不斷開發土地影響水土保持,五年多前當地小農開始嘗試用『袋薑』方式種植,跟產官學相關單位一同成立袋薑試驗區,不斷研究與更新種植經驗,希望一步步為薑麻園帶來新發展,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苗栗大湖薑麻園的薑相當出名,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傳統的種植方法,是每年薑採收後必須休耕五、六年以上才能再種植,因此薑農常需要開墾新的土地。為了避免不斷開發土地影響水土保持,五年多前當地小農開始嘗試用『袋薑』方式種植,跟產官學相關單位一同成立袋薑試驗區,不斷研究與更新種植經驗,希望一步步為薑麻園帶來新發展,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為了阻止全球化帶來的文化衝擊,1999年義大利發起了「慢城組織」,提倡保護環境、人文資產,推行健康飲食等主張,並以72項指標作為慢城發展指標。曾經申請認證卻沒成功的臺東池上,今年與南華大學合作,成立慢城認證推動委員會,力拚明年成為全臺第6個國際慢城認證鄉鎮。趁著鄉公所計畫申請慢城認證的機會,居民也與公部門共同檢視地方,改善觀光、交通、環境等不足之處,讓池上能夠更貼近慢城的生活理念。宋宇娥跟蔡裕昌的報導。
因為不忍心看到自家種的甜柿,盛產卻滯銷價跌,臺中一位返鄉農民努力為家中的事業找出路。他不僅把甜柿製成果乾、茶包、甚至麵條,在過程中他也發現,許多「格外品」被丟棄實在浪費,因此成立了加工廠,研發客製化加工產品。不僅幫助家鄉農民處理格外品,還期盼未來能協助政府、提供國際救援,讓農民、企業、政府都增加了利益。一起看吳怡君和李明燈的報導。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結束了,但有部分作品仍然留存著,像是今年設置最多件藝術作品的橫山,超大隻的穿山甲依然矗立,還有藝術家在三叉埤為獨居蜂打造的蜂巢,在在都提醒著大家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熱鬧的活動結束了,留存的作品讓大家持續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位於橫山鄉邊陲地帶的田寮村,在地人會稱之為田寮坑,隔著一條上坪溪,與對岸的竹東鎮相望,相對僻靜的田寮村還保有原始自然風光,也比較少受到注意,新竹在地青年團隊「竹東閒人」就舉辦「漫遊田寮坑」活動,用「全客語」的方式,帶領大家一起認識田寮坑的豐富歷史文化。繼續看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不少偏遠地區、學生數不足的學校,被迫走向裁廢校之路。就連曾經獲得、有教育界奧斯卡之稱「教學卓越金質獎」的南投縣長福國小,也差點難逃廢校命運。然而一切的轉機,是校長跟教師團隊,歷經三年的籌備努力,將學校成功轉型成實驗學校。長福國小這兩年的招生爆滿,學生數甚至翻倍!還有家長帶著孩子轉學來讀。在少子化時代,實驗學校究竟有什麼不一樣?來看黃貞茹和左燕輝的報導。
在之前的「振翅中的笑天使」專題中,透過鏡頭我們認識了在花蓮有一群弱勢的孩子,幸運在社福機構的照顧下生命有了轉機,為了讓孩子快樂成長,飛炫屋經常會舉辦營隊帶孩子上山下海四處玩,此外也透過活動訓練孩子如何和自己以及團體相處,現在就讓我們就來看這些孩子在營隊中的表現如何?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苗栗海拔不高,但這幾年在「茶葉」的發展上,也努力用差異化打出自己的品牌了。貓裏紅茶,茶湯鮮紅,不苦不澀,受到不少人的喜愛。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項產業,聯合大學的學生組成了「菁紅皂百一裏路」團隊,打造遊程,讓遊客從採茶到烘茶,體驗整個製茶過程,結合新思維,為傳統產業注入活水。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臺灣這幾年少子化現象嚴重,很多學校面臨減班、甚至存廢問題。因此不少學校運用短期約聘的代理教師,作為控管教師缺額的方法之一,而這些代理教師過去就被稱為「流浪教師」。雖然是一年一聘,但暑假兩個月沒薪水也沒勞健保,同工不同酬,權益長期遭到漠視。但今年起不一樣了,國中小代理教師因應新政策,在新學年度也改成享有12個月全聘期!但這個對代理教師來說的重大轉變,是不是就此解決問題一帆風順呢?以下是黃貞茹和左燕輝的報導。
花蓮善牧中心是臺灣東部地區知名的婦幼保護機構,數十年來持續守護著不幸兒少、受暴跟未婚懷孕女性以及弱勢兒少家庭。2001年還成立了「飛炫屋」兒童青少年活動基地,提供社區兒少夜間課後照顧、營隊活動、教育輔導等服務,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來看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位於非洲大陸南端的"南非共和國",被大西洋、印度洋交匯懷抱,同時也是非洲大陸最南端。氣候環境宜人,和一般大眾認知很燥熱的非洲形成強烈對比。也因為南非的歷史多元,各種族群文化包括歐、亞、非的風情都在這裡相融並存,宛如"彩虹的國度"。就連來自臺灣的客家鄉親,在南非都有不少身影。一起來看客家新聞採訪團隊、胡吰誌跟林柏均,前進南非所帶回的深度報導。
這麼多來自臺灣的客家鄉親齊聚南非,甚至說這裡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但南非吸引他們的是什麼呢?除了產業機會,還有一項就是南非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接下來要帶大家去看、被稱作南非"母親之城"的「開普敦」。有別於其它非洲城市樣貌,開普敦是南非最早被殖民地,歐洲色彩濃厚。知名地標「好望角」吸引人,走在路上還可能會經常遇見企鵝、海豹這些之外,當地甚至還有一個稱霸全南非的臺灣力量「佛光山南華寺」,讓這座城市豐富又精采。繼續跟著記者胡吰誌、林柏均一起去看看。
苗栗縣淺山的地形,植物和動物生態多元豐富,尤其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保育類動物石虎。石虎被稱為山林精靈,但這些年來由於棲地破碎化,淪為落入凡間的精靈。根據動物急救站野放追蹤發現,牠們回歸大自然後,除了遭到”路殺「命喪輪下」,現在面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犬殺」。然而這個議題牽動了動保和野保,兩派至今爭論不休。人類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如何共生共好?繼續看記者黃貞茹和左燕輝的報導。
位於竹東東寧路上的「曉江亭」是新竹縣定古蹟,旁邊還有伯公廟,從旁邊的小路走下去還有一座洗衫坑。竹東國中《逐步東行》刊物團隊,藉由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計畫,透過田野調查記錄下不為人知的故事,也藉由展覽帶領更多人了解竹東。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黑色在一般大眾的印象裡,是較嚴肅且低調的感覺,而且大部分在比較正式場合中才會看見相關的布置。但在苗栗就有一位過去曾經是運動員也是特教老師的返鄉青年,用大量的黑色元素開設一間咖啡廳,從裝潢到餐點、飲品等,都以黑色為主軸,打破傳統的觀念,以創新的手法,將義式料理結合客家料理元素,希望在競爭激烈的咖啡廳市場中,闖出一片天。跟著記者吳怡君和李明燈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平均每十分鐘就有一人因為狂犬病喪命。今年初,苗栗第一次驗出三例「鼬獾」 感染狂犬病。這個消息顯示狂犬病毒,跨過臺灣傳統所謂天險「大安溪」,從中南部擴散到了北部。尤其台三線又是淺山地形,人跟動物都可以輕易到達,就怕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咬傷貓狗,進而傳染給人。而最有效預防狂犬病,就是 定期打疫苗!但就在我們生活周遭無飼主的遊蕩動物 ,會不會成為這塊防護網的漏洞?黃貞茹和左燕輝的深度報導。
很多人喜歡到新竹北埔老街逛逛,傳統客家麵食也是當地特色。最近老街區出現一家新創粄條店,很有文青概念的老闆媽媽,過去也曾經在老街上開餐館,因此老闆傳承媽媽好手藝,原本從事補教業的她,以前就曾經帶著畢業學生一起從粄條真空料理包和小店面做起,如今開設有規模的店面,這群年輕人成為店裡最佳助手,而且經常一起參與地方文化活動。現在這群年輕人都願意留在家鄉,也為家鄉創造更多新的契機,來看吳怡君和李明燈的採訪報導。
前兩年引起很大迴響的電視劇「茶金」,帶動起新竹北埔的觀光旅遊熱潮,不僅戲劇拍攝的重要場景姜阿新洋樓,成為遊客必訪的景點外,周邊的特色古蹟跟老街也吸引不少遊客注意,甚至北埔冷泉以及當地的生態都備受矚目。現在,在當地有心人士的規畫下,也將周邊特色結合,為旅客打造出北埔一日遊程,希望讓大家在北埔停留的時間拉長,再創新的觀光熱潮,繼續看吳怡君跟明燈的報導。
屏東縣內埔鄉有一位66歲馬拉松好手鍾運華,今年4月前往美國紐約參加10日超級馬拉松賽,跑了近900公里,在60歲以上年齡組,勇奪世界第一。其實他在6年前退休後,才又重拾長跑運動,不僅參與國內大小馬拉松賽事,更跑遍世界40多個國家,勇於挑戰自我極限。記者宋宇娥跟蔡裕昌的報導。
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相當漫長的陪伴,而事實上這些主要照顧者也需要擁有喘息和放鬆的時候。民國100年台灣失智症協會成立『瑞智互助家庭』,為的就是要幫失智長者及家屬打造溫暖如家般的友善空間。失智者及家屬可以在這唱卡拉OK、畫畫甚至也開設團體課程像是園藝治療、桌遊、音樂律動等,在這大家相互陪伴相互支持,不僅能延緩失智者病情退化,家屬們也能減輕照顧負擔。來看吳怡君和李明燈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