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海拔不高,但這幾年在「茶葉」的發展上,也努力用差異化打出自己的品牌了。貓裏紅茶,茶湯鮮紅,不苦不澀,受到不少人的喜愛。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項產業,聯合大學的學生組成了「菁紅皂百一裏路」團隊,打造遊程,讓遊客從採茶到烘茶,體驗整個製茶過程,結合新思維,為傳統產業注入活水。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NS

1657茶菁進來的時候,預計把它分散開來,不然的話,它整個集中在一堆,會悶熱,溫度太高的話,對茶葉的品質,會有影響,1707

OS

一袋袋採好的茶葉,剛送過來,得趕快倒出來,避免溫度過高。

NS

1719第一步是萎凋,就把水分,比較多的水分讓它散失掉,(像這個是什麼茶種,要做什麼茶),這是台茶12號,一般人說的金萱,今天有兩個品種,早上的是青心大冇,下午的是金萱,1740

OS

製茶師邱慶良,是苗栗農工製茶科的退休老師,4年前他在苗栗後山,租了一個地方,設立一間簡易的製茶工廠,同時也開放讓遊客來做體驗。

BITE製茶師 邱慶良(左)

二1948有這個工廠以後,我就定期,有茶菁的時候,就辦一些體驗活動,體驗活動裡面,除了做茶以外,綠茶、紅茶、包種、烏龍、膨風茶,這些我們全部都有做教學,甚至於我們客家的酸柑茶,也有踏入在這個區塊裡面,2007

OS

結果喜歡喝茶的人、想要學製茶的人,都找上門來,大家共同研究。

BITE製茶師 邱慶良(左)

二2030有做這種產業,也建立我很好的人脈關係,比如說行政單位,茶農,還有朋友,做茶的朋友,喝茶的朋友,我也想說我的知識和經驗,能夠藉這樣的體驗,來廣為宣傳出去,2053

OS

邱慶良希望能把製茶的知識和經驗,推廣給大家了解,而這個茶作坊就是一個起點。茶作坊所在地位於貓裏休閒農業區內,這裡有豐富的人文、生態、景觀與農業特色資源,主要分成4個核心發展區,包括特色香藥草產業區、油茶產業區、鐵道暢遊行銷推廣區、以及茶產業體驗區。

BITE貓裏休閒農業區理事長 邱文正(左)

0435那包括聯合大學,包括大學周邊,還有包括稜線的,以前有種很多茶的,叫茶產業區,0443  0453除了茶之外,我們也有一些特用藥草,尤其是紫錐花, 所以這個區域我們定為 ,我們叫做特色香藥草產業區,0505

Stand

二1721然後這圈黃色的,那叫管狀花,然後它這一圈凋謝之後,會再往內一圈開,所以妳看喔,這個已經開到這裡來了,(所以黃色的會一圈一圈開),它一次就開一圈。1733

OS

分區發展、異業結盟、串連遊程,希望整個休閒農業區共好共榮,不過說到苗栗的茶產業,其實這麼多年來也是幾經變化。

BITE貓裏休閒農業區理事長 邱文正(左)

二0951所以很多的老農,開始慢慢凋零之後,事實上沒有第二代去接,所以很多茶園其實就已經荒廢掉了,另外一個就是它的經濟效益,1000  1012主要是茶廠不多,所以這裡的茶農大部分其實是,種了茶之後賣茶菁,1018

OS

賺不到什麼錢,年輕人自然不願意接,不過在政府開始推動地方產業後,苗栗鎖定以茶為主軸進行推廣,想辦法要復興茶產業。

BITE貓裏休閒農業區理事長 邱文正(左)

1137因為已經開始有研發出,我剛講貓裏紅茶,它有一些特色,那為了要推這個貓裏紅茶,所以就開始在,當然會有一些行銷的手段,1147  1258還沒有復耕前大概20幾公頃的茶園,現在到去年的數據應該大概有將近80公頃了,1305

OS

有經濟效益,農民就會想要復耕,但復耕之後,更要想到怎麼做,才能永續發展。為了深入了解茶文化,聯合大學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申請了「苗栗縣舊城百業新事業計畫」,藉由年輕人提案、企畫,以創意、創新、趣味等方式,來傳承苗栗縣的舊城百業文化,也希望老行業在調整之後,能夠永續經營。

BITE「菁紅皂百一裏路」團隊 林新樺(左)

二2917其實我們從3月多就開始跟邱老師這邊進行接觸,那一開始也是先體驗製茶,2926 2933然後從4 月多、5月多開始寫計畫,然後開始提案,一直到6月底通過計畫,我們就開始施作,2941

BITE「菁紅皂百一裏路」團隊 許翔賀(右)

二5906環境的整理、空間的布置、然後一些設施的更新、然後活動的規畫,然後去籌備一條遊程,這樣的感覺,5917

OS

在幾個月的深入調查、貼身記錄之後,這天他們還舉辦了一整天緊扣著「貓裏紅茶」為主題的活動,也算是階段性的成果展示。

BITE「菁紅皂百一裏路」團隊 林新樺(左)

 

CG

二3253「菁紅皂百一裏路」這個取名由來,其實是由茶菁的菁,然後再來紅是因為我們今天整天的活動,都是以貓裏紅茶為一個主軸,那皂就是結合到我們下午的茶皂體驗,百的話其實是舊城百業的意思,對,那一裏路的話其實是指說,我們這一段路程,是了解貓裏紅茶的第一哩路,3316

BITE「菁紅皂百一裏路」團隊 許翔賀(右)

5943從採茶開始,我們就去做這些,我們上次做的東方美人茶、烏龍茶、綠茶等等,5950  5957先了解這個行業,我們才能去做這些深入的計畫,010001

BITE製茶師 邱慶良(左)

二2243我必須付出相當的時間來幫忙他們,但是因為學生他們有這樣的興趣,也有這樣的計畫,他要推動他們的理想,所以像這五、六個學生來講,幾乎不眠不休啦,隔天隔天、或是兩三天就會來我這裡,2304

BITE聯合大學文觀系教授 俞龍通(右)

二3849年輕人和老人家共同來學習,因為年輕人大部分沒經驗,沒有產業的實際經驗,所以利用這個機會,讓年輕人有這種這麼難得的機會,來學習地方的產業發展,3917

BITE貓裏休閒農業區理事長 邱文正(左)

二1434大部分的農民,其實基本上對於產品的開發,包括就是怎麼樣去做比較吸引人的一些相關的體驗,對他們來說,其實會有點困難,所以就會需要很多新的,不管是專家、學者、甚至包括很多學生,進來協助休區,不管是在服務上面,產品的開發上面,包括各個面向,可以注入新的活力,1459

NS

3857先著裝好不好,帶著採茶簍,採茶簍揹的時候,是揹在這個後面,還有斗笠,這個農事工作,斗笠是最涼爽的,3907

3959因為你們是來體驗,不要求速度,所以希望你採在第二葉底下,大概1公分左右,把它摘斷,4007

NS採

 

OS

大家揹著茶簍、彎著腰,在大太陽底下認真的採茶,也親自體驗到農人的辛苦。

BITE遊客 胡博崴(右)

二4635天候環境對外行人來說,很難去適應,那而且,光是這樣子一點點,我們今天去體驗的是那一小部分的,那看其他地方,像南投,他們就一整個山坡都是,那需要的人力很難以想像,跟時間,4654

BITE遊客 賴俊翔(左)

二4859採茶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難度,因為後面倒出來的時候,那個這裡的老師就跟我說,我採太多老葉,對,不是比較嫩的,4918

BITE遊客 謝昌庭(右)

二5118我從小就和我阿公喝茶,我很愛喝茶,到我讀書的時候,我也有和老師學怎麼喝茶、怎麼泡茶,5134  5222那個茶樹長得很大棵,但是我不知道茶是怎麼樣從樹上摘到盤子裡面,然後再揉的,那今天我親自去參與這個揉捻的動作,那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體驗,5240

NS

把茶葉倒出來。

NS

5013到第三葉、第四葉以後,比較老的呢,就相對不容易產生,苦澀味就比較會容易出現,所以呢,採茶要採嫩一點,5025

5045秋茶、冬茶、和春茶,是做烏龍茶、包種茶這些,所以每一個季節是不太一樣,5055

OS

製茶的專業知識之多,不是三兩天學得起來的,光是揉茶就有很多的學問。

NS

5337所以揉茶的時候,必須你像一個皮球一樣,在你手上,輕輕的給它做旋轉,這半小時內最好是輕一點,因為這個茶葉的水分已經乾得滿乾的,5349  5352很快樂,會做出很好的茶、很甜的茶,你動作很粗和洗衣服一樣的話,你這個茶葉以後就是比較粗、或是比較澀。

BITE遊客 張小姐(左)

5719第一次體驗,很新鮮,也是磨練心性的好方法,5724

BITE遊客 張小姐(右)

5849我覺得它就是很新鮮,然後想到會有這麼甜美的茶葉就會覺得,很欣喜。5900

BITE遊客 張小姐(左)

010006做茶,好像對自己來講,有一種放鬆的感覺,就是感覺說,我來這裡,慢慢的做出慢慢的事情,不管它品質好與壞,那你喝茶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這是我親自做的茶,010050

BITE遊客 林士傑(右)

二5425像今天有揉茶,那個可能我們揉下來,應該是一般人會受不了,所以也知道茶農他們的辛苦,因為一般我們只是以為,茶葉摘下來烘乾這樣就可以了,那不知道它們還要發酵啊等等的,然後還可以分不同的茶種,5519

NS

010349然後現在因為比較乾了,揉成已經有一點條了,可以加力,加力量給它,加力、加壓,010400

NS噴溼、包

010654第一個溫度,第二個水分,第三個溼度,所以85%的水分是這樣,010700 010703這旁邊的把它弄起來,然後把這個布,給它蓋起來,不要壓到它,因為它要鬆,不要壓到它,010711

Stand

記者 林秋伶(右)

二010002茶葉不僅可以泡茶來喝,它其實也可以拿來用,像現在大家正在體驗的,就是把茶葉磨成粉之後,把它做成肥皂,是生活中很好的一項日用品,而不僅如此,在體驗的過程當中,他們還要隨時的注意,他們剛才做的茶,現在到底是做到怎樣的程度,我們可以看到,在這裡,這裡面包成一包一包的,就是剛才揉好的茶,現在等它發酵二個小時到二個半小時之後,就可以拿去烘乾,烘乾之後,今天大家就可以把自己做的茶帶回去,010042

BITE「菁紅皂百一裏路」團隊 林新樺(左)

二3530從製茶體驗之中,其實可以了解到說,我們平常所喝的茶,原來是這麼來的,那因為其實現在大家都是為了方便,其實都是以手搖杯為主,但其實相對來講,就會考慮到健康的問題,3543 二3601貓裏紅茶之路也是除了讓大家可以認識到這個社區以外,也是可以看到這社區過去,你現在所體驗的地方,過去的一些產業發展,以及整個變革,3611

BITE「菁紅皂百一裏路」團隊 許翔賀(右)

二010102然後讓這邊,讓更多人看見我們,就是製茶不只是製茶,也可以加入其他的活動,就是跟茶相關的活動,去推廣行銷這邊,010111

BITE聯合大學文觀系教授 俞龍通(右)

二4107創造,創造新的東西,不是大家想到苗栗的茶,喔,茶,就這樣,有新的東西,我想是第二個重點,就是創造,創造,也是創作,就是創造,或是創作,4124  4132第三個重點,就是共好,共好,因為年輕人,學生,大部分不知道產業如何運作,所以也邀請老人家來協助,來教學生,所以學生學習很多很多的老人家的經驗,老人家製茶的經驗,所以他們學習很多的東西,4204

OS

在這裡體驗的,或許都不是在學校學得到的,年輕人加入新的想法與創意,開發多樣新遊程,讓遊客有機會深入在地、體驗在地,老產業因為有了他們的加入,呈現出不同面貌、展現出新的可能性。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