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龍眼種植面積有1300多公頃,中寮鄉就占了6成,龍眼產季集中,成熟後如果沒有立即摘下,品質、甜度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果農會把龍眼烘乾,能夠長期保存,也可以調節市場上鮮果的量。中寮龍眼乾,以龍眼木燻製,大約要五、六天才能烘好,耗時耗工,有時半夜也要起來顧火、還得忍受嗆人的煙,相當辛苦,不過農民說,這樣以古法製作出來的龍眼乾,才是台灣的古早味。
空氣中的炭焙香氣,讓人想起小時候的傳統味道。
[遊 客
施小姐]
它是用遵循古法烘焙的,所以特別香,而且是用龍眼樹下去烘焙,也比較有香氣這樣子。
[遊 客
曾小姐]
我覺得特別Q彈那種感覺,因為可能看到他們那個,這邊的阿伯他們很用心在烘焙,而且是一關一關這樣子照步驟來。
灶上正烘著龍眼,南投縣龍眼種植面積有1300多公頃,中寮鄉就占了6成,每到龍眼盛產之際,農民總是忙得不可開交。
[龍眼林福利協會 總幹事
廖振益]
當初的時候,我們這些龍眼農,因為沒人買,也沒有人在交易,所以說,龍眼農當然你就烘起來自己用,和朋友半買半相送而已,所以那時候在買賣,一斤大概都差不多,台幣差不多35元到38元左右。
早期不論是龍眼或是龍眼乾,價格都很低,但廖振益認為,龍眼乾很有開發與推廣的價值。
[龍眼林福利協會 總幹事
廖振益]
以前我們都是古早人,有錢人是雞肉炒雞酒,炒薑,炒麻油雞,就補,就補產後,媳婦產後的補身體,窮苦人就用龍眼肉,炒薑,炒麻油,在吃補。
龍眼林福利協會長期投入社區關懷工作,廖振益說,做公益事業,得想辦法自籌財源,這個龍眼灶就是921之後才砌的,一方面解決龍眼盛產的問題,一方面也增加農民和協會的收入。
[龍眼林福利協會 總幹事
廖振益]
現在,現在龍眼農就變成初期的時候,我就跟他說,拜託一下,你給我烘,我要跟他簽約,我要拿訂金跟他買,他才會烘起來,一直做,一直宣傳,到現在龍眼農烘出來的龍眼乾,一直賣出去啊,所以我就,到後來就變,到後來現在卻變成,協會都要先跟他們訂說,你今年給我一千斤,你今年給我兩千斤這樣,要跟他們先預訂。
龍眼乾從一斤3、40元,到現在一斤200多元,還供不應求。
[遊 客
曾小姐]
中秋節快到了,我想要送禮,所以今天特別想來這邊說,看看龍眼乾好了沒有,要準備一些中秋節的伴手禮,寄給我就是外縣市的朋友。
[龍眼林福利協會 總幹事
廖振益]
農民把一些龍眼拿來烘龍眼乾之後,變成剩下的青品(鮮果)的龍眼,交給市場的青品龍眼就會減少啊,所以說,攤販自然就會提升價位,所以說,不管是青品,或是龍眼乾,其實增加農民很多收入。
你如果一個籃子上去,這樣很沒效率,採沒那麼多啦,以前比較捨不得這樣把大枝條給鋸掉,對啊,那可捨不得喔,這個不要鋸的話,就會很大棵。
近幾年因為氣候影響,龍眼大減產,大約只剩往年的三、四成,加上鄉村人口老化、請不到工人等問題,都墊高了龍眼價格。
[中寮龍眼農
周俊霖]
做這個龍眼要爬樹、也要鋸樹,而且會很辛苦,所以說,年輕人大部分都不做了,像這個上面這個就是荒廢掉了,太陡了,因為沒有那麼多工人可以做,而且你假如說,龍眼盛產的時候,你根本請工人也划不來。
[中寮鄉 鄉民代表
蕭同宏]
中寮其實有三寶,就龍眼、香蕉跟柳丁,那其實對老一輩來講,這些,這三寶,培育了很多的下一代,但是因為慢慢的,人口老化,外移,所以變成說有很多的一些產業,變成沒有辦法繼續延續下去。
龍眼產期集中,短短一個月內就全都熟了,來不及採收的,就只能任其落果或荒廢。
[中寮鄉 鄉民代表
蕭同宏]
你如果沒有去照顧,也荒廢了很多,只要藤蔓一上樹,其實大概這棵龍眼樹也都沒有用了。
[中寮龍眼農
周華蓮]
那些葉子把它處理掉,就要把它裝起來,要這樣,要裝一簍一簍的,另外的一些部分就是要烘焙這樣,顏色比較好看的就是做那個市場,那個如果說那個比較低海拔的那個顏色,比較不光鮮的,它就會去做烘焙的。
[中寮龍眼農
周華台]
你如果要整串下去,也是可以啦,烘比較少啦,剪一顆一顆的去烘,烘得比較多,整串下去的話,這個灶可以烘四百斤的,整串下去的話,烘沒兩百斤。
[中寮鄉 鄉民代表
蕭同宏]
鮮果的部分,當然市場上的需求量,初期比較多,慢慢的話,我們會變成是加工,然後做成烘焙的時候,讓它的保存期拉長,而且它可以做的附加的產品也比較多,那可以增加農民的另外、額外的收入這樣子。
下層溫度高,烘焙過程一天最少要翻兩次,讓龍眼受熱更均勻,火候的控制很重要。
[中寮龍眼農
周俊霖]
60到70度左右啦,假如說你溫度不夠的話,你還要等,還要增加一、兩天的時間,如果你溫度太高,它會燒焦,溫度太低的話,你可能就烘不熟。
大約五到六天才能烘好,三斤生龍眼,烘成龍眼乾只剩一斤。
[中寮鄉 鄉民代表
蕭同宏]
剛開始的時候,第一天你的果肉跟那個殼,會稍微有一點分開,但是它的果肉一樣還是會像我們生果一樣剝起來就有點白白的,這樣慢慢烘焙過程當中呢,它會慢慢的顏色變深。
傳統製法,耗時耗工很辛苦,三更半夜還要起來巡視。
[中寮龍眼農
周俊霖]
像我們自產自銷的話,我們本來是不太喜歡烘焙這個龍眼乾,因為要到山上採,回來還要剪,還要在這邊(顧),晚上都不用睡覺,都在這邊弄這個火,因為這個火大概就是兩至三小時,你就要巡視一次,不能讓它熄滅啊。
也因此,古法烘焙的龍眼乾,越來越少。
[中寮龍眼農
周俊霖]
大批發那一種的,大部分都是用那個熱氣,熱氣在烘焙這個龍眼,我們到市場,他們都知道說,這個真的是用龍眼木材烘焙的。
[中寮鄉 鄉民代表
蕭同宏]
那它在烘焙過程中,會讓龍眼殼稍微炭化,就會產生那個粉末出來,那其實一般你用那個電火下去烘焙的過程中,其實它不會產生那個狀況,其實可以比較容易,像我們剛才摸過的話,就比較會有那些粉末黏著在上面的,那個就可以比較辨別說,欸,比較傳統的烘焙方式這樣。
採龍眼要爬高、頂著日晒,烘焙龍眼乾要忍受嗆人的煙霧,中寮山區,白煙裊裊,柴燒烘焙出來的龍眼乾,是農民的辛苦堅持、也是屬於台灣的古早味。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戴志明
- Oct 05 Thu 2017 15:01
560集-中寮龍眼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