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平均每十分鐘就有一人因為狂犬病喪命。今年初,苗栗第一次驗出三例「鼬獾」 感染狂犬病。這個消息顯示狂犬病毒,跨過臺灣傳統所謂天險「大安溪」,從中南部擴散到了北部。尤其台三線又是淺山地形,人跟動物都可以輕易到達,就怕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咬傷貓狗,進而傳染給人。而最有效預防狂犬病,就是 定期打疫苗!但就在我們生活周遭無飼主的遊蕩動物 ,會不會成為這塊防護網的漏洞?黃貞茹和左燕輝的深度報導。
獸醫 凃漢仁
這樣跑掉妳就抓不回來啦,狗是嘴會咬人,貓有四隻腳和一張嘴,五個地方會傷到你,你帶出來陌生的環境一定會這樣,會比較緊張。
我不知道一打開牠居然跑掉,對啊,妳就在家裡牠熟悉的環境裡面,給牠裝洗衣袋,裝好之後再裝籠子裡面,就不會跑掉了,波波乖喔,打針囉,打了才不會生病囉,乖乖乖乖,你看牠會掙扎,沒關係,波波乖啊,妳要捲緊,小姐,那個洗衣袋捲緊,波波乖,然後一隻手壓著頭,波波乖波波乖唷。
毛孩不安躁動,有的飼主心疼,拚命安撫;有的戰戰兢兢,擔心愛犬不受控,反抗咬傷人。
要打疫苗了不要轉頭,狗狗狗狗狗狗,不要轉頭要打疫苗了,OK,好了,口罩可以拿下來了,這樣就好了,已經好了已經好了,對對對,手套、口罩已經可以拿下來了,超越我的想像,那牠怎麼都沒有掙扎,沒有感覺,感恩感恩感恩,技術太好,困擾我很久,我們想說沒辦法處理說。
動物保護防疫所有備而來,出借手套,加上經驗豐富的獸醫 動作又快又準,幫飼主解決各種疑難雜症,順利完成每年的例行功課。只是今年苗栗的飼主們,似乎警覺性更高了。
今年初分別在苗栗的卓蘭,還有泰安鄉捕捉到了3隻鼬獾,3月初確診狂犬病,獸醫公會全聯會就示警了,狂犬病的風險,已經從中南部擴散到北部,越過大安溪。
農業部動植物防檢署副署長 徐榮彬
因為中央山脈那麼高,其實野生動物我剛剛講的鼬獾,牠是中海拔中低海拔的野生動物,那要跨過中央山脈也不容易唷,所以大安溪我們一直認為牠是很難跨過去的,不過還是跨過去了,所以其實這次讓我們有一個警訊,就是野生的狂犬病的案例,就是目前就是跨過我們的天險大安溪。
影片提供 大茅埔調查團
4:17~4:23
照片提供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
4:24~4:28
狂犬病是全球性的疾病,臺灣也列在疫區。農業部獸醫研究所、林業署和多所大學等單位合作,長期針對鼬獾、白鼻心、蝙蝠等野生動物,展開監測計畫。
這隻今年初在苗栗捕捉到,準備進行監測的鼬獾,竟然在安置期間死亡,火速送往位於淡水的動物疾病診斷中心。
五隻鼬獾死了三隻,即使沒有病灶,這跡象也不尋常,專責的狂犬病診斷實驗室研究員如臨大敵,經過檢驗之後,確定感染狂犬病。
在我們染色完結束之後,牠狂犬病的抗原就會被染色出來,然後就會呈現這種蘋果綠的螢光,所以就是陽性的檢體就會長這樣,像這種的話就是狂犬病的病毒,可以看到它就是在神經的周邊。
從今年1月到7月,一共檢驗400件食肉目野生動物,呈現陽性的都是鼬獾,一共16件,南投最多有6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件出現在苗栗,也就是說,狂犬病突破了大安溪防線。
飼主 鍾先生
我知道山上有那個什麼動物咬到,會有那個狂犬病,是有點緊張啦,因為狗有時候會跑到野外去嘛,可能會跟野生動物有所接觸,會不會有點怕怕的,會啊,當然會啊,所以才要來打啊,對對。
飼主 康先生
狂犬病當然是會擔心啦,只是你也沒辦法百分之百預防啊,就是只能說有預防針盡量打啦就這樣子,所以我每年都打啊。
飼主 陳小姐
還滿可怕的,還是要打啦,風險還是會有風險要承擔,因為飼主也有這個責任,嗯,對,要養就要有責任。
好,洗衣袋也可以送你啦,真的嗎,下一次要來打針的時候,就先裝到洗衣袋裡面,這個是撿排泄物的那個,帶出去散步的話,要記得隨手清掃唷,謝謝喔。
由於是首度檢驗出狂犬病陽性,苗栗縣當然不敢大意。所長、獸醫加上兩位工作人員,在苗栗的十八鄉鎮市到處巡迴,除了打疫苗、還能植晶片,飼主踴躍參與,進而提高意識。
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長 張俊義
一直在做這個北擴的一個防疫的這個措施的部分,我們從107年就在這個大安溪的北線的鄉鎮,包括苑裡、三義、卓蘭、泰安、獅潭、大湖、銅鑼,我們就挨家挨戶去注射,那目前卓蘭鎮跟泰安鄉都已經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注射率。
苗栗動物保護防疫所深入偏遠山區,甚至親自到府施打,之前一年打一百五十場,今年規畫到一百七十場,就是要拚覆蓋率。
獸醫 凃漢仁
像我們這樣出來一趟,大概都準備幾份啊,我們至少會準備兩百份,因為我們不能開天窗啊,飼主已經習慣了,固定都會每年要補強一次,因為我們每年就是會定點巡迴一次。
苗栗縣動物保護防疫所長 張俊義
不管是大安溪以北的防線,或者是苗栗縣,我們希望注射率到百分之七十,有一個群體的免疫力,希望把這個野生動物鼬獾的這個狂犬病案例的陽性侷限,不要再向北再擴散再蔓延。
大家都知道狂犬病,但可怕的是人畜會共通,要是被染病動物咬傷或抓傷,帶有病毒的唾液會經由傷口,沿著神經傳到脊髓和腦。潛伏期一到三個月,初期會有頭痛、焦慮、發燒、傷口刺痛等症狀。至於會不會發病?得看病毒數量和傷口嚴重程度,一但發病可是無力回天。
獸醫 凃漢仁
一般就會有神經的症狀,因為是神經,他會抽搐會流口水,以前老人家說藥膏抹一抹就好,不會這麼重視,等兩三天已經病毒發作再來救,百分之九十九已經來不及了。
農業部動植物防檢署副署長 徐榮彬
經過我們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們每年全球全世界,感染的狂犬病案例的話,接近六萬例,那感染的話死亡率非常的高,幾乎到百分之百,幾乎到百分之百會死亡,因為他沒辦法治療,所以要做預防。
影片提供 大茅埔調查團
9:17~9:24
就在民眾聞狂犬病色變的同時,鄰近苗栗的臺中東勢,一支生態攝影機拍到了一個畫面,引發當地大茅埔調查團的關注。
大茅埔調查團團長 吳哲銘
那隻食蟹獴一直抖,一直抖就會有個問題是,一定是某種病傳染給牠,才會去侵襲牠的神經所以會一直抖。
影片提供 大茅埔調查團
9:29~9:45
畫面中的食蟹獴拱著背,踮著腳,舉步維艱的走著每一步,再看看正常的食蟹獴,步履輕盈,行動敏捷穿梭在林間。兩相比較之下,前者確實怪異。
大茅埔調查團團長 吳哲銘
一直抖這狀況就可能是兩種病,一個是狂犬病一個是犬瘟熱,獸醫也是沒有說確切的答案啦,除非抓起來去檢驗才會知道。
影片提供 大茅埔調查團
9:58~10:07
調查團提供另一段畫面,一隻貓拔腿往前狂奔,原來一隻白鼻心,緊追在後。
大茅埔調查團團長 吳哲銘
我們就會怕,因為會得狂犬病的動物食肉目都會得,像是鼬獾白鼻心食蟹獴石虎,貓狗都會得,白鼻心因為東勢區這個部分,其實對狂犬病來講,算是目前都是陽性的,我們會怕透過動物的傳染途徑,進到人類社區來。
大茅埔調查團團長 吳哲銘
有腳印啊,山羌的,這個,看到了唷,山羌腳印,這就是山羌走的
就像走進自家後院,一草一木如數家珍。調查團成員每個月固定上山,檢視生態攝影機。看看可以收集到哪些珍稀動物的蹤跡,也能觀測整個山林的生態。
大茅埔調查團團長 吳哲銘
髒啊,這台故障了,不是故障就是沒電,準備換電池,換一下電池,等一下啊,狗這樣跑過去,所以我們就會擔心說牠跟野生動物到底有沒有什麼。
記者 黃貞茹
淺山泛指海拔800公尺以下的區域,人和動物可輕易到達,和我們的生活圈密不可分。
影片提供 大茅埔調查團
12:15~12:35
有林地、農田、果園,台三線的淺山環境生態多樣豐富。這地形野生動物下得來,一般的犬貓也上得去,成了一個過渡地帶。自家養的寵物還好控管,但放著到處跑的,甚至是無主的遊盪動物,是最大的隱憂。
大茅埔調查團團長 吳哲銘
有拍到在相機裡面的,有很多戴項圈的狗,那一定是人養的才戴項圈嘛,你晚上放生牠的話,牠也會去狩獵,牠也會跟野生動物一起,所以這種是有風險的,淺山就是一個里山的環境,所以一定有很多動物,所以等於我們客庄會是變得是,除了原住民族群以外,最容易接觸到野生動物的一個族群。
農業部動植物防檢署副署長 徐榮彬
在室外遊蕩的,就是無主的這些流浪犬貓,其實確實你要去施打疫苗,因為疫苗原則上它的效期是一年,那如果說你打了一次之後,下一年度牠沒有打,其實牠的保護也是會逐漸的遞減,所以在野外的這些動物這些毛小孩,確實會有一些風險,這個是我們不諱言,所以在我們一般的防疫上,我們是滿擔心這一塊的。
採訪/撰述 黃貞茹
攝影/剪輯 左燕輝
難以管控的遊蕩動物,恐怕成為狂犬病防護網的漏洞與變數。現階段發生在野生動物身上,為了避免跨物種傳播至犬貓,我們都有責任守住這條防線。不棄養、不接觸野生動物、定期打疫苗,守護牠們,也是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