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卓蘭的白布帆社區,曾經是著名的楊桃故鄉,但受到天災跟市場上風風雨雨的影響後,楊桃產業一落千丈,種植人口數也越來越少,還留下來的人,努力找新出路,轉種水梨、葡萄、橘子等等。最近,一年四季都可以收成的龍鬚菜發展得很不錯,成為這裡的新興農產業。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OS

滿園的龍鬚菜又綠又漂亮,夏天的早上還不到九點,太陽已經晒到讓人受不了,農民說,有時候可是半夜三點就開始工作了。

BITE白布帆社區農民 張瑞松(左)

010948這麼熱的天氣,外面有的種龍鬚菜,種不起來,我們這裡山上你看,種起來的龍鬚菜,都還很漂亮,所以說這樣,現在白布帆很多農民,都改種龍鬚菜了,011000

NS

012252這是夏天的關係,你看這些瓜全都這樣,有沒有,它沒有長,這瓜就爛掉了,(這全部它自己掉下來的喔),對對對,(掉下來如果說天氣適合,它就會再長),對對對,如果是秋天的時候,有沒有,它這裡有芽,我們就把它這樣立著,它就會長起來了,012315

OS

佛手瓜種下去,大約三個禮拜就有龍鬚菜好採,40天過後,就有一定的產量,是很好管理的作物。

BITE白布帆社區農民 張瑞松(左)

010828你要保持,一定要給它充足的水分,還有適當的肥料,這樣而已,它完全,其他的施藥什麼都不用。

NS

012444像我們現在有樹蛙,還有螢火蟲,我們像是檳榔園這些,你像我們現在龍鬚菜幾乎沒有噴藥啊,012455

OS

為了方便摘採,農民搭架子讓龍鬚菜攀附生長,就不用蹲在地上、或是彎腰採收了,沒想到這樣設計之後,一舉好幾得。

BITE白布帆社區農民 張瑞松(左)

011200搭架子是這樣啦,成本有比較高,不過,我們研究之後,搭架子的這樣的產量,有比較多。

BITE白布帆休閒產業文化觀光協會理事長 陳雪蓮(右)

011801因為高架的關係,它比較有空氣,已經變老、變弱的了,我就割掉,就換新的種,種下去,它這樣,一年,每年就有變成說,舊的換種新的,舊的換種新的,011820

OS

龍鬚菜採的是嫩芽,每天都有好採收,就有錢入袋,但農民說和種水果的收入來比,其實差不多。

BITE白布帆休閒產業文化觀光協會理事長 陳雪蓮(右)

012013這樣的菜就叫做日日見財,日日見財但是它變成說,我們每天都要來,我們種水果不一樣,要成本、要施肥、要農藥、要袋子、要請人,012028  012051變成說(種菜)我們自己的工比較多,就換飯吃這樣。

OS

這裡以前是種楊桃的,後來楊桃沒人要,才改種龍鬚菜,已經種了20幾年。

BITE白布帆社區農民 羅元雄(左)

013452我就試種啊,越種越多,摘得很有意思,就越種越多,現在我整片都是龍鬚菜啊,(所以你現在種多廣),現在,現在七分多地,013505   013605整個冰庫整間滿滿,(等盤商來收),等盤商來收,(他每天會來收嗎),每天會來,有三、四個盤商會去我那裡載,013615

OS

說到白布帆楊桃產業,83歲的羅元雄說,大約民國75年到88年左右是全盛時期,種了70多公頃,大家靠楊桃賺了不少錢。

BITE白布帆社區農民 羅元雄(左)

013141(楊桃)這麼大顆、這麼大顆,一斤4、50元,那真的會說話,我那間樓房就是楊桃蓋的,哈哈哈,(所以說這裡有很多房子叫做楊桃屋是嗎),很多,013157

BITE白布帆休閒產業文化觀光協會理事長 陳雪蓮(右)

020139當時我們的楊桃,每家每戶,我們天還沒亮,那個搬運車發出的聲響,像市場一樣,現在的人是4、5點開搬運車怕吵到人,當時3、4點,4、5點整個白布帆的人。

OS

只是921地震、桃芝颱風等災害,都對白布帆地區造成莫大傷害。

BITE白布帆休閒產業文化觀光協會理事長 陳雪蓮(右)

上面的堰塞湖,同時爆發,是同時爆發,我們白布帆的村莊,幾乎是滅村,三樓的透天厝,剩下一樓屋頂看得到,020412

NS

024455開始剪的時候,我第一個我會先翻開它,每一串翻這個洞看看,它夠黑了嗎,夠黑了,我就把它剪下來,024503

OS

一個個白色套袋裡,包的是葡萄,在楊桃跌到谷底時,葉穎柔和老公毅然決然把楊桃全部砍掉,改種葡萄。

BITE白布帆社區農民 葉穎柔(左)

023831以前是果販來到我們門口等我們的楊桃,到後面是,我們問可不可以,楊桃今天可不可以去,可不可以到你們的行口去,行口都是拒絕的。

OS

因為孩子還小,沒有時間和市場賭,只能趕緊想辦法,走別條路。

BITE白布帆社區農民 葉穎柔(左)

023929因為葡萄它是有一個優點,你好好照顧的話,它第二年它就可以生產了,所以你很快你就不會說,銜接不到這樣子,不會到斷炊這樣子,023940

OS

葡萄、梨子、柑橘,白布帆的農民陸續改種其他果樹,楊桃從70公頃到現在只剩約5分地左右,其中也包含陳雪蓮這1分地。

Stand

023154(大姐現在剛好楊桃開花很美欸),對啊,結很多果,妳看這,看到這些果實就是我們的希望啊,對啊,(那大家都把楊桃砍光光了,為什麼妳這裡還要留著),想到就捨不得啊,那時候地震這麼辛苦,就好在有這些楊桃,這些楊桃是我們當時重建的希望啊,023219

Stand

022827這是我親自種的喔,(妳來到這妳種的),嗯,(所以這個多少年了),快40年了,(40年前留到現在),對,(所以妳一直顧,它還是可以一直長一直長),對對對,(也是很捨不得,因為妳自己種的),對,我自己種的,因為我小孩子說,媽媽妳捨得嗎,被他這句話一講,我也曾猶豫過,022851

OS

921房子全倒後,因為有這些楊桃樹,讓他們又能重新再站起來。

BITE白布帆休閒產業文化觀光協會理事長 陳雪蓮(右)

022710整棟房子,三層樓都沒了,車子也沒有了,剩下人全部出來,你看這麼艱辛的時候,來到就剩下這幾棵楊桃而已喔,說到眼淚都還會流下來,真的,就剩這些楊桃,就我們的希望,022731

OS

白布帆的人口現在只剩全盛時期的1/4,連小學都廢校了,但還留在這裡的人們,幾經轉型,努力走出自己的路,也想辦法要留下白布帆的故事、白布帆的記憶。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