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結束了,但有部分作品仍然留存著,像是今年設置最多件藝術作品的橫山,超大隻的穿山甲依然矗立,還有藝術家在三叉埤為獨居蜂打造的蜂巢,在在都提醒著大家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熱鬧的活動結束了,留存的作品讓大家持續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記者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在陶土裡放上一根又一根的竹管,藝術家在橫山鄉三叉埤的田螺窩,打造大型蜂巢。

「橫山B計畫」藝術家 劉千瑋(左)

三0658然後這些竹管,其實就是要讓獨居蜂去住的地方,就是像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這個竹管已經封起來了,這應該就是牠們有產卵在裡面。0710

 

照片提供:劉千瑋

0022-0026

隨著時間、天氣,作品會逐漸融化、碎裂,不斷的變化,這是藝術家留給觀看者的彩蛋。

 

我們大家走進來觀展的人,都變成作品的一部分,像模特兒一樣,走這個舞台這樣子,然後來到這邊就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了,對對對。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它,現在是已經崩到這邊了,就等於可能已經有到幾個月後了,然後它就只剩下這些,對,所以這些也等於像是大自然的創作了,對對對,它最後會全部崩壞,然後就是一年,一整年這樣子,就是等於它的作品也希望說,我們的藝術裝置不要給大地帶來更多的負擔,對,我們想要講的是生態的概念。0733

 

聲音來源 「橫山B計畫」藝術家 劉千瑋(右)

三0933那會有這個概念,其實最主要是我,來自於我老家的經驗,因為我老家也是由泥磚所蓋成的房子,那因為這幾年就是年久失修,已經慢慢在融化、倒掉,就是坍塌之中,那我等於就是把那樣子的經驗,跟那個蜂巢雕塑結合在一起。0954

 

影片提供:陳重益

0132-0144

從家的意象做延伸,讓大家重新思考農村景觀的樣貌、以及生態保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橫山B計畫」藝術家 劉千瑋(右)

三0853看到某些東西慢慢消失,其實也是農村景觀的消失,一個是這樣子,然後另外一個部分其實也是生態的消失,也就是說自然生態,比如說我們看到裡面,有一些獨居蜂的蜂巢,它也是在消失。0908

橫山好室駐地青年 陳致中(左)

二1507那我們希望,透過這一次的藝術季,然後這一些作品,來告訴大家,我們人跟自然,其實可以做更多互動的,1517

 

 

 

一排排竹管緊密相連,不時還可以看到獨居蜂出現,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特別在油羅田老屋的外牆上,用二手的木材,打造出蜂旅館,請獨居蜂入住、築巢。

蜂類生態教育工作者 李潛龍(右)

三0029可能是木頭啊,或是竹子呀,那牠們主要是利用孔隙來築巢,來養育下一代,所以我們第一個就是準備蜂旅館,因為我們把牠當成我們的這個旅客。0042

 

 

 

用鋸子鋸開竹管,荒野保護協會的講師古進欽,親手打造蜂旅館,依靠長期觀察的經驗,了解獨居蜂的生態後,製作出能引誘牠們築巢的觀察房。

 

15公分的話,牠就大概(築)6、7巢這樣左右,你太長,弄到後面它可能裡面的出不來,短的話它就是可以比較少。0110

蜂類生態教育工作者 古進欽(左)

 

影片提供:李潛龍

0310-0318

三0126也有抓蟲子的,也有喜歡花粉的,夠了,下一個蛋,然後隔間,做好了,牠就會將外面封起來,封起來,蜂媽媽的,牠的工作做好了,剩下寶寶就會在裡面孵化,吃那個媽媽幫牠準備的食物,然後結繭,等到它羽化,自己會鑽出來。0155

 

用鏡頭記錄下獨居蜂將捉來的蟲子,放入蜂巢的瞬間,長期在多所小學從事自然生態教育的李潛龍、林秋玟、和講師古進欽,用文字與影像做紀錄,發現不同品種的獨居蜂,給寶寶的食物也不同,除了花粉,還有各種想像不到的昆蟲。

蜂類生態教育工作者 古進欽(左)

 

影片提供:李潛龍

0401-0412

三0224抓蟋蟀、抓螽斯,會抓那個蜘蛛,還會抓那個蟑螂,還有抓那個小小的蚜蟲,讓我們就覺得跟以往看到的不一樣。0239

 

走進菜園更可以發現,獨居蜂可以促進植物授粉,是維持生態多樣性的幕後功臣。

蜂類生態教育工作者 李潛龍(右)

 

照片提供:古進欽

0430-0441

三0255那其實獨居蜂的種類是更多的,但是一般來講都會被忽視,那牠們其實不只是,對我們的蔬果來授粉,牠們其實對我們周遭的這些小花小草,對原生種的植物它也是會進行授粉。0312

 

2018年開始,荒野保護協會成員,營造獨居蜂的友善環境,至今已經累積超過100種不同品種的獨居蜂入住,一個舉動,吸引了小小嬌客,繼續豐富這裡的生態。

除草

 

 

背著除草機,在大熱天下除草、維護環境,兩個月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為橫山村帶來許多人潮,活動結束了,大家也回到寧靜的日常。

橫山好室駐地青年 陳致中(右)

1015挑戰滿多的,因為我們這個村落其實以前沒有那麼多人進來,對,所以包含這些藝術裝置,大家現在看起來都漂漂亮亮,但背後其實這些割草維護,然後步道的倒木,這些都是我們志工大哥一起協助,1032

 

座落於韓屋伯公與落羽松林旁,藝術家陳湘馥的作品「沉睡的少年」,是一隻在農地上的巨型穿山甲,頭埋在土裡,像在找食物,也像是在睡覺。

橫山好室駐地青年 陳致中(右)

0409穿山甲是保育類動物,其實在其他地方很少見,但我們在橫山這邊,大家家家戶戶常常在田園就會撿得到穿山甲,0418  0625但我們很感謝我們這邊橫山,在地的很多這些藝術裝置所在地的地主,他們都是無償提供土地,所以我們才有辦法把這些藝術品留下來,0638

 

讓作品融入在地、融入日常,成為村子的一部分。

橫山好室駐地青年 陳致中(左)

二1428那我們進來就是開始希望推廣我們這裡的里山生活,就是我們客家人跟這些大地自然萬物互動的方式,對,所以我們這次三件作品都是呼應這些自然的狀態,那這次藝術季主題也是淺山行路人,我們希望大家來到我們的這個環境,走入自然,學習人怎麼跟大自然互動。1453

 

透過藝術季讓很多不認識橫山的人,更了解橫山,包括生態、包括文史,在一個小小的村落,就有這麼豐富的呈現,熱熱鬧鬧的活動結束了,持續讓好的影響延續、發酵,帶出更多美好的發展。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