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147縣道,除了南港村和新興村民相當期待,魚池鄉五城村民更是引頸期盼,長期以來五城村民出入,得走131縣道,轉台21線,再接台14線,這些數字的意思,就是得繞一大圈才能上國道六號!147縣道的拓寬,還能紓解假日埔里往日月潭的車流,遊客不但避開塞車,更能進入地方深度旅遊,體驗不同的景色和人文。
拓寬147縣道,除了南港村和新興村民相當期待,魚池鄉五城村民更是引頸期盼,長期以來五城村民出入,得走131縣道,轉台21線,再接台14線,這些數字的意思,就是得繞一大圈才能上國道六號!147縣道的拓寬,還能紓解假日埔里往日月潭的車流,遊客不但避開塞車,更能進入地方深度旅遊,體驗不同的景色和人文。
近年來各地青農返鄉蔚為風潮,為農村注入活力,桃園市新屋區有一群青農結合稻米、蜂園、馬場和資訊等產業,針對不同產季,規畫農村小旅行,專業分工、資源共享,節省行銷成本,希望吸引更多消費者,透過農事體驗及生態導覽,認識新屋農業。
人稱「西湖文旦第一人」的吳水通,六十年前在苗栗縣西湖鄉種下第一棵柚子樹,自此開啟西湖鄉的文旦柚產業。他的孫子吳昌隆五年前退伍後,返鄉接手經營阿公的柚子園。吳昌隆在傳統基礎上,添加年輕人的衝勁與新思維,不斷突破,吳昌隆是西湖柚農中第一個拿到產銷履歷、也是第一個花20萬重金購入分級機的農民,不斷重寫「西湖文旦第一人」的定義。
今年23歲的謝智淞是苗栗三灣果農第三代,雖然從小就在阿公果園裡幫忙,但是對餐飲工作有興趣,於是他畢業後還是選擇到連鎖西餐廳工作,直到前幾年,阿公因為使用農藥不慎中毒住院,果園也無人照顧,最終決定回鄉,協助阿公轉型無毒栽種,取得產銷履歷,還自己拍影片到網路上賣水果,今年更創立品牌,結合自己的餐飲專長,來做果汁和沙拉。
西藏精神領袖,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六十年前流亡到印度之後,除了推動愛與和平非暴力享譽全球,另外他對於發掘潛在的善心,提升人類的相互關愛,呼籲保護西藏宗教、文化、語言更是不餘遺力。客家電視台日前透過管道,特地前往印度喜馬拉雅山邊境,專訪了這位舉世尊崇的宗教心靈大師!這週的客家新聞雜誌,分成兩個部分來報導達賴喇嘛,和被稱為小拉薩的達蘭薩拉,首先來看達賴喇嘛專訪的精華版。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六十年前出走到印度之後,就在靠近喜馬拉雅山邊境的小鎮達蘭薩拉建立了流亡政府。而被稱為小拉薩的達蘭薩拉,除了是全球藏人的政治中心,更成為了世界各地藏傳佛教信徒以及旅客,認識西藏宗教、文化的聖地。達蘭薩拉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呢?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20年前的921大地震,奪走2415條人命,客家新聞雜誌從上週開始,製作一系列專題報導,這週適逢教師節,我們從天災啟示錄開始探討,首先是硬體的建築,20年前的世紀大地震,全台有高達51,711間房屋全倒,也因為這麼慘痛的教訓,內政部修改了建築物耐震設計相關法規,建置了全世界最密集、也最接近斷層帶的強震監測網絡,全台共有631個強震觀測站,國人最有感的就是,現在只要有地震發生,手機馬上收到簡訊預警!我們先到災後,南投、台中成立的地震園區,了解防災硬體和觀念的改變。
921大地震,除了留下大地的傷痕,災區更失去2415條人命,上萬家庭肝腸寸斷,尤其是單一鄉鎮死亡人數最多的台中東勢,和震央所在的南投縣!也因為史無前例的大地震,災後社福團體與政府合作,帶頭協助,以災區做起點,20年來穩定成長的社區送餐和關懷照顧等等,讓台灣社會福利與長照系統快速發展起來!我們過去曾羨慕美日歐國家遇到天災,表現出堅韌的民族性,從教育的觀點來看,20年來,921也好、88風災也好,面對層出不窮的天災,台灣社會也逐漸走向韌性社會,清楚認知凡事不能只依賴政府。
這個月的「勿忘影中人」,我們要介紹的是台東紀錄片導演韓筆鋒,台東後山雖然風景秀麗,但也因為地處偏遠,各項資源相對較匱乏,尤其在專業攝影這個領域,更是如此,在韓筆鋒催生下,11年前成立了台東縣客家社區影音紀錄中心,不僅攝影,剪接設備全部都有,成為培訓東部影像人才的重要據點,韓筆鋒希望能號召更多人,一起為地方影像留下珍貴的紀錄。
10年過去了,韓筆鋒仍然繼續拍片、繼續開設影像班,參加過培訓的學員有160幾位,學員的紀錄片作品加起來也有100多部,雖然結訓後,專職做影像工作的並不多,但這些種子在各地札根,持續在自己的家園、在自己關心的議題上投注心力,讓韓筆鋒覺得再累都值得,而韓筆鋒也用影像當作主題,推動社區營造工作,未來,更要走出去,去到各個村莊播放紀錄片,讓更多人認識他的家鄉,台東。
20年前9月21日凌晨1點47分,台灣發生近百年來,規模最強烈的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 51,711間房屋全倒,是台灣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天然災害,在我身後的傾斜屋,就是在那場大地震造成的,客家新聞雜誌從本週開始,連著兩週播出921大地震20週年專題,我們先從這場百年大震的影響開始探討,921大地震意外讓失聯百年的羅姓宗親大團圓。南投縣國姓鄉南港村的羅姓家族,原本居住在新竹縣,百年前遷居到國姓鄉定居後,就和原居地的宗親失去聯繫,不過20年前的921大地震發生後,媒體報導南港村羅家的消息,新竹宗親積極前往探視,確認就是失散的宗親,就此展開交流,一起來看這段百年大震,震出的羅屋情。
現在看到旁邊的景象,就是國姓鄉南港村九份二山的「震爆點」,20年了,大地震的傷口,依然清晰可見,但當地的居民早已不是當年的災民了,留下堰塞湖,讓他們免於無水可用之苦,甚至在大地震過後,咖啡豆在九份二山的石縫中萌芽,讓以務農為生產的南港村民,找到農業轉型的契機,如今,一粒種子,長成了一片的咖啡樹林,國姓鄉已經是全台咖啡產量最高的產地,走的是精品路線,價格當然也相當迷人,接下來來看國姓咖啡的產業發展,現況又如何呢?
921大地震的主要災區,除了南投縣,還有當年的台中縣,尤其在山城一帶的東勢、石岡、新社等客家鄉鎮,更是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其中,東勢死亡人數最多,有300多人,石岡死亡人數100多人,是死亡率最高的地方,像我背後的東勢大橋,也是災後重建的,山城居民努力從傷痛中站起來,互相扶持、重建家園,也讓人看見生命的堅韌。
「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30年了,不過保育的大環境,卻似乎沒有好轉。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收容不少紅毛猩猩、馬來熊、蘇卡達象龜等外來種,牠們大多來自非法走私、棄養或不人道的動物樂園。台灣早年非法走私、國際保育惡名昭彰,經多年努力翻轉,成為國際保育的模範生,甚至有能力協助他國進行保育、防止走私等工作,但近十年政府補助預算不斷縮減,保育環境每況愈下。一起來關心保育類動物收容的問題。
動物照養員可說是動物收容中心裡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為了照顧動物,他們時而化身廚藝上乘的總鋪師,時而扮演營造多變居住空間的全能住宅改造王,更是維護環境清潔的管家,任務繁重,需要高度熱忱與興趣。我們進到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記錄下這些動物照養員的日常,透過鏡頭,帶你一起來認識他們。
新媒體浪潮下,傳播媒介及民眾接收訊息的管道、習慣方式,與過去相比有了巨大翻轉,人際交流從報紙,到廣播,再到電視,現在的主流傳播戰場,戰線已延伸至網路新媒體平台,YOUTUBER、網紅等「自媒體」工作者竄起,他們以「分眾內容」培養固定收看者,並展現影響力!例如美妝時尚YOUTUBER波痞,在新媒體發展趨勢下,也開始在個人頻道談客家及文化內容,吸引更多人關注。
受到民國98年八八風災,與民國99年4月國道三號崩塌意外的慘痛教訓,加速了地質法的立法,並在99年底公告實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定政府公告地質敏感區,並加強敏感區土地開發行為的地質調查工作,由於牽涉到被劃定地點開發的限制,也引起部分地區居民反彈。學者建議,針對山崩地滑這類的地質敏感區,只要緊鄰聚落,就得趕緊加大劃設範圍,才能真的達到防災效果,防止類似小林村的悲劇再度重演。
埔里鎮的桃米里在921之前,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山村,當地人稱為『挑米坑』,為什麼叫『挑米坑』呢?原來,早年埔里的人要挑米到水里去賣,都要經過挑米山這個地方,而山腳下這個休息歇腳的地方,就叫『挑米坑』,桃米里在921當時,雖然遭逢巨變,卻透過豐富的生態重建家園,從埔里最窮的里,翻身為令人稱羨的模範社區,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桃米生態社區」,20年過去了,我們重回桃米里,來看看這些年的變化。
桃園市觀音區樹林里的樹林新村,臨近觀音工業區,樹林新村近8年內有22人過世,其中17人是罹患癌症病逝,居民們自嘲是住在「癌症村」,更懷疑癌症比例高,是受空氣汙染導致,不少居民健康也亮起紅燈,為了遠離空氣汙染,紛紛搬離這座臨海客庄。不過,桃園市衛生局提出數據表示,依照衛福部公布的最新癌症標準化死亡率,觀音區罹癌數據,其實比全國罹癌平均值還低,而桃園市環保局也指出,從民國96年起,監控觀音工業區的各項空汙指數,結果顯示,當地並無檢出致癌物。
畜牧業是全年無休的產業,其中又以酪農業最辛苦,早晚都要上工,不只天還沒亮就要起床餵牛吃草,還要擠牛奶及清潔牛舍,就算是颱風天或是春節期間,仍然不能休息,加上工作環境骯髒又費體力,有時還會被牛踢,堪稱是辛苦、骯髒、危險的「3K產業」代表之一,國人較不願從事這樣的工作,究竟養牛有多辛苦,工作內容有多繁瑣,跟著記者李新隆的鏡頭一起深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