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全年無休的產業,其中又以酪農業最辛苦,早晚都要上工,不只天還沒亮就要起床餵牛吃草,還要擠牛奶及清潔牛舍,就算是颱風天或是春節期間,仍然不能休息,加上工作環境骯髒又費體力,有時還會被牛踢,堪稱是辛苦、骯髒、危險的「3K產業」代表之一,國人較不願從事這樣的工作,究竟養牛有多辛苦,工作內容有多繁瑣,跟著記者李新隆的鏡頭一起深入觀察。
清晨4點,多數人仍在睡夢中的同時,酪農已開始一天的工作,首先是要準備牛吃的牧草。
將苜蓿草、百慕達草、飼料、砂糖等10多種配方,依比例倒入餵料車內加水攪拌,但還不能餵給牛吃,因為牛吃飽後就想躺著休息,因此在「放飯」之前,工人得各司其職,有人先替牛擠奶,有人負責清洗牛舍,以及餵小牛喝奶。
[牧場工人
王美賢]
我來這裡做8年了,一剛開始覺得太早起來了,然後做習慣了就OK,對,穩定了就好。
[牧場工人
李玩承]
現在做是清晨、下午,加起來差不多8小時,清晨做4小時、下午做4小時這樣,像今天清晨是,是老闆娘打電話叫我,對啊,睡過頭了。
為了確保鮮乳的品質,每一頭乳牛在擠奶之前,必須先以目測或是用快篩劑,檢查乳牛的乳房是否發炎,如果有問題,擠出來的牛奶就必須倒掉。
[牧場女主人
陳曉儀]
這一顆是有問題的牛奶,所以牠的牛奶就不能,這一顆就是代表牠體細胞數比較高,並不能進到冰箱,那通常我們第一個眼,目測的話,我們大概就可以抓出來7成。
除了擠奶之前要把關,全部的乳牛擠完奶後,還要再用乳品檢測劑檢驗一次,看看是否有藥物殘留,確保自己的信譽,並維護消費者的安全。
[聲音來源
牧場主人
李日旭]
上面這個點若比較深,比下面這一點深,就是呈陽性反應,陽性反應就表示有藥物殘留,對,所以我現在驗起來,這是下面這個點較深,所以這是呈陰性反應,表示沒有藥物殘留。
由於牧場工作繁瑣,為了照顧好每一頭乳牛,乳牛都有佩帶健康管理偵測頸圈,透過電腦24小時感應監測,了解每一頭乳牛的身體狀況。
[牧場主人
陳曉儀]
這一台電腦主要是它是在偵測,偵測牛隻的反芻,還有健康偵測,以及發情偵測、疾病偵測,發情的話是我們要幫牠配種,那健康反芻偵測的話,是要知道說,這隻牛牠有沒有生病了,我們要去幫牠做治療,以及做一些管理的工作。
[牧場主人
李日旭]
我們養牛,都是清早到晚,凌晨4點就要起床,要起床開始工作,起來後我請的工人,清洗牛舍的要洗牛舍,養小牛的就養小牛,那我則是攪拌草,攪拌給這些乳牛吃。
畜牧業不像一般的工廠,遇到假日只要電一關就可以休息好幾天,酪農必須每天餵牛吃草、擠牛奶、清洗牛舍,同樣的工作早上一次,下午2點還要再做一次,每天從凌晨4點一直忙到晚上8點多才能休息,這樣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這也是酪農戶必須承擔的宿命。
為了加速農村經濟,並建立台灣自己的酪農產業,民國62年在省農林廳的輔導下,崙背鄉成立台灣第一個酪農專區,剛開始有100戶酪農,每一戶養6頭乳牛,但因工作辛苦,部分酪農撐不下去紛紛退出,現在崙背鄉剩下57戶酪農,共飼養約10800頭牛,是全台第3大酪農專區。
[崙背鄉公所農業課 課長
李學欣]
從事飼養乳牛的這份工作,是一個滿挑戰的工作,全年365天都沒得休息,年齡平均落在40歲至50歲這個範圍,工作人口在285人左右。
[牧場女主人
陳曉儀]
養牛最辛苦是全年無休,颳風下雨颱風天也一樣,除了做月子可以休息以外。
酪農表示,政府過去曾替台灣的酪農業,招募約200名員工,分散在各地的牧場,但因酪農的工作相當辛苦,還要忍受惡劣的環境,有人只做3天就離職,最多也只做了1年,現在還是難請到工人。
[牧場工人
李玩承]
說實在現在,現在的人要做這種較臭的工作,比較不想要做而且一大早就要起床,所以沒什麼人肯做。
[崙背酪農專業區第六班 班長
張敏聰]
之前輕鬆習慣了現在要做辛苦的工作,可能比較不會接受,而我們這種工作也比較特殊,最主要是我們養牛,都是一大早和晚上這段時間,和一般上班的人時間不一樣,(所以)沒人要做。
為了緩解酪農業長期缺工的問題,農委會計畫引進400名外籍移工,供酪農戶申請,條件是酪農戶必須要有80頭以上的乳牛,有合法畜牧場登記,聘僱4名以上享有勞保的台灣工人,不過條件有諸多限制,每個牧場也只能申請一名外籍移工。
[崙背酪農專業區第六班 班長
張敏聰]
政府給我們的條件的部分,應該大致上都可以,可能人數的管制,可能不要那麼嚴格。
[酪農
李日旭]
我們請的工人要有勞保,但我們從事農業的,我們的工人大部分只要健保而已,叫我們要幫我們的員工投勞保,要有勞保證明這樣,才可以申請外勞,這一部分的條件對我們比較不利。
對此農委會表示,養80頭乳牛以上的酪農戶,身本含聘僱的台灣工人,只要有4人具有勞保或農保資格,就符合條件能申請外籍移工,而農業外籍移工是"補充"本勞人力的不足,不是"替代"本勞,所以有4比1的限制,相較於一般工廠要8比1甚至10比1,才可申請1名外籍移工,已經算是放寬標準。
[農委會畜牧處家畜科 科長
江文全]
酪農本身工作的情形比較辛苦,那這是我們長期這幾年去爭取,也是用這樣的一個主張,所以他們(勞動部)才同意說,那至少是維持比較低的比率4比1,在很多的,譬如說製造業或是一些工業裡面,他們的比率高達1比1或8比1,所以我們4比1在他們勞動部開收的比例裡面,算是已經是影響最小的。
在台灣約有530家酪農戶,目前已有80多家提出申請,而農委會已通過47件,但還需經過勞動部的審核,才能透過仲介公司僱用外籍移工,農委會表示,這項方案會先試辦1年,之後再做檢討評估,可望能稍微緩解酪農戶缺工的問題。
採訪/撰稿 李新隆
攝影 李新隆
剪輯 羅應展
旁白 鍾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