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人力農耕的時代,溫馴、聰明的水牛對農民而言、真的是工作上的一大幫手,過去也有許多以水牛為主題的諺語流傳民間,水牛在埤塘戲水或在鄉間耕作的畫面更深印在國人印象裡,但目前台灣水牛已幾乎失去了農耕役用價值、並且頭數也正銳減中,現在國內仍在工作的水牛已是少之又少,接下來的單元就要帶大家來看看、花蓮目前仍有役用功能的水牛,一頭會拉車的聰明,以及肉用的水牛養殖產業未來有怎樣的遠景,記者李一凡與洪炎山的報導。<自己來耶、自己會用耶、牠自己穿進去你看到了嗎?坐得穩穩、一代傳一代,坐得正正、才會有人疼…好不好?好!>

大太陽底下的花蓮觀光糖廠,一群遊客坐在牛車上欣賞著園區風光,水牛主人以詼諧的俚語、讓遊客們感受過去的農耕生活,也順便教大家認識水牛。

<這樣就可以了,這樣牠就高興了,這樣牠就肯走了,你看到了嗎?在這用水給他淋一淋就可以了,不然牠就不肯走。>

台灣水牛屬亞洲沼澤型水牛,數百年前的移民潮裡,客家與福佬先民從原鄉將水牛引進台灣,水牛也在台灣開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國內農業生產機械化後,水牛用於役用的機會幾乎完全消失、而逐漸被改作為肉用,但仍有極少數水牛還像糖廠拉車水牛一樣、沒有被當作肉牛販賣或宰殺。

這裡是玉里鎮秀姑巒溪的一條小野溪支流,溪中兩頭水牛正在悠閒吃草。

<只能從這邊下去而已啦!要這樣走下去喔?你的牛就這樣從上游跑下來了喔?從那邊啊!>

牛主人潘銀山是玉里人、世代務農,除農忙期間外,他每天早上都會把水牛牽到野溪裡水浴,雖現在他也使用耕耘機耕作,但已飼養多年的水牛卻仍有用於耕作,潘銀山還笑說、他的水牛算是「末代耕種水牛」。

[農民
潘銀山]
機械化了嘛!一般就是在犁田埂旁邊機器做不到的,機器做不到的就用犁,然後機器做好了就用水牛再稍微踩一下比較平,插秧時候會比就漂亮。

住在潘銀山家隔壁的玉里鎮民代表周碩飛,過去也曾專職務農,家中三代都曾用水牛耕田,對水牛仍留有特殊感情的他,有時也會幫潘銀山看顧一下水牛,至今的他也仍對吃牛肉敬謝不敏。

[玉里鎮民代表
周碩飛]
養牛就是這樣的情形,想想牠也很可憐、幫我們耕田,對不對,到現在以我們務農的人來說,想到牛那麼可憐,到現在也不吃牛肉啊。

數十年前水牛幾乎是台灣農家的必備動物,光復初期全台水牛數量甚至超過30萬頭,在農耕機械化與肉用水牛養殖不普及等情況下,國內水牛數量連年減少,目前全國水牛總數僅剩數千頭,台灣水牛的續種似乎出現危機,而花蓮縣農業局卻認為,水牛在肉用養殖上的商機仍有極大空間,便與地方農會合作大力推廣水牛養殖,希望將花蓮縣打造成新「水牛王國」。

[花蓮縣政府農業局
局長 杜麗華]
花蓮縣現在目前還是台灣最多水牛生產飼養的地方,大概有四千多頭,我們所分佈的大概都在風光明媚的豐濱鄉,所以說我們常說我們的牛是看海的牛,是沒有憂鬱症的牛,所以都非常的健康。

[光豐地區農會
總幹事 林清水]
豐濱鄉因為海岸線的牧草豐富,所以採取野放,光復因為靠近糖廠有很多休耕地,所以連自強外監都有集中養水牛,所以整個環境來講都很適合養水牛,因為有乾淨水域、還有乾淨牧草。

曾路過花蓮縣台十一線濱海公路的民眾可能都對海岸線的美麗風光與成群水牛景象印象深刻,在豐濱海岸養了一百多頭水牛的農民劉振昌,家族數代養水牛已超過百年,可算是水牛養殖專家。

[水牛養殖業者
劉振昌]
養牛應該是從我祖先就開始在養,過去是用來耕田,後來沒有耕田,這個水牛一直從十頭一直養、養到現在一百多頭。

劉振昌以圈養方式養水牛,因養殖腹地廣闊、牛隻飲食源污染度低,所養牛隻都能健康生長,養大的成牛重量也非常符合經濟效益,達到了肉品市場的要求。

[水牛養殖業者
劉振昌]
這種水牛的重量大概五、六百公斤,肉質蠻不錯的,又因為牠是吃草類的,我們這是自然放牧,也沒有餵飼料,所以他的肉質很鮮美。

和劉振昌一樣,專職飼養肉用水牛多年的瑞穗鄉民溫文龍也養了近百頭的水牛,不一樣的是、溫文龍的水牛圈養場地全都位在山區高原上。

[水牛養殖業者
溫文龍]
我們養這些水牛算下來有五、六十年了,我祖父和叔叔都有養,祖母也養、後來是我父親,我也和我兒子一起養,算起來有兩三代了。

在自己十甲大的地坪土地上,溫文龍種過花生、水稻和檳榔等作物,這些農作卻都曾因產銷管道不時發生的供需問題,而無法讓他收入維持穩定,幾次颱風肆虐更令他損失慘重,最後在農委會、縣農業局等單位的推廣與宣導後,他決定開始廣植牧草飼養更多水牛,這也使得他的經濟狀況開始穩定下來。

[花蓮縣政府農業局
局長 杜麗華]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有跟他們(農民)座談,了解到底他們需要什麼,我們來了解,我們透過當地農會的組織來協助他們,透過我們組織的活動,包括我們在這兩年之中,由產業經濟各方面的切入後,我們也發現到,他們要的就是收入來源的穩定。

[水牛養殖業者
溫文龍]
專職養水牛這十幾年來,感覺這水牛肉還可以,很多人可以接受,一年大概賣出七、八十頭,至少都有五、六十頭,最多有一百多頭,算起來都不錯啦,利潤也還可以了啦。

水牛個性溫順、利於管理,但為防止水牛竄出養殖區造成損失,溫文龍在牧場架設了兩百伏特的電線圈圍水牛,生性怕電的水牛都乖乖的待在電流圈範圍內,而這個功能非常有效的電圍籬,就是由縣府農業局撥款補助的。

[水牛養殖業者
溫文龍]
以養水牛來說,像目前來看,只要養到大,有草、有水就可以了,只需要人力,若需要更多人力時,用電牧器圍籬,就很有效用,縣政府有補助我們電牧器嘛。

台灣水牛具有許多役用牛特性,包括體質強健、不易罹病、肌肉發達等,但在消費者眼中裡,似乎不是人人都感到水牛肉好吃,一般人會有水牛肉難吃的印象,其實和過去農業時代、水牛役用功能喪失後的高齡宰殺有關,而非水牛肉原本就讓人難以下嚥。

[農委會種畜繁殖場
場長 林正鏞]
水牛肉有一個特點就是,牠要適齡屠宰,所以適齡屠宰之後他的牛肉的品質,可以跟一般的肉牛來比較不會遜色,但是超過年齡三到四歲之後,牠的肌肉品質就會變差,而且牠變差的速度很快。

[農委會種畜繁殖場
助理研究員 杜茂聖]
耕田的水牛在一二十年之後有些就是淘汰,所以基本上牠的肉質就太老了,所以市面上的消費者反應會比較不好,實際上水牛肉質不會輸給進口肉牛,而且牠低膽固醇低脂肪。

<拉好!拉好!>

這裡是吉安鄉的行政院農委會種畜繁殖場,幾位研究員正在為一頭公水牛進行定期體檢與生長紀錄;場方自國內水牛幾近失去役用價值後,便開始從水牛保種、與水牛肉用等方向,持續為台灣水牛進行物種改良研究。

[農委會種畜繁殖場
助理研究員 杜茂聖]
現在本場圈養有約九十幾頭的水牛,我們的工作就是把本土水牛的品種保存下來,看目前台灣的水牛總頭數約只剩四千多頭,我們把品種就是用育種的方式,把牠推廣到民間去。

自水牛役用功能減少後,國內水牛數量連年減少、族群日趨封閉,造成遺傳基因的不斷窄化,近親繁殖也可能造成更多問題,種畜繁殖場就認為擴充水牛數量是現在最重要的課題,目前場方除了朝國內現有的水牛群進行優生續種外,未來也可能引進公水牛種或胚胎等方式進行育種研究。

[農委會種畜繁殖場
場長 林正鏞]
我們會嘗試的努力就是,從同樣是沼澤型的水牛的國家我們把牠引進過來冷凍精液,或是進口冷凍胚胎,然後引進到我們的(水牛)血統裡面,讓牠近親衰退的這種、或近親交配的這種疑慮把它給消除。

在歐美各國不時發生狂牛症威脅、與進口運輸成本高漲等情況下,如果國人對國產水牛肉的接受度持續增加、加上各政府單位的推廣,把花蓮縣打造成新「水牛王國」的目標或許在未來數年就可看見。
看著後山成群放牧的肉用水牛,過去農家水牛耕作景象似乎將不復見,但在台灣開拓史上,水牛的辛勤與忠實形象,仍會留在許多歷史畫面中、成為國人不滅的集體記憶。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吳湘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