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147縣道,除了南港村和新興村民相當期待,魚池鄉五城村民更是引頸期盼,長期以來五城村民出入,得走131縣道,轉台21線,再接台14線,這些數字的意思,就是得繞一大圈才能上國道六號!147縣道的拓寬,還能紓解假日埔里往日月潭的車流,遊客不但避開塞車,更能進入地方深度旅遊,體驗不同的景色和人文。
[影片提供 魚池鄉公所]
日出、雲海、琉璃光!這是在魚池鄉五城村,金龍山上的絕美風景,是許多愛好攝影者,拍攝日出、雲海的景點,但一般遊客卻鮮少人知曉。
魚池鄉 鄉長
劉啟帆]
金龍山呢,它是觀賞這個低空雲海,全台最佳的,中部的最佳的景點,它可以在早上,一大早就可以看到,一個非常特殊的雲海的景色。
[影片提供 魚池鄉公所]
金龍山就位在147縣道和131縣道交會點,五城村的附近,這裡除了有美景,還是知名的日月潭紅茶產地之一。
[魚池鄉 鄉長
劉啟帆]
五城村呢,其實是我們魚池鄉,唯一一個客家的部落,一個聚落,那長期以來呢,這邊的聚落呢,都是居住著我們,大部分都是從苗栗遷移到我們,魚池鄉的一些,客家的鄉親。那他們來到這個地方,主要就是種植紅茶。
如果知道來買我們五城的紅茶,還可以,有的(消費者)這樣亂買不知道啊。
白露過後,現在正是五城秋茶採收的旺季,茶園裡的採茶的婦女,大都是半輩子奉獻給茶園的,看到我們來採訪,兩隻手不停地採茶,一邊氣憤地抱怨,冒牌紅玉拉低了產地價格。
[茶 農
許秀鳳]
各地的人都喝我們魚池的紅茶,都是騙的啦,烏龍也說是我們五城的紅茶,日月潭紅茶啦,沒有啦,沒有這麼多日月潭紅茶啦,我們這些紅茶就是這種紅玉啊,紅玉啦,大家都掛我們,魚池鄉日月潭的名字,你如果不要掛我們的名字,我們這些茶可以賣比較好的價格。(所以反而你們本地生產的,比較不好賣喔),比較不好賣啊,都被那些這樣亂做的賺走了,我們這些,我們這些,你看我們採的茶都這麼漂亮,紅玉啊都很漂亮啊。
五城的紅茶讚。
採茶的婦女在茶園裡忙著,在五城村經營茶工廠42年的彭木生,也沒閒著,他說,五城村,有出春茶、夏茶、白露、秋茶,冬茶,一年可以5收,他每季都得收5萬斤茶菁,但過去製茶,都只是混口飯吃。
[製茶業者
彭木生]
我就是從30歲來這裡買這個(茶)工廠才開始做的,做的時候,開始至今做42年了,開始的前二、三十年,就是做來換口飯吃而已,不會賺錢,價錢很不好啊。
直到921過後,前鄉長積極發展魚池鄉的紅茶產業,這才讓五城的紅茶鹹魚翻身。
製茶業者
彭木生]
地震過後,政府開始這樣有在展示,廣告啦、宣傳啦,就是叫大家所有的工廠,所有的農民,管理也好,製作的過程,這樣,要盡量把茶做好,價錢才會有辦法提高,品質提高,才這樣做起來,價格才會好。
這10多年來,紅茶產業日益興盛,但五城算是魚池鄉的偏村,五城紅茶還經常被冒名頂替,因此在地茶農和業者都期待,改善交通路網,方便遊客進入紅茶產區,讓地方實際獲利。
[影片提供 魚池鄉公所]
[製茶業者
彭木生]
實實際際,真的來到本地,就不可能去買到假的嗎,都是在地現(做的),說真的,你可以現做的,現場看,現買,現泡的感覺,實際本地的紅茶,和進口的茶,外地的紅茶,不一樣,我們的味道就是很好,甘甜香,好喝啊,(所以五城就有五城紅茶它自己的香味),對,我們五城的都是紅茶,包括阿薩姆也好,山茶也好18號的紅玉也好,都很有特色啊。
對於147縣道要拓寬,彭木生難掩興奮,希望藉此得以能帶動產業。
[製茶業者
彭木生]
五城算是,在魚池鄉來說是相當偏僻的地方,如果說這個147線拓寬,有拓寬的話,大家方便的時候==cg in ==從北山交流道下來,對來到這裡10多公里而已,所以對交通(來說)很方便==CG out==大概10幾20分鐘,北山交流道就到我們這裡。
[影片提供 魚池鄉公所
未來147縣道拓寬之後,和131縣道銜接,還能達到分流日月潭的車潮,將遊客導入村子裡,這樣不僅五城,甚至新興、南港村,都能分享觀光效益。
[魚池鄉 鄉長
劉啟帆]
它能夠做更深度的旅遊,包含說在裡頭我們知道,最近流行的這個鹿茸產業鏈、鹿神祭還有枇杷季,另外我們魚池鄉的紅茶季,咖啡季,還有水里的這個玩水節,還有車埕的火車站,其實它們都在周邊的一個相關的範圍,那所以它如果打通之後呢,不僅是農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帶來相當大的觀光商機。
[水里鄉 鄉長
陳癸佑]
尤其我們水里鄉,也有養鹿,養鹿也是我們國姓鄉的一個重要的一個,一個產業,那如果有147線的一個拓寬,我想能夠交通方便能夠吸引其他遊客來這邊遊玩,順便來購買我們的一個農特產品。
[立法委員
蔡培慧]
車埕的客源有2個,它其實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力發電廠,大觀也在那個地方,還有火車車埕,還有我們山林產業的一些文化都在那裡,所以那個客源是幾十萬,每年的喔。
短短約14公里長的147縣道,道路改善工程,未來不但帶動了南港村、新興和五城的三村經濟,將私密景點反轉為觀光亮點,透過交通網路串連,這樣就算在偏鄉,地方的產業、觀光和文化,都能更加發光發熱。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江長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