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這個客家庄雖然只是個小地方,但當地的鄉親無論老老少少都可說是充滿著活力,因為這裡不但有一處隨地看得見美麗蝴蝶的自然保護區-蝴蝶谷,還有一群愛畫圖、愛唱歌、而且還會染美麗花布的客家媽媽們,在當地社區營造工作者的大力推動與勞委會職訓局的專業輔導下,這些花布製品還成了代表地方的創意商品,未來的商機無限大。趁午後太陽露臉,花蓮縣瑞穗鄉富源社區的「靚染工坊」媽媽們一個接一個把臉盆裡的花布拿到野溪中浣洗。
<有素色的啦,還蠻上色的…>
浸染整夜的花布經過溪水洗滌後變得非常美麗,攤開的布面上佈滿七彩圖案讓人驚艷。
<漂亮喔!漂亮! >
這裡是富源社區的「靚染工坊」的店面兼工作室,牆上掛滿著一張張大小不同的彩色染布,每張隨風飄逸著的染布都非常具有特色,兩年前工坊接受客委會輔導、開始以客家先祖藍染技藝做元素、加上現代美學延伸變化,研發了多種創意產品,從創意染布、創意服飾、花布包、主題布娃娃..等各類製品皆有,非常豐富。
[靚染工坊
張貴香]
做一種產品出來之後,不管做什麼產品,當然是很高興、很歡喜,如果有觀光客或是自己朋友來看,客人看到了,把我們的產品買去後,或是稱讚我們幾句,我們心情就不一樣。
[靚染工坊
李秀枝]
之前我連這個縫紉車都不會踩,現在你看娃娃啦、娃娃衣服啦、帽子啦這些,還有染布我們都會了,這個真的要感謝我們理事長。
人稱「拔仔庄」的富源社區是個淳樸的客家庄,這裡的婆婆媽媽們對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興華這些年來的努力似乎都感到認同,自從十一年前結束西部事業回鄉後,林興華發現這個他從小長大的地方非但青壯年人口流失嚴重、失業率的飆高更令他憂心,他也因此而開始投入地方社區營造。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興華]
我常常講這裡是一無所有,但是我們經過十一年的社造以後,我們把它變成全部都是寶,我們也看到這邊有聲有色這樣子的特色,我所講的有聲就是我們有發展出來的一個打鼓的文化,有色就是染布的文化,我們阿婆畫畫的文化。
<黃色在哪哩?在這。畫畫好玩嗎?不會畫就不好玩,會頭痛喔!頭痛看不到沒有關係,頭痛看不到的啊。>
近年來在理事長的號召下、社區終身學習風氣漸行,原本賦閒或退休的阿婆們也開始拿起畫筆學畫,每個星期大家也會集合起來一起練習。
<沒想到八十幾歲的阿婆都還有自己老人同學,鋤頭比較簡單隨便挖就可以啊,為什麼鋤頭會比較簡單呢?鋤頭都比較輕 拿畫筆比較重,隨便挖嘛。>
阿婆們視力雖不如年輕人,但眼神十分專注,用色也比一般畫作大膽,一筆一畫在紙上的認真程度绝不輸給職業畫家。
[富源社區
陳鳳妹]
這對老人家的頭腦幫助最多,不會老人痴呆,這麼多歲了還會想東想西來畫,我也很高興啦。
[富源社區
謝藤妹]
中午才畫的,我中午就一邊看電視一邊畫模樣啊,一邊看電視就一邊畫、畫、畫,就順便帶過來繼續畫。
幾年下來、畫畫阿婆們頭腦似乎越來越機伶,每個阿婆的畫風也漸漸出現了區隔,阿婆們的作品都有個共通點-大家多是以想像或是憑記憶作畫。
[富源社區
李鳳招]
心情就是想著這樹是怎麼長的,有時候還會拿個葉子來看一看才能畫出來。
「拔仔庄」這群愛畫畫的社區阿婆們這幾年來漸漸受到外地人士的注意,甚至遠在日本的銀髮族研究者日前也來到這裡研究阿婆們的退休生活,而她們的畫作不但已在工坊裡展售、甚至還曾受邀到高雄等外地城市做展出。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興華]
在民國八十八年開始學畫的時候,她們常常覺得拿起筆來比拿鋤頭都還要重啊,經過幾年以後我才發現說,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她們畫出來的畫我們特別感覺到有生命的厚度在裡頭,也就是說她們把生活經驗、把她們的閱歷、把她們的經歷,一筆一筆都描繪在紙上,這麼樣的純真,讓我們一目了然。
不管是八十幾歲阿婆的創作、還是地方媽媽的染布,這些作品都不一定有機會讓前來的遊客看見,林興華認為,如果要發揮在地影響力,這些作品一定要獲得更多機會,工坊也該再上層樓,兩年前他便向勞委會職訓局申請多元就業方案的經費補助與輔導。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興華]
最近我們這個多元就業方案,這是近三年來,才跟勞委會所申請的,主要是因為我們想發展出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能夠把地方的一些產業能夠文化化,把文化能夠產業化,這樣看能不能夠創造地方的經濟。
<攤開之後一看,你們在對面看,畫面背後也是一幅畫、有景色,這樣就像天空一樣很漂亮,這個人家會捨不得丟。>
自去年富源社區發展協會以靚染工坊為代表、向行政院勞委會申請了「多元就業經濟型方案」補助後,一年多來、勞委會職訓局的輔導員每個月都會來到工坊,職訓局希望以更多元的包裝設計,讓靚染工坊的產品商品化。
<這是手稿啦,第一次設計師的手稿,理事長這樣OK嗎?我覺得很好,非常專業。>
[勞委會職訓局
輔導員 溫金紅]
這兩年有進步,進步蠻多的,儘管在她們技能上面、還有人際關係、經營管理、到財務方面,都有一個很大突破,現在是在行銷市場通路的部分,我們還要再加強。
曾在客委會文教處任職的職訓局輔導員溫金紅,對於客家庄人文與地方特色產品推廣都有相當程度的專業認知,職訓局也因此派遣她來到富源社區進行輔導,但由於有輔導年限、工坊的媽媽們很希望能夠有更長久的計畫可以繼續輔導她們。
[靚染工坊
徐燈園]
感覺這個輔導的期間蠻短的,還有輔導的機會,我們學到了一技之長就可以到外面工作啊,就是時間太短了。
[靚染工坊
李秀枝]
我希望它(職訓局)能夠說,再補助我們一年,給我們更有資歷,好像比較深,大家都比較會一點,不然真的之前我們都是不會的。
[勞委會職訓局
輔導員 溫金紅]
如果媽媽們她們才學一年,明年就沒辦法在這邊工作了,沒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他也不能再繼續養成她的技藝專業,比如說她做的阿嬤公仔、靓染技術、要做縫紉啦、裁縫的技巧,她們這些養成的專業技能等於會疏失掉了。
<還有一種就是我們這中間也可以特別抓一些、這個部分綁一下橡皮筋,這樣也會不一樣,等一下我們把它綁起來,這裡再抓起來這一圈,那要繞兩圈、一圈?隨便啊!你這樣不能太緊,都緊掉了,這樣就差不多了,這一個也是一樣。>
媽媽們在工坊學到新技藝,也為地方特色產品付出了心力,雖然多元就業方案規章讓媽媽們在工坊最多只能有一年工期,而她們所努力生產的這些手工產品,卻像是一個個充滿希望的種籽一樣,若產品行銷可以成功、也等於是整個富源社區的成功。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興華]
我們行銷還是跟外面的一樣有傳統的行銷,還有我門現在用電腦,電腦化以後,我們產品也在電腦網路裡面賣了,這些都是一個方式,我們過去傳統行銷就放在幾個風景點,還有我們跟鄰近的觀光業者也是有合作,他們也會有專車來我們這邊看。
<以前我們買洋娃娃,都會疼啊、疼啊,其實這些阿婆、我們老人化的社會,不然我也要老年了,要人疼惜。>
一群來自西部的遊客前往富源社區旁的蝴蝶谷遊玩,也順道來工坊參觀,社區協會理事長林興華便為他們進行在地解說。
<民國五十五年左右,在這個地方叫做蝴蝶谷,就是你們住的這邊,那時候叫做蝴蝶谷,那個時候的蝴蝶,我們這邊的蝴蝶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這邊的蝴蝶屬於蝶道型蝴蝶,和美濃的生態型蝴蝶不一樣。>
理事長熱心向遊客們敘述著富源社區的環境,把工坊裡婆婆媽媽們的故事帶給外地遊客、順勢推銷工坊特色商品,現在工坊成員們大家都希望能將產品成功的推出去、把「拔仔庄」的名號打響。
[靚染工坊
徐燈園]
我們希望這個工坊可以帶動觀光的氣息,然後遊客增加,然後增加我們工坊的收入。
<會唱山歌會做麻薯,鍋碗瓢盆樣樣都精通,舞獅、染布工夫不簡單,拔仔庄的阿婆比女旦還美,害我把電線桿撞倒,唉喲!對不起。>
應遠到的職訓局人員要求、阿婆們高歌一曲改編的客家歌謠,快樂的笑容展現在臉龐上,無論是繪畫班阿婆還是工坊媽媽們,富源社區對她們來說真的地如其名-富有的泉源。不管已有多少的鄉親遠走他鄉,或是現在離夢想依舊遙遠,相信富源社區的婆婆媽媽們都能充滿希望、自信的迎接著每一個明天。
採訪/撰稿 李一凡
攝影/剪輯 洪炎山
<有素色的啦,還蠻上色的…>
浸染整夜的花布經過溪水洗滌後變得非常美麗,攤開的布面上佈滿七彩圖案讓人驚艷。
<漂亮喔!漂亮! >
這裡是富源社區的「靚染工坊」的店面兼工作室,牆上掛滿著一張張大小不同的彩色染布,每張隨風飄逸著的染布都非常具有特色,兩年前工坊接受客委會輔導、開始以客家先祖藍染技藝做元素、加上現代美學延伸變化,研發了多種創意產品,從創意染布、創意服飾、花布包、主題布娃娃..等各類製品皆有,非常豐富。
[靚染工坊
張貴香]
做一種產品出來之後,不管做什麼產品,當然是很高興、很歡喜,如果有觀光客或是自己朋友來看,客人看到了,把我們的產品買去後,或是稱讚我們幾句,我們心情就不一樣。
[靚染工坊
李秀枝]
之前我連這個縫紉車都不會踩,現在你看娃娃啦、娃娃衣服啦、帽子啦這些,還有染布我們都會了,這個真的要感謝我們理事長。
人稱「拔仔庄」的富源社區是個淳樸的客家庄,這裡的婆婆媽媽們對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興華這些年來的努力似乎都感到認同,自從十一年前結束西部事業回鄉後,林興華發現這個他從小長大的地方非但青壯年人口流失嚴重、失業率的飆高更令他憂心,他也因此而開始投入地方社區營造。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興華]
我常常講這裡是一無所有,但是我們經過十一年的社造以後,我們把它變成全部都是寶,我們也看到這邊有聲有色這樣子的特色,我所講的有聲就是我們有發展出來的一個打鼓的文化,有色就是染布的文化,我們阿婆畫畫的文化。
<黃色在哪哩?在這。畫畫好玩嗎?不會畫就不好玩,會頭痛喔!頭痛看不到沒有關係,頭痛看不到的啊。>
近年來在理事長的號召下、社區終身學習風氣漸行,原本賦閒或退休的阿婆們也開始拿起畫筆學畫,每個星期大家也會集合起來一起練習。
<沒想到八十幾歲的阿婆都還有自己老人同學,鋤頭比較簡單隨便挖就可以啊,為什麼鋤頭會比較簡單呢?鋤頭都比較輕 拿畫筆比較重,隨便挖嘛。>
阿婆們視力雖不如年輕人,但眼神十分專注,用色也比一般畫作大膽,一筆一畫在紙上的認真程度绝不輸給職業畫家。
[富源社區
陳鳳妹]
這對老人家的頭腦幫助最多,不會老人痴呆,這麼多歲了還會想東想西來畫,我也很高興啦。
[富源社區
謝藤妹]
中午才畫的,我中午就一邊看電視一邊畫模樣啊,一邊看電視就一邊畫、畫、畫,就順便帶過來繼續畫。
幾年下來、畫畫阿婆們頭腦似乎越來越機伶,每個阿婆的畫風也漸漸出現了區隔,阿婆們的作品都有個共通點-大家多是以想像或是憑記憶作畫。
[富源社區
李鳳招]
心情就是想著這樹是怎麼長的,有時候還會拿個葉子來看一看才能畫出來。
「拔仔庄」這群愛畫畫的社區阿婆們這幾年來漸漸受到外地人士的注意,甚至遠在日本的銀髮族研究者日前也來到這裡研究阿婆們的退休生活,而她們的畫作不但已在工坊裡展售、甚至還曾受邀到高雄等外地城市做展出。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興華]
在民國八十八年開始學畫的時候,她們常常覺得拿起筆來比拿鋤頭都還要重啊,經過幾年以後我才發現說,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她們畫出來的畫我們特別感覺到有生命的厚度在裡頭,也就是說她們把生活經驗、把她們的閱歷、把她們的經歷,一筆一筆都描繪在紙上,這麼樣的純真,讓我們一目了然。
不管是八十幾歲阿婆的創作、還是地方媽媽的染布,這些作品都不一定有機會讓前來的遊客看見,林興華認為,如果要發揮在地影響力,這些作品一定要獲得更多機會,工坊也該再上層樓,兩年前他便向勞委會職訓局申請多元就業方案的經費補助與輔導。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興華]
最近我們這個多元就業方案,這是近三年來,才跟勞委會所申請的,主要是因為我們想發展出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能夠把地方的一些產業能夠文化化,把文化能夠產業化,這樣看能不能夠創造地方的經濟。
<攤開之後一看,你們在對面看,畫面背後也是一幅畫、有景色,這樣就像天空一樣很漂亮,這個人家會捨不得丟。>
自去年富源社區發展協會以靚染工坊為代表、向行政院勞委會申請了「多元就業經濟型方案」補助後,一年多來、勞委會職訓局的輔導員每個月都會來到工坊,職訓局希望以更多元的包裝設計,讓靚染工坊的產品商品化。
<這是手稿啦,第一次設計師的手稿,理事長這樣OK嗎?我覺得很好,非常專業。>
[勞委會職訓局
輔導員 溫金紅]
這兩年有進步,進步蠻多的,儘管在她們技能上面、還有人際關係、經營管理、到財務方面,都有一個很大突破,現在是在行銷市場通路的部分,我們還要再加強。
曾在客委會文教處任職的職訓局輔導員溫金紅,對於客家庄人文與地方特色產品推廣都有相當程度的專業認知,職訓局也因此派遣她來到富源社區進行輔導,但由於有輔導年限、工坊的媽媽們很希望能夠有更長久的計畫可以繼續輔導她們。
[靚染工坊
徐燈園]
感覺這個輔導的期間蠻短的,還有輔導的機會,我們學到了一技之長就可以到外面工作啊,就是時間太短了。
[靚染工坊
李秀枝]
我希望它(職訓局)能夠說,再補助我們一年,給我們更有資歷,好像比較深,大家都比較會一點,不然真的之前我們都是不會的。
[勞委會職訓局
輔導員 溫金紅]
如果媽媽們她們才學一年,明年就沒辦法在這邊工作了,沒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他也不能再繼續養成她的技藝專業,比如說她做的阿嬤公仔、靓染技術、要做縫紉啦、裁縫的技巧,她們這些養成的專業技能等於會疏失掉了。
<還有一種就是我們這中間也可以特別抓一些、這個部分綁一下橡皮筋,這樣也會不一樣,等一下我們把它綁起來,這裡再抓起來這一圈,那要繞兩圈、一圈?隨便啊!你這樣不能太緊,都緊掉了,這樣就差不多了,這一個也是一樣。>
媽媽們在工坊學到新技藝,也為地方特色產品付出了心力,雖然多元就業方案規章讓媽媽們在工坊最多只能有一年工期,而她們所努力生產的這些手工產品,卻像是一個個充滿希望的種籽一樣,若產品行銷可以成功、也等於是整個富源社區的成功。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林興華]
我們行銷還是跟外面的一樣有傳統的行銷,還有我門現在用電腦,電腦化以後,我們產品也在電腦網路裡面賣了,這些都是一個方式,我們過去傳統行銷就放在幾個風景點,還有我們跟鄰近的觀光業者也是有合作,他們也會有專車來我們這邊看。
<以前我們買洋娃娃,都會疼啊、疼啊,其實這些阿婆、我們老人化的社會,不然我也要老年了,要人疼惜。>
一群來自西部的遊客前往富源社區旁的蝴蝶谷遊玩,也順道來工坊參觀,社區協會理事長林興華便為他們進行在地解說。
<民國五十五年左右,在這個地方叫做蝴蝶谷,就是你們住的這邊,那時候叫做蝴蝶谷,那個時候的蝴蝶,我們這邊的蝴蝶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這邊的蝴蝶屬於蝶道型蝴蝶,和美濃的生態型蝴蝶不一樣。>
理事長熱心向遊客們敘述著富源社區的環境,把工坊裡婆婆媽媽們的故事帶給外地遊客、順勢推銷工坊特色商品,現在工坊成員們大家都希望能將產品成功的推出去、把「拔仔庄」的名號打響。
[靚染工坊
徐燈園]
我們希望這個工坊可以帶動觀光的氣息,然後遊客增加,然後增加我們工坊的收入。
<會唱山歌會做麻薯,鍋碗瓢盆樣樣都精通,舞獅、染布工夫不簡單,拔仔庄的阿婆比女旦還美,害我把電線桿撞倒,唉喲!對不起。>
應遠到的職訓局人員要求、阿婆們高歌一曲改編的客家歌謠,快樂的笑容展現在臉龐上,無論是繪畫班阿婆還是工坊媽媽們,富源社區對她們來說真的地如其名-富有的泉源。不管已有多少的鄉親遠走他鄉,或是現在離夢想依舊遙遠,相信富源社區的婆婆媽媽們都能充滿希望、自信的迎接著每一個明天。
採訪/撰稿 李一凡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