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日前公布2016年度綜所稅申報核定資料,以比較客觀的中位數觀察,南投縣國姓鄉最窮,年所得僅47.8萬元,全台最高的則是年所得102.1萬元的新竹縣竹北市,也是全台唯一破百萬元的地區,兩個客庄年所得相差一半以上,不過,所得稅數字高低並不能代表宜居程度,也不能說明鄉親的幸福指數,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客庄的生活情況。
國姓鄉內到處都是丘陵,總面積17.5萬公頃,實際可耕作面積8千多公頃,是典型的農業鄉,根據財政部的統計,國姓鄉是2016年全國中位數最窮的鄉鎮,但這數據讓鄉親覺得有欠公允,國姓鄉公所也指出,去年透過公所體系,申報綜合所得稅的家戶數量,確實不多。
目前分類:573-625集(2018年) (211)
- Sep 20 Thu 2018 15:00
610集-窮鄉富市
- Sep 13 Thu 2018 16:09
609集-山也重劃,海也重劃?(上)
台中市是全台灣辦過最多市地重劃的都市,從1965年省轄市時期,開啟了第一期「大智市地重劃」,50多年來,台中市有多達14期的公辦市地重劃與14個單元的自辦重劃!現在整個大台中直轄市,從台中港區到東勢山城,有多達40個以上的自辦重劃案,「山也重劃,海也重劃」的亂象,激起地主民眾抗爭。而就在今年七月間,沉寂多時的東勢山城科技園區自辦市地重劃案,啟動會員大會,擬變更都市計畫內容,以便進入實質開發階段,許多地主這時才驚覺,原來工業區真的要來了!這個自辦重劃案,其實就是整個台中市重劃案的縮影,今天的系列報導,我們先從居民和地主的想法出發,探討台中市地重劃為何弊端叢生,究竟是制度?還是人的問題。
這個重劃公司可惡至極,像土匪一樣搶人民的土地!
- Sep 13 Thu 2018 14:05
609集-山也重劃,海也重劃?(下)
東勢山城科技園區自辦重劃案,與眾多台中市自辦重劃案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外來的重劃會先圈地,再「想盡辦法」找原有地主加入,愈多愈好,最終達成重劃目的!這使得有「在地民主」意涵、由原有地主自己辦理、自己改善環境的「自辦重劃」走調,至今連單元一單元二,地主與重劃會都還在纏訟。東勢反重劃自救會希望擋下重劃案,拿回主導權,然而這條路,在雙方勢均力敵之下,都還是充滿變數。
完整的街廓、美麗的市容與大樓群,這是台中七期市地重劃區,全台中市公共設施發展,最密集的地區在這裡,台中市地重劃的美夢,也是從這裡開始。
- Sep 13 Thu 2018 13:52
609集-麻咕麻酷到美濃
高雄有一個很特別的「麻咕麻酷創作劇團」,是由一位原本在才藝班任教的張錦華所創立的,曾經罹患子宮頸癌的她,因為有家人用心陪伴度過治療時期,讓她決心振作起來,也因為喜歡孩子,她與先生討論後決定成立創作劇團,到各個醫療院所和社福機構公益演出,而有同樣理念的劇團成員們來自各行各業,有賣花枝丸的、有社工、有老師、也有演員,大家常常自掏腰包到處義演,今年暑假他們到了美濃,透過客家故事繪本,帶給當地小朋友不一樣的學習與歡樂,一起來認識這特別的劇團。
正式演出前,大夥認真排練,一同討論節目進行的流程。
- Sep 13 Thu 2018 13:49
609集-紙板神手鍾凱翔
接下來介紹一位用瓦楞紙創作的客家青年藝術家鍾凱翔,他童年時就對動物情有獨鍾,從圖鑑到摺紙,只要是跟動物有關的物品都相當喜愛,中學時開始摸索自製動物紙模型,持續創作多年,大一時用瓦楞紙創作的一比一鋼鐵人,更是被演員小勞勃道尼主動分享在個人臉書,讓鍾凱翔驚人的創作能力被更多人看見,近年的創作更結合動物和人體兩種元素,表達人類為了自己的慾望,剝奪了動物的生存權利,提出生態反思。
一把剪刀、一張瓦楞紙,加上膠水,能夠變出什麼把戲?只見鍾凱翔又捏又拗將瓦楞紙做出螳螂的雛型,令人嘖嘖稱奇。
- Sep 06 Thu 2018 15:25
608集-心有遷遷結 神木村(上)
上禮拜我們看了高雄大林蒲的遷村難題,本週鏡頭來到南投縣,關注信義鄉神木村的遷村案例。2009年莫拉克風災帶來強降雨引發土石流,使得神木村成為重災區,靠深山裡的四個鄰被劃入危險區域,開啟一連串遷村難題,最後確定永久屋基地選在南投市茄苳里,只是兩地相隔68公里、海拔高度相差一千多公尺,118戶神木村民有了安全的新家,但來到平地都會的他們卻沒有謀生技能,不得不又重返山上務農。安居與樂業,對他們而言似乎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至今九年了,問題依舊難解。本台駐南投記者李鴻祺對神木村與神木社區有長期觀察,這次我們跟隨他的採訪、透過他的眼睛,重新注視神木村。
這兩天,(路)沖壞了,剛做好,不然又不能通行,下大雨,裡面的人就不能通行,因為愛玉子溪水太大、太長,雨太大,一下子就沖壞,就沒路可走。
- Sep 06 Thu 2018 15:20
608集-心有遷遷結 神木村(下)
南投信義鄉神木村有塊石碑上寫著「土石流源訖」,多少說明了土石流在這發生的頻率有多高,神木村山陡、土石多,大雨便可能致災,也使得神木村擺脫不了與土石流糾纏的宿命。九年前莫拉克風災,村裡少部分居民遷村了,但據戶籍資料顯示,目前仍有316戶、773人居住在此,在極端氣候下,可以預期神木村的天災挑戰不會少,如何做好防災準備,將損害降到最低,不僅是村民的舊課題,更是政府的新挑戰。
[2017.06.04]
- Sep 06 Thu 2018 15:16
608集-HOLD住蔬果價格
每隔一陣子,便會出現蔬果產量過剩、價格大跌的消息,造成農民恐慌,今年香蕉、鳳梨產銷失衡的問題更是嚴重,果農抗議陳情,農委會更多次召開記者會提出因應措施,希望將影響降到最低。其實包含農會、農民和農業試驗所等,多年前就提出避免產銷失衡的預防機制,像美濃區農會就利用種籽補貼和限制耕作面積與契作方式,和農民建立良好的默契來調節產量,另外也有年輕蕉農透過外銷和零食公司合作加工品開創不同的銷售通路,也有農民和農業試驗所合作,種植多元的新品種來做市場區隔,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年輕人,我要買白玉蘿蔔的種籽,要買多少包,買5包,5包喔,你幫我登記一下,來,好了,伯父,這5包,好,這裡5包,謝謝喔。
- Sep 06 Thu 2018 15:11
608集-保庇老寶貝
這些年來出現了「孤獨死」這樣的詞彙,這樣的狀況實在令人痛心。苗栗南庄十三間老街之前也發生過一位老伯母過世了一週才被發現的憾事,在地鄉親便決定翻轉這一切,透過大學生社會責任的計畫案,他們將預防醫療和醫校資源結合起來,一方面強化鄰里互動,鼓勵老人多出來走動,同時希望遏止這樣的憾事再發生,同時也增加學生實際的操作經驗,創造多贏。
早上9點,南庄的老人家,陸續來到南庄市場2樓,跟著仁德醫專的學生和老師一起做運動,鍛鍊肌力。
- Aug 30 Thu 2018 17:25
607集-心有遷遷結-大林蒲(上)
大林蒲,一個連高雄人可能都不太熟悉的地方,這裡位在高雄市小港鳳鼻頭沿海地區,四十六年前政府編定臨海工業區後,大林蒲的命運就與工業及汙染緊縛在一起。前年底中央、地方政府攜手宣告為照顧居民健康,落實居住正義,將啟動大林蒲遷村計畫,普查意願高達九成村民願意遷村,不過實際訪查,卻發現大林蒲人對遷村案滿腹疑問,加上鄰近村庄紅毛港十一年前遷村後,不僅聚落離散,更有不少人因搬遷買屋負債,讓大林蒲人不禁擔憂重蹈覆轍。
它是一種楠樹的樹皮,磨粉之後,它沾到水就有黏性,所以它這個,我們這個香都是很天然。
- Aug 30 Thu 2018 17:24
607集-心有遷遷結 大林蒲(下)
政府喊出「一坪換一坪」、「建物全新重建價格補償」的遷村條件,但實際遷村計畫書卻始終遲遲不見蹤影,大林蒲人不願在條件不明確下做出遷村與否的決定,地方鄉親甚至質疑,沒有計畫書的遷村案是假議題,聲東擊西,要居民放棄阻擋鄰近家園的其他開發案。
信徒誠心祭拜,願神明保佑,鳳林宮是大林蒲地區的信仰中心,若要遷村,宮廟遷往何處,那可是地方大事。高雄市政府七月開始辦理宮廟等建物調查,但是鳳林宮等四位宮廟主委皆不滿市府未提出遷村計畫書,就逕自要宮廟簽具授權及同意書,怒批霸王硬上弓。
- Aug 30 Thu 2018 17:23
607集-長照罩不到(下)
上週我們到新竹關西山區的金山里,了解在地老人們的困境與需求。許多鄉村地區都像金山里這樣,因為謀生不易,金山里九成以上的年輕人都必須離鄉背井,無法親力親為的照顧家中長輩,與其坐等政府協助,金山里幾位熱心地方事務的人決定透過開餐廳、種咖啡等方式帶動地方經濟,要讓年輕人有機會回到家鄉安身,也得以就近照顧長輩,彌補長照的人力斷層。
溪水緩緩流過金山里,早期客家先民在此開墾山林,就是仰賴馬武督的溪水灌溉農作,養活一家老小,而今溪水依舊緩緩地穿過百年的糯米橋,但隨著農村沒落,年輕人出外打拚,金山里成了平均年齡80歲的,超高齡社區。
- Aug 30 Thu 2018 17:20
607集-舊城廚房小旅行
食物,是最能引人興趣,並且帶起話題的,新竹市大同108舊城再生基地,推出「舊城廚房小旅行」,由新竹文化觀察者李元璋,帶領大家走訪清末傳承至今的舊城區,感受新舊融合的飲食體驗、發掘舊城區不同的樣貌。擁有豐富人文底蘊的舊城區,還藏有許多老店家,每間都相當精彩、也見證新竹城的更迭,更不乏客家鄉親的打拚故事,一起走訪這座充滿歷史的古城。
只保留了東門,這個東門保留下來,並不是單純的保留,它同時做成那個時候最先進的歐洲中央放射狀的圓環設計。
- Aug 27 Mon 2018 08:38
606集-長照罩不到(上)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2.0政策,希望落實在地老化,讓照顧服務體系更普及,但對於許多偏鄉來說,似乎仍只能望梅止渴。位處新竹關西山區的金山里,600多位的現居人口當中,八成以上是75到90歲,屬於超高齡社區,但目前村子裡的老人家,只能依賴簡單的關懷據點和社區熱心人士來照顧,「不敢生病」,生病了也得硬撐,以及一起來看看金山里的老人問題,以及他們的需求。
端午節前金山里民不分老少,都集中到水岸馬武督前的廣場包著粽子。
- Aug 27 Mon 2018 08:35
606集-屏東新住民的文化翻轉
屏東縣新住民人口將近2萬人,新住民二代將近1萬6千人,為了讓更多學生了解新住民母國文化,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發展協會每年都會舉辦無國界夏令營,今年已經是第八屆,除了邀請近十個不同國家的新住民,從介紹文化、飲食,到新住民人權議題等,希望打開學生們的世界觀。此外,協會也協助新住民走出家門、走進學校社區,參與公共事務,凸顯他們不同的價值。
好,男生,Sawadeekcup(你好),Sawadeekcup,對,嘴巴要閉起來,再來一遍,男生,Sawadeekcup,哇 好棒喔。
- Aug 27 Mon 2018 08:32
606集-仲夏饗鹿野
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今年舉辦第8年,台東縣政府統計45天的活動,累計吸引90萬人次造訪,是歷年之最,也創造了20億元商機。熱氣球嘉年華今年更獲選全球12個令人驚艷熱氣球節,也讓鹿野走向國際,但熱鬧的活動結束後,鹿野又趨於寧靜,淡旺季差異相當大。鹿野是個典型農村,四季都有不同風情,近年有不少青年返鄉,美麗的風光景緻和好人情也吸引外地人移居。為了推廣鹿野,一群在地的民宿、小農等業者集結起來,去年八月成立了一間農事體驗遊程公司,他們辦活動、辦市集,帶領遊客深度體驗在地,要把遊客留在鹿野、把鹿野生活的美好分享出去,希望能吸引人一來再來,不是只看熱氣球。
因為等一下我們會讓大家吃那個在欉紅,因為在欉紅就是只有現地才能有辦法現吃,到市場是絕對沒辦去運送這些蔬果的。
- Aug 16 Thu 2018 10:08
605集-鬆綁山坡地
上個月我們針對台灣山坡地的開發亂象,有一系列報導,從山坡地農舍濫墾濫建,討論全國國土計畫方向。而農委會在去年底公告修正「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辦法」後,與水土保持計畫脫鉤處理,例如基隆市,今年解編180公頃山坡地,一年大約減收2800萬元回饋金!而回饋金減收事小,環保團體擔心的是山坡地解編,會造成變相炒地皮後遺症,長遠來看,學者提醒,除了關心新產生的違法行為之外,還得關注原本舊有的破壞加劇,兩者數量愈加愈龐大,這才是未來的國土保安困境。
俯瞰基隆市田寮河,河岸兩側高樓大廈林立,這裡過去長期被劃入「山坡地」,一直到林務局去年底修改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辦法後,基隆市才予以解編。
- Aug 16 Thu 2018 10:06
605集-台灣野山茶(一) 探訪原生茶樹
高雄六龜地區的「台灣原生山茶」,樹高5到9公尺,樹齡超過百年,因為採取天然野放,不噴藥施肥,產量相當稀少,市價每斤4、5千元到近萬元不等,年年幾乎供不應求,透過鏡頭,我們要跟採茶師傅阿如師,到農委會林試所的扇平試驗茶園,一探土生土長的台灣原生茶樹。
拿出開山刀,沿路砍除蔓生的雜草,70歲的阿如師,身手依舊俐落地開出一條通道。
- Aug 16 Thu 2018 09:54
605集-台灣野山茶(二) 重現手炒山茶
台灣原生山茶的產區分散,採摘不易,產量也相對稀少,三位採茶師傅採了一上午的山茶後,共帶回了十斤的茶菁,為了讓山茶溫潤的口感更出色,邱安全和朱文通這兩位年紀加起來超過170歲的製茶老師傅,更重現了難得一見的手炒山茶。
看到稀少的臺灣原生種山茶,83歲的邱安全和86歲的朱文通,高興得合不攏嘴。
- Aug 16 Thu 2018 09:49
605集-台灣野山茶(三) 新發山茶聚落
民國八十年代,高雄六龜新發茶區推廣栽種的金萱和烏龍茶曾風行一時,無奈大環境改變,導致六龜製茶事業沒落。近年台灣原生山茶以其珍貴性大受市場歡迎,不少茶農開始改種「野放山茶」,茶樹的生長環境都仿照台灣原生種山茶,不施肥、不噴藥,重新為新發茶區創造新的茶產業聚落。
車子往寶來溫泉方向呼嘯而過,這處名為新發的小村莊,很少人會特別駐足停留,可是在30多年前,一群中、北部的製茶師傅,發現新發山區適合種茶,於是陸續有人南下投入種茶、製茶事業,其中以「金萱」和「烏龍」最為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