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蒲,一個連高雄人可能都不太熟悉的地方,這裡位在高雄市小港鳳鼻頭沿海地區,四十六年前政府編定臨海工業區後,大林蒲的命運就與工業及汙染緊縛在一起。前年底中央、地方政府攜手宣告為照顧居民健康,落實居住正義,將啟動大林蒲遷村計畫,普查意願高達九成村民願意遷村,不過實際訪查,卻發現大林蒲人對遷村案滿腹疑問,加上鄰近村庄紅毛港十一年前遷村後,不僅聚落離散,更有不少人因搬遷買屋負債,讓大林蒲人不禁擔憂重蹈覆轍。
它是一種楠樹的樹皮,磨粉之後,它沾到水就有黏性,所以它這個,我們這個香都是很天然。

南台灣沿海小鎮大林蒲,有間保留手工製香技藝的香鋪。第一代店主林伯玉,國小畢業後前往東港學習製香,雖然傳統手工製香逐漸式微,但第二代林宏歷仍毅然決然從父親手中接下家業。

上粉也是要有技巧,上粉若弄得好,它的香枝的粗細就很均勻,不會大小支。

手工製香每個步驟都是功夫,在環保訴求下,林宏歷更強調自家產品原料天然,燒香對身體健康無負擔。

[沿海六里守護遷村權益自救會 會長
林宏歷]
我父親他研究的配方,它都是純天然的中藥、檀香,去調製而成的,它是,也是東方文化的合香技術的精髓。

安安分分傳承家業的林宏歷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有一天得組自救會,捍衛家園。

事情要從前年說起,2016年11月當時的高雄市長陳菊邀請行政院長與大林蒲鄉親就遷村議題座談。

[2016.11.19
時任行政院長
林 全]
如果要遷村,未來各位,每一個人的整個的生活品質,包含各位關心的,居住的房子、土地,以及有沒有權利能夠居住,這部分都要從優考慮,所謂從優考慮的意思,也就是說不能比現在要更壞。大林蒲位在高雄市小港鳳鼻頭沿海地區,包含鳳林、鳳森、鳳源、鳳興、鳳鳴、龍鳳六個里。四十六年前政府編定臨海工業區後,中油大林煉油廠、台電大林發電廠、中鋼及台船廠區陸續進駐臨海工業區,加上下游業者,總共近五百家石化、鋼鐵業者,八百多支煙囪,將面積125公頃的大林蒲整個圈住,空汙問題從此成為居民難以擺脫的夢魘。不過說要因空汙而遷村,林宏歷卻認為,不如好好解決空汙問題。

[沿海六里守護遷村權益自救會 會長
林宏歷]
我們如果追根究柢,高雄市政府一開始以空氣汙染的一個藉口,說要把這邊的居民遷到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環境,那其實以整個大高雄來看,空氣都不好,那你政府其實它只是想要用這塊地,去做經濟,去做工業,那該不該遷村我是覺得說,如果工業它的汙染能夠改善,真正的去改善,遷不遷村其實都不是問題。

[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南部團 團長
洪秀菊]
兩年前林全來這邊的時候,跟我們說汙染,因為這邊汙染,不能,不宜居住,所以要離開,那如果汙染不宜居住,要離開的話,它為什麼不先把汙染解決呢,那個汙染放任它一直擴大,一直擴大,哪有說汙染不解決的話,把你遷走,不是這樣吧。

[鳳興里 里長
洪富賢]
你們要用這塊土地,你就故意說這邊環境不好,有那個責任幫我們遷村,我請問高雄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在這個地方附近哪個地方空氣品質會很好,所以五加二政策,你明明就是五加二政策,政府需要這片土地,你硬扣這頂帽子說,大林蒲自己人要遷村。

去年八月,高雄市政府完成大林蒲遷村第一階段意願普查,將近9成居民贊成,高雄市以專案方式提出,住商建地一坪換一坪,以及建物全新重建價格補償,同時宣告遷村進入籌備階段。眼看遷村案貌似有譜,實際上居民卻滿腹疑惑。

[沿海六里守護遷村權益自救會 會長
林宏歷]
其實它普查有很大的瑕疵啦,它是用沒有所有權狀的在地的人去稀釋有所有權狀的這些居民,其實到最後,調查完之後,在房屋的估價、查估的方面,它那次的說明會之後,其實就很多人都已經後悔了,因為政府已經跳票了嘛,然後他,他的房屋已經沒有辦法蓋回原來的大小,那甚至於你的土地太小的,它也不讓你加購,所以你根本就沒有辦法蓋房子。但其實是,有一點被政府誤導了啦,因為你這邊是要做工業區,要發展的,要賺錢的,你不應該再犧牲這邊的居民的居住的權益。

[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南部團 團長
洪秀菊]
因為它意願普查一個一個普查的時候,你有回答這個遷村案,要不要,它就會把它列入你知道了、你願意,但是我們後面寫的是,我們願意但是要條件明確,我們同意,我們才願意,那是當然你一定是填願意啊,所以這些做起來是(比例)比較高啊。

[龍鳳里 里民
林伯玉]
我們在這裡安居樂業,這樣過日子真的很好,如果說你遷村遷得好就好,如果遷得不好呢,我們出去我們要當乞丐呢,有紅毛港這個案例了,那自殺的很多,我們公園這邊就上吊自殺一個了,紅毛港有的跳海自殺的,真的很多啦。

十一年前,隔壁村庄紅毛港遷村的斑斑血淚,彷彿仍在眼前。紅毛港文化協會理事長洪信治指著昔日紅毛港模型,描述當時村裡的產業盛況。

這全部都是養蝦戶,這全部都是養蝦戶。

半世紀前,政府為擴建高雄港第二港口,展開紅毛港一萬八千多名居民的遷村作業,歷經四十年,九十七年才遷往目前中安路以北區域,分布鳳山區南成里、前鎮區明正里。紅毛港信仰中心飛鳳寺也搬遷到鳳山,廟內保留當年紅毛港遷村前的家戶分布地圖,但當時僅半數接受集體遷村,另一半的人選擇領錢離開,因遷村而散庄,是不少紅毛港人一輩子的遺憾。

[紅毛港文化協會 理事長
洪信治]
民國八十五年前設戶口在紅毛港,你就有資格,兩個資格,兩個資格,第一個資格就是說,你如果要領錢一百五十萬,事實上一百五十萬買不到一間房子啦,你如果登記土地,二選一,登記土地不能領錢,領錢不能登記土地,二十六坪,它一坪賣我們四萬多元,它向我們徵收的地,一坪(給我們)也才徵收一萬多元而已,講起來是一個不公平的待遇啦,因為你這個土地畢竟你就是要,不是公園用地,你是政府要賺錢,要營運的,你刻薄紅毛港人。紅毛港人負債的很多,因為他在這裡沒有欠債,(搬遷)出去大家都要背債,因為他是討海人,你沒有工作輔導、技術轉移,什麼都沒有,你都沒有,你讓紅毛港人自生自滅一樣嗎。

[紅毛港人
洪正德]
全部都散掉了,有很多就是出來買房子,但是當初就是貸款,貸款兩年三年繳不出來了,就工作又沒工作,你沒辦法繳貸款,所以就法拍了,很無奈啊,沒辦法,真的,百姓的辛酸,政府看不到啦。

紅毛港文化園區遊客開心釣著假魚,諷刺的是,紅毛港的漁村文化早就消失殆盡,戶外區則是留著新造的仿古建築和村裡老屋的斷垣殘壁,留給後代子孫憑弔紅毛港的過往。

[紅毛港文化協會 理事長
洪信治]
本來是說,整棟移到這邊來比較有意義啦,但是它一動就壞了,像這棟房子,太原這棟房子,這棟房子已經差不多一百年以上了,太原是姓王,它有保留的價值,我們就把它保留下來,整棟房子沒辦法移過來是很可惜啦。

紅毛港聚落因遷村而離散,當時村裡經濟條件不寬裕的人,就近搬遷到地價相較便宜的大林蒲,豈知十一年後又得再度面臨遷村的悲情命運。

[龍鳳里 里民
蕭明光]
我的岳父,他從紅毛港那邊遷村出來,不過現在七十幾歲了,他如果說再一次遷村,講真的,一個老人家要搬出去外面住,要適應一個環境的時候,沒那麼簡單,像我阿公阿婆,他們從紅毛港村遷村出來以後,他自己走出來,在三更半夜(的時候)走出來一直問,問他老公,老公,什麼時候要回去紅毛港?有時候聽到這句話,眼淚都差點要掉下來喔,很難過的心情啦,

洪正德也是搬到大林蒲的紅毛港人,昔日他們出海捕魚的漁船全被移到鳳鼻頭港口,談到遷村,他以過來人的經驗評估:目前給出的條件算不錯,但之後會不會變,就很難說了。

[紅毛港人
洪正德]
市政府來說明會的時候,就是土地以一坪換一坪的土地,這樣是可以,可以接受,那房子就是以新的,新的那個造價,來估價你新的房子,但是說話算不算話,還是一個問題啊,到時候反正不一定又是變來變去,政府的政策就是這樣子嘛,你不管什麼,哪一個黨派都是這樣子啊,

遷村口號喊來容易,後續執行涉及的問題卻複雜萬分,不管是土地、房屋分配,補助或補償是否公平,或是社區鄰里關係如何維繫、居民的生計問題,都是大林蒲人高度關心的事情。隔壁村庄紅毛港遷村的不幸仍歷歷在目,加上政府遷村計畫書遲遲不見蹤影,這叫地方鄉親如何能不擔憂歷史重演。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