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522-572集(2017年) (20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屬峨眉溪支流的石子溪,是峨眉境內一條重要的河川,在大埔水庫建造以前,溪水便是居民重要水源,至今還看得到百年水圳的遺跡,而且沿岸生態、林相豐富,仍保有原始風貌。月眉文化協會理事長姜信鈞和在地鄉親,曾在此護溪六年,不過因為政策關係,暫告一段落,溪裡曾經隨處可見大魚,現在都不見了,因此他們辦活動,帶著遊客一起探索石子溪的歷史、生態、和它所遇到的問題,也希望每一位來參與的人,能關心自己身邊的河川和土地。
步入林間、穿過小路,跟著姜信鈞,來到他所說的秘境。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委會舉辦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雲林縣從82個社區當中,選出3個,將代表雲林參加全國決賽,其中大埤鄉的西鎮社區,居民有六成是詔安客家人。西鎮舊名西勢潭,因為地勢低窪,加上四周被溪流、大排包圍,每逢大雨,水溢堤防,淹水已是家常便飯,不過居民仍齊心協力改造環境,沒錢就自己當志工、參加社區競賽拿獎金來購料,把許多髒亂荒地整理起來,並以在地故事為主題來打造各個點,轉個彎,就有藝術裝置、彩繪等,社區變美了,來參觀的人變多了,整個村子也更加有活力了。
雕梁畫棟,氣勢萬千,三級古蹟大和街三山國王廟,歷史悠久,是周邊鄉鎮共同的信仰中心。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院或社福機構訓練身心障礙朋友,多以烘焙、園藝、手工藝品為主,但桃園有一間教養院,是全台唯一訓練院生製作棉被及枕頭,因為這些身障者逐漸老化了,因此希望透過棉被工作坊的成立,院生們有能夠勝任的工作,也能防止他們的身體功能快速退化。
棉花太高要放低,不然機器會卡到,不要超過這個檯子,撥開,兩隻手撕開,要把棉花撕,抓到有硬塊的就撕開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在台三線旁的新竹縣橫山沙坑社區,鮮少人知道這裡的茶產業興盛一時,當地農民幾乎都是靠著種茶將孩子拉拔長大,卻因為人口外移,產業逐漸沒落,過去沙坑社區擁有900多公頃的茶園,如今剩下約2公頃,而這2公頃,是當地一位教育部推廣數位機會中心計畫的駐點人員徐秀蓉,帶領老茶農以及社區居民一起復耕的,不噴灑農藥,以友善土地方式打造新的紅茶品牌,串連起社區,讓老齡化的社區更有活力。
晴朗九月天,茶農與工人忙著採收,這時茶園另一頭傳來呼喊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保和開發,似乎愈來愈難找到平衡點。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有一塊閒置多年的丁種建地,一家在國際打出MIT鋸子名聲的農具工廠相中,打算擴廠搬遷過去,地目合法,環評也通過,但在地村民擔心有汙染疑慮,堅決反對!這其實不是單一個案,有環保資源再生業者,擬在苗栗銅鑼中興工業區,設事業廢棄物熔融爐廠,地方強力抗爭,逼得廠商在八月間宣布撤案!從都市到鄉村都不行,那移到海邊可以嗎?經濟部工業局將離島的彰濱工業區,一筆環保用地賣給廠商,要蓋事業廢棄物焚化廠,還是引起線西鄉民反彈!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加上官、民與廠商之間互信薄弱,無論如何都反對。環保與開發在台灣似乎是零和戰爭,沒有妥協空間。環保難為,企業投資開發更是一肚子苦水,然而台灣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總不能什麼都要,或者,什麼都不要。
還要種檸檬,還要種玉蘭花,還要種芋頭!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鐵舊山線,從苗栗三義一路蜿蜒至台中后里,沿線景觀多變,是許多人心中絕佳的鐵道美景,1998年停駛後,各界都希望舊山線別就此沉寂,但對於未來該怎麼活得精采,舊山線兩頭的苗栗縣、台中市卻有不同的想像。苗栗縣獲得交通部觀光局3億經費,正如火如荼打造6公里的Rail Bike鐵道自行車;台中市則是想爭取34億經費,讓舊山線火車常態復駛,這道難題該怎麼解?另外,自韓國引進的Rail Bike,也引發鐵道文史工作者批評,將破壞舊山線的紋理與地景。其中原委,一起來關心。
金牌導覽員帶著遊客探索舊山線鐵道之美,苗栗縣政府舉辦的「慢遊舊山線」免費體驗活動,吸引不少人報名參加。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蹟修復中,通常不對外開放,除了古蹟修復相關工程人員,一般人難以親臨工地現場,一探究竟,不過,正在修復的新竹北埔姜阿新洋樓,卻破天荒在古蹟日開放讓民眾入內參觀,不僅跟著專業人士爬上鷹架參觀拆解後的屋頂、聽著當時的建築技法,還有屋瓦匠師現身說法與示範,讓民眾感受一場既難得又扎實的文化饗宴。
一進庭院,就先領安全帽,咦,到底是來參觀古蹟還是來巡視工地啊?架著鷹架、包著防護網的老房子是新竹縣定古蹟「姜阿新洋樓」,今年三月開始進行修復工程,這天卻破天荒開放「施工危險、請勿靠近」的工地讓民眾參觀==ns==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菸酒公司今年是最後一年收購本土菸葉,大部分菸農,已經接受離菸輔導,但仍有15%的菸農希望能夠繼續種!十月初,一百多位菸農北上抗議,由於並未得到具體承諾,老菸農誓言不會放棄,連菸苗都已種下去!我們回顧政府離菸政策,從民國八十二年公賣局時代開始到今年,歷經四次的離菸輔導,甚至提出轉作計畫,但還是有一百多公頃的菸田不願離菸。當然若以成本考量,本土菸葉早已不敵進口,但菸業是台灣在地產業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真的就這樣讓它消失嗎?
這一片菸田豐收的美好畫面,政策決定在今年春天宣告謝幕了。然而還沒有離菸的菸農,秋天仍舊種下菸苗!同時,數以百計的老菸農,以抗爭吹響了今年的菸田協奏曲!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過百年的建築,一般才會被認定為古蹟,但如果不從幾十年開始累積,有哪來的百年、千年?最近苗栗有一樁老廟拆除的爭議,結局還不錯,有人還說簡直是神蹟,一起前往探究。先去了解這開庄第一廟,再看在地如何透過溝通,讓老廟留下來。這是苗栗南庄鄉田美村的永和宮,是南庄歷史最悠久的廟宇,1935年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1948年地方再發起重建,加上後續的修繕,留下了精美的雕花、泥塑、彩繪,而當時的年輕匠師,後來都成了大師級的人物。永和宮不但是信仰中心,也記錄了南庄開發的歷史,和地方產業的興衰,一起看看這座廟的建築美學。
田美是位在中港溪旁,隱身在山腳下的小聚落,村民大多是客家人,但可別小看這個客家庄,1950年代,煤礦業鼎盛時期,這裡的熱鬧程度可不輸當年的金瓜石和九份。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潮濕多雨,老廟保存不易,再加上地方對歷史建築的認識不足,覺得舊了就是不好,要拆除重建。永和宮為了徹底解決漏水問題,原本決定10月5日重建,引起外界關注,最後在文史工作者和政府的介入,及廟方配合下,老廟總算保住了,從9月8日發難到9月30日重建委員會解散,有人說這是最短時間內護廟成功的案例,簡直是三官大帝顯神蹟。
永和宮是田美與獅山的信仰中心,因為長年滲水,重建的計畫在討論了10多年後,總算在今年有了實際的行動。9月初,永和宮外拉起了告知村民重建訊息的紅布條,卻意外的打亂了重建計畫。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4年法國首度舉辦古蹟日活動,開放古蹟供民眾免費參觀,激發民眾對自身文化的好奇心和情感聯結,後續推廣至整個歐洲,成為歐洲古蹟日,迄今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共襄盛舉,台灣在2001年開始響應,訂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週六週日為全國古蹟日。今年新竹縣的古蹟日就在關西舉辦,關西因為開發得早,至今還保留不少古蹟,尤其今年關西分駐所所長宿舍整修完成,將串連周邊的太和宮、鄭氏祠堂、第一戲院、樹德醫院、東安古橋等,打造「關西古蹟園區」,讓遊客更認識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
滿滿的祭品,是鄉親的心意,太和宮是關西鎮信仰中心,每年農曆7月26日的十大聯庄慶典「做中元」,可是鎮上大事。太和宮創建於清嘉慶年間,昭和6年遷於現址,是新竹縣縣定古蹟,以太和宮為中心,周邊的古蹟群,也非常精彩。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客委會十多年前開始推出築夢計畫,讓許多客家青年能夠到國外交流,發揚台灣客家文化也深化專長,為了延續這股力量,客委會推出「105-106年度後生洄庄計畫」,希望過去曾參與築夢計畫的青年組成團隊,以客家庄為基地,駐村推展社區事務。這次中區後生洄庄計畫地點在苗栗南庄,由南庄鄉民徐彩雲集結七位築夢人,從藝術、布袋戲、歌唱、影像紀錄等,帶領居民以及孩子了解社區,創造社區動能,八月中他們舉辦一場成果發表會,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築夢人又發揮哪些專長回饋家鄉呢?帶大家一起來看。
不能搖啊,你那不可以搖,只有我這個能搖,你的特色就是在你的羽毛,它可以張開來,你先不要這麼快張開來,在那邊走先合起來,到處用,然後突然張開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縣東方美人茶又稱膨風茶,峨眉、北埔是主要產地,光是這兩個小鄉鎮,東方美人茶一年的產值就高達1億元,每年兩鄉的農會會輪流舉辦優良茶比賽,得到特等獎的東方美人茶,價格也年年攀升,今年1斤就要價50萬元以上,常讓一般民眾覺得高不可攀。為了吸引更多客群,就有在地年輕人,改變茶的形式,以東方美人茶流水麵、美人茶魚子醬、茶酒等料理和茶點,試圖帶出不同的體驗,找出新市場。
新竹縣106年度,東方美人茶比賽,榮獲特等獎。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縣龍眼種植面積有1300多公頃,中寮鄉就占了6成,龍眼產季集中,成熟後如果沒有立即摘下,品質、甜度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果農會把龍眼烘乾,能夠長期保存,也可以調節市場上鮮果的量。中寮龍眼乾,以龍眼木燻製,大約要五、六天才能烘好,耗時耗工,有時半夜也要起來顧火、還得忍受嗆人的煙,相當辛苦,不過農民說,這樣以古法製作出來的龍眼乾,才是台灣的古早味。
空氣中的炭焙香氣,讓人想起小時候的傳統味道。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作工藝家范揚武。他在南庄外婆家出生,戶籍從出生到現在都在北埔,除了讀高中和當兵,都住在台三線。范揚武從小就和木工結緣,在父親開設的木藝社從磨桌角開始做起。常說十年磨一劍,他卻磨了二十多年,才組了自己的工作房。對於手作家具,范揚武不但是個職人,更是一位「執人」,執著於作品的線條,堅持作品必須保留原木的獨特性,對於細緻度的執著更是趨近於無理,但也就是因為他對細節的堅持,才能滿足所有挑剔的識貨人。
[創意家具執人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2年行政院為了推動南部工業發展,核定興建美濃水庫,經過地方多年抗議後,在2000年宣告不蓋了。2003年經濟部水利署改推「高屏大湖」取水計畫,希望在700公頃的旗山手巾寮農地,提供每天34萬噸的水給大高雄使用,今年8月,台灣水公司未和當地居民取得共識,趁夜在旗山、美濃交界的台糖地開鑿200公尺的深水井,這舉動惹惱了靠地下水為生的居民,也再次挑起公部門與民間的水資源戰爭。第一則單元,我們先關心事件的來龍去脈。
8月10日這一天,近百位農民放下手邊工作,趕到自來水公司施工現場,要求台灣自來水公司停工,因為就在前一晚,靜默的台糖地傳出了水井開鑿聲,不斷攀升的高溫,逼得大家滿頭大汗、民眾不滿情緒臨界爆發,負責工程的水公司第七管理處只能賣力解釋,一切合情合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水公司在美濃吉洋地區開鑿八口深水井,引發的抗爭,在八月二十七日達到最高峰,近千農民群集表達反對鑿井,逼得台水公司無限期停工,九月中暫撤發電機組!然而核發水權的高雄市政府明確表示,八口深水大井供應每日最高十萬噸用水,是未來高雄市常態性缺水的缺口,希望中央與水公司繼續溝通,也就是說,已經通過的計畫還是得做!這樣的場景,從上個世紀九零年代的美濃反水庫、反吉洋人工湖到現在,脈絡完全相同,問題是,前兩次擋下來了,這次擋得下來嗎?每次南部缺水,無論是從地表建水庫,到地下水資源,都會想從美濃挖水,政府若不思多元水資源開發,建立水資源管理機制,這樣的搶水戰爭,還會一再上演。
保護地下水,捍衛生存權!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想像過不用借書證也能隨時取閱、交換書籍嗎?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楊茂秀為了推動社區閱讀風氣,引進美國「小小自由圖書館」的概念,這兩年來台東已經有三十幾座書箱,開放讓民眾「拿走一本書、放回一本」,讓好書流通。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除了推動閱讀,更致力於推廣兒童哲學,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討論思辨的能力,楊茂秀擅長透過說故事去讓孩子了解事情不是只有黑、白兩面,還有其他的可能性,試著開啟他們更多元、更客觀的思考空間。
藝術工坊員工正在整理「小小自由圖書館」的圖書空間,一邊把書上架,還忍不住邊翻閱。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年前,我們報導過台東市區一間兼具背包客棧功能的書店,晃晃二手書店,最近這家獨立書店還被票選為台灣十大人氣書店,也曾入選台灣十大獨立書店。位處資源相對不足、交通不便利的台東,到底是怎麼吸引創作者來到這兒辦新書講座、分享會,這麼一間隱身台東市區的二手書店魅力何在?一起來看看。
出版張素玢教授的新書《未竟的殖民》,就是很厚一本,可是非常好看,我就馬上翻219頁,就是講台東,對,然後,因為我知道我們這邊就是旭村,以前還有那個神社,可是現在已經不見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芬普尼連環爆,繼歐洲、南韓等地雞蛋陸續驗出農藥芬普尼後,八月下旬台灣雞蛋也檢出有芬普尼殘留,在全台1459場中最後檢出有45場不合格,畜牧場及下游通路總計回收封存9萬4336公斤,約157萬4640顆蛋。芬普尼其實是一種廣效性的殺蟲劑,一般是使用在環境用藥,卻有蛋農拿來處理雞隻的雞蝨,後來查出是有藥商亂兜售,導致蛋農誤用。這次「出事」的雞場,幾乎都是傳統「非密閉式籠飼」的禽舍,也就是無法控制環境溫度、濕度。接連發生禽流感、戴奧辛、芬普尼事件,台灣蛋雞市場的產業結構面臨改變。
衛生單位前往蛋雞場封存雞蛋,進行移動管制,八月下旬全台灣陸續檢驗出國產雞蛋有數據偏高的「芬普尼」殘留其中,引發國人恐慌,餐廳、市場賣雞蛋的攤販,都受到影響。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