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峨眉溪支流的石子溪,是峨眉境內一條重要的河川,在大埔水庫建造以前,溪水便是居民重要水源,至今還看得到百年水圳的遺跡,而且沿岸生態、林相豐富,仍保有原始風貌。月眉文化協會理事長姜信鈞和在地鄉親,曾在此護溪六年,不過因為政策關係,暫告一段落,溪裡曾經隨處可見大魚,現在都不見了,因此他們辦活動,帶著遊客一起探索石子溪的歷史、生態、和它所遇到的問題,也希望每一位來參與的人,能關心自己身邊的河川和土地。
步入林間、穿過小路,跟著姜信鈞,來到他所說的秘境。
你看到平的地方是梯田,每一階段都是梯田,你看當時我們的先民來這邊耕種,多辛苦,更辛苦的話,它裡面的水圳,引導大概四、五公里遠。
地形崎嶇,已經沒人會到這裡面種田了,眼前所及是茂密的樹林。
常年都是這麼潮溼,事實上都是這種樣子,它是在兩個山谷底下,整個生態原始林保持得都是這樣。
[遊 客
李先生]
植被,那個鬱閉度很高,鬱閉度就你看兩邊的溪谷的那個樹冠都蓋住了溪谷這樣子,那我覺得這一點很棒。
石子溪是峨眉溪的支流,是早期居民的重要水源,因為沒有被開發,至今還保留著原始樣貌。
[峨眉鄉月眉文化協會 理事長
姜信鈞]
我們也有去看過達娜伊谷、或是蓬萊溪去看,回來看我們自己的家鄉,也是有這麼好的地方,怎麼會不知道要來重視這樣的東西,當初這樣的想法就跟鄉公所建議,提這個案子做這個護溪,封溪護魚,封溪護魚我們就常常會有志工去巡,去看。
但因為政策關係,六年後,護溪暫告結束,溪裡曾經隨處可見的大魚,不見了。
今天都沒看到魚吔,有,有,有,很小,就是一樣,就是被人家電光,電魚比那個,你用那個釣魚還嚴重,牠都是小的,大的全部都會沒有掉,尤其電魚,會把牠的卵都會弄死掉,所以你要繁殖都會很困難
[踏水尋眉 主辦人
廖永勛(客籍)]
魚從這麼大,變成今天看像魚苗,其實這個轉變很快,那我們也很難保證,下個兩年會不會連魚苗都沒有,這條溪就是一個水,沒有任何的生物,那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並重視石子溪,姜信鈞和廖永勛藉由活動,把外地人帶了進來。
[踏水尋眉 主辦人
廖永勛(客籍)]
這條水路其實很多人做研究,然後很多人在做計畫的案子,但是不太有人了解說,有一條石子溪,那藉由把人帶進石子溪裡面,了解這條河川正在發生的事情,同時也在省思現在很多鄉野間的河川整治,是真的應該嗎,或許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時間跟地方人士去思考。
[遊 客
王小姐]
這條溪真的很美,然後也滿值得來的,那我覺得,這個村長在花在這個護溪上面真的是很值得,那也希望,後續政府能夠有一些作為,能夠讓這種電魚的這些事件都不要再發生,然後維持這條溪的自然的風貌。
[遊 客
賴小姐]
都市裡去溪邊就是抓抓魚、烤烤肉,也不會走到兩個小時這樣走一整圈,然後還爬各種的地方什麼的,我覺得還滿有趣的。
[遊 客
阿弟牯]
(走起來會不會很難),不太會啦,(你自己一個人走完全程嗎),對,手腳並用,(你這樣子沿路走過來有看到什麼動物嗎),有,蝦子和魚,(很多嗎),嗯,沒有很多。
[遊 客
林小姐]
你會覺得,其實你看溪好像沒什麼,可是走起來每一步都很難,然後就發現路上的,路上的步伐輕盈許多,對,但這樣的活動我覺得,覺得可以讓你更貼近大自然,然後也可以更了解,當地的人他到底在做什麼。
百年水圳遺跡,見證早期開墾的艱辛,沿途還可見特殊的壺穴地形。
那就是因為材質不一樣,水流動以後,久了以後,那邊最後變成一個洞,所以這邊客家話叫臉盆窟,就像臉盆一樣的。
千百年演變下來,溪流已經達到自然的平衡,不要有多餘的干擾,其實就是最好的保護。
[遊 客
李先生]
我覺得像今天走的這個,自然的溪谷的兩側,其實它沒有太多要保全的對象,那也就是說,如果水走,走左邊、走右邊,然後沖石頭、或是沖岸,那個其實就是一個很自然的方向。
[峨眉鄉月眉文化協會 理事長
姜信鈞]
水泥進去,改變的時候,那完全會破壞掉,希望保持著現在的時候,那個水乾淨,自然的環境還保持得很好。
踏進溪流,把感受到的,落實在自己生活周邊。
[踏水尋眉 主辦人
廖永勛(客籍)]
或許你的家鄉,也有一條這麼美的溪,或許我們經由真正走過一回的時候,我們了解這條溪,是需要被照顧的,需要被政府去重視的,那我們藉由活動體驗,讓這些都會來的客人,去可以更了解這個土地上的問題。
認識了,才能有更深的體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峨眉之美,是美在它的自然、它的慢步調,而這股守護峨眉的力量,正一點一滴累積。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戴志明
- Oct 26 Thu 2017 15:16
563集-踏水尋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