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樓不就是賣黃金珠寶,還能夠轉什麼型?許多人心中都這樣想,但在苗栗市開銀樓的黃詠雪不這麼認為,他跳出傳統地方銀樓經營的窠臼,自創品牌,將珠寶和在地文化結合,一朵朵雪白油桐花成了珠寶首飾,斗笠、大襟衫也成為項鍊墜飾的獨特造型。黃詠雪的「文化珠寶」設計概念,和同業做出市場區隔,成功創造話題,讓珠寶飾品增添故事意涵與人文氣息。用硨磲雕琢成的雪白桐花,再鑲嵌上不同色彩的鋯石,就是美麗的桐花墬飾。
目前分類:157-207集(2010年) (205)
- Nov 19 Fri 2010 11:39
202集-有故事的文化珠寶
- Nov 19 Fri 2010 11:38
202集-浴火重生的玻璃
玻璃藝術家范文正,從外公那代開始從事玻璃工藝,從小就接觸玻璃的他,被稱為是玻璃醫生,因為任何損壞的玻璃藝品,到他的手上都能維修到完好如初。1998年,兩夫妻開始推廣環保,把回收來的瓶瓶罐罐,做成各種玻璃藝品,或實用的精品,還曾到南非、印度、香港等地,做示範推廣教學,把原本一文不值的廢玻璃,垃圾變黃金。[玻璃藝術家
- Nov 12 Fri 2010 13:17
201集-坎坷蘇花路
78年前通車的蘇花公路是一條著名的景觀公路,但也因為大雨或颱風過後常會出現落石坍方,造成交通意外,被稱為死亡公路。計畫取代的蘇花高,又因諸多爭議先後更名為蘇花替以及蘇花改。在梅姬颱風帶來的大雨造成嚴重災情後,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也就是蘇花改,日前有條件通過環評,預計明年春節前後動工。許多花蓮人爭取二十多年的蘇花高,雖然折衷變成蘇花改,但對於農產運輸、人員進出長期不方便的鄉親來說,已經令他們額手稱慶,然而環保團體仍不斷提出憂心,怕決策過程草率,帶來更大的傷害。一起到花蓮,聽在地人的心聲。連貫宜蘭到花蓮的蘇花公路,一直是世界著名的台灣景觀,只要來欣賞過的遊客,沒有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但除了漂亮,還有驚險的路況
- Nov 12 Fri 2010 13:16
201集-拔社埔的再生
南投縣水里鄉的民和村,早期因為有許多野生芭樂,又位於與原住民部落交界處,而被稱為拔社埔,拔社埔在濁水溪上游,早期也以生產濁水米聞名,近年來隨著人口外移及老化,大部分鄉親都改種植便於管理的檳榔樹,但有部分村民在因緣際會下,開始嘗試種植蕨,後來甚至成為全國最大產區,也有農民和民和國中的學生合作,研發出吃濁水溪水的黑土咖啡,而為了讓這個小農村能夠重新活絡起來,村民最近也開始總動員,舉辦農產活動,來吸引外界的注意。身著傳統服飾的民和國小學生,騎著獨輪車隨著音樂不斷的變換隊形,精湛的演出立刻博得滿堂彩。
- Nov 12 Fri 2010 13:15
201集-沉浸客語環境
屏東縣推行幼兒客語沉浸式教學,已經邁入第三年,參與的學校也增加到14所。其中一間幼稚園,今年還擴充到全校三個班級,都以客語教學,希望讓小朋友學習客家話的環境更加完整。只是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在學校學母語,如果沒有家庭和社區一起參與,效果恐怕有限。所以,今年屏東縣更把客語返鄉運動,落實到社區層面。由客語輔導員到社區,向民眾宣傳,呼籲大家盡量和小孩、顧客講客家話。試圖透過這樣的方式,把學校 家庭 社區的客語環境,形成一個「面」,讓母語傳承更有效果。
- Nov 12 Fri 2010 13:14
201集-漫畫六堆歷史
圖文並茂的歷史故事,總是相當吸引人。屏東市一位漫畫家張重金,7年前就獨自完成國內第一本客家歷史漫畫,今年他更出版介紹六堆由來的漫畫書,同樣也是編、導、畫一手包辦,這次張重金總共花了三年八個月的時間完成,內容不僅生動活潑,還賦予六堆客家新的詮釋,既不偏離史實,又增加可看性,他試圖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年輕人更容易接觸、理解六堆客家文化。這樣的漫畫內容,再仔細看看文字說明,這不就是將近三百年前,英勇的六堆客家先民,成立義勇軍,參與討平朱一貴之亂的情節。當年那段客家先民保衛家園,可歌可泣的血淚史,透過漫畫呈現,試圖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這是漫畫家張重金動筆的初衷。
- Nov 05 Fri 2010 12:31
200集-六堆的花花世界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11/6開幕,預估將吸引600萬觀光人次,不但促進觀光發展,也將呈現台灣的花卉產業成果。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統計,台灣2009年的花卉栽培面積,有1萬3172公頃,產值達122.4億,最大產地是彰化縣,另外南投、嘉義、高雄、屏東也是相當重要的產地,高屏六堆地區一直非常適合種植、也是蘭花培育的重要基地。目前除了各品種蘭花,還有許多創意產品,而且每年還大量出口到歐洲,是高經濟農產代表。紅的、白的、黃的、綠的,好多好多數不清的花卉,任誰看到都應該會心花怒放,而這麼多種類,這麼多色彩鮮豔的花朵,想欣賞不用跑遠,小小的台灣,幾乎就能通通看到。只是在這麼多花的種類裡,一般人認識的可能不多,但如果是眼前這些,一朵朵綻放著很多人都看過的蘭花,應該就不會陌生了
- Nov 05 Fri 2010 12:30
200集-螺陽尋客蹤
雲林縣西螺鎮,開發迄今超過三百年,西螺老街、西螺大橋、西螺米、和西螺醬油,更是大家所熟知的,除此之外,不知鄉親對西螺還有哪些印象。西螺小鎮其實和崙背、二崙一樣,同樣都是詔安客的聚集地,其中張廖是西螺第一大姓,占三成以上,老街上甚至還出過六位詔安客籍的鎮長和日治時代的街長,他們的房子至今也都還保留著。只不過,因為西螺是一個以商業交易活動而形成的街市,客家人在此做生意、求生存,福佬化的程度更形嚴重,詔安客語在此幾乎聽不到了,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客家身分,只能從姓氏、和祭祀文化等來推論。
- Nov 05 Fri 2010 12:29
200集-苦茶油的春天
在早期還沒有潤髮乳、乳液的時代,許多婦女是用苦茶油來保養秀髮和肌膚,因為苦茶油營養價值高,是最天然的保健聖品,拿來拌麵線或做料理,更是讓人回味無窮。其實茶油還分好幾種,價錢也相差一半以上。不過,越來越多茶園荒廢了,茶籽也越來越少,再加上各式低價油品充斥,苦茶油漸漸失去地位。然而,近年來養生風盛行,苦茶油又開始受到大家重視,茶油、茶籽都供不應求,而苗栗縣政府也以每公頃十萬元的補助,鼓勵大家種油茶樹,除了兼顧水土保持之外,更有高經濟效益,現在,連樹苗都賣到缺貨。
- Oct 29 Fri 2010 11:39
199集-戀戀金瓜石
九份、金瓜石,過去因為豐富的金礦,造就了當地的繁華。隨著金礦停採,這兩個山城漸漸走入平靜,後來在電影的推波助瀾下,九份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不過金瓜石則維持著寧靜,彷彿遺世獨立。也因為幽靜、沒有商業氣息,吸引一群藝術家和追求恬適生活的人前來圓夢。他們在這裡創作,在這裡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近年來,幾位藝術家開始反思,要用藝術串聯金瓜石的自然景觀、人文特色,他們對金瓜石的發展,有不同的想像。
- Oct 29 Fri 2010 11:38
199集-幫青蛙過馬路
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還有一種特別的青蛙,叫做梭德氏赤蛙,是台灣赤蛙的一種,牠們平時住在山林裡,每年只有到了繁殖季,才會集體遷移到河流中繁殖。在大山背這個地區,牠們的繁殖季大約集中在每年十月,而且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出現非常大量的青蛙集體遷徙,彷彿趕赴一場「集團婚禮」。不過這群青蛙得冒著被車碾死的危險,橫過馬路到溪裡交配產卵,因此常常死傷慘重,於是新竹荒野協會召集志工、發起護蛙行動,每天晚上到山上指揮交通,幫青蛙過馬路,希望讓牠們順利繁殖下一代。橫山鄉大山背小瀑布前的涼亭,陸陸續續來了一群人,已近傍晚了,怎麼還有人上山來?小朋友還穿了雨鞋,一副有備而來的模樣。
- Oct 29 Fri 2010 11:37
199集-公館柿子紅了
談到柿餅,你可能會想到新竹新埔、北埔,而說到柿子,會想到嘉義縣番路鄉,其實苗栗縣公館鄉也是主要產地之一,目前全鄉約種植有一百多公頃的牛心柿,到了十月,公館境內主要幹道除了常常可見販賣水柿的攤販,在百貨公司更可見當地出產的柿餅,近年來受到中國低價柿餅的衝擊,公館柿農努力提升品質,希望能做出區隔。十月的公館河排地區,處處可見顆顆結實飽滿的柿子,此時正是柿農最忙碌的時候。
- Oct 21 Thu 2010 14:09
198集-打造客家生態村
提到南投縣魚池鄉,大家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日月潭、紅茶、和獨特的原住民邵族文化,不過,在魚池十三村中,有一個客家人占了八成的傳統客家村,五城村。五城客家人在一百多年前到此開墾,村裡也處處可見伯公廟、還有據說是南投縣最早設立的義民廟。日據時代,日月潭進行發電工程,五城又位於交通要道上,還有輕便車路,早期可是相當熱鬧,隨著交通發達,五城的重要地位也漸漸消失,現在鄉親開始想要重現往日風華,利用當地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客家文化,打造客家生態村。波光粼粼、倒影成趣,日月潭的湖光山色,煞是令人著迷。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是國內著名的旅遊景點,除了有邵族原住民之外,魚池鄉民大多是從福建漳州、泉州來的福佬人,不過魚池十三村中,五城是唯一的客家村。
- Oct 21 Thu 2010 14:08
198集-溫泉產業加熱
位在歐亞板塊邊緣的台灣,從北到南都有許多迷人溫泉,很多地點也都非常接近客家庄。台灣溫泉開發,從日據時代就開始,有這麼豐富的資源,溫泉觀光應該是旅遊發展重點,不過多年來,缺乏全盤規劃,有些地方能夠歷久彌新,有些能殺出重圍,有些卻逐漸沒落。台灣的這項最「溫暖」的產業,該如何「加熱」?受到億萬年來地層運動,面積並不大的台灣,因為地質關係,有許多豐富天然的溫泉,年代久的已經有一、兩萬年,少數較年輕的溫泉,也至少有好幾千年。
- Oct 21 Thu 2010 14:07
198集-綠色隧道的五彩麵食
台東鹿野綠色隧道旁,有一間經營了40年的雜貨店,外表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但卻藏著地方特色美味。老闆娘劉秋香的公公和左鄰右舍,都是早年被派到東部開發的榮民,劉秋香也因此學會了許多麵食料理,因為自己也務農,就把吃不完的蔬菜加入麵食,研發成各種不同口味的彩色饅頭和水餃,一開始只是分送給親朋好友,一年多前開始賣,不過,因為地處偏遠,沒人潮、沒生意,原本想到都市發展,後來在社區協會的幫忙下,協助宣傳,才讓這美味保留下來,也變成了地方的特色。蓋子一打開,蒸氣直往上衝,一個個金黃色的饅頭,看起來真是令人垂涎呀。
- Oct 21 Thu 2010 14:06
198集-彭貴華的西點廚房
一場大病常常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十年前,原本擔任學校營養午餐主廚的彭貴華,罹患膽結石,手術後又罹患憂鬱症,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鼓勵下,她不僅脫離病魔,更積極考取西點乙級證照,2008、2009年還獲得糖花蛋糕台灣區冠軍。帶您去看彭貴華「西點廚房」的故事。這些裝飾精美的蛋糕,叫做「糖花蛋糕」。特別之處,就是表面的花草、裝飾等等,只要看得到的,都沒有鮮奶油成分,而是糖霜加上糖粉所製成。
- Oct 15 Fri 2010 16:51
197集-老街的下一步
根據行政院客委會的統計,嘉義縣的中埔、竹崎、水上和溪口等鄉,客家人皆有為數不少,特別是溪口鄉比例最密集,有將近55%是廣東饒平客家後裔,雖然生活、語言早已福佬化,但為了讓溪口人重新認識祖先的文化,最近當地陸續辦客家相關活動、開設客語研習班,鄉公所更想好好利用這特殊的福佬客文化,重新打造溪口老街,並串連周遭的建築、飲食及產業,讓這個靜謐的農業小鎮,被人們看見。攤販叫賣聲此起彼落,試圖吸引更多顧客,溪口老街的傳統市場看似忙碌,但午後便冷冷清清,毫無人氣。
- Oct 15 Fri 2010 16:50
197集-池上米之饗宴
阡陌相連的農田,迎風搖曳的稻浪,是台東池上最美的田園美景,池上萬安社區以生產有機米聞名,農民友善對待土地,環境生態跟著轉好,居民也有相當強的社區意識,努力保存美麗的田園風光。看中池上迷人的風光以及純樸的人情味,台灣好基金會在這裡舉辦四季節氣的藝文活動,十月夏末尾聲,以「池上夏耘米之饗宴」為主題,用傳統農家辦桌的方式,迎接外地賓客,來一趟特別的池上小旅行。蔚藍天際 停雲靄靄,綠油油的稻田隨風搖曳,襯著遠處的山巒,好一幅美麗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
- Oct 15 Fri 2010 16:49
197集-廖錦逢的台味潮流
許多人衣櫥裡都有幾件T恤,因為實穿百搭,又能展現時尚品味與個性,更是年輕人必備的單品。設計師廖錦逢將傳統與時尚潮流結合,把媽祖、關公、七爺八爺等神明的圖像印在T恤上,他並不是死板板的直接把圖像印上,而是透過創意巧思,讓神明拿起麥克風或樂器,成了搖滾樂手,此外,1895年抗日的義民史料,還有台灣特有生物櫻花鉤吻鮭,也成了T恤、帽子、馬克杯上的圖案,連外國人都愛不釋手,還出國參展。廖錦逢不天馬行空,而是嚴謹地做了許多考證,他用時尚說農村故事,希望藉設計喚醒人們找到自己的根,讓大家從T恤認識台灣,並建立屬於台灣的潮流文化。關公、周倉、關平三位天神是正在練團的搖滾團體,台灣傳統信仰的神明在這些T恤上,全都化身成了搖滾樂手。讓神明成為天團樂手的人是他,廖錦逢,每一款T恤圖樣他都親自繪圖、定造型。
- Oct 15 Fri 2010 16:48
197集-眼盲用心編織
眼前的世界越來越黑暗,那種歷程相信是非常殘酷的。台中東勢一位鄉親古木發,退伍過後離患視神經萎縮症,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他的視線慢慢地變窄、變模糊,最後失明。這樣的打擊,起初讓他情緒相當低落,幾乎要發瘋,後來古木發深信天無絕人之路,從生活起居開始,他學著自己打理,還拿包裝用的PE帶,編織各種手工藝品販賣,改善自己的生活。這些精美又實用的手工藝品,材料很特別,是用PE帶編織而成。把平凡無奇的包裝用繩,變化出各種造型的人,是這位63歲的古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