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還有一種特別的青蛙,叫做梭德氏赤蛙,是台灣赤蛙的一種,牠們平時住在山林裡,每年只有到了繁殖季,才會集體遷移到河流中繁殖。在大山背這個地區,牠們的繁殖季大約集中在每年十月,而且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出現非常大量的青蛙集體遷徙,彷彿趕赴一場「集團婚禮」。不過這群青蛙得冒著被車碾死的危險,橫過馬路到溪裡交配產卵,因此常常死傷慘重,於是新竹荒野協會召集志工、發起護蛙行動,每天晚上到山上指揮交通,幫青蛙過馬路,希望讓牠們順利繁殖下一代。橫山鄉大山背小瀑布前的涼亭,陸陸續續來了一群人,已近傍晚了,怎麼還有人上山來?小朋友還穿了雨鞋,一副有備而來的模樣。
原來這群人是要來幫青蛙過馬路的,只見他們拿出觀察箱、網子,準備要出發了。出發前,領隊還不忘叮嚀小朋友要好好呵護青蛙。
一路往上走,帶志工到分配好的區域,因為每區環境有些不同,領隊細心提醒志工們,小心蛇出沒。
大、小志工拿著手電筒在路上巡邏,搜尋梭德氏赤蛙的蹤跡,黑夜裡閃耀著手電筒點點光芒。從十月一號開始,每天晚上五點半到九點,都有志工排班到這裡守護青蛙。
背部有著八字形斑紋的梭德氏赤蛙,是台灣赤蛙家族的成員之一,每年九月、十月是牠們繁殖的季節,平時住在山林的青蛙會跳到溪流交配、產卵,彷彿參加一場集團婚禮般,由於牠們必須冒險穿越馬路,才能到達溪流,不少梭德氏赤蛙因而遭車輛輾斃,荒野協會的志工發起「幫青蛙過馬路」行動,希望遏止浩劫。
[荒野新竹分會
蛙調小組成員 施芬如]
兩年前,我們在這個地方做定點的青蛙調查的時候,有一次就在十月分的時候,發現馬路上有很大量的青蛙屍體,對 那個時候我們才了解到,原來這個地區,有梭德氏赤蛙為了要繁殖到溪流過馬路,而被車子壓死的一個狀況,對。所以去年我們就發起這個幫青蛙過馬路,就等於是當青蛙的導護媽媽,帶著牠們過馬路。
發現梭德氏赤蛙,小朋友拿著網子,趕緊把牠抓起來,
另一區也有梭德氏赤蛙現身,小朋友七手八腳合力把牠放進塑膠袋裡,準備帶到溪流野放。
[護蛙小志工
歐陽晁祐]
(為什麼要救青蛙),因為我們要幫牠過馬路,因為怕牠被壓死。就是我們可能要幫牠,把牠放在比較淺的河裡面,然後讓牠去產卵交配。
[護蛙小志工
彭裕程]
因為下坡車速都很快,然後很多青蛙都被撞死。這一個月又是牠們繁殖的季節,所以我們要幫牠們過馬路。
[護蛙小志工
許珈慈]
我們今天發現了,32隻,然後死了1隻而已。
別看護蛙志工年紀小,他們對赤蛙可都有基本認識,如何辨識青蛙性別,一開口就說得頭頭是道。
[護蛙小志工
彭裕程]
公的就是牠比較小隻因為牠不是母的,然後公的牠的前手臂比較粗、比較壯,因為牠看到母的青蛙要去抱牠,不然會被人家搶走。
這些志工除了護送青蛙到溪流順利繁殖下一代外,還負起勸導路過汽車減速的責任。
即便小心翼翼看顧著,但難免有漏網之「蛙」,還是有青蛙不幸成了輪下亡魂,讓志工難過又自責。
[護蛙志工
劉子萱]
就覺得自己沒有把牠(保護好)就是(會覺得)很可惜,就是沒有盡到責任,已經叫車子慢一點慢一點,可是在它車子一經過還是壓死了,對啊那我們在那邊走動的時候,其實是沒有看到這隻青蛙在這邊,等到車子走了之後才發現一隻屍體,對 所以就覺得,是滿難過的啦。
不少志工都是全家一起出動,大手牽小手,一同守護青蛙,讓牠們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護蛙志工
蕭光廷]
我覺得這個活動還滿有意義的,因為平常小朋友就是在課堂上,比較少接觸像這樣子的活動,那藉由實際的體驗讓他們知道說,其實這些動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盡我們一分小小的心意去幫助牠們繁殖下一代,讓以後的小朋友都有青蛙可以看。
[荒野新竹分會
蛙調小組成員 施芬如]
我們會看到很多小孩,比方說小男生,他可能平常是莽莽撞撞、衝來衝去的,但是到這邊,你叫他說不要動,因為怕會踩死青蛙,他就會乖乖的,然後他們對青蛙其實是非常細心、非常呵護的,跟平常的那個暴衝的形象都不一樣,對。那所以其實就覺得,這個其實對孩子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生命教育。
不僅孩子對大自然生態有深刻體驗,在地人也因而更了解好山好水,孕育出多麼珍貴的生態。
[橫山鄉豐田村
村長 胡慶煜]
之前我們只知道那是青蛙,我們也不知道牠們的生活習性,也不會去關心,我想他們這次的活動,讓我們社區也好、讓我們這些豐鄉村的村民,知道大山背有這麼好的東西也很好。
為了招募更多護蛙志工,今年荒野協會新竹分會出版「跳吧!梭德」兒童故事繪本,希望透過說故事,達到教育宣導的目的。
[說故事媽媽
何碧玉]
我覺得以繪本的方式其實更能感動小孩跟大人,而且在這個繪本的賞析或者是互動過程裡面,他們更能去體驗,這個故事裡面的感動,包括文、圖讓孩子們去了解,有這樣的一個生態,我們新竹在地的一個青蛙生態,然後牠們的生命故事,然後牠們所發生的這些事情,我們可以怎麼樣去努力。
荒野協會新竹分會,也對護蛙志工做行前教育訓練,讓志工們更瞭解青蛙生態,認識大山背周邊環境。
[荒野新竹分會
蛙調小組成員 鄧雲棟]
要教他們認識青蛙和蟾蜍,或是說拉都希氏赤蛙,或是褐樹蛙,不同種類的青蛙,不然蟾蜍,牠本來在路燈底下要找蚊子吃,把牠抓到河裡去,那就不對囉,還有第二就是說,這裡的地形,哪邊的青蛙最多,我們要怎樣幫助(青蛙)牠們,還有教他們,來這邊身上要帶什麼,帶雨傘、手電筒,最好穿雨鞋,因為有青蛙的地方可能會有蛇。
大山背的梭德氏赤蛙為了繁衍下一代,在趕赴溪流交配的路途上,困難重重,其實有不少都是人為工程所導致。
[荒野新竹分會
蛙調小組成員 鄧雲棟]
平時牠(梭德氏赤蛙)是住在,像你看得到的這裡比較山裡的地方,樹林裡,牠要繁殖的時候,牠就會跳跳跳下來,向溪流方向出發,我們看到這條馬路,像這裡是我們去年發現最多(青蛙)屍體的地方,這邊看到很多屍體,怎麼會這樣呢,因為護欄在這裡,牠過了十多公尺的馬路以後,到這裡可能牠跳不上去,過不去,牠又繞回來,所以牠在這邊停留的時間很長,所以我們才會發現,這邊很多青蛙被輾死。
[橫山鄉豐田村
村長 胡慶煜]
因為我們之前不知道,那些青蛙生活的習性,還不知道牠要這麼辛苦,要跳過這麼高的護欄,才可以到溪流裡繁殖,當然之後,當然我們會和水保局請他們改善這些工程。
就算有的青蛙僥倖避開車陣,越過馬路,並且幸運跳過九十公分高的連續性護欄,但通過兩關後,牠們還有水泥化的溪流要面對,幾乎垂直的水泥護坡達五、六公尺深,青蛙要安全下到溪床,難度更高。
[荒野新竹分會
蛙調小組成員 鄧雲棟]
像對面這麼高的護坡,其實牠跳下來滿危險的,牠跳下來,不是跳在水裡就是跳到石頭上,等牠產卵產好,其實牠也很難上去。可能也沒辦法上去。看到這個方向來說,像這種是用石頭砌的,你看我們看得到的還是會有草生長,有其它生物可以棲息,像這種方式對牠來說其實是比較好的。
護蛙活動背後,是文明和自然的衝突,因為山林被開發,溪流被整治水泥化,使得梭德氏赤蛙的生存面臨艱困考驗。
[荒野新竹分會
蛙調小組成員 施芬如]
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使得這個青蛙會面臨這樣的困境,其實這個是在台灣到處都,在山區工程可能發生的狀況,像在這個地方,最主要的兩個原因,一個是溪流的整治,然後就是都變成水泥化的一個溪流,那另外一個就是,可能山區道路旁邊有連續性的護欄,我們很希望藉由這個機會,然後喚起,可能是政府單位的注意,以後在山區工程能夠注意到這方面。
青蛙是環境的指標,這群志工不只是救青蛙,他們希望引起更多人關切生態,盼望山區工程設計能對其他物種更加友善,別剝奪這些小動物生存的權利。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Oct 29 Fri 2010 11:38
199集-幫青蛙過馬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