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九十年,農委會推廣一鄉一休閒農漁業區的計畫,台中縣東勢鎮的軟埤坑居民積極打造環境,從自然景觀優勢出發,四年後贏過許多競爭對手,順利取得休閒農業區的資格。軟埤坑的居民,起初是用什麼樣的精神和態度,獲得認同?以及這些年來,又面臨什麼樣的發展隱憂?位在台三線上的台中東勢山城,市區車水馬龍,沿路店家林立,走出這些熱鬧街道,往谷關方向順著大甲溪上游去,一個遊憩區正向遊客招手,它是民國94年成立的「軟埤坑休閒農業區」,這裡除了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多樣的季節性水果外,更有居民深植在地特色的人文精神,交織出知性與感性的田園生活。

<要看喔這個有紅透的就可以採,要慢慢的 不要亂採,綠的還不要採,像這種的不可以這樣剪,這樣剪明年我會損失很大。一定要從這邊,從這邊 這樣剪下來,你們慢慢地找現在還沒有很多。>

遊客要採柿子前,園主游春祥,總是會不厭其煩地解說,一來保護自己的果樹,二來也可以增進互動。

<好 這顆漂亮,來 你比較有福氣你拿這顆,好 好。>

60歲的游春祥,種了大半輩子的果樹,七年前為了配合當地整體發展,將自己的果園開放觀光。但起初他和許多農民一樣,最擔心遊客採果不得要領,而弄傷了果樹。

[東勢鎮軟埤坑
柿農 游春祥]
到目前來說還可以,(樹身)不會說傷到很嚴重,因為(客人)一入園我就有教他了,有一個教育。大部分遊客來說,他對採果有興趣,說實在的他採也不多,常常說老闆你幫我採啦,其實他採了是好玩,照照相這樣子而已,其實還是我們做老闆的要採給他的比較多。

當柿子紅了,游春祥是熱心的老闆兼導覽員,平常時候,他可是當地生態巡守隊的隊長。

幾個居民捲起褲管,在小溪裡清理垃圾,為了維持軟埤坑休閒農業區的招牌,七年來,大夥兒都不辭辛勞地保護這條溪流。

[東勢鎮軟埤坑生態巡守隊長
游春祥]
因為地方為了觀光,決定要做生態,從生態先做起,做生態是從民國91年,我們就成立生態巡守隊。成員總共有26個,26個裡面我們分三班,我們照輪班,平常時候星期一到星期五,我們是一天巡兩次,星期六、日遊客比較多,我們就全天候輪流去巡。

看看這清澈的溪水,裡頭的魚兒,像是馬口魚、苦花、溪哥等等,自由自在游著,這樣的生命力,也是大家多年辛苦所換來的成果。

[東勢鎮軟埤坑生態巡守隊長
游春祥]
頭一年、兩三年做說實在的真的辛苦,當時這裡可以說,這裡的河中完全沒有看到魚,那到了,我們做的怎麼說辛苦呢,就是當時還沒向縣政府申請許可證,只是我們地方上的一個共識而已,做起來很辛苦,所以說有的人會來這釣魚啦、電魚這些的,我們也沒辦法啊,拿他沒輒,就用勸導方式而已。

如今大家盡心盡力維護環境,要從八年前說起。當時農委會推出,一鄉一休閒農漁業區的計畫,一些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環境非常適合,因此開始串聯。

[軟埤坑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 林木貴]
全台灣走透透,而在走訪的過程中,你到哪裡都一樣,去到古坑也好,去到台北深坑也好,他們那裡走的路(步道)都是地勢險惡的,都是石壁挖下去比較陡的路,我們軟埤坑,地勢比較平坦,如果要做休閒產業,軟埤坑若做不出來,別的地方應該也不會很發展,我是這樣的構想啦。

[軟埤坑產業發展協會
前理事長 劉濶明]
總務要負責(土地)同意書,經費由我來要,結果真的,他們兩個很熱心去交涉土地,我就從水保局那一直去要經費。

先天的優勢,加上居民的行動力,很快地獲得農會的支持。

[東勢鎮農會推廣股
指導員 趙志豪]
軟埤坑那邊,它是一個比較封閉性的一個社區,然後那裡面種水果的人也比較多一點點,那剛好那邊有一個步道,可以看到整個山景的部分,所以我們就選那個地方,來做我們的休閒農業區,讓遊客到那邊去的時候,有比較好的地方遊玩,可以買水果,又可以去走一走,所以選那邊的休閒農業區來做。再來是說,那邊的人比較熱心,他們比較熱心,所以我們想說,又有熱心那居民又很配合,我們就選那個地方做我們休閒農業區這樣子。

但好事多磨,才剛剛起步,老天就給了試煉。

[軟埤坑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 林木貴]
90年當時有桃芝颱風,91年有七二水災,水災之後這邊整個溪流都有土石流。(自己)一直載石頭載到完差不多載了五千噸。

[軟埤坑產業發展協會
前理事長 劉濶明]
每隔一天就開會,起初開會人很多,越開卻越少人。

一直到了94年,軟埤坑休閒農業區才正式成立。這當中的四年,除了不斷地向上級單位爭取外,主要還是靠居民,自發性地打造環境。

卸下襯衫,穿上雨鞋,帶上一些簡單工具,經營中小企業的賴水和,10多年前來軟埤坑買了6甲的山坡地,不過他不是做商業投資而是造林.。

[軟埤坑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 賴水和]
開工廠然後有賺一些錢,想說取之於地球回饋給地球。當時是人家介紹的,看這邊的風景還有水土都很好,所以來到這邊買地然後開始種樹這樣子。

常常有人笑賴水和是瘋子,因為他每個月雇工人管理這塊山坡地,就要花掉20萬,但這些他都不在乎,只希望達成自己的心願,同時影響週遭的人。

[軟埤坑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 賴水和]
我把這個六甲美麗之林給大家看,(希望)影響大企業,影響大家一起來種樹,因為我們這個全球暖化太嚴重了。我們可以盡量種樹,把水土保持做好,我本身當理事長也是這個目標,就是希望說,可以影響到軟埤坑的民眾。希望說,軟埤坑的農民,把20的土地拿來種樹。

同樣在軟埤坑圓夢的,還有56歲的楊嘉熙。6年前結束都市生活,回到家鄉親手蓋民宿。

[軟埤坑民宿業者
楊嘉熙]
感覺這邊的空氣好,比都市來說,它是一個非常享受的地方,所以就想說,退休後來這裡打造自己的夢想。

[軟埤坑民宿業者
楊嘉熙]
以前我爸爸本身是做木匠的,做家具的,看很多啦,自己就慢慢摸索,還有請教別人,才慢慢做出來的。

花了五年的時間,楊嘉熙的理想終於實現。典雅的房子,還有恬淡空間,為軟埤坑增添濃濃的復古風。

[軟埤坑民宿業者
楊嘉熙]
給他(客人)懷舊(感覺),像我們小時候常常看日式房子,感覺說,如果有一天來住日式房子時會覺得很舒服。

<這樣子,一定要綁緊,好 這樣子好了好 會斷掉,不會 不會不會斷掉。綁這樣 綁多一點,沒關係慢慢綁,綁越多染起來越漂亮。>

要說懷舊風,軟埤坑這裡還有染布DIY,染料用的是當地的植物野生薯良。

[軟埤坑染布業者
廖素美]
讓遊客覺得,以前的人實在是沒有(在用)化學品,有這個薯良那麼好的東西可以染。(更能認識)這裡的客家人,也是蠻勤儉的,很勤儉,可以把這個植物用來染布。

就是這些在地特色,還有人文風情,讓軟埤坑歷經四年,取得休閒農業區的資格。但一路走來,隱憂也慢慢浮現。

[東勢鎮農會推廣股
指導員 趙志豪]
年輕人比較沒有辦法在鄉村能夠留下來,變成說,老人化的問題比較嚴重,這是我們以後最大的一個問題。

欠缺年輕活力這個問題,不久之前,就在軟埤坑引起熱烈討論。28歲的楊閎任,決定從自己做起,半年前辭去大飯店的工作,回來幫父親經營民宿。

[軟埤坑民宿業者
楊閎任]
我們這個地區有很好的平台,然後優美的風景,我想還蠻有潛力的,所以就回來這邊開發。以前的工作它薪水穩定,而且感覺上,已經熟悉的東西就比較輕鬆,而且都市的生活比較熱鬧,回來以後反而我覺得更辛苦了對,但是我覺得,以後還蠻有前景的對,所以說蠻有衝力做這件事。

雖然剛回來時,多少仍眷戀著都市的生活,但楊閎任想到軟埤坑的永續發展,還有父親的鼓勵,掙扎的念頭很快就淡去。

[楊閎任父親
楊嘉熙]
大部分的年輕人他會去工廠啦,自己到公司啦,外面打拚,以後年紀大一點真正年紀大一點,想回來才回來,會有面臨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想,如果可以提早把年輕人召回鄉下來,去經營某一些活動的部分,那這個永續的經營就會比較長久。

楊家父子的想法,也是目前東勢鎮農會,積極規劃的方向,希望提供一些誘因,讓年輕人回鄉。

[東勢鎮農會推廣股
指導員 趙志豪]
(年輕人)回來種水果的話,他的行銷是一個比較大的困難,再來就是做休閒農業的話,他們可能就是會說,會擔心遊客量比較不夠,那我們會運用我們農會的力量,例如說,可能會常常辦一些促銷展售的活動,然後辦一些講習會,辦一些行銷的一些活動。有生意可以做,可能外面的年輕人,就比較會慢慢地回流,比較有意願。

雖然年輕人回鄉的想法才剛起步,但軟埤坑的居民並不擔心無法實現。因為當初在成立休閒農業區時,也是歷經阻撓和困難,最後成功。所以他們深信,只要努力和堅持,軟埤坑要注入更多新血和活力,指日可待。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黃訓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