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投縣魚池鄉,大家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日月潭、紅茶、和獨特的原住民邵族文化,不過,在魚池十三村中,有一個客家人占了八成的傳統客家村,五城村。五城客家人在一百多年前到此開墾,村裡也處處可見伯公廟、還有據說是南投縣最早設立的義民廟。日據時代,日月潭進行發電工程,五城又位於交通要道上,還有輕便車路,早期可是相當熱鬧,隨著交通發達,五城的重要地位也漸漸消失,現在鄉親開始想要重現往日風華,利用當地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客家文化,打造客家生態村。波光粼粼、倒影成趣,日月潭的湖光山色,煞是令人著迷。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是國內著名的旅遊景點,除了有邵族原住民之外,魚池鄉民大多是從福建漳州、泉州來的福佬人,不過魚池十三村中,五城是唯一的客家村。

[南投縣魚池鄉客家協會
理事長 徐錦明]
五城以前叫做「茅埔」,以前的人就講茅埔 茅埔,就是現在的五城,茅埔(的人)以前大多是從,苗栗獅潭、大湖公館(搬來的),新竹也有,客家人占了八成的人口。

[五城村茶農
古蘭妹]
對 香茅當時很興盛,全部種香茅,(現在還看得到嗎),沒有了,絕跡了。全部種香茅,一炊(香茅計量單位)多少錢這樣,我也跑去割。

客家人南遷到這個偏僻山區,也帶來了信仰。

[德龍宮主委
鄭瑞文]
140年前,我們村裡有四個士紳,一個姓邱、一個姓吳、還有一個姓羅、一個姓盧,這四個人來這裡開墾的時候,感覺水土又不合,以前這裡土匪又很多這樣,結果才又回去新竹的新埔,請(義民爺的)令旗回去。

一開始只是一座草寮,當時稱為義民廟,後來村民才又請來關聖帝君。

[德龍宮主委
鄭瑞文]
大家也想說,關聖帝君比較大,那中間就要給關聖帝君,義民爺就被請到旁邊去了,二十多年前我們這些委員開會說,關聖帝君就移到上面,還有三官大帝、天上聖母,全部移到上面去,這下面就完全還給義民爺,祂原來的位置要還祂。

在不安定的環境裡,信仰帶給村民一股安定的力量,就像客家庄裡處處可見的伯公廟,更是見證了村子開發的歷史。當地人說,五城村有十幾座伯公廟,每座都相當有特色。像是在131線公路、乾溪旁這棵雄偉的九丁榕下,就有一座已經有一、兩百年的伯公廟。

[南投縣魚池鄉客家協會
理事長 徐錦明]
以前就是一個石頭放著,就這樣拜,就做一間伯公廟,來開墾後,比較賺錢了,保護他們比較賺錢了,就蓋一間水泥的(廟),之後更賺錢了,就刻一個金身,小小的金身就這樣,這間是私人的,這姓湯,湯家的伯公廟。

來到蓮華池,這間藏身在深山林裡的華盛宮,也是村民為了祈求平安建造的。

[五城居民
陳和順]
以前就是三個石頭放著而已,大家也是在那裡拜,後來這間蓋好,才刻金身,金身刻好後,接著就說,沒有給伯公娶一個老婆這樣不好啦,才刻一尊(伯婆)來作伴這樣啦。

還有這兩座簡陋的小廟,僅僅擺個香爐,充滿古樸氛圍。

[五城居民
陳和順]
磚造的是土地公,這三個石頭的是地基主,割稻、過年過節,我們也都有拜啊,過年過節都有拜啊,像土地公生日或什麼的我們都有拜啊,像神明生日什麼的我們都有拜。

同樣供奉伯公、陰公的,還有村子入口處的合興宮和對面的陰公廟。

[南投縣魚池鄉客家協會
理事長 徐錦明]
入口處,伯公一定要向著我們村裡,因為這上面就是,這進去就是火培坑、和蓮華池,兩個地方的人,都是來這邊拜合興宮的伯公,再來就是有陰公廟,陰公廟要對著下游,對著下游的時候,它會保護,像我們的眼睛一樣啊,看外面,如果有壞人進來的話,就會看到這樣。

徐錦明說,當初先人來此開墾,就將撿到的骨骸集中在一起,蓋一間陰公廟,逢年過節、初一十五都會來祭拜,祈求保佑村子平安。


五城村在魚池鄉西北方,位於埔里與日月潭之間,西接水里,位居重要交通要道,境內投131線,早期有輕便車道,曾經盛極一時。

[南投縣魚池鄉客家協會
理事長 徐錦明]
這條路原本是輕便車道,輕便車道就是從車埕一直通到埔里,輕便車道就是以前運輸這些,糖、還有一些農產品這些,這條路日本時代的時候,派出所就有了,當時很熱鬧,就有這個派出所了,現在看到種檳榔這塊,就是以前的集貨場。

[德龍宮主委
鄭瑞文]
就完全是靠這條路出入,才會有這麼多人經過,才會有旅社、也還麵店、碾米廠,這兩村的人要生活的東西,就在這裡賣,開雜貨店。

早期日本人在日月潭進行發電工程,也帶動這個交通樞紐之地,甚至還有因應時代而生的「轎夫」。

[南投縣魚池鄉客家協會
理事長 徐錦明]
這裡像是一個小車站一樣,遊客來到這裡下車,下車之後這裡有轎夫,兩個人扛,遊客坐在轎上,才沿著這山線,通到日月潭這樣,這裡到日月潭很近,差不多四公里就到了。

但後來發電工程完成、公路開通後,五城交通地位漸失,也逐漸沒落。不過當時,日本人從印度傳入阿薩姆紅茶種植,卻也造就了魚池紅茶的地位。



[五城村茶農
許杜金萬]
日本拿過來種,他會在台灣全省(各地)種這個紅茶,在各地試種,種了之後,他們就拿回去給他日本天皇喝看看,結果日本天皇就最愛喝我們魚池鄉的紅茶。



資深採茶姑娘個個手腳俐落,沒多久就採了一大簍。



[五城村茶農
許杜金萬]
最興盛的時候差不多在,四、五十年前,當時紅茶價錢很好,一斤茶,一斤茶菁,差不多可以賣到差不多九元、十元。

許杜金萬說,五城海拔六、七百公尺,平均溼度85%,常年平均溫25度,種紅茶最適合,當時村裡有85%的人都種紅茶。

[五城村茶農
許杜金萬]
以前五城村,看起來就是滿山遍野,山都是種紅茶,只剩比較陡的,沒辦法種紅茶的,人沒辦法站的才沒有種(茶),才會種竹筍、種梅子這些作物,不然整片都種紅茶。

後來因為工錢漲,紅茶改用剪的,品質變差,價錢也降低,許多人只好改種其它高經濟作物,來平均收入,也使得紅茶盛況不再。不過九二一地震後,地方人士開始想要找回過去的榮景,近幾年,紅茶才又開始漸漸發展起來。



[五城村茶農
許杜金萬]
紅茶品種裡,比較有名的品種,有阿薩姆品種,還有我們的台茶8號、台茶18號、現在也有新品種的台茶21號,這都是做紅茶的,主要做紅茶的品種。

五城村是魚池鄉面積最大,但人口卻最少的一村。與其它的鄉村一樣,人口老化、流失的問題,正衝擊著這個小村莊。不過最近村裡的有心人士,也開始想要改造五城村。

[蓮花池護溪保育協會
創辦人 黃長聰]
以前小時候,這裡很多魚蝦這些很多,這裡有很重要的魚,就是我們台灣特有的魚就是「山鰱」,我們一般就是講「馬口魚」啦,這條河就有山鰱、石礗魚、也有蝦、狗鮕啄(極樂吻鰕虎),也有泥鰍,還有很多。

五城村擁有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村裡的蓮華池研究中心,更有許多獨特的物種。

[蓮華池研究中心
研究員 黃長楨]
生物多樣性很多,不管要看植物也好,看昆蟲也好,看鳥也好,或是看蕨類這些都有。

蓮華池面積有461公頃,天然林相完整,原生植物約600種,還有數十種珍稀植物,最特別的是,這裡有全球獨一無二的「菱形奴草」。

[蓮華池研究中心
研究員 黃長楨]
它是寄生在根部,有看到嗎,它的根部那邊,根部每年會冒一顆一顆,這個時間一到,大家都會來看這個東西。(會長多久),它的時間不會很長,才一、兩個月,一、兩個月後它就會枯萎,會乾掉,之後明年這個時候,雨水充足,它又會再長出來。

看起來相當不起眼的菱形奴草,屬於大花草科,寄生在鋸葉長尾栲,因為族群數量相當稀少,被列為「嚴重瀕臨絕滅」的物種。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以蓮華池命名的特有物種。

[蓮華池研究中心
研究員 黃長楨]
以研究青蛙的人來說,這邊物種很多,有23種,尚未發表的有2種,就有25種,但是最特別的就是豎琴蛙,豎琴蛙對蓮華池來說,是很珍貴的地方,因為台灣找不到了,牠的聲音就很特殊,嘎啦嘎啦嘎啦。

這些豐富的生態,都是五城村相當重要的資源,社區人士希望能結合客家和生態,朝向客家生態村的目標前進。

[五城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李和成]
每個人也想說要做起來,當然村裡的人就說,也要想辦法,讓我們的年輕人回來,也要有讓他有可以生活的地方,不然只是叫他回來,那他要做什麼,也沒辦法。

既有的資源需要整合,特色需要打造,產業需要連結,五城這個繁華落盡的小山城,正在尋求新生機,希望過去的榮景能夠再現。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