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市合併議題沸沸揚揚,甚至有人說不僅要合併,更要升格才有意義。隨後同樣屬於客家區的苗栗縣,也跳出說要一起合併升格。然而,縣市合併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央統籌的分配稅款問題,各地方首長無不希望爭取到更多的財源和資源,來發展自己的縣市。但合併有甚麼挑戰?現在的縣市分治遇到了哪些問題,竹竹苗的未來該要「仰般行」?記者林秋伶跟陳靖維的深度報導。


 

 

 

此刻全球供應鏈重組,也是大新竹重組最關鍵的時刻,因為我們要讓竹科更有競爭力,跟全世界來競爭。

 

竹竹苗合併升格為第7都,一起拚。

 

2021年9月6日,新竹市長林智堅,突然拋出大新竹合併的議題,引起震撼與廣泛討論,隔天,新竹縣長楊文科也回應,不只要合併,還要升格為第7都,爭取更多的財源來為地方做事,而林智堅也認同這個想法。

新竹市長 林智堅(左)

如果我們新竹縣市合併之後,升格為直轄市,那我們就是一樣,就是其中一都了,那這個(分配預算)比例當然會,差距會很大,我們現在就大概,我們2%,新竹縣也大概只有2%左右。

新竹縣長 楊文科(右)

我們繳的稅款將近兩千億,這兩千億在六都裡面,起碼也排名在第四名,所以我們同意一起來努力,來讓我們新竹成為第七都直轄市。

大新竹真能合併?

新竹縣市分治多年,合併升格看來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新竹市長 林智堅(右)

在我倡議之後,有民調顯示將近6成的市民、縣民,都期待合併升格,全國也超過5成的國人支持縣市合併升格,讓竹科更有競爭力,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工作上,如果大家都認為是對的,我們就努力的來促成,尤其不應該分藍綠。

新竹縣長 楊文科(左)

還有我們所有的公務人力又會增加,還有職等會提高,這樣的話你要服務鄉親就有人力,也有好的人才來服務,錢也比較多,可以來做的地方建設比較多。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江明修(右)

歷史上來講,同一個生活發展的地方,現代來講的話,如果說,人民的生活,大部分都一起,來來去去,一起有工作各方面的關係的話,合併起來也不是什麼壞事情。

 

但是就現在法令來說,大新竹要合併升格,還得過好幾關。

 

依照地方制度法第4條第一款: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

 

竹竹要合併升格,第一個遇到的難關,就是人口數不足的問題。

Stand記者 林秋伶(右)

照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這10年來,新竹市的人口增加了21.2%,這是全臺灣增加最多的,現在新竹市的人口有45萬多人,新竹縣的人口是57萬多人,兩個縣市加總起來是102萬7千多人,不過這樣的人口數,如果說要升格為直轄市,還不到它的標準125萬人的門檻。

 

如果要合乎人口數規定,修法是其中一個管道,但出身新竹市的立委邱顯智持反對立場,認為這樣違反當代國家的憲政原理、與民主精神。

立委 邱顯智(右)

那我反對的這個狀況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說,如果因為這個新竹縣市要合併,而去修改地方制度法第4條,把這個直轄市的規定125萬人,修改為100萬人的話,我覺得這是因人設事。

新竹市長 林智堅(左)

那總召他也有特別提到,選舉上並不一定對民進黨有利,他也有做這樣的一個提醒,但是我們兩個的共識都是說,站在對於新竹這個城市的發展,升格為直轄市應該是我們去努力的。

民進黨立院黨團副幹事長 蔡易餘(左)

未來整個修法的一些配套或者是,是否要修法這件事情,大家還會有一個詳細的討論。

新竹縣長 楊文科(左)

我想這是中央政府要做,你認為說合理要改變我也沒意見,但是你要破壞這個規定的時候,所有的政治後果,我想中央政府、執政黨,你就要負這個責任。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江明修(右)

行政區域劃分,歷代來說,全部都是很慎重的事情,一定有這樣專業的研究,中央一定要設這樣的研究機構,還要有推動機構,不是說用這樣立法院、或用什麼行政單位,想到要怎麼改就改,沒有考慮國家社會以後長遠發展來做規畫、和做設計,這麼重要的事情,因為這行政區劃法還會影響到政治生態。

 

就在大新竹合併的議題被提出來之後,苗栗縣也說要加入升格,如果單就人口數來說,也間接提供一個縣市升格的解套方案。

Stand記者 林秋伶(左)

新竹縣市的人口加加起來,是102萬7千多人,苗栗縣則是將近有54萬人,竹竹苗三個縣市現在加起來的人口,是156萬7千多人,所以直接跨越了要升格為直轄市的標準,125萬人門檻。

 

事實上,從歷史上的分合來看,日治時期有五州三廳,而其中新竹州所轄的區域,就包含了現在的桃園、新竹、和苗栗地區,桃竹苗原本就是同個治理單位,民國39年,臺灣省政府調整全省行政區域,原來的大新竹縣分設為桃園、新竹、苗栗三縣,民國71年,新竹縣市再一分為二。

苗栗縣長 徐耀昌(左)

光復後,民國39年開始執行地方自治,苗栗才開始再次的成為一個苗栗縣,已經到現在,在各項的經濟的發展來說,也可以看得出來,新竹縣、新竹市、和苗栗縣,早期就是一個生活的共同圈。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 紀俊臣(左)

因為苗栗縣本來就是和新竹在一起的,竹竹苗統一發展,那麼對我們西部地區,尤其是對整個工業區的發展會有貢獻。

 

大新竹合併的聲音出來之後,苗栗縣也緊張了,跳出來說要一起合併升格。

苗栗縣長 徐耀昌(左)

倘若新竹縣市合併,那苗栗呢,就會變成我們臺灣西部的一個永久的孤鳥。

苗栗市長 邱鎮軍(左)

他們升格為6都之後,第7都之後,那我們苗栗縣夾在中間,將何去何從,我想這個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不要以為說好像跟我們沒有關係,如果真的是把苗栗摒除在外的時候,我們整個苗栗,苗栗的發展將會被邊緣化,那你靠北也不是,靠南也不是。

 

立委和學者也認為,不應該孤立苗栗。

立委 邱顯智(右)

基本上,新竹市,那包括竹北、包括竹南、頭份,基本上就是一個臺灣的科技廊帶,這樣的一個科技廊帶的情況之下,你說苗栗基本上是屬於是臺中的生活圈,這完全講不過去,這也昧於事實。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周錦宏(左)

我有時候就會跟人家開玩笑就是說,竹竹合併的時候,它就關心新竹科學園區、和寶山地區,還有湖口的科學園區,它把苗栗的竹南科學園區忘記了,竹南科學園區照理來講,它是算新竹科學園區的那個衛星的科學園區,生活圈其實也在一起,那是不是要把竹南放進去才對啊。

新竹市長 林智堅(右)

從民調看出來,苗栗縣民並沒有高度的共識說,要和竹竹合併升格,沒有,並沒有,那現在當然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見跟聲音,那我覺得我們都尊重,因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這個已經有共識,所以我才會主張說,新竹縣市先行。

 

苗栗縣長徐耀昌說,對竹竹苗合併樂觀其成,希望每個縣市都可以被公平對待。

苗栗縣長 徐耀昌(左)

我跟新竹縣的講,我說其實新竹縣、苗栗縣,如果你這個降到100萬,我們兩個縣合併起來,也超過100萬啊,叫做竹苗縣,竹苗市也很好聽,誰規定說一定要跟新竹縣、跟新竹市合併。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江明修(右)

因為就是說,要這樣爭財源的話,當然地方它就會出來說,那我也來參加,當然就是說,因為它也了解說這不可能啦,苗栗縣它一定了解說,這不可能把它併進去,所以它就喊看看這樣。

 

竹竹苗客家族群人口比例高,也有學者提出「客家都」的想像。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周錦宏(左)

如果桃竹苗、或是竹竹苗合併的時候,那就可以變成一個客家都嘛,那就是用一個族群的概念、用一個生活圈的概念,來做一個行政區域的話,這也不是一件壞事。

立委 邱顯智(右)

苗栗本身它跟新竹縣市的客家文化圈,基本上是一個客家文化生活圈的這個觀念,那苗栗縣客家人占60%,新竹縣占70%,新竹市占30%,那你要討論合併,那說苗栗並沒有在這裡面,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

臺灣需要第七都?

然而,面積3.6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的臺灣,真的需要第7都嗎。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江明修(右)

應該沒必要有第七都,而應該是前面的六都要重新檢討、要解散嗎,因為這一方面歷史來說,這是威權遺緒,還有另外說,這不符合現代化政府的民主治理的原理原則,還有未來的發展來說的話,臺灣這麼小的地方,應該層級越少越好。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周錦宏(左)

這種的行政治理區塊,重新劃分的時候,又考慮到我們說族群性啊、或是考慮到,我們說生活圈的問題,就不一定是我們原來想的,一定要用以前的行政界線,如果政府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會建議用這種方式,跳脫以前我們對這種行政界線的方式,其實用另外一個大的思維去思考。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 呂育誠(左)

全臺都是都,只要民眾的生活像都一樣,老實講我叫做直轄市,我叫做鄉,我叫做縣,我身為一個民眾,不是那麼在乎。

 

2022年年底的九合一選戰,藍綠都有不能輸的壓力,各方也開始布局,合併升格與否、什麼時候合併升格,勢必都會影響地方政治生態的重分配。

新竹市長 林智堅(右)

這是一個國家產業發展,城市區域治理,人民的福祉,為前提之下,應該要來做的事,所以我們應該要趕快來促成,也希望大家給予我們大新竹合併升格祝福。

新竹縣長 楊文科(左)

但是我有講,因為你要升格為第七都,你要照法令來辦,有法令,你還要大家多溝通,大家有共識以後,才可以來合併,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那麼急啊,一講到就馬上要立竿見影啊。

立委 邱顯智(右)

應該是到2026這段期間,大家來思考,集思廣義,要怎麼做,提出一個改制,然後這個改革的計畫,然後並且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充分的討論,然後形成共識之下,然後2026開始才來做,這樣才是一個比較周延的作法。

立委 林為洲(右)

跟我們的議會、還有民間人士、大家、民眾,要了解,要溝通,所以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我覺得差不多是2026,就是2026那屆來實施,比較剛好。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江明修(右)

但是現在重點不是在這什麼,哪個縣市要合併,哪個縣市要升格這樣的問題,重點在於說,我們臺灣的地方自治,要走向怎樣的方向,要怎麼發展,對我們的民主政治也好,對我們人民的生活,或是經濟的繁榮,會有比較大的幫助,要從這樣的角度來思考。

 

不論是竹竹合併、竹竹苗合併,都得兼顧各縣市、各鄉鎮的平衡發展,甚或應該全臺灣打掉重練,從整個國土規畫的角度,審慎嚴謹的重新思考,考量公平性、與資源分配的問題,才能讓臺灣更有競爭力,讓人民更能安居樂業。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