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在新竹市舊城區的「新州屋」,1934年開業,是當時最時髦的百貨公司,也是新竹市第一間百貨公司,歷經幾度轉手,沉寂20年後,一位很有心的新竹子弟買下這棟老屋,還將它轉型成以飲食為主的文創複合式空間,2023年底重新對外敞開大門。歷經4年田調、修復,既復古又時髦的老百貨,將繼續訴說新竹舊城區的新故事。記者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記者 宋宇娥(左)

 

昭和9年,1934年東門市場的東前街是相當熱鬧的街道,要買菜、買手錶、買衣服這裡都買得到,當時「新州屋」在這裡開幕,它是新竹市第一個百貨公司,販售日本舶來品,現在換第三任屋主接手,把這裡當成新竹市的「城市客廳」,把它打造成融合食物、料理、社交的複合式空間,重新開張。

 

抹醬麵包,讓人能夠品嘗各種獨特風味的醬料,一旁還陳列臺灣各地生產的風味酒,以新竹九降風華語諧音的「酒醬風」為概念,打造風華再現的新州屋一樓選品區。

新州屋營運主理人 沈婷茹(左)

就是因為九降風(酒醬風),新竹的九降風很有名,9月的時候有九降風,我們就取這個諧音,當作是整層的這個定調。

 

不只如此,他們還跟馬卡龍業者合作,聯名推出酒醬風味馬卡龍,甚至打破甜點框架,以鹹味抹醬製作出鹹甜馬卡龍。

甜點銷售員 陳柔禎(左)

抹醬系列會比較困難一點,因為也是我們首次推出鹹甜口味,然後也比較打破大家對馬卡龍的印象,其實我們都會跟客人介紹說,就是當成在吃法餐一樣,其實客人就會比較容易可以了解。

 

入口吧檯則是安排每月快閃,讓飲食業者進駐,第一波就邀請新竹女兒、在臺北開牛肉麵店的業者進駐。

快閃店家 張佩華(左)

他們把一樓設計成一個都市裡面的客廳,那剛好我們自己的牛肉麵店 也是一個,希望大家回到一個比較老建築裡面的客廳,然後可以好好的享用一碗牛肉麵店這樣的概念,這兩個觀點是完全契合的。

新州屋營運主理人 沈婷茹(左)

之後我們這邊每個月都會有不同的合作品牌,來這個島嶼吧快閃。

 

新州屋方圓百里內就有東門跟中央兩座市場,新竹子弟陳添順從買下新州屋那一刻起,就盤算好要以「食物」作為這棟樓空間營運的主題。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市場是跟一般的人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所以當我們想到要再利用這個新州屋這棟建築的時候,我們就想到要把人跟食物的關係在這個地方重新建立,所以我們現在這棟新州屋,都是在談我們的飲食文化。

新州屋營運主理人 沈婷茹(左)

那我們就很希望,大家是可以常常用吃來交朋友,以玩心來過好生活 那也很希望說,這個是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然後比較輕鬆,比較活潑一點的場域。

 

新竹是北臺灣漢人最早建城的城市,因此新竹市舊城區擁有不少迷人的老建築。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 榮芳杰(左)

新州屋其實是在那時候,我覺得在舊城區裡面,少數還能留下日本時代的這種現代主義式樣的房子,那它的房子建築特色,其實是在新竹市來講是已經不常見了,而且建築物的屋況也滿好。

 

日治時期,臺灣興起一股百貨公司潮,1932年臺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在臺北開幕,同年位於臺南的「林百貨」也開張,兩年之後,1934年「新州屋」也在新竹開門營業,不同於菊元百貨、林百貨都是日本人經營,新州屋則是由臺灣人戴吳獅創立。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右)

 

第一任屋主戴吳獅先生,他原來是在東門市場裡面經營也是百貨,但是經營成功之後,累積了他的財富,把他的店舖從東門市場移出來,在這個地方建構這棟4層樓的這個建築。

 

當時新州屋是新竹最高的建築物,蓋了4層樓高,更狂的是8公尺寬的店面跨距,中間沒有梁柱支撐,以當時的建築工程而言,相當不簡單。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右)

第一任屋主的大女兒,她今年已經102歲了,她跟我們講說在這個梁柱裡面除了一般的鋼筋之外,還有火車的鐵軌,我們那個時候半信半疑,當我們在挖裡面電梯的機坑的時候,挖到地梁,真的就發現了火車的鐵軌。

 

陳添順買下新州屋4年,經過長時間田調、修復,終於在2023年年底讓新州屋重新面世,拿出老照片對比,立面幾乎是恢復到90年前的樣貌。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右)

它的立面,大家可以看得到,跟我們現在修復過的立面,幾乎是一樣的,只是兩旁的建築都已經改變了,所以更彌足珍貴,當我們把這一棟已經將近90年的老建築,把它在建物上恢復舊觀,我們花了非常多的努力。

資料畫面2020.8

TC0542-0635

2020年,當時已經閒置20年的新州屋,灰頭土臉,一片雜亂無章。

 

同年8月,新州屋首度對外敞開,以短期展覽形式,介紹了新州屋的前世今生,數十年來幾度轉手易主的歷史與使用狀況,1974年韋泂沂買下新州屋,成為第二任屋主,開設「昇龍百貨」,當時的老物件一一被展示,重新喚醒新竹的老故事。

新州屋會客室策展人 沈婷茹(右)

2020.9

希望讓過去東前街跟東門市場這邊商圈的老鄰居、老人家,他可以有機會重新來,用說故事的方式來看之前的記憶,所以對我們來說,第一階段最主要的目的是收集這些老東西,然後讓這些老故事重新被喚醒,也讓大家開始關注新州屋。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2020.10

不光是要修復這棟建築,也要修復人和人的感情,所以我們在真的修復之前,想要和這些鄰居全找回來,把這裡附近的街道還有人情,也重新的連結起來。

資料畫面2020.10

TC 0719-0807

新竹的米粉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左右兩端會這樣翹翹的,晒的時候因為風吹,所以它左右兩端會翹翹的。

 

2020年新竹設計展期間,新州屋化身為「九降米粉道」展區,深入淺出,訴說新竹特有的風土條件,如何造就米粉產業蓬勃發展。

九降米粉道策展人 沈婷茹(右)

2020.10

這一次的展覽是結合新竹的風和新竹的米粉,我們希望可以給大家一個新的體驗,可以透過它先從視覺上面的體驗,就是知識性的學習,了解它的工序、了解它的風土。

照片提供 或者新州屋

TC0832-0849

珍惜老屋過往每一段緣分,新州屋重新開張前的每個重要階段,陳添順都不忘邀請前兩任屋主家族回家走走看看。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前屋主家族)他會跟他的後代說,以前阿公或是阿婆就住在這裡,你的兄弟在這裡爬來爬去,他會把以前他在這裡生活的情形和他的後代子弟說,他很感謝我把這個房子傳承下去。

 

甚至在商業空間裡留下一小角,作為新州屋過往歷史的文資展示,其實認真說起來,不動產買賣,銀貨兩訖,再正常不過,但為什麼陳添順如此惜情?他說或許與他從小客庄農村成長有關。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照片提供 或者新州屋

TC0947-0956

我爸我媽教我對人要有溫度、要有感情,我想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一般對人的感情就比較注重,我的想法就是要和以前的屋主,一定要有感情的聯繫,把以前他住在這裡的故事,讓更多人知曉,這樣才不會說你光是買了一個殼而已。裡面發生的故事,裡面有什麼事情發生過,這才真正會讓人感動。

 

惜情態度也表現在老屋修復上,陳添順盡力留下新州屋近一世紀來重要的時代痕跡,光是立面溝面磚的修復,就耗費不少心力。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右)

我們在修復的時候,我們找了高雄的三和瓦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用手工一片一片的把溝面磚燒出來,我們燒了六、七個不同的顏色、樣式,想要模仿它那個歲月的痕跡。雖然還是看起來有點不太一樣,但是我們老師傅已經盡可能把它修復得更接近了。從這邊你也可以看得出來,修復這個過程要非常費心思,而且要非常耗資源的。

 

修整2樓圓窗時,更是埋下小心機,讓人從內部的圓窗框輕鬆一窺3個時代的歷史痕跡。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可以看出3個時代它的痕跡,包含它最底層是1934年的時候它的原來的圓窗的模,那後來他們再加的一些粉刷在這上面,左手邊比較藍的這一塊,是我們後面復刻上去的,我們復刻上去本來是可以全部做成新的,比較一致,但是我們還是要尊重在過去90年生活的這個痕跡,所以我們讓它把各個時代的痕跡都留下來。

 

新州屋重新開張,附近鄰里鄉親都期待不已,盼望為舊城區注入新活水。

中藥房老闆 陳錦泰(右)

可以啊,很好啊,怎麼會不好,他很努力認真 肯做。

東門市場音樂展演品牌創辦人 黃子軒(左)

之前我們就知道新竹市有很多有歷史的老屋,不過其實在早期我們可能會想要比較新的東西、新的招牌這樣的東西,也是讓商人們感覺比較有商機,不過其實這幾年其實有一種感覺,老屋翻新之後,其實有很多故事,其實老屋也可以變得很摩登,所以新州屋開張之後,我們也很期待可能未來也是我們年輕人可以來的一個新去處。

快閃店家 張佩華(左)

因為我自己是新竹人 所以其實知道新竹的老城區 這幾年發展還不錯 然後有一個這麼有心的老闆 把這整棟買下來1019然後讓新竹人可以再重新了解到 那個時代老建築 我就覺得說很開心。

 

帶著參訪民眾,走上樓頂,眾人在新竹風的吹拂下,一同想像90年前,站在新竹最高樓,眺望遠方的開闊視野。

 

在那個時候沒有這些建築物,新州屋是要進南寮漁港的一個標示,所以我們可以稍微想像一下,在那個時代裡面,我們站在新州屋的屋頂,它可以睥睨群山的那種感覺,看著房屋在底下。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新舊融合的老建築裡,新主人想用飲食文化繼續譜寫舊城新故事,大步邁向下一個世紀。

 
佇立在新竹市舊城區的「新州屋」,1934年開業,是當時最時髦的百貨公司,也是新竹市第一間百貨公司,歷經幾度轉手,沉寂20年後,一位很有心的新竹子弟買下這棟老屋,還將它轉型成以飲食為主的文創複合式空間,2023年底重新對外敞開大門。歷經4年田調、修復,既復古又時髦的老百貨,將繼續訴說新竹舊城區的新故事。記者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