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柳丁做的清潔劑,竟讓一個面臨廢校的小學有翻身的機會,也改善偏鄉社區的生活經濟。南投中寮鄉的廣福國小,4年前在前校長田志順的帶領下,讓學生與社區居民嘗試做天然的柳丁清潔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柳丁是中寮鄉的主要農作物,但年年盛產價格相當低,學校便以比市價更高的價錢和農民契作,也希望農民將慣行農法改為無毒種植。而清潔劑販售的營收成為弱勢孩童的校外教學經費,也帶動了整個社區,更吸引不少市區家長讓孩子到廣福國小就讀,學生人數增加,也扭轉了廢校危機,帶大家一起來看。
學生們提著橘色的小水桶,走過彎彎曲曲的小路,要前往山上的柳丁園,臉上掛著笑容,這是他們每年都很期待的一堂課。

羅媽媽教你們剪柳丁,你們去年一年級沒有看到,二年級已經有看過了,來就從這裡,一到兩葉,剪斷,然後再一次,剪平,這樣就可以呦。

這一堂課很特別,學生們要學習「剪柳丁」。樹上一顆顆柳丁,是這幾年來,翻轉社區經濟的重要作物。

[廣福國小 學生
廖浩宇]
一年就是一次,就是我們要來把它採回去學校之後,刨皮來做,我們要賣的那些柳丁清潔劑。

[廣福國小 學生
蔡孟蓁]
因為南投縣中寮鄉的果農,他們的,賣的柳丁因為很多,然後呢,價錢也不是賣得很好,所以呢,我們廣福國小就是想說要,幫他們買柳丁,然後呢,製作無毒的那個清潔劑這樣。

而會發起製作天然的清潔劑,是4年前,廣福國小前校長田志順的想法,因為鄉裡的柳丁盛產,但價格低迷,因此他希望能幫忙賣到更好的價格。

[農民
陳靜怡]
柳丁呢,有收成的時候,又價錢又很差,然後有一年,我們田校長他說,你們價錢,真的以前都太低了,那我高一點,你們就不要噴農藥,我說可以啦。

[廣福國小 代理校長
施學佳]
那時候就想說,看能不能就是讓,幫助這個社區,因為,因為這邊的農民,大概都是依靠柳丁,當成重要的經濟作物來,經濟來源,那你如果柳丁價錢不好的話,對於他們生活就會產生影響。

除了以較高的價格與農民契作,也勸農民改變種植方式,雖然因不噴農藥減少收成,農民仍願意配合,甚至漸漸影響其他農民一起改變。

[農民
陳靜怡]
有被笑,真的有被笑說,你們怎麼這麼呆,你收成會比較少啊,不管啦,就是,學校也要啊,大家健康,為了大家健康啦,洗清潔劑就是這樣啊,無毒的啊,我們最好就是,自己健康,別人也要健康。

[農民
李炳榮]
有用啊,對,現在已經減少了,本來是差不多(噴)七、八遍,現在噴四、五遍而已,勉強,不要有蟲害和,不要掉果這樣就好了,對,人家要吃我們自己也要吃。

剪下來的柳丁,學生們必須一顆顆清洗乾淨、擦乾後,曬乾一天,第二天就要削皮製作清潔劑。

[廣福國小 老師
林淑珠]
柳丁皮刨下來以後,等一下我們會按照比例,把它泡到那個酒精裡面,那一般來講我們是泡八到十天,就可以拿來就是萃取起來,然後跟那個起泡劑,還有純水跟鹽巴,一起去做成那個清潔劑。

在這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們了解,種植、採收的辛苦以及清潔劑製作方法外,更希望對家鄉、對未來有所啟發。

[廣福國小 老師
李月枝]
他們也學習到,欸,我們可以把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變成有可能,自己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學校和社區,整個中寮鄉的柳丁,比較有他的成就,不論是說讀書這方面或是,耕種,做農事這些,有新的想法,頭腦會去想。

[廣福國小 學生
張景勛]
因為我們在偏鄉沒有什麼人知道,我們這邊種了很多柳丁,所以要用這些柳丁皮裡面的精油,做出清潔劑,讓我們的銷售變得更好,更有那個知名度,幫助他們不要那麼辛苦,可以賺到更多錢。

製作已經邁入第四年了,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也帶著居民,一同到學校學習製作,希望柳丁清潔劑也能成為社區的亮點產業。

[廣福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張中南]
村莊的人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而且他們年紀越來越大,只有在這個產業上面,讓他們將來如果能夠發展順利的話,他們有工作把它變成一個工作,讓他們有一個收入,這是我們比較,將來的這個,也是我們的願景。

柳丁清潔劑不僅帶動社區產業,其實在偏鄉及少子化的衝擊下,也讓原本面臨廢校危機的廣福國小,有了轉機。

[廣福國小 代理校長
施學佳]
那在我們在發展這清潔劑的這幾年過程下來,我們也慢慢吸引到很多外來的那個家長的注意,所以他們也把,他們認同我們這樣的課程,然後認同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那所以慢慢這幾年來,那學生有陸續從,大概南投市,或是,南埔里轉進來很多小朋友,所以目前我們全校學生,大概有39位小朋友,那比之前的學生,大概增加了大概十來位,那在於面臨這個廢校的問題上,有稍微獲得一些那個舒緩。

[相片來源 廣福國小]
一瓶瓶的柳丁清潔劑,成為凝聚社區的新力量,而學校除了帶學生製作清潔劑,更利用柳丁果肉、渣等,做成柳丁汁、酵素等全不浪費,而獲得的營收,也會帶學校弱勢孩童戶外教學,甚至到社福機構關懷孩童與長輩,要讓孩子們更懂得惜福與感恩。

請支持柑願清潔劑。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