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北埔是清代客家移民開墾的聚落,因為保留了獨特的古蹟群,假日總是擠滿了觀光人潮,造訪古蹟、品嚐道地的客家美食,但隨著人潮越來越多,攤位也越來越多,在地的客家味卻越來越淡。為彌補這樣的遺憾,從小就在阿婆的菜包香中長大,今年才25歲的鄒俊宇,走進了阿婆的廚房,想要承襲阿婆的手藝,延續北埔老街的客家味。
假日裡,慈天宮前人聲鼎沸,老街上拉拉雜雜的賣著各種吃的、用的,本地的外地的商品,多了市集的熱鬧,卻少了北埔原來簡單純樸的客家味。

來看看喔,傳統柚子葉菜包,手工菜包喔。

而在鬧熱的大街上卻有個年輕的身影,站在推車前,賣古早味的客家菜包。

[菜包業者
鄒俊宇]
有賣香腸的,有賣其他有的沒的,都和這原本文化沒甚麼關係,我希望說這種東西,可以留下來。

就是想要把北埔的味道繼續留下來,這可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真的「撩」下去做。

他國小三、四年級,就開始幫我,幫我賣了。

他是鄒俊宇,從小就在阿婆的菜包香中長大,當了6年的志願役,原來想再續簽安穩的領薪水過日子,後來卻選擇回北埔接手阿婆做了16年的菜包攤。

[鄒俊宇阿婆
鄒甘美妹]
當年當兵他一個月四萬多元,這個幫我接下去做,他爸爸、他媽媽也有,實在也有點反對。

[菜包業者
鄒俊宇]
她年紀越來越大了,也比較做不來了,我媽媽覺得太辛苦了,她覺得做這個真的太累了,可是我覺得說,我覺得累不是問題啦,是自己的生活快樂最重要。

(工多喔),是啊,人工多啦,這又要燙,燙熟了又要脫水,要炒。

就是心疼阿婆太辛苦,所以願意接手阿婆的手藝,但是一個才賣25元的菜包,從備料開始,要洗、要爆香、要炒料、還要包、還要蒸熟,都無處不是人工,25歲的青春歲月,真的甘心困在五坪大的廚房裡嗎?

一下子刨蘿蔔,一下子洗蘿蔔絲,有的沒的,就會比較有趣啦。

孫子覺得有趣,阿婆壓力可大了,因為鄒俊宇可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子。

[鄒俊宇阿婆
鄒甘美妹]
(所以他媽媽會怪你是嗎)?時常會怪我喔,(怪你什麼)? 怪我這個賺不了什麼錢這樣講啦,說這個比較耗體力,比較忙這樣。

為了化解因他而起的婆媳問題,也讓媽媽放心,鄒俊宇想方設法的增加產能和產量,蒸籠裡多放一層鐵架,提高一倍產量,還自創祕密武器,提高製作的效率。

[菜包業者
鄒俊宇]
越賣越多,越賣越多,賣到後面,我們兩個人來不及包了,那就想辦法怎麼樣可以包比較快,包比較多,那我就想到說,那個榨柳丁汁的機器有沒有,可以拿來改一下。

除此之外,他也把皮和餡料的比例數據化,避免客人挑三揀四,但這個SOP可把一切憑感覺的阿婆,折騰慘了。

[鄒俊宇阿婆
鄒甘美妹]
還沒包的時候就要秤多重,包好又要秤多重,這要包好幾次,我是拿到就捏一捏,捏一捏,料包一包是比較快啦,一下就一個,那像,哎呦 那要這麼多工。

阿婆 油夠了喔,啊,油啊,怎麼了,應該夠了喔,我剛剛加這麼多。

一邊賣力的炒蘿蔔絲,一邊尋求阿婆的技術支援,尺寸大小可以靠數據,口味鹹淡就得靠阿婆的經驗了。

[菜包業者
鄒俊宇]
呦,我覺得可以了,可是她吃起來太淡,她吃到可以的時候,我試,呦,又覺得鹹了一點點,(那聽誰的),那當然聽阿婆的,因為她賣這麼久了,大家,客人吃慣了她的口味,如果照我的來,我一定賣不好的。

除了堅持阿婆的口味,鄒俊宇連阿婆老了搬不動的四角蒸籠,和嫌太麻煩的襯底柚子葉都保留下來了,他說這樣才能將客家菜包特有「柚葉香」找回來==ns==

[菜包業者
鄒俊宇]
以前的人,他們炊菜包也全部都是用這個葉子,來墊在菜包下面,所以說它蒸出來的時候,那個葉子的香氣就會吸到菜包的皮裡面,很多台北的客人啊,我的客人來,來這邊就專程要找這種味道。

生意好,鄒俊宇開始租店面做生意,前一天還在裝潢,第二天,星期六就開張做生意,讓許多老客人找了很久,一進門就是一陣埋怨。

找不到是不是,我來幾次了你知道嗎?喔真的找很久,找不到喔,找不到喔,對啊,上次有一個人問三個人才找到。

前店後廠(前面賣後面包),婆孫兩個忙翻了,現在媽媽放假也會來幫忙,這才讓阿婆鬆了一口氣。

[鄒俊宇阿婆
鄒甘美妹]
她看生意過得去啦,她就,就沒說甚麼了,就不會怪我,我又很怕,我怕她怪我,像現在回來,回來,客人多,她會幫忙賣,她會幫他賣,回來幫忙。

正中午,俊宇飯還沒來得及吃,把店交給阿婆顧,自己推著攤車就往老街去,把握販售的黃金時段,我曾問說,會有倦怠的時候嗎?他說沒理由。

[菜包業者
鄒俊宇]
阿婆做十多了,她也是每天這樣做啊,我才做一年多而已,沒理由說,是不是我現在就放掉,不要做了是不是。

婆孫兩個,老的學新技術,年輕的傳承老頭擺的味道,就是因為有他們的堅持,客家菜包香,得以在台三線的北埔老街上繼續飄香。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