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務工作危機四伏,被蜜蜂、蛇等動物攻擊、因高溫而中暑、熱衰竭、長期負重、彎腰造成痠痛、因化學藥劑造成中毒等等,都是常見的傷病,不過,因為農保只有生育給付、身心障礙給付、喪葬津貼,不像勞保還有職業災害保險的保障,農民遇到傷病,大多都自己買藥來吃、來擦,自己想辦法復健,補償、保護方面相當不足,也衍生出後續許多問題。
剪下的枝條、葉子,就直接堆在地上當肥料,邱家兄弟的可可園,用草生栽培的方式管理,「生態」特別豐富。


[內埔鄉特用作物第五班 班長
邱濬文]
這邊葉子很多,葉子這麼多的時候,很容易會有蛇,尤其我們修剪掉的枝葉就在地上,我們有時候就是把它耙進裡面而已,如果有蛇爬上去的話,那就很會攻擊人。

(你說這邊有發現有蛇過),有啊,(什麼蛇),我上次是看到雨傘節,(那不是有毒的嗎),對啊,劇毒,而且是,我就是跑進來看的時候,牠是在我正上方,那後面那邊那一棵,在正上方,我就只有聽到聲音,然後沒有注意看,一看下去,哇,(就在樹上),對,而且離我差不多就這樣的距離這樣。

屏東目前可可種植面積約300公頃,邱家兄弟七年前漸漸把家裡的檳榔園轉型來種可可樹,嘗試新產業,卻不輕鬆。

[農民
邱濬宇]
怕剪刀有時候,自己不注意的時候,會剪到手,(剪到自己),對,就只有這種比較不小心的狀況,至於說,至於說會腰痠背痛,一定會啦,因為你做整天其實,都會,都會比較累一點。

[內埔鄉特用作物第五班 班長
邱濬文]
有時候會整隻手不會動,麻掉,不然就,你去看醫生他就說,這邊很像發炎,就沒辦法工作啊,就暫時要停工差不多一、兩個禮拜。

我們為什麼要種草,就是以草抑草啊,那我們就整個,種這種的,這叫馬蹄金,(不過你們就要),(你們這樣就要蹲下來),對 其實我們膝蓋容易受傷,對 就是這樣子。

要友善大地,除草這工作免不了,有時一蹲就是一整天。

[農民
白麗萍]
因為拔草都要蹲下去,所以蹲上蹲下,還有一直拔拔拔,手會痛,這手會痛,還有腳,(膝蓋),對,膝蓋,你拔的時候有泥土,有時候會噴,所以會噴到眼睛,有時候會感染。

不僅如此,紅龍果的枝條有刺,農民手上全是被刮傷的痕跡。

[農民
白麗萍]
防護就是盡量穿厚一點的,戴帽子、戴眼鏡,戴墨鏡這樣,手、腳,久久就要去給人家撨一下,(推拿一下),對。

一群七、八十歲的老農們,扛著梯子在蓮霧園裡穿梭,要趕緊幫小蓮霧套袋,才不會被果蠅叮。

[長治鄉果樹產銷班第14班
邱光田]
(常常高的地方,你也要爬上爬下),對啊,要用梯子啊,鋁梯這樣,現在換成鋁的比較好踩了,比較寬,以前是圓筒的,像那種圓筒的,比較不好踩,有時候一直爬梯子,哪能不痠。

穿戴好特製的鞋子、腰帶,三兩下就爬上幾層樓高的樹頂,割下椰子。

[農民
李松霖]
好天氣啊,好天氣,沒有下雨的時候(才割),如果是颱風天,風大,危險就沒有在爬,(像你做這種工作\\你家人會擔心嗎),多多少少會啊,怕安全問題啊,爬樹這工作本來就讓人覺得是危險性很高。

農務工作危機四伏,不同的環境,充滿不同危機。

[農民
林子昌]
竹竿這樣一直拉,這肩膀這邊會有些拉傷,因為常常要拉竹竿割檳榔,下雨天跟點眼藥水一樣,眼睛,會下雨,會一直掉、一直掉,像點眼藥水一樣,割得很辛苦。

林子昌種了30年檳榔,要噴藥的時候,他會特別選早上的時間。

[農民
林子昌]
早上比較沒有風,比較,噴下去比較不會噴到自己的身體,戴口罩就一樣這樣噴,衣服都穿長袖的就對了這樣,(你戴口罩而已,不會聞到),多少會啊,沒辦法啊,有的人比較講究的,就買那樣的防毒面具,小的(防毒面具)這樣套下去的。

[農民
陳安茂]
當起風的時候,它的一個,一個噴藥的一個,一個飄逸的現象是滿嚴重的,我曾經看過有一個,就是我們的朋友,朋友的爸爸就是說噴有關加保扶方面的一些農藥,然後,就是沒有做好防護導致說,送醫急救的事件。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研究生
陳宗延]
農藥是化學性的,那生物性的部分,包括他們會赤腳的在土地上,會有寄生蟲、或者是一些細菌、黴菌等等的感染。

農業工作環境中,容易造成的傷病何其多,但是農民遇到傷病時,大多選擇自己買藥吃或復健。

[農民
邱朱梅貞]
(沒有去給醫生看),我很少,我就不太愛吃藥,這樣的,這樣的西藥我不太愛吃,我就自己貼藥膏,(貼好又繼續工作這樣),對啊,也是要做啊,痛也是要做啊。

[農民
李家榮]
因為很多人大部分都想說,那是做自己的工作,一下子脊椎又怎麼傷到,或是說,膝蓋又怎麼,長期下來的這種狀況,大部分,大部分現在的人還是怎麼講,就自己去承擔啦。

[高醫大附設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科 醫師
楊鎮誠]
(會有發現農民其實還滿能忍痛的嗎),確實有這樣子的一個狀況,其實這些農友,他們其實也都會滿刻苦耐勞的,會能忍則忍,那可以做,做多久算多久這樣子。

[勞動部職安署南區職安衛生中心 科長
陳明財]
我們台灣的農民,他應該是一個比較任勞任怨的一個族群,這對他的自身權利部分,特別在職業災害這個部分,在以前有發生事故,大概都自己自認倒楣,就自己處理掉。

這些傷病都是在農業環境裡遇到的意外、或是長期從事農業工作累積產生的,但一般講到職業傷害,大家只會想到勞工,不會想到農民。

[農民
邱濬宇]
因為其實我們從我爸爸這樣傳下來,就是,就是一直做,其實也沒有說有什麼職業災害的觀念這樣。

[農民
李家榮]
包括我們現在年輕人回來,我們在整個族群在討論的時候,大部分沒有講到這個問題,對,就是說,對,就只有講要怎麼種,要怎麼賣,這樣,你講說職災的一個狀況的觀念,很少,真的很少。

相較於傷病,對農民來說,有穩定的收入更重要。

[農民
李家榮]
有時候我都覺得我三餐都還沒有溫飽,我哪會去想到說,我今天會哪裡受傷啊,或是說去傷到我自己哪個地方這樣。

[農民
邱濬宇]
所以以職業災害來講的話,其實農民不會去很在意,反而是在意說,他的農作物,有沒有出口的地方,(可以賺到錢),對,因為我們就靠這個吃飯嘛。

農民平均年齡高,反應速度較慢,缺工以致於勞動力不足,小農型態多,這些台灣農產業特性,都加重了農民負擔,增加農業職災風險。

[長治鄉農會 總幹事
邱潤良]
65歲在做的,平均這個,我們長治鄉這裡,還占60%、70%,很多啦,年紀很大了,所以他們對這樣的,在田裡工作,他們抵抗力比較沒有那麼好。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研究生
陳宗延]
包括日本或美國,他們在農業的職業傷病,其實都是高於其他產業的平均,對,所以,這是一個滿嚴重的問題,可是在台灣呢,其實並沒有被重視,也就是說,沒有充足的資料或調查。

勞工的職災觀念相較成熟,發生職災時也有法令保護,同樣從事勞動,農民的保障卻薄弱許多,以農保來說,只有生育給付、身心障礙給付、喪葬津貼15萬3千元,而勞保分為普通事故保險和職業災害保險,涵蓋生育、傷病、失能、老年、死亡、職災醫療等給付。勞工若發生職業傷病事故,從不能工作的第四天起,補助平均月投保薪資的七成,因職災死亡可請領45個月的投保薪資。

[內埔鄉農會 總幹事
鍾志喜]
農民在田裡工作,太陽這麼大,被太陽晒死,都算職業災害的一種,但是目前我們農保裡面都沒有這樣的條例可以補助他們。

[內埔鄉特用作物第五班 班長
邱濬文]
(受傷休養)也沒有收入,我們,農民就是沒有做就沒得吃啊,士、農、工、商,只有農民沒有勞保這樣的保護而已。

[嘉義縣農業處 處長
林良懋]
現在最主要問題是法規過於陳舊,目前現行的法規對我們,尤其農保跟勞保之間,我們就看到很多的差異,因為勞保它是針對雇主,有一個責任歸屬,可以來照顧從業者,可是目前農保的部分,沒有把這個範圍納入。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理事長
鄭雅文]
他可能就是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甚至呢更不幸的如果發生死亡,那有時候會影響到整個家庭,所以這個就是職災補償的重要性,它是一個社會安全網,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那在這部分我們目前對農民的保護是相當不足的。

農民職業傷病風險高,但補償保護方面卻相當不足,也衍生出後續許多問題。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研究生
陳宗延]
如果有那個社會保險,就是職災保險,能夠納入這些農業工作者的話,其實他們如果有職業病的話,他們就會被登記起來,那就會變成資料,也可以做為日後預防的時候的參考。

陳宗延認為,個案少不代表農民受到的職業災害就少,而是農民沒有進入職災保護體制。

[勞動部職安署南區職安衛生中心 科長
陳明財]
南區職安中心在南部這六個縣市裡面,除了高雄市以外,大概106年目前到,我們所謂工作場所職業災害,大概有46件,農民的部分大概才3件左右而已,我剛剛是以死亡來講,但是假如受傷的話就隱性的就,可能就非常非常得多,比方說像被蜜蜂叮到啦、被豬隻撞到啦,甚至被噴藥的問題造成他的一些疾病上的問題,這部分就沒有辦法顯現出來。

[勞動部勞動保險司 科長
吳依婷]
單就農民來看,那因為以105年底,它農保的被保險人對象,大概是123萬左右,例如說可能說受僱農場,或者是一些自營作業,去參加相關工會進來勞保的部分,大概只有6萬6千多人,那目前其實這個數據懸殊很大,所以其實在農保這邊,它實際一個職災的狀況全貌,目前是沒有基礎的一個資料可以看出來。

許多農民一輩子從農,長期以來,累積了滿身病痛,也常會把這些病痛視為老人病,而錯過黃金治療期。農業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誰來守護呢?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