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豬活動於臺灣民間信仰很普遍,相互競賽風氣盛行,地方上的信眾將屠宰後的神豬,敬奉給神祉表達最高敬意。在新竹,每年客家盛事「義民祭」和相關活動上,義民廟前總會有許多獲等第的神豬一字排開,供民眾欣賞。其中很搶眼也是精隨的「神豬雕花」藝術,象徵信徒的誠意與美滿。然而雕花的過程時間緊湊、作業繁複,必須由一群專業的工作人員共同投入,才能成就這項重要任務。跟著記者許儷齡跟左燕輝的鏡頭一起去體驗。


 

 

半夜時分,新竹竹北巷弄內的這戶人家,越晚越多人聚集,為的是隔天義民廟235週年圓醮大典。而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任務。

神豬大賽貳等獎主人家 葉小姐(左)

是我們新竹縣義民廟235年圓醮,這個其實算起來是我們新竹縣的大事情,15庄,難得我們得到貳等。

記者 許儷齡(左)

現在已經11點多了,一群人聚集在這裡,就是在等子時到來,要開始忙碌了。

畫面提供 湯韶元

0047-0102

義民信仰堅定陪伴著當地老少,這次圓醮,葉家供奉的神豬得到貳等,整個家族都開心極了,從成績揭曉的那一刻起,全家上上下下動起來,迎回神豬的路上沿途放鞭炮,大夥兒引頸期盼圓醮大典的到來。

 

(師傅這是在做什麼)?我幫它改一下就是細的,改一下後面到時候立體感比較好看。

 

請來專業團隊,為要獻給義民爺的神豬雕花,雕花前,師傅先剪裁壓克力板、確認紋路的樣式,為了提升整體立體感,每個角度都必須精準掌握。

神豬藝術文化技師 吳樹銓(左)

照自己的想法畫一個,先畫一個主結構出來這樣子,然後到時候再一樣擺在,神豬裝好後再噴上去,照著這樣刻。

神豬藝術文化技師 江鴻(右)

以前線條沒那麼多,現在就越來越繁複了,線條比較粗,要刻得比較細。

 

高一點,不要那麼近,進去一點。

 

將處理好的大豬上架後,「定位」這一步很關鍵,幾位工作人員拿著樣版對準位置,力求接下來的噴漆作業能夠準確。

 

快快快,快點快點喔。

 

雕花講求美感、對稱,尤其中間的字樣要對正,師傅照著樣版先噴漆,留下需要的紋路,其它的快手刮除。

神豬藝術文化技師 江鴻(右)

手要穩定,如果你手一直抖,那就刻不漂亮了,比較飽滿的豬,就是比較高峰的豬,牠們的毛比較硬,就要注意,不能刻得一塊一塊的。

新北市三峽區客家文化協會總幹事 楊沛龍(左)

我從事神豬文化研究二十多年了,從神豬的鬃毛開始,從傳統的有頭有尾的斜式的,到葫蘆、到紋路,到現在的多樣化,甚至早期還有彩繪,神豬背的時候,在大概民國90年到98年,還滿流行彩繪的。

 

凌晨三點,一人負責一個區域,分工合作刮除豬毛,由於必須趕在天亮前完成所有步驟、點綴裝飾、上車,分分秒秒都要搶時間。遇到不好去除豬毛的區塊,淋滾燙熱水,會比較好脫落。

神豬藝術文化技師 吳樹銓(左)

比如在換毛的豬不好刻,或者皮膚沒那麼好的豬,因為皮膚有分厚跟薄,薄皮豬跟厚皮豬都有牠的,薄皮豬說好刻但是牠有,也很容易刻一刻,刻壞掉。

神豬藝術文化技師 江鴻(右)

大體刻好後開始修細緻處,線條修出來,(曾經刻壞過嗎)?也曾啊,刻壞就修掉就好了。

 

悶熱的環境,一群人擠在有限空間內,汗流浹背、手又油膩,手套早已不知更換了幾副了,雙手卻不曾停下動作。刮除黑毛後,用可食用的雙氧水,可以讓豬皮更白、更亮一些。

工作人員 許剛員(右)

(像有些比較長的請問要如何處理)?直接剪掉,(過程當中比較難的地方是什麼呢)?線條,畫線的地方還有花彎來彎去,比較困難一些。

 

雕花藝術隨著世代更迭,後來投入的年輕輩,帶入新思維 盡情發揮,更添精緻繁複程度。

工作人員 許剛員(右)

以前的人流傳下來,我們加以變化,越做越新,才會這樣,(變化哪些呢)?以前就只有留鬃毛,現在就做,比較不同的花樣。

 

這一位站在中間全神貫注,從頭到尾負責所有環節的吳樹銓,家中從上一代就從事神豬文化事業,耳濡目染之下,從小就開始接觸,對於近年神豬飼養風氣不如過往,從吳樹銓的話中聽得出,他認為這一行逐漸式微,語帶感嘆。

神豬藝術文化技師 吳樹銓(左)

以前很熱鬧,家家戶戶都,而且看得到就是,每戶人家有拜拜殺豬公都很團結這樣,現在就是比較式微了,比較少人,但是現在有參加的人還是都很誠心、很虔誠,等於家族大家都還是滿團結,因為就是你要有夠的人力、人手,才會比較那個,才比較有辦法那個,參加這些整個拜拜的活動。

新北市三峽區客家文化協會總幹事 楊沛龍(左)

而且要動用的人事地,都要很大的付出成本,所以這個行業是慢慢地在沒落,在沒落、在夕陽化,少數的像有家族的人才會有,人力的話,才會去盡量去做這個,這個文化的一個傳承。

 

忙了一整夜,整整刻了兩個多小時,雕花裝飾作業集眾人之力圓滿完成,天色逐漸亮了,接著準備將神豬載往義民廟,敬奉義民爺。

神豬藝術文化技師 江鴻(右)

以前的人就農業社會,就說輸人不輸陣,所以他們說我誠心更勝他,我一定會養得更大,有些人這樣比較,就越來越競爭,豬越養越大。

神豬大賽貳等獎主人家 葉思凱(左)

這次是義民廟235年打醮,我們希望要敬奉義民爺,要傳承這項客家精神,從前自我的祖父時代開始就有飼養神豬,所以我想要把傳承下去。

採訪/撰述 許儷齡

攝影/剪輯 左燕輝

神豬在義民廟前一字排開,現場好似比美的競技場,許多民眾都忍不住駐足觀賞,賽神豬文化背後蘊藏著民間信仰的厚度,雕花藝術也隨著時間與時俱進,見證時代。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