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月起,每個月最後一禮拜,我們推出《勿忘影中人》單元,追蹤10年前報導過的人物,看看這十年間他身上有些什麼變化?他是否繼續堅持信念走下去?從歲月推移的變與不變之中,學習人生哲理。今天要介紹的是劉乾鑑,他是獅鼓陣創辦人,後來還到苗栗南庄的國中小學,號召有興趣的小朋友一起加入,讓青少年有發洩精力的正當休閒管道。先來回顧2009年的報導,看看團長劉乾鑑如何讓獅鼓陣從無到有。


 

這是苗栗南庄,在地獅鼓陣精采的舞獅表演。透過幾張長板凳和方桌疊成的特殊木樁,展現高超的技巧。

還有氣勢磅礡的舞龍,追逐龍珠的身影就好像神話故事中的情節。

雖然表演還稱不上是職業級水準,但對於國中小的程度來說,已經是相當了不起。帶領他們的,是這位現年(2009年)50歲的劉乾鑑。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發起,在南庄成立一個醒獅團,讓南庄的廟會比較熱鬧一點,用本地人的精神,本地人的一個做法,不用花很多錢,自己有自己的陣頭。

劉乾鑑的本業是室內裝潢,14年前,在當地號召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社團,也算是把自己的興趣付諸實現。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我從小開始,就會跟爺爺出門去弄陣頭,就這樣慢慢地,,耳濡目染,慢慢地就有興趣。

不過劉乾鑑說,當初有點太天真。醒獅團順利成立,沒多久就碰到資金和人員不足的困難。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當初)七個人,一個人拿三四萬塊出來幫忙,來合夥成立這樣的社團,原則上剛開始是這樣想啦,可以賺點錢,熱鬧的時候收些紅包,但事實上呢,七個人三萬(總數)二十一萬,買器材下去 衣服買下去才知道,唉,不是那麼簡單。

怎麼辦呢,劉乾鑑後來想,與其等人來加入,不如主動出擊。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所以說我們要轉一個目標方式就是說,讓南庄的小孩子社團比較活潑一點。(成立)兩年後,就慢慢地把這個觀念推廣到南庄國小 南庄國中,一直到現在。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咚,鏘,好嗎,那個走的時候龍頭在晃,那個龍尾再晃。

現在(2009年)劉乾鑑在南庄國中 國小,都有固定開課,學生多達60幾人。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人力不足的問題,還可以讓這些發育中精力充沛的孩子,有正當的管道宣洩,不會到處做弄別人。不過教學總是認真的劉乾鑑,卻常常會有一些無力感。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我是社團的性質,不是像一般的職業性的醒獅團。所以學生來這裡,我認為是,抱著社團的性質,來這裡玩玩就好。學生來到現場學舞獅,沒有很大的約束力,變成說要走他就走,他想來就來。
 
最讓劉乾鑑難過的,就是九年前,主力團員集體離開。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當時89年,大部分全都是國二跟國三(學生)比較多,差不多有十幾個,但是這樣年紀的學生,他對我這樣的教的方式,已經四、五年了,所以比較不能適應,所以說他會有一點點叛逆期,那當時呢,又剛好是,愛玩,又遇到選舉,又跟別的團體混在一起,一下子學生都走光光。

來,下鑼,匡,匡,你要蹲完站起來之後才可以好嗎。

嚴格的訓練下,劉乾鑑的獅鼓陣已經在苗栗地區小有名氣,現在平均一年有40幾場演出,今年(2009年)四月,還獲邀在全國中等運動會擔任開幕表演。

動作大一點,動作大一點。

但一個業餘,又是以國中小學生為主的獅鼓陣,如果沒有充實演出內容也走不長久。四年前劉乾鑑就意識到這點,所以特別派學生到職業團體取經。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就把兩個學生送去九天,沙鹿鎮九天民俗技藝團去學他的鼓,就是他們正式加入他們的職業團隊,但是小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鄉那麼遠,很不習慣呀,三天兩頭就打電話回來吵教練說,他不要練,要回來。我就從暑假的第一個禮拜,我就帶七個小孩,一星期,星期六、星期天去陪他兩天。

學生帶回來的技術,劉乾鑑都會做好紀錄,讓獅鼓陣的表演內容更加豐富。而除了技巧方面精益求精,對學生的生活教育,劉乾鑑認為,他也有責任。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教到(年紀)小的聽懂了,大的認為說,那麼囉唆,每次都講一樣的,所以說,我就小孩子一個觀念,也不用講太多啦,就是說,讓他盡自己的本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這樣就好了。

[劉乾鑑 學生
絲曉妍]
(教練平常)就是說不要學壞啊,然後就什麼,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就是要看自己這樣子。

[南庄國小 教導主任
邱一帆]
(劉乾鑑)他提供了,一種民俗的活動,獅鼓隊,給學生有,有學習、認識的機會,同時呢,也增加這個學生,怎麼樣有一個正當的一種休閒的活動。

可以再慢一點,咚,撐,他要走過來啊,來,恢復上一動。

教學,加上經常帶團外出表演,即使有再濃厚的興趣身心也難免疲累,不過獅鼓陣對劉乾鑑來說,是沉重卻甜蜜的負荷。

[南庄獅鼓陣 團長
劉乾鑑]
時間到了,我們當地的鄉親就會問,阿鑑,我們今年有打鼓舞獅嗎,時間還沒到就開始在念叨了,時間到了呢,全部都會排隊,排排站,占位子看表演,所以說玩十四年來,你說想把它停掉,第一,我們放感情很多了,第二,很多鄉親想要看我們的表演。

從只是興趣,到表演檔期排得滿滿,劉乾鑑自嘲,已走在民俗文化的不歸路,所有的風風雨雨和辛苦,都隨著獅身躍起而淡忘。

舞台表演完掌聲響起,那時候看到小孩子這樣,很精湛的表演,滿足感最大 是最快樂的事。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