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裡的空地不僅把它打造為生態綠地,走進去,還可以取得所需的食物,最早,這樣的「食物森林」是在美國西雅圖誕生,在市民自發性的串連下,在政府釋出的公有地上種植蔬菜、果樹,用天然的種植方式產出安全糧食,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分享的理念:誰都可以去種、去採,這座森林是大家的。國內也有基金會在新竹竹北高鐵旁一塊公有地,打造近800坪的食物森林示範區,每個月會舉辦工作派對,邀請民眾參與,9月西雅圖的必肯食物森林兩位創辦人也到現場教學指導、分享經驗,一塊來認識食物森林。
這個就是我們共同的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非常的尊重它,我們需要非常的尊重它。

來自各地的民眾,聚集在竹北高鐵站旁一塊空地,雙手輕摸綠地,感謝土地滋養萬物,而這裡原本堆放許多大型廢棄物,經過環保署重新綠美化後,梧桐基金會認養800坪空地,將這裡打造成食物森林基地。

[梧桐基金會 執行長
朱慧芳]
如果你是住在陸地上的話,我們最早的食物來源,就在森林裡面,因為森林裡面有生生不息,多種層次的栽種,我們在地底下一直到樹端,都可取得一年四季,不同的作物,而這些作物呢,幾乎都可以作為人的食物。

[影片提供 Beacon Food Forest]
最早的食物森林是源自於美國西雅圖,由當地公民,自發性將公有地打造成食物森林與園圃,生產出天然安全的糧食,而且誰都可以來種,誰都可以來採。

[影片提供 Beacon Food Forest]
[西雅圖必肯食物森林 創辦人
Jacqueline Cramer ]
我們成立了一個公民團體,就是希望能夠對世界有些改變,我們喜歡種植食物,還有我們是勤奮有行動力的園丁,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學習認識大自然,由大人們來教導孩子技能。我們非常重視農業技能,希望將它保留在我們的群體裡,所以我們能就近取得食物,和我們可以藉由大自然教導我們很多,讓我們能解決問題,並希望將大自然留在身邊。

透過市民們共同產出,不僅減少食物碳足跡,更增進人與人間的互動關係,九月下旬梧桐基金會,就特別邀請兩位創辦人來到台灣,參與一個月一次的工作派對教學,透過分組活動,帶各組實地探查記錄,設計出心目中的食物森林,更教導民眾,不會破壞土壤的種植方法。

[參與民眾
黃廷彬]
像他,他會教我們,如何知道,我們這個地有,有多大的地區,那我們怎麼樣來設計,符合我們自己的,希望的菜園、還有樹林、還有休息的地方,大家的願望把它實現出來。

[參與民眾
葉淑玲]
我們這組剛剛在討論的時候是說,這邊,我們這邊有住這麼多人,像我們以前在鄉下的時候,在廚房炒一樣菜的時候,需要蔥,在自己家裡後面採,菜園裡採,採一下就有了,這邊這麼大的公園,就像自己的廚房這樣,有缺少什麼就在這邊採,有點類似自己家廚房的概念啦。

食物森林既然名為「森林」,就不是大片單一作物,而是層次多元的種植。

[梧桐基金會 執行長
朱慧芳]
不管我們今天是種黃豆、黑豆、綠豆,或者是一些這個,做綠肥的豆類,它都可以有固氮的效果,那另外我們種一些,引蝶植物進來,幫這些作物去做授粉,那這些花、這些果,掉落了之後呢,一部分會變成大樹的養分,一部分呢,又變成來年的種子。

[影片提供 梧桐基金會]
食物森林概念,也從公有地擴展到校園裡。

好,各位親愛的小朋友,接下來是我們每個禮拜的種菜時間,我們請一到六年級的小朋友,我們準備到我們的菜園,進行這個禮拜的種菜活動。

新竹縣東光國小,每週三上午,全校師生都會聚集在學校生態園地,學生們拿著種子、菜苗還有鏟子及澆花器,要來嘗試種植新的蔬菜品種,而校園內的食物森林不僅是單純的學習農園,也開放讓附近社區居民,甚至是觀光客一同來照顧採收,學生也能將收成與家人分享。

[新竹縣東光國小 校長
郭佳慧]
因為我們想的就是資源是共享,我們的資源,社區,還有我們學校附近的,包含觀光客都可以,假日也都可以進來,那我們是共好的,所以我們社區也漸漸的開始發展,屬於他們自己的特產,茶樹的部分,然後呢,我們也希望我們大家可以共同一起來,共有這一塊,非常有生命力的這塊園地。

[新竹縣東光國小 學生
謝昀志]
因為那個種了太多,所以吃不完,所以校長就說可以帶回家,這樣,(可以)吃自己種的菜。

不單只是學種菜,更結合各項科目讓孩子多元學習。

[新竹縣東光國小 教導主任
陳厚傑]
像我們學校種田,沒用那什麼化學肥料啊,那種,堆肥,我們那邊有樹葉堆肥區,我們學校就結合這些課程,譬如說那什麼自然啊、數學,像我們用的雨水,也是用環保單位申請的雨水回收系統,所以,所以說,我們種菜,就是讓小朋友去了解這個大自然,整體的生態環境,整個的平衡。

阿姨我們來了,你們來了,今天是什麼菜,今天是A菜,謝謝你們,不客氣。

校園裡的菜收成後,也成了孩子們的營養午餐,藉此學習珍惜食物。

[新竹縣東光國小 學生
邱馨慧]
我自己吃到,我們自己學校自己種的菜呢,就會覺得很開心和安心,跟感覺有成就感。

[新竹縣東光國小 學生
吳淑婷]
有時候,太陽太大就會把菜照死,就會枯掉,所以要常常去關心它,那個下雨太大的時候,也會把它沖走,所以,所以要好好保護它。

[新竹縣東光國小 校長
郭佳慧]
其實我們這裡講究的就是,希望有食物有最短的里程數,所以我們很,很在乎每一次的收成,我們的收成一定是由孩子親自來收成,包含我們的果樹,因為我們想要教孩子的是怎麼樣正確的去判斷,這個食物是不是健康。

食物森林透過模仿過去大自然的生長方式,來達到生態平衡,同時透過共享,實踐土地正義。愈趨都市化的台灣,可以藉此反思,一塊塊空地不只能變成私人的建地,還有一項可能:人人都能參與、利己也利他的可耕地。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