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紅白酒,很多人直接聯想到的,就是歐美的葡萄酒,而彰化二林有一群客家鄉親,從早期移墾就來到這,後來在二林種下大片的釀酒葡萄。即使曾歷經當年公賣局的制度衝擊,他們也沒因此被打倒,反而努力轉型、經營酒莊。來到這,啜飲入喉的,不僅是由酸轉甜的美酒風味,更有蘊含不認輸的一口堅持!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說到紅白酒,很多人直接聯想到的,就是歐美的葡萄酒,而彰化二林有一群客家鄉親,從早期移墾就來到這,後來在二林種下大片的釀酒葡萄。即使曾歷經當年公賣局的制度衝擊,他們也沒因此被打倒,反而努力轉型、經營酒莊。來到這,啜飲入喉的,不僅是由酸轉甜的美酒風味,更有蘊含不認輸的一口堅持!
敬你們,來 我敬你,歡迎各位。
近年來到彰化二林,最令人最期待的,不只是每年有兩期可收的葡萄成熟時,更是葡萄吸足土地的芬芳後採收下來,經過破碎去梗、發酵、壓榨、熟成等過程,製成佳釀,入喉的那一刻。
[民眾
張雅媚]
喝的第一口你覺得,很驚豔吔,怎麼我們這個地方,就是農村的地方,可以生產這樣子品質的葡萄酒,我們常說一方水土一方茶,我覺得一方水土一方酒,這個其實也非常成立。
飲美酒,品一方風土!遊客來到酒莊,跟著莊主學品鑑,一來一往,MIT葡萄酒有哪些風味表現,舌尖最知道。
果香,然後還有那個酸味,對,「黑后」葡萄就是它特色,就是它的酸味,那它的香氣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梅子、李子這種香氣。
走近莊主楊秉森的藏酒區,陣陣酒香撲鼻而來,大大小小的橡木桶裡,裝的都是莊主用心釀造的日月精華。為了提升酒液品質,楊秉森不惜砸重金添購橡木桶,也成為酒莊一大特色。
[二林酒莊莊主
楊秉森]
今天有桶邊試飲,那這一支是取酒器,我們把它放到裡面去,放越深的話 酒液越多,那我們拿上來,垂直上來,酒液就上來了,那尖尖的部分碰觸到我們杯緣,它酒就下來了。
打開橡木桶頂端的木塞,伸進長長的取酒器,楊秉森常常像這樣,帶著饕客前往桶邊試飲。
[二林酒莊莊主
楊秉森]
如果葡萄酒放到橡木桶裡面去,它會增加它的香氣的呈現複雜性,透過橡木桶來,它產生的香氣會有花香,還有焦糖,還有奶油的香氣。
輕輕地搖晃酒杯,湊近觀察,就會看到酒杯的杯壁上,一條條透明的柱狀液體,緩緩流下,這個張力效應,有人叫它「杯壁的眼淚」或稱為「淚腳」。
[二林酒莊莊主
楊秉森]
它的酒體比較濃郁型的話,還有酒精濃度比較高,它的「淚腳」會比較明顯,流下來的速度也比較緩慢。
循著酒香,嚐彰化縣二林鎮的葡萄傳奇,最早要說到一九六五年,有農民引進葡萄枝條,就此二林的葡萄地圖便開始擴張,一九七八年南投酒廠成立,釀酒葡萄需求增加,一九七九年公賣局正式與農民展開契作,全盛時期幾乎全鎮總動員,只有兩戶人家沒加入種植行列。
[二林酒莊莊主
譚華光]
大家以前全都種葡萄,有做私酒的經驗,這樣的工夫又不想放棄,等到九二年,政府開放私人酒莊合法,大家就申請執照來做。
[西斗農村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
陳蜂]
四十年前,我們這裡就是一個很鄉下的地方,所以說有釀酒,那時種了很多葡萄喔,葡萄都是一定交去南投酒廠,結果他們沒有收的時候,我們所有的,都垮掉了,所以我們這裡昔日最興盛的時候,這裡就有怎樣妳知道嗎?「葡萄厝」,有建高樓,就都很有錢,整個村莊都是這樣。
一席話道出昔日許多二林人,靠著種釀酒葡萄致富,當時產業最鼎盛時,當地就有二十幾家酒莊,其中很有意思的是,在西斗里這條不算長的「八間路」上,許多客家鄉親聚集在這一帶,經營酒莊,世代與葡萄為伍。
[二林酒莊莊主
廖立興]
這條路名為「八間路」,最早剛來時,桃竹苗的客家人,八戶人家,八間,日本人就蓋了八間的「竹管寮」,就稱為是「八間」這樣子。
[彰化縣二林鎮西斗里長
蔡淑芬]
我們酒莊是全省密度最高的,在我們西斗里,我們一開始我們之前,我們西斗里之前有十,十一家的酒莊,那目前有八家。
從八間人家,到現在的「八間路」,客家族群為二林移墾的歷史,寫下重要一頁。
[二林酒莊莊主
廖立興]
一百多年前這裡,當時日本時代,日本就是說,知道客家人很勤儉持家,就鼓勵說桃竹苗的客家人,來這邊開墾,那時候來了,來到這裡日本人就說,那就先種甘蔗。
葡萄契作的這段黃金時期,一直到國內外局勢氣氛開始改變,正式終止。一九七○年代,台灣外銷出口帶動國內經濟成長,但同時也面臨國際貿易談判,一九八七年政府開放外國水果進口,其中也包含葡萄。
[記者
許儷齡]
二林酒莊莊主
廖立興]
像這邊以前都是你家種葡萄的嗎?是啊,當時我家六分多地都是種葡萄,還有十甲園、清水田這三處都是種葡萄,我家葡萄最多時有一甲多,到了八十五年那時因酒廠沒收,沒收購了,就廢掉部分。
就在公賣局不再收購後,一九九七年的「廢園補助辦法」一公布,許多葡萄農紛紛將果園廢除。但還是有人和廖立興一樣,守住最後葡萄園,希望熬出奇蹟!
[二林酒莊莊主
廖立興]
二十年前就是說,父親希望說,葡萄我們好不容易種起來,就說我們說繼續種,看後續有沒有其他機會,大家釀造葡萄酒,就要真材實料的,不能拿去市面上販售,那我們就說,一開始就送些給親戚朋友,加減增加些收入。
總算!二○○二年政府正式開放民間製酒,這對這群擁有原料生產和實務經驗的果農來說,正是轉型的最佳時機,那麼 他們想著,就放手一搏吧。至於要從全心全意種植,轉為釀酒,大家都知道,好原料不可少。
[二林酒莊莊主
廖立興]
像「金香」吃起來就像,有人懷疑說,釀酒葡萄究竟可以吃嗎?我說吃是很好吃啦,酸酸甜甜的,有一種像戀愛的感覺。
[二林酒莊莊主
楊秉森]
「黑后」葡萄是屬於我們這裡獨有的,種植最好的一個葡萄品種,所以這幾年我們是在,想辦法把「黑后」葡萄,釀到最好的程度。
[記者
許儷齡]
像這種釀酒用的葡萄,跟平常我們吃的葡萄有所差別,不僅個頭不同,酸度、口感也各有特色,就連種植環境也不一樣,像一般的鮮食葡萄,喜歡生長在溫帶,溫和涼爽的區域,釀酒葡萄則可涵蓋到比較熱的地區。
[二林酒莊莊主
譚華光]
一般「台中一號」,它的味道,味道妳喝了以後,妳會覺得一種像我們的,一種荔枝的那種,那種味道,所以妳園裡吃到的葡萄,釀酒後也不一定,是妳所嚐到的那個味道,它釀製後它會產生變化。
[二林酒莊莊主
廖立興]
我們用這在地的原料,做出在地的風味跟口感,其實我覺得這是「越在地,越國際」那種想法,然後,轉型做這個觀光休閒。
如今地方上隨著產期,還會辦「產地小旅行」,活動上還特地秀出,見證歷史的壓箱寶,讓參與的民眾一睹,過去釀酒的老器具。
[二林酒莊莊主
楊秉森]
最早期的時候,大家都是用這種方式來做蒸餾,那已經這個已經差不多,我知道應該差不多有四十年了,這個蒸餾器上面這個水,是冷卻用的,那水是從這邊進來,到這邊最底,那這是排水的。
回顧二十多年來的這些日子,有人堅守產業尋求升級,有人則是乘載著原本的優勢,另覓他路。以往從事裝潢業的謝新科,父母親最早也是種植釀酒葡萄,歷經公賣局制度變革後,他轉個彎,承接土地繼續打拚。
[彰化縣二林鎮農民
謝新科]
這個葡萄棚我就想說再利用,棚架堅固,棚架堅固我們也不用再另外花錢,乾脆就用葡萄棚子來種火龍果,種到現在幾十年囉。
[記者
許儷齡]
抬頭一看,所見到的就是昔日種葡萄所使用的棚架,當時為了不要拆除種葡萄搭建的架子,延續使用,農民就去尋找許多,一樣也是「攀藤類」的農作物來種,像絲瓜、南瓜、苦瓜都曾有人種,不過最後是挑了紅龍果來種,什麼原因?就是因為紅龍果產期較長、比較好種,結果量又大。
[彰化縣二林鎮農會總幹事
邱士平]
在九十五、九十六到一百(年)的時候,二林那時候,我們是要講說,有這個「百萬火龍果」,就是,我們的農民種植火龍果,一年可以收到上百萬。
裝潢師傅謝新科,發揮專業,改良原有設備,轉種紅龍果。紅龍果的枝條上,布滿了像針一樣的細刺,一根一根,狠狠地在他手臂上,留下錯綜複雜的痕跡。謝新科說,葡萄和紅龍果,其實兩種都不好照顧。
[彰化縣二林鎮農民
謝新科]
它的枝條,它的生長點會有刺,有刺,有時當我們做事時一沒注意,戴袖套,不要被它刺到、割到,很容易被刺到,這個新芽多,一年約一、二十次的新芽,有新芽必須管理,這個工,實在很多。
[記者
許儷齡]
走在二林就會發現,大約傍晚開始,園子裡的燈就會點著,像這樣的景觀並不是為了吸引人而設,也不是在做景觀工程,這是一種種植紅龍果的方式,像這樣有了電燈照亮,就不擔心夜晚沒陽光,延長光照的時間,不讓紅龍果睡覺。
[彰化縣二林鎮農民
謝新科]
秋冬轉換日照不足,我們會補,補了後大概九月,國曆九月點燈,差不多點一個半月,就會多開一批花出來,如果點兩個月,應該會有兩至三批的花出來。
過往二林處處飄著葡萄香,如今映入眼簾的是紅龍果園,鄉鎮樣貌改變了許多。近年地方農政單位推「二林三果」,「三果」主要是紅龍果,其他兩項分別是平地梨和鮮食葡萄。
[彰化縣二林鎮農會總幹事
邱士平]
這七、八年,也是因為種了火龍果,也是我們二林這個西斗地區、原斗地區,這些果農的黃金時期,但是現在我們面臨到一個瓶頸,因為畢竟火龍果在二林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農業的一個產業,所以說現在這兩三年,價錢不是很好,所以說現在我們的果農,也經營得非常辛苦。
擠出紅龍果的汁液,和傳統菜包混搭,變出「紅菜包」!近年「農村小旅行」正夯,謝新科靈機一動,將太小顆、不好出貨給消費者的紅龍果,拿來當推廣客家文化的要角,他還特地找高齡八十的媽媽,一起「打粄」,用鮮艷的「紅龍果菜包」,迎接八方來客。
[彰化縣二林鎮農民
謝詹春女]
比較長的,外觀較長的是白(肉)的,紅的就是外觀較圓,比較圓,有客人來,採收後還有的貨,比較小粒的我們就做粄,沒加糖,沒有另外加什麼就這樣,粄皮就很甜。
串聯產業資源,講在地故事,一方土養一方人,無論是釀酒葡萄,或是後來改種的紅龍果,這些作物中,都滿載著二林鄉親最自豪的好味道。
採訪/撰稿 許儷齡
攝影/剪輯 陳靖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