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關西鎮在清乾隆時期開始開發,是一個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客家小鎮,不過,現在大家提到關西除了仙草之外,鮮少知悉當地豐富的文化資產,上個月全國古蹟日,關西便有一場探索古蹟的活動,要讓鄉親們親近身邊珍貴的文化資產,進而產生認同感,愛護家鄉的歷史文化。講到新竹縣關西鎮這個客家小鎮,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滑嫩好吃的仙草,事實上遊關西,除了品嚐仙草之外,還可以探尋關西的文化風華、台灣茶葉發展歷史,這些人文風情,讓關西商圈增添不少歷史美感。

<這個機器是做紅茶,那是做綠茶,那個是做包種茶。>

清末因應世界貿易的市場需求,樟腦、茶葉的輸出,促成關西市街的形成,約從1872年開始,關西產製的茶葉裝箱後,在大溪上船運到台北大稻埕,再從廈門外銷到全世界,這些外銷茶多半來自關西,至日治時代,植茶面積曾達到六千甲地之多,茶產業曾經為關西帶來繁榮時光。

[錦泰觀光茶廠
負責人 羅吉銓]
這個工廠的運作,在全盛時期,每天都在運作,包含原物料,從山上來的茶葉,做成粗製品,粗製品再拿來精製加工並外銷,一年到尾都沒有停止過。

隨著時代的演變,種茶面積萎縮、茶農減少,關西的製茶廠也越來越少。

[錦泰觀光茶廠
負責人 羅吉銓]
以前全盛時期,全關西的茶工廠有三十一間,現在只剩下六間。民國九十一(年)以後,我們工廠就開始就由外銷為主,轉型為觀光和內銷。

<一個貨櫃就是六百箱,四十個,一箱是二十五公斤就一萬五千公斤,這麼多的茶葉,一個貨櫃一個貨櫃運輸出去。>

指著櫃子裡的茶罐樣本,老茶廠負責人,口沫橫飛地說著當時茶廠茶葉外銷的盛況,牆上掛滿當年外銷全球地點的鐵板,見證著台灣茶賺取外匯的光榮歷史,雖然榮景不再,老茶廠轉型拚觀光,保存完整的舊製茶機具包裝、獎狀等,都成為遊客認識關西茶產業的好媒介。

[民眾
劉學良]
看到它(茶廠)裡面以前做紅茶的機器,還有看到它昭和十五年就有得獎了,這是我們客家人的光榮。

[民眾
王美玉]
它(茶廠)裡面收集了很多老的照片,然後還有老的製茶工具,然後還有他們就是它們錦泰茶行的一個歷史。

[新竹關西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 楊明勳]
關西在四十年代,是非常繁榮的地方,那時候有茶、有樟腦,很多都外銷,關西其實很多好玩的,還有很多古蹟,文化資產也還很多有待開發。

新竹縣關西鎮三面環山,境內多丘陵,舊名鹹菜甕,日治時代大正九年,因為鹹菜發音和日語關西諧音,因而改稱為關西庄,台灣光復後,正式改為關西鎮,是個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老鎮,有許多饒富趣味的古道、古橋和豐富的文化資產,古蹟、古宅、寺廟水圳、水車,交織而成的人文景觀,成為關西鎮的文化風華。

東安古橋是關西地區最美的古橋,1927年修築完成,跨越牛欄河兩岸。建於日治時代的五拱橋造型頗為特殊,每一塊橋石各有不同紋理、色澤,歷經風霜更增添古樸風情,今年東安古橋還被列為縣定古蹟。

一樣在今年被列縣定古蹟的,還有關西分駐所和樹德診所;關西分駐所建於日治時代大正九年,保存完整的「興亞樣式」建築風格相當特別,和現今的派出所相較更具美感和歷史意義。

有七十三年歷史的樹德診所,是日、洋混合式的兩層建築,也是關西地區第一棟鋼筋水泥建築物,整體牆壁是乳黃色洗石子面,做工精細,屋頂是灰色日本瓦,深具特色。

就因為今年關西鎮新增三項縣定古蹟,新竹縣的全國古蹟日,特別選在關西,舉辦探索古蹟活動。

[新竹縣文化局
局長 曾煥鵬]
今年有很多的古蹟和歷史建築,選定在關西鎮,同時我們關西鎮鄉親非常熱情,我們的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的總體營造,它的活動和成果非常的豐富,所以今年選到關西鎮來辦理。

[關西鎮
鎮長 羅吉坤]
來結合我們文化、產業和景觀三個主軸,來讓我們關西鎮所有鄉親,和各地方來的遊客來了解,關西鎮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保留,和發揚光大的老古蹟老文化、老產業。

<這六個點選四個點蓋章,四個空格蓋好,可以來這邊換五十元的兌換卷。>

循著導覽扇上的指示,可以參觀關西鎮的古蹟,太和宮、鄭氏祠堂歷史建築台灣紅茶公司,還有今年剛列為縣定文化資產的,東安橋、關西分駐所和樹德診所,只要集滿戳章就可以獲得園遊券,兌換美食,吸引不少人潮。

[新竹關西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 楊明勳]
我們藉由辦這個辦的活動,像親子活動這些,年輕人因為小孩子出來,他也會跟著出來,跟著出來,所以年輕族群就會參與我們社區,所以我們在活動設計各方面就會從這方面來思考。

太和宮旁擠滿蓋章的民眾,不難發現活動確實帶來熱絡的人潮。太和宮是關西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主要奉祀三官大帝,1929年重修時,特別聘請著名匠師施作,尤其是木雕部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1991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加以保存。

[新竹關西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 楊明勳]
比較特殊的是它的木雕(作品)和石雕,做的很特別,這個(太和宮)因為在1895年的時候被燒掉,所以在興建的時候,很好玩,在屋脊上面,有螃蟹,有螃蟹,有蝦子,還有魚,水族的,就是的一個避火的象徵。

也是古蹟日活動景點之一的鄭氏祠堂,清道光中葉所創建,當時是關西鎮開拓正盛之時,是台灣客家祠堂的重要典型。鄭氏祠堂建築所用的紅磚,因為經過特別處理磚色特別紅,是一大特色。另外祠堂前方的天井以卵石舖地,有透氣的效果,整體而言,鄭氏祠堂樸實無華,以高聳的翹鵝來塑造莊重的氣氛,充分表現出客家祠堂建築的特色。

[民眾
彭嘉琪]
就帶小孩子來玩,平常這裡沒有開放,就想說,有開放就帶孩子來這邊走走玩玩,自己住關西,就要知道關西有什麼東西呀。

[民眾
黃國裕]
這些文化都是古時候留下來的,才有今天的這種價值,對呀,所以因為現在小朋友,跟以前的小朋友實在是差蠻多的,對呀,所以讓他們看看歷史,看看古蹟是蠻不錯的。

帶著孩子一起認識在地的文化古蹟,這是舉辦古蹟日最大的目的,其實「認識古蹟日」創辦於法國,原意是宣導古蹟保存的重要性,讓國民認識生活週遭的文化資產,文建會從2001年開始規劃系列活動,讓民眾以地域性、生活化的活動方式,體驗身邊珍貴的文化資產進而產生認同感。

[民眾
王美玉]
我覺得(活動)很好對我們關西的居民來講,不管是關西或外來的居民,都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說,其實有很多的東西,很多老的東西,或者說一些,以前他們有台灣的一些產業。

雖然有些民眾認為,「古蹟日」的舉辦相當有意義,但不少民眾都是衝著兌換券而來,幾乎都是走馬看花,難以深入認識文化古蹟,更遑論是產生認同感了。

[民眾
黃國裕]
我覺得這個活動是蠻不錯的,可是這個活動參與的人都是走馬看花,因人而異啦。

[關西鎮
鎮長 羅吉坤]
第一次辦呢可能民眾的認同度,雖然有參與感,但是認同度不是很高,我們主要就是要引起他的關心度,認同度提升以後,將來我們關西的文化和古蹟,就由社區來認養,大家共同來維護,來表現我們關西的特色。

以文化資產彰顯關西特色做為觀光號召,然而關西鎮文化資產和古蹟的分布並不集中,在地的團體希望藉由深入導覽與行銷,吸引民眾。

[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
彭振雄]
以關西來說是新竹縣最大的鎮,所有現在找出來的文化的景點,全都分散的很遠,所以(因為)不集中的時候,對一般觀光客來到關西,沒辦法在同一個地方來做了解這樣的東西,所以需要我們做比較深入的(導覽),帶他們去了解。

[新竹關西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 楊明勳]
關西是一個很淳樸的地方,就如同我先前說的,很多古蹟它沒有包裝,沒有行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希望說,一些公部門的資源能夠進來,幫我們包裝,重新再包裝,重新再做一個行銷,讓更多人了解關西。

民風淳樸的關西鎮,擁有古樸的農村風貌、客家傳統老屋、宗祠建築,是個值得深度探訪的客家小鎮。然而客家庄旅遊, 除了品嚐美食、手作體驗與田園風光,古蹟文化之旅才剛起步;如何深化獨特的經驗與價值感,吸引遊客到來,並不簡單,但或許最重要的是,在地人對習以為常的家鄉事物,開始另眼看待。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