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因為盛產黏土和天然瓦斯,許多窯廠都選擇設在這,全盛時期,苗栗裝飾陶瓷工廠超過400家,專門為業者做技術諮詢的「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也應運而生。不過隨著工廠外移、產業沒落,裝飾陶瓷工廠剩不到20家,中心也漸漸失去原有功能,於是去年轉型成為「工藝園區」,以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文創產業為目標,包含陶藝、玻璃、金工、染織等等,並且規畫有展覽和教學空間、請來知名藝術家駐館,希望為傳統工藝帶來更多發展。<這個叫黑長尾雉(帝雉),黑長尾雉的話,也可以說是我們,也是我們的國鳥,為什麼這樣講呢,大家不相信可以把一千元拿出來,一千元拿出來之後你看你錢的背面,就是我們所謂的黑長尾雉。>

木頭刻的各種野鳥,你認識幾種。

<這兩個作品是,警告我們的世人,對於我們的生態,要保護,不要亂丟塑膠瓶,現在這兩隻,不管是動物,牠已經非常的抗議,站在這個寶特瓶上,我已經沒有生存的空間,你還要這樣糟蹋我,做好環保最重要,好不好。>

每件藝術品都寓意深遠,來到這除了培養美學,更多了層教育功能。

[遊客
曾新衡]
規畫得很好,大家來這裡參觀很有趣,還有專業的導覽人員,這點特別好,(就不是走馬看花而已),對,有深度的旅遊那種感覺。

[遊客
曾武星]
展出的東西,大部分是客家人的(具)特色的東西,文化的東西(如果)沒有特別的保留,有些就會不見了,所以在苗栗這邊用地方的東西,來製作這些作品,這些藝術家,年紀比較大的老藝術家,祖傳的技術繼續留下來。

這裡是苗栗工藝園區,館區把苗栗十八鄉鎮的工藝品,都集結在這,磚雕、木雕、玻璃、染織、竹編等,豐富多元。

[遊客
曾新衡]
我覺得說,這苗栗的特色,全部在這裡了啦,一次就都看得到,很有趣,以前(對)我們苗栗這麼多的特色,完全不了解,今天來到這裡,實在是覺得很好。

苗栗工藝園區,前身是「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民國74年成立,當時幾乎整個苗栗都在做裝飾陶瓷,主要外銷歐美,賺取高額外匯。

[苗栗工藝園區
館長 姜瑞麟]
就是業者他有需要來這邊做一個,技術的一個諮詢,所以我們會有技術人員,幫他做一個技術輔導

苗栗盛產黏土、天然瓦斯,因此窯廠都選擇設在這,全盛時期,裝飾陶瓷工廠超過400家,不過民國78年左右,陶瓷廠紛紛外移,現在大概剩不到20家,不僅陶瓷廠要想辦法轉型,這因應陶瓷產業而生的技術輔導中心,也得重新定位。

[苗栗工藝園區
館長 姜瑞麟]
因為我們裝飾陶瓷目前大部分都移到大陸去了,所以說,我們這邊的,整個任務也隨著改變,所以我們整個園區的,工藝輔導的部分,變成就是說,我們輔導不單單只有陶瓷,我們包含了,還有金工、包含染織、包含玻璃、還有包含一些像,其他的木工的部分。

於是重新整建規畫之後,去年工藝園區正式成立,以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文創產業為目標。不過以前的技術輔導中心並不對外開放,因此敞開大門後,園區的新挑戰也才要開始。

[遊客
曾新衡]
(所以以前不知道),(這個館的存在嗎),以前不知道,真的,我常常也會回來苗栗,我本身是苗栗這裡的人,搬到中壢二十多年了,今天才知道說有這個地方。

[導覽志工
劉思亮]
我在苗栗住的話,將近也差不多二十幾年,但是,以以往的話,這個工藝中心,那時候沒有像現在目前這樣,那時候我都,也可以說不認識這樣,但是從我了解之後,我覺得我非常喜歡這個環境,而且在這邊學到,很多我們以前都沒有學到的知識,所以我感覺到,這個是我來這邊最大的一個動力。

來到這裡不僅有展覽可看,還有機會和駐館藝術家面對面交流。

[苗栗工藝園區
館長 姜瑞麟]
我們會開一個專家審查委員會,去審這些工藝師的資格,我們是希望說,這些工藝家,在整個工藝產業是一個,可以領頭的一個角色,當然,他能夠符合我們這邊進駐的一個工藝家的話,未來能夠,幫我們推動整個工藝產業的一個發展。

<它的功能是一把茶壺,然後我用一個誇張的手法,把把手(做成)誇張的一個表現,我把故事結構安排在這個茶壺裡面。>

[陶藝家
湯潤清]
原本自己在工作室做,是為了自己的創作在做,為了自己的生活在做,也很多朋友會跟我說,這一個階段性任務,不要再那麼自私了,我應該要來做推廣的一個工作。

<這個顏色,它不見得溫度都是一樣的,你如果都不施上任何的一些礦物,就是這個顏色。>

湯潤清是知名陶藝家,常受邀到法國、義大利等世界各地參展,還曾經得過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在他的作品中,常可見取材自大自然的趣味對話。

[陶藝家
湯潤清]
「君子之爭」,就是這個作品的名稱,除了我們說竹子以外,我安排這兩個青蛙,青蛙,這動物的世界、昆蟲的世界,牠就是弱肉強食,我就運用這個青蛙牠的特性,牠在捕捉獵物時,我們說君子動口不動手,青蛙就是這種特性

這件作品本身就是一個茶壺,湯潤清設計的出發點,就是希望把藝術融入在生活當中。

[陶藝家
湯潤清]
我放在櫃子裡這樣展,大家就是看而已,接觸不到,我希望真正的生活藝術,就是要放在我們的生活裡,我泡茶的時候都會用它,是不是,我要用這個東西,我才會感受到,怎樣叫做生活的藝術

湯潤清從復興美工畢業時,正好是苗栗陶瓷產業正發達的時候,學雕塑的他,就到陶瓷廠去當原型雕塑師,後來因為愛喝茶,開始玩起陶。

[陶藝家
湯潤清]
我對陶最有興趣,所以一邊工作、一邊玩陶的部分,玩一玩,玩到後面,我才發現到,開始世界變了,苗栗的產業怎麼開始去大陸了,工廠越搬越多、越搬越多,我才開始思考說,我是不是要轉型。

2000年,湯潤清開始全心投入陶藝創作,不過同行,就沒他那麼幸運了,許多工藝人才就這麼流失。

[陶藝家
湯潤清]
這個這麼特殊的行業,這麼有技術性的行業,訓練了這麼久,到頭來,你產業的一個轉型,你面臨的就是要生活,我看到同行這麼多人,去上班、工作,去賣吃的也有啦,去工廠做別的工作的很多啦。

湯潤清慶幸自己轉型得還算順利,在陶藝創作的這條路上,他也更不受拘束了,常常一件作品,就集結了拉胚、手捏、雕塑等各種不同的工法。

[陶藝家
湯潤清]
我會和一般人介紹就是說,我的工法叫做毫無章法,就像人家講的打太極拳,打到最後就是無我、忘我,不要被手法束縛住,你想要怎麼表現,你想要怎麼做,達到那效果,這樣就對了,我認為藝術沒有什麼標準的啦

藝術沒有標準,創意可以天馬行空,常常生活中一個簡單的事物,也能讓人有所啟發

[工藝師
施于婕]
像我設計的這個作品,它就是可以當別針,也可以當成是髮飾,兩用,那如果平常的時候,有時候,你要去參加一些喜宴,或者是比較特別的日子的時候,那你可以把它當成是頭飾

施于婕也是工藝園區的駐館藝術家之一,擅長金屬線和纏花創作,這天,她正在教學生做百合花。

<綁花時候,有點像人家在綁那個花束有沒有,花店在綁花束的時候,有的,稍微讓它留長一點,有的讓它短一點,那這樣子,你就可以比較有一個調整的間距,喔,所以我有一點靠太近了,對,有點靠太近,那沒關係。>

開班授課、傳承技藝,是藝術家駐館的重要目的,也能讓人藉此了解一個文化的特殊性。

<所以閩南,就是用這個紅色,代表「正室」(正色),對,是明媒正娶來的,對,那我們客家的話就,就是很多,比較繽紛的顏色。>

[工藝師
施于婕]
纏花還有傳統的刺繡,在我們客家的先民裡面,他們是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婦工,也是一個婦德的表現,客家婦女都是在自己還沒有出嫁前,在閒暇的時候,然後就要開始,去準備自己將來的一個嫁妝。

重覆著相同的動作,雙手繞啊繞,一朵美麗的花就成型了,但這卻一點也不簡單。

[工藝師
施于婕]
你要把線慢慢地,你一條一條,一步一步的纏在這個紙片上面,然後你又不能太用力,太用力了,你的紙片會變形,然後你太鬆了,你的紙片就很容易的露出來,所以這個是最難的地方,要怎麼讓那個線能夠很乖地在紙片上面,既能夠平整,又能夠有光澤度。

為了不讓因為做金工而造成的粗手,刮傷纏花絲面,施于婕還用左手做金工,右手做絲藝。風格更跳脫傳統,結合硬質金屬線和細軟絲線做成的纏花,展現出剛柔並濟,古典又兼具現代感的設計。

[工藝師
施于婕]
金屬線還有絲線,其實,我覺得它們讓我可以天馬行空,然後也可以串古連今,把以往我們古代先民的這個纏花工藝,然後連結到現代,金屬線的部分,讓這一中一西,一古一今的一個工藝,做一個不同的結合。

為了不讓客家纏花在這一代式微,施于婕努力推廣,更賦予纏花嶄新面貌,希望吸引更多人喜歡,選擇在這裡駐館,也是希望增加纏花的能見度。

[工藝師
施于婕]
因為這邊是等於有一個我固定的工作室,就不會像以前這樣子,一直跑來跑去的,那我覺得滿好的,那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層面的朋友,那我們藉由這個平台可以讓更多人去發現,喔,原來我們的這個工藝是怎麼去製作,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傳統工藝不只是工藝,更蘊藏著,一個時代的文化和故事,但這珍貴的資產卻漸漸消失,還好有一群人默默守護,並且尋求繼續傳承的可能。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