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族群飄洋過海到馬來西亞討生活,也將不少家鄉的好味道一同帶下南洋。先來看釀豆腐和木耳炸肉。在馬來西亞,只要是賣客家菜的餐廳,幾乎都吃得到這兩樣料理,算得上是家常菜。但在早年物資缺乏的年代,炸肉可是逢年過節的大日子才會有的菜色。而釀豆腐更是當地客家人過天穿的基本料理,飲食中也蘊含了南洋客家人,對傳統文化的思念與尊崇。
接近中午時分,廚房裡的一片忙碌,備料、炒菜。這位穿著汗衫、戴著眼鏡,瘦高斯文的男子,就是這家餐廳的老闆謝鎬鍏。
就看老闆將紅麴腐乳、米酒、五香粉、薑汁等7、8種香料攪拌均勻當醃料。再把一大鍋的切好的豬肉塊倒入,醃上4至5個小時入味。
[汝來縣餐廳業者
謝鎬鍏]
要醃,最少你要醃五到四小時,但一般來說我們如果不趕時間,多數是醃一天隔夜比較入味。
再起油鍋慢火炸肉,30分鐘後可起鍋。但這還沒完,再用熱油爆香蒜頭和紅麴腐乳,倒入水和紹興酒、下炸肉和木耳,慢火燉煮半小時,才能起鍋盛盤。而一盤炸肉要好吃,腐乳絕對少不了。
[汝來縣餐廳業者
謝鎬鍏]
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可以說這個紅糟腐乳,紅糟腐乳是炸肉絕對不能少的,好比說,梅菜扣鴨、芋頭扣肉,一定要放,做素菜什麼的,也都要放腐乳
看似簡單的炸肉,前前後後卻至少要5個小時的料理工序,火候拿捏更要精確,可說是傳統客家功夫菜。早年更是逢年過節才看得到的節慶菜。
[汝來縣餐廳業者
謝鎬鍏]
因為以前人,以前人因為可能是比較窮的原因,不是天天都有炸肉吃d 。只有大日子,前一天就炸好,大家就知道,大日子要炸肉,有些菜以前人是大日子才吃的。
回憶起童年只要家裡煮炸肉就會滿屋子香味,孩子們總是會偷偷跑到廚房裡偷吃上一塊。
[汝來縣餐廳業者
謝鎬鍏]
媽媽她炸肉出來都會罵我們,不要吃,吃完沒得煮就沒得燜肉了。因為剛炸出來最香,雖然硬,但慢慢咀嚼有牙就可以吃,慢慢吃就有香味。
謝鎬鍏將家中的好味道學起來,成了開店的招牌菜。為了維持傳統滋味,父親謝其霖,更是嚴格管控口味。
[謝鎬鍏父親
謝其霖]
他每出一道菜,都要經過我們,我們試吃認為行可以就賣,不行就得改,所以我們都在外面監督。
森美蘭地區傳統客家菜還有這一道。
將一塊塊豆腐從中間劃開,再填入滿滿的肉餡下鍋油炸。
或是略煎至表皮焦黃,最後再一起下鍋熬煮,香味四溢。這是客家釀豆腐。
[文丁鎮釀豆腐業者
張玉艷]
我就先學這個,因為剛學不知道會破掉,要做就去做,做到大了就會了,每個人都會。
張玉艷今年76歲,做起釀豆腐功夫依舊俐落,早年是跟著媽媽一起賣、一起學。從一開始的挑擔小販,賣到有一間檔,是文丁地區的老字號。
[文丁鎮釀豆腐業者
張玉艷]
就挑出去這邊放著賣,那邊放著賣這樣,後來就有個攤子,就在外面。就一個攤子,就在下面賣,後來就跑上來賣,賣到晚上,那時一天做到晚上。
原本只賣豆腐,但後來為了迎合各種族群顧客的口味,甚至發展出釀辣椒、釀青椒、釀茄子等變化吃法。
[文丁鎮釀豆腐業者
張玉艷]
以前我們只賣釀豆腐,因為他們都沒有賣這種的。後來看到其他人,要找茄子,要找苦瓜,要找什麼,以前我們以前沒釀的,真的。後來就說要找這些,沒辦法了,我們只好也釀,所以就做多一些種類了。
客家人從原鄉下到南洋,其實也帶了很多料理,主要是解思鄉之情。像是這盤釀豆腐,就是很正統的客家菜,當中也包括客家文化的意涵。
釀這個字,有填入、鑲入的意思。釀豆腐也由於做法的關係,客家人傳統上更結合女媧補天的傳說,成為過天穿必吃的料理。
[文丁鎮釀豆腐業者
張松武]
原本說拿年糕來補但補不到,但吃豆腐就補到了。因為它有一個洞,所以你拿肉來補進去,補下去就塞住了,就不會漏了。
不論是木耳炸肉或是釀豆腐,都承載了「過番」的客家人對家鄉的記憶,是填飽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種族群文化鮮明的展現。
採訪 廖期錚、鍾佩盈
撰稿 廖期錚
攝影 鍾佩盈、謝延淵
剪輯 蔡裕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