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期錚採訪的地點馬來西亞森美蘭州,在19世紀中期,是一個以錫礦發展起來的地區。早年不少惠州、梅州客家人飄洋過海當礦工,在當地形成一個又一個客家聚落。其中一個最老的、最知名的,就是文丁鎮的客家村。這個聚落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860年代。但說來諷刺,這裡會受到各界關注,卻跟大財團土地開發以及迫遷有關,百年客家村正面臨消失的危機。
大馬路旁「客家村」的牌子特別顯眼,再走進去,是各種像是工寮般的木造房子,每一戶門楣上頭都掛了自家姓氏的堂號。

[畫面提供 張次耀]
居住在這裡已六代的居民,至今仍然過著簡樸的生活,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養鳥、房子裡各種的陳設都很簡單。不過這樣的恬靜,在2011年被打破。發展商MEGA9集團稱取得客家村土地所有權,要在這裡大舉開發。
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憲法》規定,土地使用決定權屬各州行政權。現行馬來西亞的土地法規,則將使用權分為三種:一、臨時使用准證TOL,土地使用者並沒有所有權,由政府核可土地使用權,需每年重新申請。二、租借,由土地使用者與地主訂立租借契約。三、99年地契,可擁有土地所有權99年。

客家村的情況,屬於第一種TOL。代表居住在這超過百年的客家人,從來都不曾擁有土地。而且從1995年起,政府也不再核准發證,原因不明。

[文丁客家村 村民代表
張次耀]
在1980、1990年,一直都有說要徵收這塊土地。但是那時村民還是可以去土地局繳土地稅。但是到1998到1999年(間),好多村民,要去土地局繳土地稅的時候,有關官員就有說,不再接受我們繳地稅。等於是說這塊地
政府已經要徵收的樣子。

儘管發展商提出每戶5000令吉,約台幣4萬元的補償以及購屋九折等條件,但卻同時向法院指控不願搬遷的居民”非法侵占”土地。不少居民聽到風聲,早就都搬走了。

[文丁客家村 村民
黃小姐]
很多人搬走了,通通拿了錢。那個時候它(發展商)講得很厲害,講到那個錢很厲害,跟你說幾時幾時就要你們搬。

[文丁客家村 村民
江淑群]
他們這樣講,我也是這樣講。我一間屋子換一間屋子可以啦,你在這不走,我一間給你可以。如果是拿錢,給我們做什麼?蓋房間嗎?蓋個廁所嗎?12千(1萬2)做什麼?問你可以做什麼?

[畫面提供 張次耀]
2013年,發展商帶著優勢警力,前來清空第一期土地上20多戶”釘子戶”。儘管居民以肉身阻擋,還是無力回天,只能眼睜睜看著家園被怪手搗毀

[文丁客家村 村民代表
張次耀]
發展商它沒有正式跟我們談判,也沒見過我們村民,說明這塊土地要怎麼發展、會蓋什麼樣類型的房子,包括有沒有廉價屋來安置、安排我們住戶的問題。

現在位於第二期上的房子,不少已經人去樓空,殘破、凌亂不堪,宛若廢墟==ns==僅存的34戶居民,則在當地團體文丁之友以及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PSM)的幫助下,開始透過網路、媒體等對外發聲,並且定期帶各地團體來客家村,了解這裡的生態、歷史。原本不懂法律的民眾,也開始研究馬國土地相關法規,並一次又一次向州政府、縣政府陳情、舉證,希望能將聚落保存下來。經過第一次的經驗,居民的公民意識,也提升了。

[文丁客家村 村民代表
張次耀]
如果說我們這種,重要(聚落)文化被消滅了,就覺得很可惜。所以文丁之友它進來後,就一直跟我們灌輸這種文化、歷史的東西。所以我們也感受到,這種(聚落)對我們華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歷史見證。

跟著張次耀來到第一期開發地,路邊已經蓋起兩棟商場式的建築。或許是礙於各界輿論的壓力,MEGA9集團第一期至今未尚未開發完成,也沒有再迫遷第二期上的居民。

[文丁客家村居民代表
張次耀]
這些商場賣出去的也不多,我聽朋友所說的,應該不會超過20%到30%。所以變成說它難售出,變成說第二期也很難調動資金來發展。

就在採訪前一天,發展商突然以時機敏感為由,取消受訪的計畫。儘管無法取得開發單位的回應,但可以確定的是,開發案並沒有撤銷,居民仍舊得提心吊膽過日子,畢竟沒有人知道喘息的時間能有多久? 這場家園保衛戰還有得打。

採訪/撰稿 廖期錚
攝影 廖期錚
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