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不是西藥,農民希望要有適合台灣自己的分類,但是這個分類標準應該是什麼?衛福部為國民健康著想,立法良善管理中草藥的同時,有沒有檢視台灣現況:大多數人吃西藥多過中藥,一般民眾不敢隨便拔路邊中草藥來吃,反而相信成藥!中草藥政策的限縮,已經有了寒蟬效應,例如屏東縣政府農業處整合了多年,五月中好不容易與屏科大合作,要在萬巒成立中草藥專區,農民擔心種了不能賣,使得原本在台灣發展脆弱的特種作物,更加沒人敢種。
[屏東金銀花農
黃 穎]
栽種優質的中草藥,那你規範他不能販賣,你等於是掐死他的生路了。
[屏東肉桂農
宋正傑]
當然,對我,開始的那個理念的話,已經,說實在已經,沒有希望了啦。
宋正傑走進肉桂樹林裡,這好幾分農地種的是台灣原生種土肉桂,他把樹葉摘下來,連洗都沒洗,直接塞進嘴裡生吃!晒乾後沖泡肉桂茶,除了淡淡清香,不需加糖就有甜味,身體寒涼的人每天飲用可以祛寒。
[屏東肉桂農
宋正傑]
因為我搬過來這裡,有17年了,當時是種檳榔,因為種檳榔,這對這個社會,沒有什麼多大的意義,政府也一直說,要我們不要再吃檳榔了,所以說我有一位朋友呢,介紹我來種這個肉桂。
這個完全是要有機栽培,它不能用化學肥料,所以說,我們這邊下面都是,都是這野生的蕨類,它有共生的作用!
17年前,宋正傑一心以保留台灣土肉桂為使命,種了五、六百棵之多,沒想到等到採收,發現行銷不易,又捨不得全砍,最後留下一半,其它農地改種檸檬和一部分青菜。
[屏東肉桂農
宋正傑]
5、6年前我就有發覺這個問題,因為不能,我有出去賣的話,都受到很多的限制,第一,它要有食品的管制,各方面的管制,又不能上架什麼,所以我也產生很大的困擾,所以我就很早我就開始,我就慢慢地縮小我的經營。
肉桂是第四類管理,同樣也納入第四類的,還有金銀花。
喝那個,金銀花,我們現採的那個去泡,那很香,它是香味淡淡的花香!
金銀花也有淡淡的清甜味,所以在田裡,不時還能見到蜜蜂來採蜜,黃穎是台灣最早種金銀花的第一批農民,經過他的推廣,在屏東竹田,現在種有兩公頃。
[屏東金銀花農
黃穎]
我們投入這個金銀花的產業,大概12年,那一般農業的產業要形成,大概大致上都要經過六年,那我們現在竹田鄉二崙村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整個社區都投入金銀花這個產業,那一分地可以養活兩個家庭。
按照品項最多的第四類分級規範,包括肉桂、金銀花等等,除了鮮食,和做成茶包之外,晒乾出售的成分含量不能超過10%,否則就會被視為單一藥材,只有藥商才能販售,像這樣的包裝,農民以後不能自己上網賣。
[衛福部中醫藥司 司長
黃怡超]
金銀花比較不像是平常補養劑,所以這一部分,已經是藥性愈來愈強,為什麼我們歸於第四類。已經跟我們所謂第一類,山藥、枸杞、紅棗這些補養劑已經不一樣,所以我覺得金銀花裡面,如果,剛所提到說,台灣栽種可能品質更好,更沒有農藥,這個當然是一些優勢,但是也要考慮到,它的藥性。
[屏東金銀花農
黃 穎]
「藥食同源」就像是真正的一把鑰匙,把人民產業關在大門裡頭,讓他不得走出,舉個例,像我們現在販賣,如果藥食同源,如果不能販賣,網路不能販賣,那我們這個產業可能會沒落。
[屏東縣青草植物協會 理事長
李太豐]
這個是,叫做「望江南」,也叫「羊角豆」,那麼我們現代人手機用很厲害啊,電腦使用率太高,藍光傷到眼睛,那這個叫望江南!
李太豐是南台灣知名的中草藥專家,原本組了「屏東縣藥用植物生態產業學會」,會員有好幾千人,為了避免「藥用植物」這個名稱帶來困擾,最近改名為「青草植物協會」,這天晚上的課程裡,李太豐指著桌上擺滿的青草植物,從羊角豆、藥蔗、草決明到何首烏、台灣水龜草等等,他說,按照衛福部的規定,農民要種這些可以,但不行亂賣!
[屏東縣青草植物協會 理事長
李太豐]
很多草藥啊,事實上民間常用,因為它是我們「本土」才有的草藥,民間在醫學還沒有發達的時候,都用來,就是保養啊,四季保養。但是現在都不能用,那對我們推廣中草藥、在地草藥,幾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打擊啊。
[屏東金銀花農
黃 穎]
我們不怕檢驗,你檢,那怕是檢驗到,有機無毒我們都不怕,產農就是這樣,我們自我要求嘛,然後再來你制定一個劑量,安全劑量使用的,食用的安全劑量就好了,你管那麼多,你等於是把農民管在地上,你有必要嗎?也對國家沒有利益啊!
台灣在地現有的中草藥,其實是幾百年來適地適種,發展出「身土不二」適合國人體質的結果。李太豐認為,政府若以法令強行限縮農民種植用途,只會遭致反彈,例如澎湖的風茹草曾限用,因在地民眾抗議而解禁。而同樣是東方中草藥文化的中國、日本,甚至東南亞,反而隨處可得,重點不應在於禁止,而是如何教育人民使用在地青草植物。
[屏東縣青草植物協會 理事長
李太豐]
那我們有跟地方政府提出這些,希望本土的中草藥,我們在推廣之中,確實它有保留下來的價值,我們現在發現日本、東南亞很多國家,包括大陸,我們目前台灣禁令了,它們反而,可以在便利商店、一般街上,可以買到那些飲料,那我們為何不可?
[屏東縣農業處 副處長
鄭永裕]
就衛福部最近在講的這些情形,事實上之前也有這個擔憂啦。那我們就站在我們農業推廣的立場來說的話,事實上,我們還,從以前,在前一任,甚至前兩任縣長的時候,其實我們就一直,一直逐步在推,看看是不是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作物,具有經濟性的,那同時對環境又具有一些提升的效果,的這些作物來我們屏東。
屏東縣是種檳榔大縣,近年來為了改變景觀,除了一般農作物,地方政府也積極鼓勵農民種植特有作物,五月中旬,才剛與屏科大合作,在萬巒鄉沿山公路旁,向台糖租地23公頃規畫「屏東縣新赤有機與中草藥及精緻農業集團栽培區」,想要發展青草植物,衛福部的草案一公布,許多農民開始重新評估,到底還要不要繼續種?
[屏東縣農業處 副處長
鄭永裕]
在新赤有一個這個,所謂的這個集團栽培區,那我們是以有機生產為目標,那雖然最後面,這個部分,它當然只是一個小區塊,不過我們希望它具有這個示範跟帶動的作用,可以同時帶動周邊的一些的,一些田區,來做所謂的衛星農場。
[屏東金銀花農
黃 穎]
我們預計在那個23公頃,農業處的一個規畫專區裡面,我們會投入很多的人力,那這個,卡在(衛福部)這個關卡裡面,我們可能會,會停滯,我們可能要停看聽。
農業界建議,衛福部應該先暫停草案規畫,依國人體質標準重新評估,不應該只找學者或少數團體參與審查,否則一旦政策成型,只會讓大型農企業或財團得利,小農會更難生存。
[屏東金銀花農
黃 穎]
第一個是打擊產業嘛,生產的產,產業,第二個就圖利一些特定的人士,進口商,我們現在的中草藥,幾乎90%以上都是從國外進口,那這,這就等同去,去圖利這些廠商,那小農的話,你不能販賣,你只能賣給大盤商,那你一斤可能,本來你小農零售販賣可能100元,那你大盤商可能會跟你收購20元。
[衛福部中醫藥司 司長
黃怡超]
這個規範裡面,希望說,我們是不是透過這五類的這種分類,還有這樣的管理,我想我們,其實不是只有針對一般農民,包括食品業者,它們在做包括一些,可能不是只有一兩個品項的組合之外,我們希望有些管理規範。
衛福部澄清,所有的規範都是一體適用,但是鼓勵農民種植一、二類品項,例如山藥,讓農地有效使用,藥廠也有在地原料,達到多贏!不過肉桂農宋正傑認為,也許衛福部的本意只是想良善管理,但是政策的本質卻是往限縮方向走,農民的想法也很單純,那就是你限制太多,我乾脆改種別的,反而扼殺了台灣數百年來,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在地青草植物產業。
[屏東肉桂農
宋正傑]
檳榔為什麼會這麼盛行?大家都沒有放掉,表示說它還有經濟效益,今天如果說,沒有經濟效益的時候,又沒很,又很多的問題的時候,現在食安問題,各方面又有很多的規定的時候,我們也會受到,我們也會害怕啊,如果(有人)吃了出問題的時候,我們也會,會受到很多法律上,各方面的那個,所以我們會,慢慢而然,我們會知難而退。
[屏東青草植物協會 推廣部主任
曾志元]
你像很多外國人,他們現在也很相信中藥,很相信青草,為什麼?因為這個是很直接的東西,我們台灣有很多好的,像中藥師、青草師這些很好的師傅,他們手上都有很多寶,這些寶,他們現在不能做的話,這個就失傳了。
政府應該要做的是輔導協助,讓青草植物的發展正當化,好好去種,不必害怕被稽查,屏東縣農業處希望,農委會和衛福部好好溝通,畢竟在這118項裡面,很多食材跟中藥材是重疊的。
[屏東縣農業處 副處長
鄭永裕]
我舉最簡單的例子,一些苦瓜啊、絲瓜,其實它都是中藥材裡面,那可是我們每天都在吃啊,那到底可不可以再銷售?這個東西,歸在我們農業範疇裡面的,基本上是,應該都是沒有問題,那如果說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作物,這個部分我們也希望說,我們跟農委會這邊,我們會建議說,看是不是趕快,一些特作的部分,把它給它納進去。
[衛福部中醫藥司 司長
黃怡超]
連大家耳熟能詳的四物湯,其實對於包括女性,可能會有雌性激素的這種刺激作用。所以我們站在中醫藥司的立場。不要只有想到它便利和好的一面,只要是藥,其實既然會有作用,很可能這些作用,不完全是,都是我們想見的有利。
衛福部認為,國人重視中草藥保健是好事,也提醒,只要是藥草都有生物活性,除了民眾便利和藥食兩用,也要考慮到副作用。而青草植物界正在串連,如果政策方向不變,他們會站出來發聲!
[屏東縣青草植物協會 理事長
李太豐]
但是我們這幾年發現,事實上使用中草藥並沒有中毒這些跡象,已經大概有幾十年,我們在做田野調查,似乎老百姓都知道哪些中草藥,是不能吃的,他應該會衡量。
[屏東金銀花農
黃穎]
我們七月份就在(新北市)萬里,有一場很大型的一個串連大會,我們陸續都有在這邊舉辦過,這些產農,台灣,來自台灣全省,花蓮啦,台東、宜蘭,來到這邊,已經有,有經過兩次的研討了,因為,因為這些政策很不合時宜,很不合產農的發展,尤其是,都是圖利這些一些貿易商、財團。
農委會輔導發展特有作物,發揚國粹,這無可厚非,而衛福部站在國人健康立場著想,擬立法管理中藥材也有道理!然而在輕重緩急之間,要兼顧農業發展的妥適立法,是否真實了解到在地中草藥脈絡?如果沒有急迫性,有沒有可能讓農業界的聲音也加進來?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蔡裕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