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富含蛋白質,早期是餐桌上的重要配菜,還被拿來浸製藥酒,在一些地區 黑豆燉豬腳甚至是坐月子婦女必吃的菜餚。早期黑豆栽培多集中於台灣南部,種植面積曾達700多公頃,但民國七十年代後,受到經濟作物競爭,以及當時有更合適的新品種及產銷管道,使國內黑豆種植漸趨沒落,現在所需黑豆大都由國外進口。但隨著國際糧價波動,國內黑豆價格也不斷上揚,對黑豆食用者,必定帶來某些衝擊。帶大家從這不起眼的黑豆,認識背後的飲食文化。冬末,美濃的太陽探出頭來,大地開始升溫,曾啟尚的黑豆田也準備收割

收割機緩緩駛入田中,啟尚哥在一旁,卻是急躁不安的望著,收割機在黑豆田裡來來回回,他更不時撿起沒割到的豆莢,丟進機器裡,

<一分地如果收成沒有200斤,我會賠錢,那你這樣還不如種紅豆,比較有得賺,一袋4、5千元。>

黑豆是一種雜糧作物,也是秋裡間作,早期美濃每到年底,除了看得到菸葉,田間也很常出現黑豆的蹤影。

[美濃農會
常務監事 林華昌]
當時家家戶戶種了(黑豆)以後,每家每戶自己加工做豆豉,做豆醬這些,現在不同了,很少人(做)就只有專門的人會做,一般家庭就比較少做。

<十月才剛做>

早期由於生活困苦,物資不豐富,這一顆顆不起眼的豆豉,便成為一般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豆豉達人
傅秀金]
有錢的人就淋豬油,沒錢的人就做飯糰,就裝一些飯就舀,(舀什麼),舀豆豉放在飯裡面就一直扒,吃兩碗飯,有些三碗飯,以前哪有菜。

八十幾歲的秀金伯母,是專職的豆豉達人,30多年的經驗,讓她做的豆豉相當受好評,豆豉也是一大缸一大缸的做,一缸缸的賣。

[豆豉達人
傅秀金]
我以前就有做,就一直研究,研究,阿輝有時候一個月要載三袋,80斤,80斤,16缸就這樣在這放。

曾經每個月需要200多斤黑豆,來做豆鼔,但時至今日,已買了一、二年,不到50斤的黑豆,卻都還沒用掉。

<(這你去年買的嗎),對,買來做,這次淹水,八八水災過後,停了很久。>

而如今會買豆豉的人,不是上了年紀,想回味以前的飲食記憶,就是僅在菜餚中,加入豆豉當作點綴。

[美濃農會
常務監事 林華昌]
年紀比較大的還會吃,現在年輕的就比較不吃了,現在年輕人都要吃好的,有年紀的就吃習慣了,就要吃這樣,以前從小到大都在吃

<好好吃耶 好好吃喔>
<黑豆飯連湯,還有攪了以後,再加上這個來,沙拉放進來。>

關於飲食的記憶,可說是一個民族的重要文化之一,相較於台灣人普遍把黑豆當成配菜,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黑豆卻是不可或缺的主食,像曾旅居巴西15年的吳家,跨國的婚姻,也將黑豆飲食文化帶回美濃。

[吳文智]
他們(巴西人)幾乎中餐晚餐,他們的豆子會加肉進去煮,放青菜水果下去,那味道很自然,他們不會放味精,醬油,完全煮出自然的味道,自然的香味,所以吃起來特別好吃

巴西黑豆飯,原本被稱為黑奴飯,從前是白人不屑吃的貧民食物,早期殖民時期,農場奴隸,將黑豆和主人丟棄不要的豬牛內臟、耳朵等雜碎肉,燉煮成簡單的料理,由於味道佳,便宜又營養,現在更是巴西的國民食物。

[吳心儀]
以前巴西是葡萄牙人殖民的地方,然後他們就引進一些黑奴,去幫忙開墾、工作這些,那些老闆就會吃動物最好的部分,然後剩下的豬耳朵、豬鼻子、豬尾巴,他們就會丟給那些黑奴去吃,那那些黑奴就會把這些剩下的部分,就是用在黑豆裡面,然後加一些菜進去,才會煮出現在的黑豆飯,味道就很好吃。

[吳文智]
因為人家講的,沒有肉可吃的人,豆子就是植物性蛋白,可以代替肉類,真的他們工作的人,如果沒有吃豆子,很快就會肚子餓,有吃豆子的人就可以做一整天沒關係。

但台灣食用的黑豆,和巴西的黑豆,口感不同,也因此,煮法也需要做調整。

[美濃媳婦(巴西籍)
周吉妲]
因為黑豆本來就很硬,我們巴西的黑豆不會很硬,對啊,我們巴西的黑豆比較軟,對,(這是台灣的黑豆),這是台灣的黑豆,台灣的很像石頭一樣,(就很硬),好硬,(所以煮法還要改變),對呀。

不像巴西的黑豆可以直接烹煮,為了讓台灣黑豆的口感更好,在烹煮前,需要浸泡五個小時以上,讓黑豆軟化。

[美濃媳婦(巴西籍)
周吉妲]
要洗一洗,然後放乾淨的水給它泡,泡五個小時後,就開始煮,然後那個泡的水,就不要丟掉,(為什麼水不要倒掉),因為這個水,營養都在水裡面,就黑色的,黑色都是它的營養,(這是什麼),這是一種香料,巴西話叫做月桂葉,台灣我不知道怎麼講,台灣有。

<(這是什麼),這是一種香料,巴西話叫做月桂葉,台灣我不知道怎麼講,台灣有。>
<(五片),五片就夠了,洗一洗就放,一起滾。>

除了黑豆的質地不同外,許多在巴西,會加的醃製肉或是香料材料也難找,但卻不失美味,這道不起眼,外觀烏黑的異國料理,也征服了美濃人的味蕾。

[吳心儀]
老一輩的,就是他們第一眼看到是黑的就會嚇到,但是當我們鼓勵他們去吃,他
們其實還滿可以接受那個味道的。

由於黑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四成,是肉類的數倍,不但可以充分提供人體所需蛋白質,在本草綱目中更強調,黑豆有補腎、活血、固筋骨等功效,因此在台灣,黑豆甚至拿來浸補酒,成為勞動階級的養生補品

[東勢田媽媽餐廳老闆
張昌業]
黑豆酒就是,黑豆浸酒,就是一些勞工朋友,固筋骨,他們做這麼粗重的工作,變成說空閒的時候,可以喝一點黑豆酒可以固筋骨,第二天工作才不會這麼累

<黑豆放下去炒,豆子像在跳舞一樣,一直嗶嗶剝剝有沒有,(豆子在跳舞),對,就像是豆子在跳舞一樣,有那個香味出來了。它就是把裡面黑豆裡面的養分,把它釋放出來,泡這個酒才有這個效果。>

而這樣的黑豆酒,在東勢地區,可說家家戶戶都會浸泡製作;看準了黑豆的特性,早期東勢客家人更有一道特有的料理,黑豆燉豬腳。

[東勢田媽媽餐廳老闆
張昌業]
以前人說坐月子要吃雞酒,有人吃雞酒會膩,有人就說,黑豆也可以燉花生,比較會泌乳,但這黑豆就是說,坐月子的人可以固筋骨,調養身體,以後才不會有後遺症。

豬腳汆燙後,加入黑豆、米酒、中藥包等,燉煮數小時,一道香氣四溢的黑豆燉豬腳,便可以端上桌品嚐了,這道少為人知的客家料理,其實曾失傳一段時間,直到張家從友人口中得知,才成為餐廳的招牌菜。

[東勢田媽媽餐廳老闆
張昌業]
剛好這個老阿婆說起,說我們客家有什麼傳統的客家菜,就講說黑豆燉豬腳是很
久以前的,像這老阿婆70、80歲,離現在大約50、60年的年代,我媽媽覺得這個料理可以養生,也可以顧身體。

這道東勢地區的客家料理,為何現在較少見,可能已不可考了,但飲食文化的改變,使得東勢的農田裡,幾乎沒了黑豆的蹤影=

<多少斤,60斤。>
<底下的曬不到,(曬不到),曬差不多就要翻,(沒有用耙子耙),(就這樣弄就好了喔),嗯。>

在以前在美濃每家每戶大部分都會曬黑豆,不過隨著飲食文化的改變,像現在在
三合院前面曬黑豆的景象,已經不太看得到了。

其實早在日本統治台灣前,黑豆也曾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之一,早期醬油釀造幾
乎以黑豆為原料,直到日本引進黃豆釀造及機器生產,才硬生生的改變了台灣醬
油釀造方式,目前全台也僅剩不到一成的醬油是,用黑豆釀製。

台灣曾經有,廣達700多公頃的黑豆田,卻因為市場需求量減少,現在黑豆僅成為零星的間作,而醬油商為了取得,穩定的黑豆醬油釀製所需的黑豆,絕大多數也依靠進口,每年便約有,9到10萬噸的黑豆自中國進口,而黑豆也隨著國際原物料的波動,短短三、四年間,漲了三倍之多,但國產黑豆卻仍少之又少。

[東勢田媽媽餐廳老闆
張昌業]
因為一般(農民)都是自己種自己吃,所以現在黑豆大漲價,因為都是自己種自己摘了,弄一弄自己吃就好了。

[美濃有機農
曾啟尚]
因為台灣(黑豆)受到進口的影響,比較沒有競爭力一,進口的豆子,大部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基因轉殖的,基因轉殖的,就有一群消費者對於基改的作物,他們還是有疑慮,即便我們生產的是用有機的方式種的,價格比較高,他還是為了健康為了安心,他還是吃這些有機的豆類。

礙於進口黑豆的價格波動和種植方式,甚至中國黑心黑豆事件頻傳,因此有機黑豆,也成為另類的小眾市場。

<(這全部都是籽),這些都是草籽,(這以後就通通長起來了),這些黑豆都會看不到,這個(草)短的時候,就要找人來拔。>

然而以有機方式種植黑豆,不僅產量有限,收割機具更容易因雜草而受損,甚至讓機器無法完整收割所有的黑豆莢,而耗損許多黑豆。

[收割機駕駛
盧雲彬]
這個是沒有噴什麼,有機的,草比較多,而機器本身就怕溼,因為僅豆子乾沒用,其他的草會打成汁,進入機器以後就會變成黑豆餅一樣,會變成一塊塊餅狀的送
不上去。

[美濃有機農
曾啟尚]
一般慣行(農法)的來講,他就可以噴除草劑,草的部分可以用除草劑來處理,這就關係到後期我們的採收,像我們這麼多草,我們採收也很麻煩,就是說,以種有機的成本就高很多

以有機方式種植黑豆,成本過高,市價也未必能打平成本,像啟尚哥,原本預計一分地要收割200斤才有利潤,但實際上一分地卻僅收成了100多斤,因此有機黑豆的數量也極其有限

飲食文化的變遷,讓農村的地景地貌持續改變,更改變了農民的種植行為,雖然全球化,讓各國糧食生產角色重新定位,但不可忽略的,當台灣糧食生產模式,隨著國際糧價波動時,即便一顆小小的黑豆,都可能無法操之在己。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