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就有人把綠鬣蜥當作寵物,到了2010年,全面開放進口加上人工繁殖更成為了熱門寵物。但小時候可愛的綠鬣蜥,長大後卻成了一、兩公尺長巨獸,常常最終的命運就是被人類棄養。由於綠鬣蜥在野外沒有天敵,族群量愈來愈大,一開始牠們只在南臺灣肆虐,這幾些年牠們一路向北挺進,造成農業和生態的大問題。現在先讓我們把時間回推幾年,看看牠們在南臺灣的日子過得有多囂張,8年過後牠們的勢力範圍又擴張到了哪裡?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冬日裡南臺灣的日頭暖烘烘。
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在椰子樹頂端,稀稀疏疏的有些躁動。
有恐龍嗎?1隻、2隻、3隻,你猜上面有幾隻。
這樹上不只5、6隻,最起碼1、20隻啦。
這裡不是侏儸紀公園,是南臺灣的屏東,而這些貌似恐龍的大型爬蟲類,其實是來自南美洲的外來入侵物種綠鬣蜥,牠小時候吃葷,長大之後改吃素,但是牠不吃瓜、不吃果,專挑花和嫩芽
[萬丹鄉民107‧01]
牠吃得很厲害啦,因為牠一吃的話就量也滿多的,對對吃嫩芽。
[麟洛鄉民107‧01]
我們本來以前這邊菜園、菜圃的,都沒辦法種了,種不到來吃,一夜之間全部吃光光,(種不夠牠吃),差不多那麼高的時候,一夜吃光光,全部吃光光,一點都不剩。
綠鬣蜥在2004年於屏東野外被發現,目前(107年)仍未有專責單位調查牠對生態的影響,但對農民造成的困擾是確定的。
[時任屏東縣農業處副處長 鄭永裕107‧01]
目前比較沒有一個正式的統計,有農民反映了,大體上還不會造成說,多大的農損啦,不過農民大體上還是會有一些捨不得。
他,就是綠鬣蜥在高屏地區唯一的天敵。
[麟洛鄉民107‧01]
牠很有靈性,不要看牠這樣,(怎麼說)?陳老師來,牠就爬上去,牠看到他的車子,只聽到車子的聲音,牠就知道說,他來了。
(時任)屏東科技大學動物保護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添喜,從102年開始和政府合作綠鬣蜥的移除試驗,獵捕綠鬣蜥,就成了他教學和研究之外的重要工作。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學術研究單位,一個可以做的,就(是)幫忙做監測,那當然前面我們可以,把牠一些生態習性,把一些分布地點,那把它弄清楚,那接下來,應該就是地方政府,要接手,要介入,那另外當然,還有包含中央政府,要有一個很明確的一個行動計畫,當然要搞清楚,你是要去控制牠,還是要把牠移除牠。
看到了嗎?河堤對岸的綠鬣蜥發現我們了,正晃動著喉垂向我們展示領域,老師轉身說,太囂張了,我們去抓牠。
說時遲那時快,牠一下好像察覺了我們的動機,瞬間加速的消失在草叢中。
行動敏捷,有尖尖的利爪便於爬樹、能游泳、憋氣,繁殖力極強,加上氣候適宜,又沒有天敵,牠一下子就成了在南臺灣的強勢入侵物種。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牠在原產地,牠是屬於樹棲,而且森林性的,大概都是在熱帶的溪流,或是大湖旁邊的樹林上面,如果牠受到干擾的話,牠就直接跳到水裡面,游泳能力很強,另外就是牠可以憋氣幾十分鐘。
陳老師說,要移除牠不是單一縣市,或是任何一個研究團隊有辦法解決的,因為這牽涉到管理和買賣。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其實現在綠鬣蜥的問題喔,牠還是,最主要是管理,就像政府老是喜歡說源頭管理,那源頭管理它有兩個,一個是輸入,那另外一個就是,不要讓這些動物去流動。
[萬丹鄉民107‧01]
之前是在潮州,對,那邊有抓到,給我們的啦,是潮州那個地方,送給我們的,(送給你們),對,就有跑出去了啊,因為我們沒有弄好,牠又跑出去了,沒有關好牠。
綠鬣蜥會在野外暴增,說穿了還是老問題,人類的棄養,而政府的開放進口更是雪上加霜。
[時任屏東縣農業處副處長 鄭永裕107‧01]
一般民眾飼養,當寵物飼養,大了,比較大隻,因為牠會長得很大隻,1公尺,1公尺半以上左右,牠會,重量也可以到4、5公斤,看起來很大隻,會怕啊,就放掉了。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我們如果去查那個,華盛頓公約貿易資料庫,從世界各國,2004年,輸入到臺灣超過2萬3千隻,你大概可以想像2萬3千隻怎麼一回事,市場需求可能只有幾百隻跟幾千隻,差不多在2010、2011左右,所以正式開放進口大概不到十年,其實在野外就開始有那個野化族群被發現。
這是他們抓到這個,然後他們要去賣的時候,牠尾巴斷掉,人家不要,所以就會把牠丟掉。
當供過於求,或是賣相不佳時,綠鬣蜥失去了市場價值,便會從寵物到棄養,而後變成外來入侵物種,到最後族群擴散,就難以收拾了。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很多入侵種,牠一隻沒有辦法建立繁殖族群,那常常是在某個地點,牠同時要很多隻,他們不會把牠帶回牠原來那個抓的地點,就是回來的時候,上高速公路之前,那過橋之前,就把牠丟了,那丟了數量常常都不是一隻,所以這樣的點,牠很快就會建立起繁殖族群。
入秋之後,成年的綠鬣蜥開始向繁殖場移動,為來年的繁殖季節做準備。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這個季節,大概,從秋天一直到明年的一月,是牠們求偶交配的季節,那牠們會選擇比較特定的地點,那個一般我們叫做求偶展示場,那是優勢的公的牠會先過來,就是那個橘紅色的,牠會過來以後就會占據最好、最明顯的點,在那邊就是搖頭晃腦的,其它母的,就會聚集,再過來,來交配,當然有其它的公的也會過來。
而此時也正是移除綠鬣蜥成體最好的時機。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所以有時候我們移除,大概,譬如說這個季節,只要能夠掌握這樣一個點,那持續的去把大隻的移走,那另外就接下來,到差不多3到5月,尤其差不多3、4月的時候,是牠們的產卵季,那產卵季,一樣牠們,除了求偶展示場,牠們忠誠度很高,都會載滿固定地方,那另外就產卵的點,牠們也都還滿固定的,所以我們大概只要能夠掌握這樣的點,在這個季節,密集的去把那些繁殖的成體把牠移走,這樣是最有效率的啦。
但陳老師無奈的說,經過這麼多年的移除,掌握了移除的時間和地點,卻不見政府單位積極投入時間、經費和人力接手。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很多物種牠是進來的時候,我們有機會去控制牠,其實綠鬣蜥也一樣,現在我們要處理的可能幾千隻,還有機會。
[時任屏東縣農業處副處長 鄭永裕107‧01]
現在目前,比較沒有一個完整的這個計畫,或是經費在執行,所以我們目前,當然林務局它現在目前也有在準備,也有開會在做這些事情,看看怎麼下去防治,或是移除這些外來的這個綠鬣蜥,動物的部分。
如何防治或是移除仍在規畫中,族群的擴散卻是不等人的。水性極好的綠鬣蜥,經常會順水而行,目前在臺南、嘉義、雲林到臺中也都開始陸續出現。
[時任屏科大野保研究所 助理教授 陳添喜107‧01]
因為臺灣那個山區水溫都很低,所以基本上綠鬣蜥不太愛那個,像臺灣山區那種環境,所以牠入侵大概都在平地,都在農墾的那種環境,牠就,但是牠就會順著像臺灣平原,很多那個灌溉系統,還有那個溪流的系統,然後不斷的擴散。
但是我們現在(107年)卻還沒有專門的法條,來控管這些外來的強勢物種。
這真的很誇張。
在屏東大街上自在遊蕩。
[民眾]
萬年溪旁邊有啊,不時就看到,繁殖力太強了,沒辦法。
[民眾]
散步的話,1個水溝、1個橋都有1隻,都很大隻。
在高雄一間幼稚園旁的大樹上曬太陽。
[目擊家長]
幼幼班老師先發現的,對,我剛好帶小朋友來這邊玩,她就說那邊有綠鬣蜥。
[高雄市農業局主任祕書 梁銘憲112‧05]
最近正好是適合綠鬣蜥繁殖的季節,所以我們連續在5月24、25號,連續兩天出動針對熱點來進行巡查,一共捕捉了74隻大大小小的綠鬣蜥。
原本大多出現在南部縣市的綠鬣蜥,如今足跡一路向北,氾濫成災,造成農民損失。
[雲林農民]
會吃水果、吃菜,我們種的菜都會吃。困擾啊,你看旁邊所種的玉米,都被吃掉兩排了,你去看就看到。
綠鬣蜥行蹤一路向北,不僅雲林,就連在臺中市區的中興大學,也看到牠們出沒。
[民眾]
都在那一帶,會跑到樹上去,你追牠,牠就跑到上去了。
[民眾]
我是覺得臺灣的生態會受影響,整個以後會付出更大代價。
根據資料顯示屏東縣、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雲林縣、南投、彰化縣、臺中市及臺東縣,在這十個縣市,都已有綠鬣蜥建立野外族群。此外在苗栗縣、雙北市、宜蘭縣也有零星通報,牠甚至離開臺灣本島去到小琉球。
[聲音來源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 陳添喜]
那只要一下大雨牠就會跑到海裡面,透過海路擴散。
根據農業部統計,估計全臺將近20萬隻綠鬣蜥,自2019年移除至今,6年來共移除19萬隻綠鬣蜥,但牠的數量仍繼續攀升,為了不讓綠鬣蜥擴大,中央與地方政府聯手,將依牠的習性擬定有效的策略,採用正確的方法與適切的工具,培訓專業捕捉人才,要將綠鬣蜥移除清零。
[雲林縣口湖鄉長 李飛龍]
要面臨這麼大的不確定的因素,這對我們雲林縣的未來,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移除12萬隻綠鬣蜥是林保署114年的預定目標,但其實綠鬣蜥會全臺亂竄,都是人為造成的,而最後衍生的農業經濟損失和生態危機,這些苦果卻是以犧牲綠鬣蜥的生命來解決,但要真正杜絕這些亂象、危害,就得從人類先學會尊重生命開始做起,否則就算綠鬣蜥移除了,外來物種入侵臺灣的問題將會永無止盡。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