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市是苗栗縣人口數最多的城市,居民約九成是客家人,不過在這個客家地區,卻有一個河洛聚落--蘆竹湳,因為居民長期和客家人生活在一塊兒,不少老一輩的居民都會聽、會說客語。蘆竹湳擁有53座三合院,在北台灣會有這麼多三合院,要追溯到1968年,這裡被劃進頭份工業區,老屋不能隨意改建,因此時空在此彷彿凍結。十幾年前,不捨傳統之美消逝的在地區民組成「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著手修繕老屋、調查文史,近年還發展社區導覽、一日遊及各種節慶活動,要讓老屋的美被更多人看見,在歷經多年努力後,近來也有青年返鄉發揮所長,進駐老屋開店,讓蘆竹湳呈現更多元面貌。
冬日暖陽下,田裡的土窯已燒得火紅,從窯頂打開一個洞,把準備好的食材放進去,接著把泥土緊密覆蓋在上頭,好讓熱氣慢慢悶熟裡面的食材,這早期農村秋收後農閒時期常見的(火隺)<需造字>窯活動,不少都市孩子幾乎都不曾體驗過。
你要讓它會轉會動這樣,會往前進這樣子。
三合院禾埕的古早童玩區,也讓平時打電動的孩子們,有了全新體驗,不管是滾鐵圈、或是打陀螺、甚至是丟沙包,對他們來說,樣樣都新奇無比。
[遊客]
你們剛進來以後玩了什麼?沙包,沙包怎麼樣,丟數字,然後進去,還有玩什麼,陀螺,還有勒,還有玩什麼,你覺得最好玩的,套圈圈,套圈圈,網子,喔,有一個繩編的床,大人也可以進去,(你們以前有玩過嗎)?沒有。還要再來嗎,要。
意外來到頭份市蘆竹湳聚落的親子檔,對這裡仍擁有純樸的農村樣貌,感到驚喜連連,玩得流連忘返。
[遊客
陳小姐]
這個地方整個地方其實它是比較傳統跟復古的,它的範圍又很大,那因為它有包含農村的東西和古代的文化上面,還有一些新的一些文創,所以我們其實覺得意外收穫,可以在這邊滿久的這樣子。
也有家族旅遊,特地選定來此用餐的遊客,對蘆竹湳聚落讚譽有加。
[遊客
賴小姐]
我覺得這裡很漂亮,很傳統,但是又不會很老舊,就是它都有在維護,然後有加新的東西,又不至於破壞到這裡的古樸風情。
蘆竹湳聚落裡擁有北台灣最大的三合院聚落群,多達53座三合院,保留下這麼多完整三合院的原因,要追溯到1968年,蘆竹湳社區被劃入為頭份工業區,引進石化工業,房屋不得改建,因此,時光彷彿在蘆竹湳凍結,自此人口逐漸外移、老屋衰敗凋零。2007年,有一群熱愛家鄉的居民,發起文化保存行動,創辦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時任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總幹事
陳世政2009.12.3]
我們就想說看怎樣有辦法把這些三合院保存下來,可以給年輕人以後來這邊看以前的人生活的情況,所以我們就一直想說要做保存的工作。
[2009.12.3]
當時他們一點一滴收集蘆竹湳的族譜、調查老屋資料,為聚落保存的工作打基礎,而這過程中,居民也回憶起過去生活的景況。
[時任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成員
許金輝2009.12.3]
那個(以前的廁所)上大號,咚,會浮上來的。這一個區塊,再來三分之二的區塊是以前養豬的。養豬的地方跟我們上大號的地方是連在一起的。
[2009.12.3]
這是之後才做起來的廚房。
[2009.12.3]
受到協會成員感召,當時陳水金老先生決定自掏腰包,整修老家,《客家新聞雜誌》團隊2009年也記錄下這段整修工程的情況。
[頭份蘆竹湳居民
陳水金2009.12.3]
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以前的人怎樣樸實,以前的人怎樣勤儉持家,所以我現在要做一個留念,我想說弄好以後,每年一次我就要召集所有子孫一起,然後我來講故事,阿公講古給子孫聽,希望這樣做,我相信我們的蘆竹里可以讓大家跟進,要一起來。
如今陳水金往生了,但他主導整修的老宅,卻成為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的據點「古厝風情館」,更是外界認識蘆竹湳聚落的窗口。
那你們知道老房子的建築形式有幾種方式?誰知道?一種嗎?只有一種嗎?三合院、四合院,就這四種喔。
這天海口國小班遊,選擇來蘆竹湳聚落一日遊,要深度認識在地的歷史文化。
對這個花紋有沒有。這叫對花,對花的木頭一定要夠粗。
重新整修過的林家老宅,如今是藝文空間,導覽員仔細說明修復使用何種建材,小朋友頻頻好奇伸出手摸呀摸。
好 來,我們來看這個,這泥磚裡面有摻了三樣東西,牛大便,一樣,還有兩樣,泥土,泥土本來就有啦,水,石頭,不是,我跟你們說,這泥巴裡面還摻了三樣東西,一個就是稻草、再來就是稻殼,對,第三樣就是牛大便。
導覽員和孩子們,你問我答,好不熱鬧,認識在地歷史文化,一點兒也不枯燥乏味。
[海口國小 老師
陳玉如]
我想要帶孩子來知道,家裡附近就有這麼具有保存意義和教育意義(的聚落),讓他們知道整個歷史的傳承,結果他們今天來,說歷史課都有上耶,對,我想要讓他們親身去體驗,把課本的東西轉換成實際可以體驗的,真巧。
這邊就是我們的百年雜貨店。打聲招呼,奶奶好。奶奶好。
社區裡還有間百年老雜貨店,是蘆竹湳社區裡最早的雜貨店,擺設陳列散發濃濃古早味,在大賣場不發達的年代,這裡可是蘆竹湳居民採買生活物品的重要店家。孩子們一進去雜貨店,興奮地不得了,就連老師也勾起兒時回憶。
[海口國小 老師
陳玉如]
我小時候家裡就是開這種,像這樣子的雜貨店,我就是要顧攤、顧店的,孩子他們進去便利商店,歡迎光臨,跟那個完全是不一樣,我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接觸到這種非常原始的店啊。
[導覽員
耿家倫]
這裡景點差不多有20個,我們差不多會介紹幾個重點,差不多就是這個雜貨店、土角厝,還有那個林家老宅,還有一個展間,還有1739開庄古厝,這幾個景點是重點。就認識一些我們整理過的東西,還有古時候留下來的一些老屋。
導覽活動帶來人潮,也帶來商機,雜貨店老闆伸出雙臂大肆歡迎。
[蘆竹湳聚落雜貨店
江老闆]
這樣比較熱鬧啊,差很多啊,現在人丁稀少啊,來來往往,老人家看了也比較高興,現在年輕人都搬出去,都剩下一些老弱殘兵啊,庄裡也沒有什麼人。
協會頭幾年一步一腳印調查村庄文史資料,接續又逐步修復老屋,這幾年則開始用活動活絡聚落生機,提到聚落活動,不能不提到「好采頭藝術祭」。協會不僅找回社區元宵節提蘿蔔燈的傳統活動,還將藝術帶入村庄,接著擴大對外舉辦,為蘆竹湳社區打響名號。
在通天宮這條路487巷進來這條路,我先跟大家講,我們在中路上面,我們今年要辦什麼活動在這個上面。
目前協會正如火如荼籌備2020年好采頭藝術祭,新任總幹事許書凡透過社區鄉親共餐的機會,事先向鄉親們解說活動內容,就怕觀光客來了,會對居民帶來困擾。
[蘆竹里居民
楊女士]
很歡喜啊,庄裡辦得這麼好,大家都很歡喜。會有外面的觀光客進來,會吵到你們嗎?不會不會,這觀光區不會吵到我們。
[蘆竹里居民
游女士]
這大部分年輕人都搬出去,剩下老人家,老人家很愛很歡喜(有活動),很喜歡人家來聊天。
[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總幹事
許書凡]
與其你一直去跟別人說,欸,我們要幹嘛,我們做了多少事情,我們將來要怎樣怎樣,我覺得都不是那麼重要,我覺得就是用行動去證明啦,因為我覺得你說再多,還不如直接做,那做了,我覺得人家就會看,像現在又進入活動的籌備期了,我們就很常會去社區裡面走,一走就是可能現在開始到活動開始喔,我們可能村庄大概要繞個四、五十次吧,對呀,我覺得這些互動過程當中,對我而言就是一種肯定,對我而言就是一種覺得他們有在認同我們做這些事情。
協會裡也開始出現年輕面孔,今年接下協會總幹事的許書凡,就是協會元老許金輝的女兒,父女共同為保存聚落文化努力,在地方上傳為美事,不過,兩代人共事,卻不免發生小小爭執與摩擦。
[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總幹事
許書凡]
我們就會往往為了要溝通說,我們要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去花很多的時間去跟他解釋,會跟我爸發生爭執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希望大家事情都要做第二次,對呀,因為很辛苦,就大太陽底下,然後就做一次就好了,然後還要做第二次,那為什麼這樣子,可以一次做好的事情幹嘛不一次做好,要做兩次?
[古厝風情館 館長
許金輝]
剛開始跟我女兒也是,像那個刺球一樣這樣刺來刺去的,因為他有些想法跟我們的做法,我們算比較傳統比較保守,他們的想法就是說一些亮點出來,要有一些文青感,他們就是喜歡這樣,弄一些歪七扭八的這樣子,然後慢慢去跟他們磨合,發現說,奇怪他們年輕的想法好像比較配合現代大眾化的口味。
協會前總幹事陳世政的兒子陳杰蔚,也回到家鄉蘆竹湳,利用家中老屋,開起手作工作室。
捏的時候要捏的比較均勻,它燒的時候才比較不會裂掉或是爆開來。
陳杰蔚帶著客人一步一步慢慢捏出陶杯,甚至耐心陪伴小小客人捏出作品。看著父親十幾年來,努力在社區延續聚落傳統,陳杰蔚點滴在心頭,更清楚知道年輕人該再做些什麼,從傳統中延伸出新活力。
[手作工作室負責人
陳杰蔚]
其實,(父執輩)他們保存的話,其實都是在做一些比較硬體的部分,那其實很缺的就是,人來到這邊的時候,他不知道這邊有什麼樣的故事跟價值,其實是需要透過人去,去讓人之間的互動去把這個故事去傳達下去。就是想說,回來這邊,然後剛好有這樣的空間,家裡的空間,然後把它整理出來,做一個工作室,然後等於是說,青年回來這裡把這裡的那個環境一起做起來這樣。
[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理事
陳世政]
我們這邊就是一些傳統的工法、傳統的技藝,這邊的人都還有,那因為我們現在的話想要做一些,就是說開一些課程來講的話,現在比較少的就是AI這一塊,那剛好我兒子的話他就是對雷射雕刻、對這個一些電腦這方面的話,剛好他有這方面的,年輕人剛好有這方面的技術,所以就想說他回來的話,可以助我這一臂之力。就是說他回來的話,我們這邊少了這一塊的,他能夠來補足。
那把咖啡下下去,輕勻的做攪拌。
正在沖咖啡的卜柏誠,是頭份孩子,因為愛上蘆竹湳聚落的氛圍,便找了間老屋開店,賣咖啡、茶和陶瓷。
[咖啡館主人
卜柏誠(客籍)]
這個地方很有氛圍,很有味道,然後我覺得在地這些老建築物,就跟陶瓷一樣,它有一股老的味道,我覺得老的味道就是要結合一些新的生命力,然後就像陶瓷一樣,不單是那種老一代的那種思想,在我們店裡可以看到更多創新的東西。
然後這種釉稱為粉彩,就是彩妝土。
而且特別的是,咖啡館計費方式不計杯,而是以人頭計費,要讓客人能夠輕鬆舒適地逛聚落,同時有機會對咖啡風味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咖啡館主人
卜柏誠(客籍)]
我們這裡消費的方式就是說我們不採杯數,不像一般的咖啡店,我們採杯數去計價,我們採的是算人頭的,一個人我們收費就是200元,我們會提供你兩種不同品種的咖啡,讓你去做品嚐做了解,發現咖啡不單只有苦的味道、或澀的味道,或是酸的味道,就是各個風味他可以去品嚐到。
[遊客
曾先生]
從小在台北長大,就會覺得來這邊之後,有小時候那種純樸的感覺,畢竟因為北部現在都市發展的關係,所以已經找不到那種最純樸單純的感覺,來這邊走就覺得這裡的人都很善良,然後又覺得親切,因為上次有來過一次,覺得很舒服,一直想來第二次。
廖景慧則是整修姑丈的老屋來開店,兩夫妻同心為老屋加入創意,裝點出溫馨又懷舊的氣氛,希望吸引遊客停下腳步,進老屋享受餐點美味。
[老屋餐飲業者
廖景慧]
我剛開始來的時候,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村庄的感覺,除了這個地方二、三十年沒人住,需要整理,因為這個地方穿堂弄巷,巷子裡小小的,真的就像人家走進五十年代的那種地方,台灣現在這樣的地方,又保留得那麼好的地方,實在真的不多,當然真的希望這個地方,會因為我們比較年輕的人,來為這邊注入新的創意,它真的可以慢慢慢慢的做起來,讓越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真的很美。
歷經十多年努力,蘆竹湳聚落的變化,顯而易見,從基礎田調、硬體修復,到為遊客設計一日遊、青年進駐老屋,蘆竹湳不僅延續傳統文化,更展現滿滿活力,但光談文化,肚子吃不飽也不行,只是文化保存與商業發展,兩者間該如何取得平衡呢?
[古厝風情館 館長
許金輝]
我的終極目標就是松山文創,能夠把這個老房子一戶一戶整理得乾乾淨淨,整理得有樣子,年輕人這樣一塊一塊把他挖進來,然後把社區的店一家一家的開。我們將來以後可能陸陸續續會做紅龜粿、艾粄、紅龜粄,人家那個發粿、菜頭粿,每一家店,我們都會幫他去,你這一家主人、屋主想要賣什麼賣什麼,你不懂,我們就會支援你。
[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總幹事
許書凡]
所以我其實還是滿,滿不想要很快很商業啦,對,所以我們變成是反過來,那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賺錢,然後去養活我們自己,所以在這個兩者之間要取得一個平衡,我覺得是我們目前面臨到最大的難題,因為我又不想讓它太商業呀,可是你不商業你就不能賺錢呀,對,所以就是變成說要慢慢在這兩者之間去找到一個平衡。
[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 理事
陳世政]
像這個村庄要有辦法把它保留下來來說,年輕人要肯回來這裡,絕對要有它的商機在這裡,不過我們又很怕說太多商機,一下子整個村庄變調了,又變成,不是我們當初想要把這個村庄保留下來(的初衷),所以當然心裡就是很矛盾啦,沒商機年輕人又不會回來,太多商機又會整個把這裡的氛圍改變,所以說當然你要問我說,有沒有會有什麼擔憂的話,其實我真的是相當擔憂這方面,保存跟商業模式的模式的話,兩個都一直在衝突。
充滿韻味的老屋聚落群上頭,突兀地矗立著吐出白煙的大煙囪,卻無礙於聚落居民對蘆竹湳的愛,他們花了十幾年時間,奮力復興聚落文化,留存純樸風情,未來,更要保住不過度商業開發的底線,守護北台灣這座三合院聚落群。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戴志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