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肆虐全球的疫情,有一群專業人士築起了穩固的防疫城牆,守護著全台灣,在這場防疫大作戰中,驕傲的客家身影一刻也沒缺席。


 

 

面對肆虐全球的疫情,有一群專業人士築起了穩固的防疫城牆,守護著全台灣。在這場防疫大作戰中,驕傲的客家身影一刻也沒缺席。
    
那今天,有一個新的確診案例。
    
今天我們宣布有新增了兩例。
    
由我來負責處理,有關鑽石公主號,我們相關國人回台的一些事宜…
    
問完一題再一題,二○二○年初開始,全台各個角落,都瀰漫著緊張嚴肅的氣氛,時時刻刻都有無數的疑問,追著指揮中心。
    
(從羽田機場起飛的時間),其實我剛剛沒有算在裡頭,我說的純粹是空服員的部分。
    
本土案例更少,我們當然會解除這樣的情況。

[記者
許儷齡]
指揮中心從一月廿一日成立開始,一直到六月初,每天都召開記者會,向各界說明最新的疫情,接著到了七月初,到七月二日這天,在這總共一百六十五個日子裡,這期間總共開了一百七十三場的記者會,在這群防疫專業人士中,也有客家人。
    
鑽石公主號已經有五百多位的,確診的案例,所以它是屬於一個非常高風險的一個特定的環境。

衛福部政務次長何啟功,也是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的組長,疫情期間,除了原本繁重的公務以外,他還必須參與記者會,立法院會期間,更得前往國會備詢,這大半年來,幾乎都在跟時間賽跑。

[衛福部次長
何啟功]
每天都要開會,所以我們說一個指揮中心開記者會,僅看到四、五人在那裡開會,背後實則有兩、三百人在做準備的工作。

抗疫如今進入下半場,回顧這些日子,每一天都很緊繃,任何一個突發事件,都讓指揮中心憂心,出現防疫破口。

[衛福部次長
何啟功]
很緊張的時候第一要說到,高雄的舞廳的事件,聽到我們就很擔心會不會傳染開來,結果最後沒有,第二是那個台北那個,酒店的公關的那次事情,第三是那個敦睦艦隊,磐石艦。

防疫團隊連續不停地工作,沒休假,何啟功也有好長一段時間,沒看到家人了。

[衛福部次長
何啟功]
有一次剛好出差,要去台南,搭高鐵時看到美麗的田,看到山,有種小時候要去遠足的感覺,很久沒出來了,每天都在宿舍、在指揮中心,因為我住高雄,差不多五個月來,才回去一次而已。

[二○○三年資料畫面]
十七年前SARS突然侵台,讓台灣學習、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當年何啟功,就因為擔任行政院SARS防治委員會南區工作小組召集人,帶領高高屏地區挺過風暴,獲頒「行政院抗SARS有功人員」。

[衛福部次長
何啟功]
那個時候大家都會怕,當時我獲得那個獎,名為不怕自己會如何受傷,來做防疫工作的獎,那時我跟太太就說,妳要把小孩照顧好,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遭傳染。

謹記十七年前的教訓,反省、準備,這回才能正面迎向全新的疫戰。

[衛福部次長
何啟功]
十七年前的SARS,後來我們就開始,傳染病的防治法,有做了一個修改,讓未來遇到事件時比較有法源,第二是說,從十七年前到現在,我們所有的醫院,還有所有的感染病的防治網路,有準備好,這麼講啦,我們準備了十七年,十七年後等它來,我們就不用怕。

何啟功欣慰地說,有賴全民努力,這回才能守住疫情,台灣無論是入境管制、口罩實名制等許多防疫措施,都算走在世界前頭。而另一位,同樣站在「抗煞」第一線的,還有這一位~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的召集人張上淳。

非常多人大家共同努力,所以在我們的疫情控制,那跟其他主要國家的確診率來比較的話,我們是離人家越來越遠。

國內大解禁前,每週六的記者會上,是張上淳固定的說明時間,他總是穩重地走到螢幕旁,拿出指揮棒,化身「張教授」,開始解析疫情。個性沉穩、講話不疾不徐的他,當聽到自己的例行說明,成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所說的「張教授時間」,自己都笑出來了。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
(你每次上去都會說),(我是奉部長),(你每次都會講這句),(我們談談「張老師時間」),好,確實是開始,就,每次記者會都,媒體都會問一些,不管病人的病情,那這個疾病的特色等等的問題很多,所以確實也是有一次部長就是說,大家媒體對這個,有這麼多的問題,那我們是不是請張教授就,固定一個時間跟大家,做報告說明好了。
    
陳時中曾大力稱讚專家小組,就像是指揮中心「最棒的大腦」。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
學校醫學院就擔任行政工作,本來就,通常都很晚回去,現在當然會更晚,因為多了一份義工的工作。

除了口中說的這份「義工」,同時張上淳也是台大副校長以及感染科權威,身兼多職忙碌萬分,這一天,他難得在鏡頭前,暢談自己與客家。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
在台大擔任醫生,本來就非常忙碌,要看病人,要教書,又要做研究,就會用去非常多時間,(有人說客家精神,就是硬頸堅持),對,大家都認為客家人,比較吃苦耐勞,那,很辛苦的工作,大概都默默堅持去做,那所以這個堅持,或是,每天很辛苦當中,還是,還是很努力地去做,或許也是客家人的,遺傳到的個性。

來自新竹湖口的張家,上至張上淳的父親,到太太、兒子,還有親戚,許多人都從醫,可謂「醫師世家」。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
考大學以前,祖父就說去考醫師,我就去考醫師,我爸爸也是醫師,看爸爸擔任醫師很好,可以幫忙很多病人,我就想那好,也去考醫師。

懷抱著使命步入杏林,走過二○○三年的SARS,二○○九年H1N1疫情襲捲那年,張上淳接下衛生署副署長一職,二○二○年,又義無反顧再接下新的重擔。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
一月初的時候,疾管署的周志浩署長打電話給我,那請我參加這個所謂專家諮詢小組,那後來就請我擔任專家諮詢小組的召集人,所以是以一個專家,從旁邊幫忙的角色,去幫忙國家做這一次的,疫情的疫戰。

回顧這十七年,他為台灣打了三場大疫戰。新興傳染病不斷出現,對張上淳來說,是莫大的任務與挑戰。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張上淳]
包括SARS那時候,我們自己受到的傷害,那這一次的武漢肺炎,全球那麼多國家造成那麼大的傷害,這些當然都是感染科醫師,可以幫忙國家社會做的,重要的工作或重要貢獻,所以有這樣的機會參與,我當然是,一方面也很高興自己有這樣的機會,那二方面當然也非常感謝,很多人讓我有機會,或者讓我有這樣的能力,可以去做這些事情。

張上淳是新竹湖口人,而何啟功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署長彭富源,兩個人則是關西客家人。二月疫情蔓延時,遇上開學在即,那時有關校園防疫、停班課規範等等,全都由彭富源負責說明。

[教育部國教署長
彭富源]
我們所有的學校,會持續接手,就教室的門把、桌椅,或是有關,開關的部分,等等場域,或是設施設備,進行清潔與消毒。

大眾建立起穩固的防疫觀念,除了指揮中心每天不間斷地開記者會之外,各電視台也不斷播放「防疫大作戰」短片,防疫醫師輪番上陣,當然少不了還要有各種語言版本。

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
何啟功]
大家好,我是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的組長何啟功,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經蔓延全世界,為了降低我們社區的感染風險,請大家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

何啟功是目前唯一一位,錄製客語版「防疫大作戰」宣導影片的官員,這幕後推手,是當時的行政院發言人 Kolas Yotaka。

[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講客語很重要,你遇到武漢肺炎,要怎麼辦,洗手啦,怎麼使用乾洗手啦,酒精啦,這些全部都很重要,所以呢,我們就很認真,去找會講客語的醫生,這可不是很容易找呢,有的人會講(客語),不過他可能不是那麼善於面對媒體,所以我就想到,啊!衛福部的次長何啟功次長。

以流利的客語宣導防疫觀念,在這段影片的背後,當時光是為了搞清楚「口罩」怎麼念,何啟功可是傷透腦筋。

[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我知道他(何啟功)會講客語,而且他不只會講客語,他會講海陸、海豐,還會講四縣,所以我們講說,哇!找他這個一箭雙鵰,他可以錄不同的版本,很方便,我們也可以服務客家的朋友。

[衛福部次長
何啟功]
本來我那天要錄四縣跟海陸的,結果錄客家話的搞了一小時,國語的十五分鐘,講河洛語的二十分鐘,講客家話的,我錄了一小時。

短短一分鐘影片,要錄成客語版,只要「錄過的」,都說是大挑戰。

哈囉大家好,今天洗手了嗎?我是江坤俊醫生,我們常見的洗手方法有兩種,肥皂洗手,酒精乾洗手。

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受邀錄製華語、河洛和客語三個版本的防疫影片,開錄前一天,他還趕緊打電話,向家人討救兵。

[敏盛醫院副院長
江坤俊]
「乾洗手」有人這樣講的嗎,對啊,還有那個「濕洗手」我不知道,「濕洗手」我爸就直接講「肥皂洗手」,一剎那聽到的時候,我是覺得說,我那時候就是一股熱血湧上來,我就是想說,哇!我爸媽都是客家人,其實我這輩子也沒有對客家文化,做過什麼貢獻,我對客家文化就沒有很了解,我也沒有很了解,所以就想說這個事情我一定要做,他們又跟我講說我要錄三個版本,那我覺得,當場就覺得很光榮,因為我想說,我是台灣第一個,錄三個版本的。

江坤俊是桃園客家人,平常看診偶爾會遇到病患講客語,用客語問候,瞬間拉近了醫病距離。

[敏盛醫院副院長
江坤俊]
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人,防疫大家宣導得這麼厲害,可是還沒有在客家的那個鄉親裡面宣導的時候,我覺得這一個,讓我覺得,我至少在,第一個在客家人裡面做出了一些事情,讓客家人知道說,我們這個防疫的那個重要性。

那時大家的心中的唯一信念,就是要挺過去!醫護人員全部動起來,這段期間的辛苦,實在不是外人可以體會。

[敏盛醫院副院長
江坤俊]
我更不敢回我爸媽家,他們都年紀都大了,大家都知道老年人得到很危險,我根本不敢回去,所以我那時候我就,每次我就一個人就默默的,在這個地方,就這樣上班下班、上班下班、上班下班,我沒有發燒,我沒有什麼不舒服,可是我就是不敢回去,我就是很怕我身上帶了什麼病毒,我沒有洗乾淨就那個,就真的是這樣啊,不過我真的覺得,其實有這種心情的不是只有我而已,很多醫護人員都是這樣。

面對艱鉅的防疫作戰,每個角色都是關鍵。這些來自各地的客家戰將,一同在這場仗中,為台灣扛起重任,堅守住崗位。

採訪/撰稿 許儷齡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