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要為您介紹的在地人物,是南投水里車埕休閒農業區總幹事胡友誠。他國中畢業後就北上學修車,後來因為家裡長輩需要人照顧,毅然回鄉,種蘭花至今三十年了。後來休閒觀光產業崛起,他認為自己的家鄉水里,有鐵道、木業、電廠等等豐富的文化底蘊,是發展觀光再好不過的資源了,於是開始帶領社區朝向休閒產業發展,也帶著遊客做深度旅遊,認識自己家鄉的美麗故事。[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我們國蘭就是半垂葉的葉子,剛中帶柔的感覺,你看它很軟,可是很有精神。

一講到蘭花,話匣子就開了,種蘭花三十年了的胡友誠,對蘭花可是瞭若指掌。

<葉子很多種喔,我們在欣賞,有的看嵌金線(「出藝」)的,你看像這個種一種,它自己會長出這個金線,嵌金線,我們以前講金線蘭>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這是最新的品種,它的葉子像國蘭一樣,葉子長的,我們一般,看到的拖鞋蘭都是這種短葉的,它這是長葉的,葉子很長,它的序花性,它可以開到幾十朵的花。

占地兩分多的蘭花園,種了一萬多盆蘭花,品種超過一百種,胡友誠從小就愛蘭,把興趣當工作,是件幸福的事。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小學啦,一直到國中那時候,常常看到人家種蘭花,就覺得這蘭花很香,就常常去山上找蘭花,喔,以前山上蘭花很多,對,它和草一樣,一整片的,在樹林裡,一整片全部都是,都很大片,這樣拔得很高興啊。

<(這個是),有機質,肥料,花肥啦,對,現在要開花了,這磷肥要,磷鈣肥那些要高一些。>

蘭花屬於半日照,三、五天澆一次水就行,園裡滿滿的蘭花,都是胡友誠細心照顧的成果。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加花生殼,花生殼,對,加一起,和樹皮,對,和石頭,比較利於排水,它不可以種在土裡,種在土裡它這個半氣根性的,太溼,這泥土密度高,會悶著,它的根會爛掉。

56歲的胡友誠,國中畢業後就到北部學修車,因為家裡農事需要人接手、長輩也需要照顧,25歲那年,他回到水里,當時蘭花都外銷日本、韓國,價錢很好,於是他開始大量種植,但一開始缺乏經驗,買到受病毒感染的蘭花,近千盆全軍覆沒。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連那個剪刀一剪到,都是媒介,剪到一株(有病毒的),再去剪一萬株,那一萬株都感染了,(那不就虧了很多),那批種苗,觀音素心全部都賠掉,第一次種,賠了上百萬。

用時間、金錢換取經驗,隨著蘭花市場看俏,曾經一株蘭花叫價上百萬。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以前價錢好,物以稀為貴,在山上採到的,像是達摩蘭,它矮種的報歲蘭,大家就想說要種一株,他也要,他也要啊,價格一株幾百元,叫價到幾百萬。

隨著消費市場習慣改變,農民也得跟著調整才不會被淘汰,胡友誠不僅到農改場上課,不斷充實自己,為了結合地方休閒觀光產業的發展,48歲那年,還跑去念高中。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因為以前家裡比較苦,就讀到國中畢業就去外面學修車,修理車子,回來之後,為了要做這個導遊,導遊,導覽解說,這要經過國家考試啊,才有公信力,這個就有學歷的限制,後來才再去念書。

<那車埕第一個有鐵道文化,從民國初年,就是公元1912年,人力輕便車開始,那時候的鐵道,一直延伸到現在今天大家坐的小火車,歷經一百年了。>

車埕現在是集集支線最後一站,而在民國初年則是從彰化二水,經過車埕通到埔里,車埕因為腹地大,成為貨物集散中心,當時這裡一天有兩百台輕便車在這停留,而這也是「車埕」地名的由來。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這個埔里那邊出來早上都是推輕便車,要載些農產品出來,外面從二水進來的,就是載這個民生的物資,進來到車埕這裡,出來到車埕,剛好都差不多在這裡就中午了,第一,我們到了中午人要休息吃飯,再來東西要交換。

胡友誠說,一開始車埕全是來焗腦的客家人,後來有其他產業進駐,河洛人才陸陸續續進來,五十年前最繁盛的時期,水里還有「小台北」之稱。

<為什麼要鐵路運輸,因為木材都是很重,那要長途運輸,以前也沒有拖車啊,要靠火車,所以呢,它在48年,就把總公司遷到車埕來。>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我就一直想說,我們地方要發展起來,這個地方,有產業文化這麼好的地方,又有水庫、電廠,有火車站、鐵路文化木業這些,還有很多農產品,我就一直想說要發展觀光才對。

於是除了自己的蘭花事業,胡友城開始帶領一班解說員,一起投入休閒觀光的推廣,不僅居民經濟收入增加,社區環境變得更好,在和外地遊客的互動中,自己也獲得許多。

[車埕休閒農業區
總幹事 胡友誠]
我們為了要做服務業,常常,每年,可以說每一年都要辦教育訓練,我們的服務品質要怎麼去提升,讓大家這個知識有提高,和外面的人也有交流,有交流以後,對自己的知識也充實很多。

當過村長、鄉民代表,現在則是休閒農業區總幹事,身分不斷轉換,想為地方做些事的心情卻是一樣的,胡友誠希望,在自己和同伴的帶領下,讓更多人認識車埕的美,和車埕的故事。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