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經是樟腦王國,為什麼說「曾經」,因為三、四十年前,石化工業的興起,還有舶來品的衝擊,很多樟腦工廠紛紛關門大吉。現在專門在做樟腦的廠房,屈指可數。在台中縣東勢鎮有一樟腦世家,第四代的吳素萍不忍家族的樟腦事業就此中斷,用創新的方式,讓樟腦有新生命和新觀感,利用父親遵循傳統所製作的燻油,推出時下流行的手工肥皂。由於父女努力傳承跟創新,具有強烈客家意象的文化,今年還被客委會列為推薦店家。地上幾個用米糠堆成的小丘,同時慢慢在悶燒。一般人看了,或許會以為哪個農家在燒東西,不過明眼的老一輩,記憶可能會被拉回三、四十年前。這是快被遺忘的古老居家用品,燻油,製作的過程。為我們示範的他,現年七十一歲,也是樟腦世家第三代的吳能達。

<(這個要挖多深),這個可以埋住就可以了。>

在地上挖好適當大小的坑洞,接下來就是把陶瓷罐放入。

<這個泥土要塞緊,(旁邊也要),才會穩,(才不會搖來搖去),對。>

固定好罐子,就要倒入燻油的主原料之一,花生油。

<這個要我們台灣的花生油,才會香,進口的花生油不會香。>

在裝滿花生油的罐子上,加個透氣蓋子。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在另外的罐子裡放滿樟樹塊。

<要裝緊緊的,成分才會夠。油跟這個(樟樹塊)的比例,樟樹快要比較多,才會香。(樟樹)氣跑下去花生油裡,(用樟樹的氣就對了),用硬燻的,讓氣跑下去。>

裝滿花生油和樟樹塊的罐子,現在要做結合,媒介是黏土。

<印下去才會緊密,這樣子就不會倒了,慢慢的放下去,這樣就很好,外面再糊土,(再糊土),黏土把它糊的緊緊的,這個要弄得緊緊的,不然空氣跑進去會失敗,(樟樹塊)會變灰燼,所以這個要糊的很緊。>

看到這裡,不認識燻油的人也大概有了眉目。原來要利用加熱,讓上層的樟樹精華進入花生油,而燃料就是米糠。

<這個米糠不能一次放太多,差不多蓋滿就好了,就可以生火了。>

在這些米糠上面放些燒紅的木炭,過程中要不斷地加米糠,以維持溫度。

<(加這個米糠要加幾次),不一定,像燒玩了就要再加,一次不可以加太多,太多會熄滅,就這樣慢慢地,一點點一點點地加才會均勻。>

就連晚上也要不定時去顧火。米糠已經燒成灰燼,也是驗收的時候,不過還不能急。

<這個要撥開來,讓它快一點冷卻,現在不可以打開,播開來讓它冷就好,因為現在還很燙。現在那麼燙打開來會燒起來,(會燒起來),對,因為裡面沒有空氣。>

經過自然冷卻,燻油就要出爐了。
用湯匙一杓一杓舀出,經過濾網過濾,這個就是燻油。琥珀色又透光的花生油裡,早已因為熱原理,吸收了樟樹的精華。

<(樟樹)慢慢燻到最後變成木炭,這樣才叫做成功啦。>

繁雜的製作過程,令人大開眼界。據說這種燻油,可是農業社會的萬用油。

[樟腦世家第三代
吳能達]
嬰兒剛出生會汗疹,或是肚子會脹氣啦,擦一擦就很好。老年人像現在冬天到了,冬季癢,因為皮膚乾燥會癢,這個(燻油)最好。還有年輕人長頭皮屑,也很好用,因為乾的關係,這個是油性的,頭髮也不會分岔。

不過隨著醫藥的發達,現在這樣的燻油,已經變成老一輩的回憶。

[樟腦世家第三代
吳能達]
我想不是技術問題啦,大概是沒人要做啦,那麼繁瑣的工作,也沒有很好的利潤,我想大概沒人要做,不是不會做。

早已沒有市場競爭力的燻油,吳能達還是繼續在製造,原因是為了提供女兒,做手工肥皂的原料。

<油跟水(鹼水)的溫度要一樣。>

鹼水和有一定比例燻油的綜合油,加在一起,就是製作肥皂的主要過程。吳素萍的手工肥皂原料很多,主要都是天然路線,像現在這個顏色黃黃,要挫絲的是蜂臘。

這裡的肥皂還要加草藥粉。

<裡面有十幾種,到二十幾種的中藥。>

狹小的空間裡,母女兩合作無間,吳素萍加原料,媽媽負責攪拌。多樣原料加入後,為了增加美觀,還會把一些肥皂切成細條,放在肥皂裡。

<方便區分皂的種類,因為皂的種類有十幾種,放一點以方面是說增加造型,再來是增加滋潤,因為我裡面現在,芷草的燻油皂,放黃黃的部分,是酪梨的蛋蜜皂。>

經過二十四小時的凝結,就完成肥皂的初步工作。

剛完成的手工肥皂,還不能馬上使用,需要經過四十五天的皂化,才算大功告成。因此吳素萍會在肥皂上面,蓋上可以使用的日期章。

[樟腦世家第四代
吳素萍]
我們家本身就做樟腦,再來做燻油,我覺得這燻油是很好的東西。我就一直想說,要怎麼樣再來延伸 研發。樟腦也算是東勢,早期很重要的產業,我本來一直想說,東勢應該用樟腦,比如說我之前很想,做一個樟腦的展覽館在東勢,一直沒有地方,我就覺得這種產業,應該是要把它發揚光大,我們家也只有我,我們兄弟姊妹都有自己的工作,我就對這個有興趣。

或許是身上流著,對樟腦有傳承使命的血液。三十七歲的吳素萍,兩年前辭掉中醫診所助理的工作,決定回鄉做樟腦的相關產品。

[樟腦世家第四代
吳素萍]
那時候就一直想說這個燻油,因為這個味道,有些年輕人比較不能接受,他們覺得這個味道,煙燻味比較不喜歡,我就想說現在很流行手工香皂,就把這個燻油加入手工香皂裡面,一般年輕人可能比較能夠接受,所以就有去學,加上我之前有在中醫診所上班,我對草藥又有興趣,做把它做一個結合。

做手工肥皂畢竟是新的嘗試,因此吳素萍得從新學起。

[樟腦世家第四代
吳素萍]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其實做這個很多經驗啦,有些也不知道,第一次雖然老師教是教這樣,不過其實很多細節部分,老師沒有跟你講,做的時候才會知道,像我剛開始做的時候,第一次很高興有成功了,第二次又不一樣了,就是那品質掌握會感覺,就是很多細節的部分,其實也有很多挫折跟失敗都有。

憑著決心與毅力,吳素萍現在,已經開發出13種手工肥皂,除了是網路上的人氣商品,還有人慕名而來。

<(黑的那一塊),黑的是芷草的,這個(功效)是新陳代謝 黯沉,還是黑頭粉刺,這個就很有效,你可以聞看看,(我要買一塊黑的),(妳說這個要怎麼用),直接洗臉啊 洗澡都可以啊。>

[消費者
林素吟]
我先生皮膚比較不好,我是想跟我先生說,不然來這邊買肥皂,你回去洗你的皮膚,讓它好這樣子。

[消費者
黃敏忠]
它是家庭副業的,並不是說像那人家工廠,有那什麼化學藥劑這樣子,我是對它比較有信心。

顧客會那麼喜歡這裡的肥皂,無外乎是原料沒有化學成分。而這也是吳素萍,懂得如何開拓市場的要領。因為在她的觀念裡,天然的最好。

[樟腦世家第四代
吳素萍]
因為我本身是女孩子,比較知道女孩子需要什麼,比如說最怕黯沉啦,最怕黑斑啦 粉刺啦 青春痘,最怕的問題。

把樟樹枝修修剪剪,透過接著劑的黏貼,做手工肥皂的手,一樣可以變化出這些手工藝品。

[樟腦世家第四代
吳素萍]
有一次走在樟樹下,看到滿地的樟樹枝,我就想說這東西,應該可以拿來利用,自己就拿來剪一剪,做一做就變一個玩偶。灌輸民眾環保的觀念,雖然這是丟掉不要的樹枝,不過把它稍微裁切一下,也可以變成一個藝術品。

吳家從日據時代開始,就從事樟腦工作。傳到吳能達已經是第三代,黑白照片裡,紀錄著工作的辛苦和事業的輝煌。不過1967年,樟腦業開始自由買賣後,剛好碰上石化工業的興起,加上舶來品的衝擊,台灣的樟腦業開始式微。吳能達也從那時候,結束腦寮的工作。從前在山林間的記憶,現在只能在照片裡當下的片刻,開始搜尋,以及這些可以稱上是古董的腦丁牌。

[樟腦世家第三代
吳能達]
這個腦丁牌是以前,政府(日據時代)它在控制著,腦長向單位去申請,像什麼工作站這樣,出張所等於現在的(警)分局,這樣管理焗腦一個分局,去那邊申請,它才發這塊給你。腦丁要有這些,等於是他的工作證,人家說腦丁牌就是這個,要有這塊牌才可以去工作。

談起樟腦的過往,吳能達有驕傲也有落寞,所幸女兒有心傳承,樟腦世家繼續在東勢這個山城,燃燒希望。沒有寬闊的廠房,只有用心與努力,沒有新穎的設備,只有研發與創新。家庭式手工業,一樣可以創造一片天。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