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金山鄉,擁有美麗的海景 山景,古樸的老街,以及美味的特產,是北台灣的觀光勝地之一。而這個位處北海岸的鄉鎮,一般人通常不會和「客家」有所聯想。事實上,早在兩、三百年前,就有客家先民來此開墾。像中角地區的黃家,還有頂角一帶的簡家。另外現在在金山,也能找到新的客家移民。他們因為工作或是婚姻在金山落腳,也早已融入當地的生活。帶您尋找金山的客家歷史,和客家新移民的打拚故事。金山鄉,位於台灣東北角,舊名「金包里」,是取自凱達格蘭族的譯音,光復後則改名為金山鄉。由於背山面海的緣故,大屯山麓的田園風光,和蔚藍的大海,都可以在金山同時感受到。再加上約一公里長的老街上,閩南式的建築特色和美味小吃,更豐富了金山的觀光資源。

[金山鄉長
許春財]
我們就是以我們的農業,我們結合我們的本身的近海漁業,來帶動很多遊客。金山有山有水有很多的天然資源,是值得大家共同來這邊遊玩的。

如果往金山的郊區走,還可以探索到客家先民在此開墾的故事。像中角的黃家,其開台祖,就是福建省漳州府的客家人。

[金山中角居民
黃錦村]
阿瑪(音譯)還在講客家話,阿瑪就是我們叫阿嬤,我們現在叫阿嬤,當時怎麼會叫阿瑪我就不知道了。

77歲的黃錦村所說的阿瑪,大概是黃家現在僅存的客家話。身為第18世的黃錦村回憶,很小的時候,家族成員還有用客語溝通。

[金山中角居民
黃錦村]
當時的時候,爺爺、奶奶、曾祖父母都是講客家話的,到了我們的時候,就有講跟沒講一樣。

黃家的來台祖,是第11世的黃連豐,隻身到金山開墾,致力農耕,1740年便興建這座宅第。

[金山中角居民
黃錦村]
當時在大陸,他們(祖先)在大陸的時候,會淹水,有水災,所以過來這裡的時候,找到這裡的時候(覺得),這個環境還不錯。

黃家在此代代相傳,但客語卻沒有流傳下來,唯一還透露得出客家身分的,就是祭祖時,會用到整隻的三牲。

[金山中角居民
黃錦村]
(拜祖先是用菜碗還是整隻的),拜祖先都是整隻的,我們是整隻。

[金山文史工作者
郭慶霖]
早期客家族群在這邊是少數,那多少可能有一些比較,一些各方面的顧忌,不會很明顯地去表達,所以金山的客家族群一般都比較隱藏。

<我伯父在那,伯父,他在問我們是不是客家人>

郭慶霖,是土生土長的金山人,在金山做田野調查工作已經超過20年的時間。根據他的研究,除了中角的黃家之外,大屯山麓頂角一帶,早在兩三百年前,也有客籍的簡姓人士,從漳州府來此開墾,現在居住於此的後代,還有20多戶。只是這些簡姓後代,幾乎都不知道祖先是客家人,甚至也不願認同自己是客家人。

[金山文史工作者
郭慶霖]
我們常常從歷史了解,閩南人跟原住民,用欺騙的啦或是用怎麼樣的手段,那我在想,客族早期在這一塊應該是像少數民族,應該也是一個很艱難的情況在這邊生存,所以他們到現在,會有這種隱藏的情況,應該是情有可原。

或許是歷史的包袱,抑或是環境所致,頂角簡姓後代,和「客家」的關係,已經微乎其微,也不禁令人感嘆,早期移民社會族群關係的無奈。不過到金山老街去,卻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例子。

老街上一棟民宅的頂樓,供奉著三山國王。雖然三山國王信仰,並不能完全和客家畫上等號,但普遍來說,福佬族群還是會認為,三山國王就是客家人所拜的神祇。這點從21年前,劉仁誠建廟時所發生的誤解便可看出。

[金山三山國王廟
總幹事 劉仁誠]
附近的鄰居還是這海邊的(人),他們這些人都問我說,因為我藝名叫三郎,三郎 你們家是拜什麼神,我說三山國王,什麼三山國王,我們連聽也沒聽過,也有人說,他家拜的是凶神惡煞,為什麼要建廟給人拜。

本身是河洛人的劉仁誠,因緣際會下,在家中供奉三山國王,同時開放民眾入內參拜。由於他經常向村民解釋拜神的意義,也讓三山國王的信仰,逐漸在當地走出族群的界線。

[金山三山國王廟
總幹事 劉仁誠]
三山國王來四、五年中間,有這樣(被誤解)的困擾而已,過了之後,就漸漸地,現在雖然說附近的(人),他沒來拜拜,他也認同,真的這三山國王是正神。

根據客委會的統計資料,金山的客家人,將近有一成左右,很多都是因為嫁到這邊,或是工作的關係。

<從上面的先吃,然後花生最後才吃。>

50歲的羅國旺,是這家冰店的第二代,早在47年前,就跟著父母從桃園龍潭移居到金山。

<等一下,甜度看夠不夠,放一點就好了,放下去看,妳看,有沒有。>

這位就是羅國旺的母親黃秀菊。年輕時為了生活,舉家搬到這個陌生的地方來。

[金山冰店第一代老闆娘
黃秀菊]
(當初)想要來金山做生意啊,金山的生意比較好做,龍潭比較難做。

黃秀菊原本以為,在金山的生活可以比之前好一些,但畢竟萬事起頭難。

[金山冰店第一代老闆娘
黃秀菊]
剛來的時候先種甘蔗,甘蔗種下去,很醜,賣不出去啊,我們才買機器搾汁來賣,(甘蔗汁)就一直賣下去,一直在賣(甘蔗汁)之後就研究賣冰啦,每樣都賣就對了,豆花啦、甘蔗汁啦,還有仙草啦。

早年生活的辛酸,黃秀菊還記憶猶新,更因為不會講福佬話,和客人之間總是很難熱絡起來。

[金山冰店第一代老闆娘
黃秀菊]
(和客人)很少說話啦,說也聽不懂啊,聽不懂的時候,我就客人跟我拿多少東西,我就跟你拿多少錢。

黃秀菊辛苦了大半輩子,拉拔五個孩子。多年前,已經將冰店的生意交給兒子。

[金山冰店第二代老闆
羅國旺]
當初是都已經結婚了,對不對,爸爸媽媽他們年紀都已經有了,我本身我不是學這個的喔,我30歲才開始學這個,以前是做黑手的,然後就是說老人家年紀都已經有了,然後我就只好回來接了啊。

回家接手生意的羅國旺很清楚,沒有創新,很難在競爭激烈的老街生存,因此,這幾年,他研發很多製冰方法,口味也增加到30種之多,只是大刀闊斧,常常會遇到老人家的質疑。

[金山冰店第二代老闆
羅國旺]
我就跟他們講過了啊,你沒有這樣子的話,以後你會很難生存啦,你不能太保守,你太保守像現在冰淇淋都越改越新了,你用以前賣那種剉冰,我們是從剉冰開始做的嘛,你沒有一直改良的話,你到最後的話也是會被淘汰掉。

現在的冰店,堪稱是老街上的招牌店家之一。也因為做生意的關係,經常會碰到客家族群,羅國旺說,雖然自己不太會講客家話,但「他鄉遇故知」,常常令他感動不已。

[金山冰店第二代老闆
羅國旺]
桃、竹、苗那邊客家人來這邊買冰,我聽他們講客家話有那種腔有沒有,我一聽就知道是客家人,我們都是自己人,我們都會,感覺會說比較親切不一樣,他們每次都,(知道你)一樣龍潭搬來的我們都是自己人,以後我要常來你們這邊,來這邊玩,來這邊買個東西吃也好,來這邊到這裡聊聊天啊。

這幾年因為交通便利的關係,來金山的遊客與日俱增。看準了這樣的商機,十多年前,林阿祿的子女們,便在老街上從事茶葉買賣。

[金山茶葉業者
林阿祿]
(本來)我兒子、女兒在做的,做一做,我(鐵路局)現在退休了,退休了無聊就來幫忙顧店。

62歲的林阿祿,是苗栗西湖人,年輕時就在基隆鐵路局上班。幾年前退休後,不是在基隆家裡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就是到金山的店裡幫忙。林阿祿說,這樣的退休生活他已經心滿意足。

這裡是金山最老字號的溫泉湯屋,第二代老闆娘劉月圓,35年前,從新竹竹東嫁到這邊,和老公一起經營家族事業。只是新婚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光是語言的不適應,就讓她「學習」好一陣子。

[金山溫泉業者
劉月圓]
要請教人,問人怎麼學會(說福佬話)啊。家裡也要打掃啊,要做啊。

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劉月圓總是能夠處理得宜,特別在泉質方面的管理,更是一點也不馬虎。

[金山溫泉業者
劉月圓]
我們這的水質是一流的,水質是一流的,我們每次衛生局檢查的時候,我們的水質都是合格的。

多年來湯屋並沒有趕潮流,改用豪華的設備,反倒是原汁原味呈現早年的風味。

[金山溫泉業者
劉月圓]
到豪華的溫泉泡湯,他的價錢是很高的,一個人要五百塊、六百塊一千塊,可是我們才一百塊,去(豪華的溫泉)泡一次,在那邊泡一次,我們這邊可以泡十次,喜歡泡湯的人,喜歡泡溫泉的人,他是要泡它的水質,不是泡它的裝潢。

因為充滿特色,劉月圓這家湯屋,已經在金山屹立不搖超過半世紀,除了堅持經營理念,客家女性勤儉持家的精神,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雖然客家先民在金山的開墾歷史,已經漸漸被遺忘。移民到此的客家人,也通常因為環境的關係,相對地變得隱性。但發掘這些「曾經」和「現在」,就能得知,客家人參與當地的開墾和發展,也讓金山的人文風采,更有內涵和意義。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