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不起眼的木頭,只要加入巧思,就能創造出驚奇。藝術家劉邦漢的木藝作品,顛覆了一般人對木頭的印象。融合了雕刻、拼圖組合等技術,從平面到立體,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認為人類和樹木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自古以來兩者關係非常密切,所以他透過奧妙的工藝技術,創作自然和諧的生命藝術。<像我不知不覺玩木頭也玩三十多年了。>
<這個把它擺進去,擺進去刷的時候,才不會把比較小的、比較細的刷斷掉。你的顏色不能太多,像我一張圖我就用六種色的樹皮,來表現裡面的東西。>

兇猛的獅子木貼畫、充滿親情的全家福木雕、結合拼圖和木雕的蘋果拼圖組合。這些全都是從事木藝創作三十年的劉邦漢,用木頭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看起來是不是創意十足呢?

[藝術家
劉邦漢]
我是覺得,我有這些想法,可以把想法跟大家分享,我覺得把自己的快樂跟大家分享,這就是我最大的樂趣。

全身充滿創意細胞的劉邦漢,就像一個魔法師一樣,總是能憑藉著自己的想像力,為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木頭,創造出新的生命力。

<生活雖然很困苦,可是生活還是要過,所以它有在玩什麼?這顆是什麼?小朋友,球。>

痛苦也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因為看到大家受到很大的經濟壓力、被生活所逼的痛苦,劉邦漢就做了這幅先苦後甘的畫作,鼓勵大家日子再難過,也要苦中作樂。

[北縣客家事務局
教育推廣組 許碧珍]
那年是老鼠年,所以老師做老鼠在吃苦瓜,在這裡日子一樣要過下去,大家看到又可以玩球,可以賞花,可以看蝴蝶,這麼辛苦的日子,大家還是要一起,努力打拼過下去。

[北縣客家事務局
科長 鍾麗景]
看到老師的展出,看到很多和我們的生活很貼近,尤其很多創作給我們覺得很驚奇。

<記者STAND>
這些畫看起來是不是很漂亮呢?不過仔細看你會發現,它不是用色筆畫出來的,它是用一片片小小不同顏色的薄木片貼出來的。

<全部都薄木片,都本色,我沒有上色>

這一張張完全用薄木片嵌合出來的畫作,就是所謂的木貼畫。一般來說厚重的木頭,總是給人硬梆梆的感覺,不過,劉邦漢創作的敦煌飛天系列,卻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木頭的印象。

[北縣客家事務局
教育推廣組 許碧珍]
不知道的人看到這張圖喔,他一定會想說這個是紙做的,2536用紙,像我們說的剪紙,不過它不是紙,它是木頭。

[參觀民眾
陳李瑋]
第一次看到用木頭雕刻的畫,蠻特別的啦,沒想到木頭可以拿來作畫。因為我們一般看到是木雕嘛,可以變成畫,有另外一種表現的手法,我覺得蠻特殊的。

<像這個鼠尾就貼好了,這是一個部分一個部分一直做著去。要很小心喔,對,很小心。>

用薄木片當顏料、用雕刻刀當畫筆,劉邦漢小心翼翼的裁切著薄木片,專注的做著木貼畫。要是一不小心,薄木片就會像這樣裂開、毀了。

[藝術家
劉邦漢]
這個是要把它割起來,這個樹皮很厚,不是那麼好割,這個割的時候要這樣,推一下、壓一下,樹皮有纖維質,很容易斷,就先貼上膠帶,不然你割斷的時候,(樹皮)整個都散掉。

當然,不同樹種、不同紋路的木頭,呈現出來的感覺也就不一樣,劉邦漢認為只要掌握住薄木片的材質、色彩和線條,再加上適當的剪裁跟組合,就能做出讓人感動的好作品。

[藝術家
劉邦漢]
做這種圖,比較不會像畫國畫等,就是說一次要畫好,這個今天沒做完,明天還可以做,做這個的時候呀,你會觀察到,這個木紋,它怎麼變化,怎麼樣做出來的效果呀,會變得怎麼樣?。

<這張圖就是說,它的立體,它的深度,給你覺得你看了還會想去看。>

這張令劉邦漢頗為得意的人物畫,是他利用黑檀木、白楊木、花梨木等五種薄木片做出來的,深具立體感和透視感。

[藝術家
劉邦漢]
我這裡就是用光跟影的感覺,來做這個圖,像這個圖做人做臉,要用樹皮做真的不容易做啦,後來覺得這種直的和斜的,斜十五度的感覺,效果會很好

<這是你第一個獎是嗎?是呀,就是我參加比賽,過去都是落選,這是第一次拿到大獎(全國美展金龍獎),對我創作的幫助就是從這裡開始。>

得獎的鼓勵,讓劉邦漢對於木藝創作這條路更具信心,然而比賽贏來的獎金,當然也是支持他繼續創作的重要力量。否則平均一年二十幾萬的創作材料費,對他這個出生在台東池上鄉下的窮小子來說,還真是不小的負擔。

[藝術家
劉邦漢]
參加這麼多比賽呀,給我最大的鼓勵呀,就是這些獎金,以前薪水比較少,要這些獎金才有辦法買材料,買設備等。

[劉邦漢的太太
吳素綺]
我感動的地方就是說,他很專注,然後他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他的作品被人家收藏,他要難過好久。

<待會來拼這個底色,塊面比較大的,效果比較明顯。>

劉邦漢對創作的執著和努力,太太吳素綺都看在眼裡,雖然她捨不得老公這麼辛苦,卻仍然在一旁默默支持他,當他最得力的助手。

[劉邦漢的太太
吳素綺]
你要去改變一個人,倒不如你改變你自己,你如果支持他,他會走的很快樂,他快樂你是不是跟著快樂。

這些年有了太太的支持,劉邦漢更是全心投入木藝創作這條路。說到最愛的木藝創作,劉邦漢想起過去媽媽看他一天到晚埋首創作又賺不了什麼錢,不只心疼他、也不太贊成他走藝術創作這條路。

[藝術家
劉邦漢]
小時候開始,就看我一直玩這些木頭,她說你做那些東西,花那麼多時間,做一張圖、做一件作品,有什麼意義這樣,她說這個給我剖一剖,來煮茶,一壺茶都燒不滾這樣。

<如果不會燒起來,這火就假的。要燒到怎麼樣才可以?要燒到木紋燒出來。這用燒有很多好處?就是本來角是尖的,燒一燒就變圓的,就不會刺人了。>

這些連一壺茶都燒不滾的木頭,卻不斷燒出了劉邦漢的創意。在木藝創作的過程中,劉邦漢求新求變,不斷自我挑戰。只要有時間,他就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工作室裡創作,為了創作,不吃飯他都無所謂。

[藝術家
劉邦漢]
我是覺得,人的世界,就是說做什麼事情,和人爭都是很困難啦,有輸有贏,我是覺得我跟作品爭,像我去展覽,人家就說這些東西,你是什麼心情、什麼想法可以設計出來,這麼好的東西,我覺得這對我是很大的鼓勵你知道嗎。

<你看我在刷都順木紋的方向,沒順著會怎麼樣,沒順,鋼絲,木頭比較軟,刷下去紋路會亂七八糟,很多方向,木頭看起來不會漂亮。>

因為對木頭情有獨鍾,他善待每一塊木頭。他相信只要加入巧思和智慧,朽木也可以創造出大大小小的驚奇。

<它是一個男生啦,這邊是男生,那邊是女生啦,飄逸,就是它頭髮散散的。

一個個別出心裁、造型獨特的拼圖積木組合,全都是劉邦漢用廢棄木頭做出來的!

[藝術家
劉邦漢]
人家不要的,我就把它撿回來,廢物利用,就是做創作,這些原料拿回來,經過自己設計過,這些東西拿出去,人家都覺得很好

<刨下來的不要丟掉,把它拉長,也很漂亮,可以做很多東西,折一折可以做花。>

劉邦漢以啄木鳥作為自己的精神象徵。他期許自己能像啄木鳥一樣,扮演好樹木醫生的角色,他發揮創意,為自己擁有的每一塊木頭,找到不同的價值。

[藝術家
劉邦漢]
人家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它的命運為什麼是被人家丟掉,我是覺得說它有它的特色,只是說它的特色、你沒發現這樣而已呀。

透過雕刻,木片嵌合、拼圖組合等技術,劉邦漢讓大家看到了木藝創作之美。劉邦漢認為只要創作者懂得運用木頭裡豐富的線條與色彩,再加上創意,就算是一塊平凡的木頭,也能展現出不同的驚喜。

採訪/撰稿 詹淑雲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