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該不該建,大多從環境生態影響、車流量或是方便性等方向來討論,似乎很少重點有在道路對舊有聚落或產業的影響。若道路在規劃或興建之前,就能提出完整因應對策,也許這些聚落所受到的衝擊,就不會這麼大了。苗栗各地近年紛紛開始發展休閒觀光產業,休閒產業似乎成為各村落的出路,其中四年前苗栗至大湖台六線的沿線,更是一夕暴紅,還被人稱為黃金小鎮。但三年來遊客不再出現了,農場一間一間的倒閉,這交流內外的道路發生什麼問題,讓這黃金小鎮不再閃亮?人潮不再造訪?涼爽的午後,冬陽悄悄的躲進雲端,遠方的霧氣為山巒增添一份神秘,現在正適合出遊踏青,開車走在峽谷之中,兩旁陡峭的山壁,開始為旅程增添幾分讚嘆,穿過那一座座的隧道,驚喜似乎將不斷的出現在眼前。
這時放眼望去卻有一條灰色的巨蛇,突兀的蜿蜒在後龍溪畔,原本該是一張張美麗的山水畫,山與河卻這樣被活生生的切割開來。
2005年一月,台72線東西向快速道路正式開通,這條道路號稱將連結起苗栗東西部的運輸,為大湖、泰安等地帶來觀光熱潮,而長期以來每逢假日必塞車的台六線,也將獲得紓解。
[遊客]
我是走一高,然後下苗栗交流道,然後走72快速道路進來的。
台72線快速道路,也真的符合它的期待,一波波的遊客沿著它湧入大湖地區,尤其到了大湖草莓季的時候,更是人山人海,台72線快速道路上也出現塞車的景象,相形之下,原來的主幹道台六線便顯得冷清多了。
[遊客]
(台六線)景色是蠻漂亮的,可是我覺得就是比較花時間,彎來彎去的,比較不喜歡這個感覺。
即使有漂亮的景色,也未必能吸引遊客經過,現在的台六線,只能偶爾看到零星的車輛駛過,住在苗栗福基的阿成伯,數十年來便在台六線旁,做竹編器具販售,對於台六線的景象,是歷歷在目。
[竹編師傅
林阿成]
很常星期天放假的時候,塞車塞到(公館街上)的公車站牌那邊,這樣塞車,現在沒有了。
一條新建道路,取代了舊有道路,交通便利了,沿線的生活型態或是記憶也將跟著改變。
車子經過蜿蜒的北宜公路,以前大家一定會停下來吃一顆茶葉蛋,不過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攤販已經搬到剩下一兩間而已,走北宜 吃茶葉蛋,已經變成是歷史了。
曾經聚集了十數間店家的石牌山頂小商圈,在雪山隧道通車後,便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塊區域也即將被改建成紀念公園,而原本車水馬龍的台9線,也安靜下來了,猛烈的衝擊,在坪林瞬間蔓延開來,喧鬧不已的小鎮,人車消失了 店家內也冷冷清清。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2006年6月雪山隧道通車後,坪林茶葉博物館參觀人數,便比起前一年同時期平均少了32%,2007年的遊客數更比通車前少了兩成五左右。
[致遠大學觀光休閒系
教授 范光棣]
我覺得坪林也好、(台六線)這個地方也好,如果有特色的話,不怕道路開發,人還是會來。
冬陽難得探出頭,悄悄的撒下片片金黃,寧靜的山頭矗立著一棟小木屋,徐憲敏兩夫妻卻沒空享受美景,屋內還有事情等著他們處理,要不是我們的到訪,這樣忙碌的景象,這一、兩年其實很少出現了,
[打鹿坑民宿業者
徐憲敏]
94年一月,台72線快速道路開通以後,就影響,影響的層面,94年影響就大約三成,等於說跌下來三成,95年又比94年跌下三成。
2004年,徐憲敏順著休閒農業的推廣風潮,回到公館打鹿坑老家,投資從事民宿、咖啡餐廳的事業,當時也許剛好搭到桐花祭的順風車,遊客是絡繹不絕,近年來,台六線旁的打鹿坑地區,便陸陸續續開了十數家的農場、民宿或咖啡簡餐店。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公館、福基地區,四年前,數家公館的休閒農園業者聯合起來,打出黃金小鎮的名號,成功的行銷讓黃金小鎮一夕暴紅,休閒農莊或是餐廳就如雨後春筍般,一棟一棟的在農田中冒出來,走在公館的鄉間小道,也都看得到遊客騎著單車,四處晃盪。
像阿成伯原先只是編製本地人所需要的竹器,但隨著觀光客的湧入,他也開始生產許多小型的裝飾品。
[竹編師傅
林阿成]
(本來做)裝水果的籠子,改成用紙箱、用塑膠,之後我才改做小件的東西,就以前人(用的)有大的,我就做小件的。
[苗栗縣黃金小鎮協會
理事長 江鑫義]
有這台六線作最主要的道路,對外聯絡的道路,大家可能也習慣了,有路就很方便,就沒有去注意到要怎樣去發展自己的特色,以往都是要去大湖的人,經過台六線,光是過路客生意就做不完了,
但好景不常,台72線快速道路開通後,黃金小鎮的生意一落千丈,即使到了假日,遊客也是稀稀落落,許多店家就這樣關門大吉。
[苗栗縣黃金小鎮協會
總幹事 謝恩榮]
我也沒想到後面會影響這麼大的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去檢討的地方,表示我們做的不夠好,遊客不會回來。
[聯大客家學院經社所
助理教授 黃世明]
我想在很多客家聚落都是要思考這個,為什麼呢,因為客家聚落,很多都在丘陵地旁邊,政府現在很多的建設像是道路的開通,對原有聚落,沿著道路來發展的客家聚落,都產生一些衝擊。
北從雪山隧道、到中部的台72線快速道路,甚至是即將開通的國道六號,台灣許多大型的交通建設,對周邊的鄉鎮帶來一波波的衝擊,這些衝擊在道路興建時,卻未被完善的討論與解決,等到事情發生了,政府單位才開始設法因應。
[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
局長 林振豐]
我們在明年度(2008年),爭取觀光局給我們經費的補助,要針對整個台六線沿線整個觀光發展,來做一些整體的規劃,還有陸陸續續也會有一些硬體設施,來做一些加強。
但黃金台六線不再有黃金這兩個字了,真的是因為道路的衝擊嗎,政府大動土木,就能重新找回閃亮的黃金嗎?
[致遠大學觀光休閒系
教授 范光棣]
人來到鄉下是為了什麼,你鄉下做得和都市一樣,那台北的比你還要好,來鄉下是要有鄉下的感覺,越建設就越醜,都是水泥的建設,鄉下是越少建設越好,越自然越保持原狀越好。
學者嘴中所說的又醜又亂,最經典的也許就算是剛開幕沒多久的苗栗旅客印象園區,苗栗縣政府當初設立這個園區,就是希望能帶動台六線的觀光風潮,但是看看園區內,停車場內架著簡陋的帆布,外包給人表演特技,許多的展覽室也是大門深鎖,唯一不同的,也許就是藏在園區內的陶瓷博物館吧,但會買票參觀陶瓷博物館的遊客,也不是很多。
[苗栗陶瓷博物館
館長 謝鴻達]
這個館和苗栗旅客服務印象園區連在一起,它是一個公辦民營的型態來經營,所以說還是需要收門票,收門票就有關係到,遊客的來客量,所以說一開始業務的方面,我們也做的很辛苦。
[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
局長 林振豐]
我們就是希望這些規劃,跟這些硬體設施能夠完成之後,能夠把台六線從我們的農改場,一直到公館映像園區,然後到石圍牆、黃金小鎮,一直到出礦坑,再連結到大湖、泰安。
除了硬體建設,公部門這幾年來也陸續,在台六線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但為人詬病的是,活動辦完了,人還是沒有留下來。
[苗栗縣黃金小鎮協會
總幹事 謝恩榮]
我認為說效果應該要長期性的來辦,不是說辦一次一、兩天就結束了,我認為這樣的效果不是最理想的。
甚至活動辦完了,社區許多人都還不知道有這個活動,各層級單位的橫向聯繫,幾乎是斷裂的。
[苗栗陶瓷博物館
館長 謝鴻達]
當然芋頭節是公館農會所主導的,不過我總認為說它對周邊的社區來講,它應該也要結合起來,周邊的社團甚至鄉公所、縣政府的好幾個科室,橫向的聯繫一定要有。我們最怕的就是關起門來自己玩。
[聯大客家學院經社所
助理教授 黃世明]
公部門我想說應該是基本建設,和相關配合上要聽取民意,這方面很重要,另外說政策方面,不要說換了一個領導者,就好像個人的意見,或政見的主張就不支持,斷續的一個取捨。
重振台六線的休閒產業,需要的是什麼,最怕的就是自己關起門來想,為了重新打造黃金小鎮的特色,協會最近也開始研發一系列稻草編織、竹藝童玩或是糕點等特色產品。
[黃金烘培屋
成員 劉秀英]
五個都是黃金小鎮的會員,會員自己站起來,自己分工,全部都沒有薪資,接下來我們就要針對包裝,行銷方面來做,行銷之後我們就有生存。
但產品的包裝或行銷,卻有如難以高攀的山嶺,橫隔在他們面前。
[苗栗縣黃金小鎮協會
理事長 江鑫義]
以往拿鋤頭的農民,現在叫他筆,換過來動頭腦,要怎樣將東西賣出去,這當然是比較大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相當難的,也不大願意去做的事情,這個就是政府單位,要去強力輔導的部份。
而公部門卻未必注意到,也未必真的知道問題所在。
[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
局長 林振豐]
我們都大力針對本縣旅遊觀光景點行銷的部分,著墨非常多,明年(2008)開始苗栗縣會針對觀光發展分成七大區塊,公館、銅鑼跟西湖這個就形成它自己一個區塊,當然這些區塊有一些連結的設施。
[苗栗縣公館鄉
鄉長 彭德台]
我想公館有這麼好的農特產品,有紅棗、芋頭、福菜、柿子等等,我想公館只要大家來加強周邊的環境打造,公館的休閒觀光事業會風華再現。
當許多農民跟隨著公部門的號召,投資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錢從事休閒農業,希望能在農業的窘境中尋得一絲希望,但公部門規劃的一條道路,卻可能讓他們的美夢就此破滅,也許農民自己需要重新省思,自己的特色在那,但這些都是公部門主導規劃的,難道規劃之時,都沒有考量並尋求解決之道嗎?而被輔導的農民,難道就此迷失在混亂的指標之中嗎?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洪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