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屋屋主、音樂創作人、退休返鄉大叔遇見返鄉奇女子,會激發出什麼火花呢?這5人聯手合資共組公司,以屏東新埤張家百年老伙房為基地,打造質感與歷史感十足的咖啡廳,讓人有機會走進老屋坐尞,並將伙房其中一個空間作為藝術展區,每月固定在禾埕舉辦音樂會,透過咖啡、藝術、音樂,展現新埤的不同樣貌,要讓人看見新埤。記者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這個是有機的喔,對,對,對,那個品牌是我們甜點師本來就認識的廠商。
在日本他們喝咖啡都是配鹹食,配常民麵包啊,煎餃、三明治之類,大家嘗嘗看,他們的咖啡本來就很重度烘焙。
打著赤腳,在各桌與吧檯之間遊走,面對店裡顧客的各種疑難雜症,她都能有條不紊回答,她是這間咖啡廳的負責人葉語蓁,綽號「大樹」,也是新埤返鄉的客家新生代。
那個姓曾的是國小的校長還是老師,喔,我知道是誰,曾昭才,就我隔壁啊。
有時候,這裡也會上演「認親大會」,牽來牽去都連得上人際關係網絡。這間位於百年張家伙房裡,開張不滿半年的咖啡廳,宛如新埤人的客廳般,讓人可以進來坐坐,無論是回鄉、留鄉的新埤人或是路過的遊客,透過喝咖啡、吃甜點,互相交流,進而更加認識新埤在地事物。
咖啡廳負責人 葉語蓁(左)
我有發現在這些事情持續的累積下去,就是很多人來新埤,然後有看見新埤的好,他們也會說出來,然後他們就會藉由別人想說,我們原來真的有一些地方很不錯這樣,我覺得這個東西它如果慢慢下去,也會讓這裡的人,對這片地方有更多認同感。
顧客 莊小姐(左)
我覺得他把很多的一些巧思、一些配件都融入在這個老房子裡面,所以整體來說一進來就有一種驚豔,然後又很開心的那種感覺,然後這邊的咖啡跟甜點都非常的棒。
老屋咖啡廳的布置,出自大樹巧思,桌椅傢俱是年代久遠的老物件,盛裝食物的杯盤不少都是會讓收藏家眼睛為之一亮的珍品,像這個翠綠通透的咖啡杯組,就是電影《花樣年華》男女主角用過的同款經典杯組。
咖啡廳負責人 葉語蓁(左)
我覺得店裡面所有的東西本來就是你的理念的延伸,就算你都沒有講 可是它就是一個無聲的存在,我不會告訴客人你手上那杯咖啡杯已經60年了,但是它就是在傳達一種,應該是有點類似質感這種東西 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
顧客 邱先生(右)
我們很少有這樣老宅的空間,然後又有那麼舒適的地方,然後重點是他們的餐點又非常好吃,像是我今天來點毛巾卷,都是他們的甜點師用臺灣在地的食材,然後親手做的,所以不管是在空間上或者在餐點上都有它獨特的地方。
我們小時候喝茶就是配花生啊,不是嗎,跟阿公在一起的話,這一家又是在地麻油行的花生,他們也都是用臺灣花生。
無論是茶、咖啡、甜點的食材來源,都是大樹精挑細選,雖然菜單上沒註記,但每一項都有故事、都能說出來自何處。
咖啡廳負責人 葉語蓁(左)
就像我說的就是口味,不一定你喜歡,但是我很有信心說,原物料的來源都相對很單純,而且它不會對你造成什麼負擔,然後我們製作的過程中,我們是有善意的。
這一本原來它真的就是新埤的人物誌耶。
原本返鄉就是開書店的大樹,自然沒放棄在咖啡廳一角擺放書籍,選書以客家、族群、新埤、母語為主。
咖啡廳負責人 葉語蓁(左)
把這裡的書聚焦在一個是客家文學,然後客家理論,然後族群,再來就是屏東,就是發生在這裡的故事,或跟這裡有關的故事,然後未來其實是有想要慢慢推到 還想要再多一個主題是母語啦。
已有百年歷史的張家伙房,是日治時期興建的二進式多護龍四合院,門廳前廊仿巴洛克式建築樣式,禾埕地面採用鵝卵石鋪面,原本的樣貌相當具有特色,十分迷人。
張家後代 張宏焱(左)
我們這個禾埕很特殊,不一樣,地上都是鋪了石頭,每一顆石頭都差不多大小,.這個有一個好處,下雨時水很容易滲進去,等天氣好,底下的水又會漸漸蒸發,所以這裡的地時常保持不會很熱、不會很溼的環境。
身為張家伙房後代子孫的張宏焱,也是新埤鄉的導覽解說員,只要有遊客來,從伙房建築樣式到人文故事,他都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張家後代 張宏焱(左)
人家你要吃好穿好就要來新埤頭,你要穿綢穿緞,穿綢穿緞,綢緞,要來新埤頭,當時就是說新埤商業的氣息還很重,現在我們這個老屋留下來,因為多少張家也是對地方有很好的、有助益的名聲,我們(伙房)又保留得那麼完整。
照片提供 圳石文創公司
TC0610~0626
要把這樣的老屋一隅化身成咖啡廳,那可不容易,修舊如舊是基礎根本,但過程一度大卡關,大樹直接「入住」,跟老屋展開一場「心靈對話」。
咖啡廳負責人 葉語蓁(左)
照片提供 圳石文創公司
TC0631~0636
我就帶睡袋跟小帳篷,然後我就來這裡睡了一個禮拜,我都一直在跟這個屋子對話,我們是想要幹嘛幹嘛幹嘛這樣,然後我就真的很認真,每天都會跟房子,然後跟去祖先牌位那邊,就是跟祂們說,就是我們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然後為什麼覺得這件事是重要的,現在有誰在這裡努力,然後我是誰家的誰,就是把這些我阿公的名字都報上去,然後後來就超順利。
能夠進駐老屋,開起咖啡廳,其實並非大樹一人之力就能完成,張家伙房屋主張宏泰、張家後代張宏焱、新埤藝文工作者顏志文和大樹等5人,合資共組公司,以張家伙房為基地,藝文、音樂、咖啡為引,為新埤注入新能量,期盼更多人看見家鄉的美好。
阿樹哥个雜貨店,從小孩到大人。
客家金曲歌手顏志文以一首《阿樹哥个雜貨店》,唱出新埤在地迷人的景致與人情味,美術科系畢業的他,忘情不了藝術,去年年底號召藝術家駐村,希望透過藝術家的眼光,挖掘出新埤的嶄新面貌。
藝文工作者 顏志文(左)
因為藝術家進來他們用他們的思考,用他們的眼光去重新發掘新埤這裡,可能我們連在地人都沒有注意到的事情。
駐村藝術家 黃子鐶(左)
我覺得藝術家駐村這件事情,是進來之後來了解新埤的生活,就是人文地產景了解之後,再思考如何做作品。
延續藝術家駐村的熱潮,張家伙房一角也整理成展覽空間,以藝廊模式經營,這檔由馬來西亞藝術家趙少傑帶來的裝置藝術展「你忘了把雨聲帶走」,以365個錄音帶盒分別裝入父母的舊物,訴說思念以及在老家的生活樣貌。
藝文工作者 顏志文(左)
他父母親離開之後留下來的東西,他用卡帶盒,全部每一項這樣裝進去,每一個盒子就代表一個小故事,硬體的部分稍稍整修,可能會擴大,擴大這個空間。
遊客 莊小姐(左)
他用了很多老式的卡帶的殼,我想說那個殼,我本來想說我的錄音帶都要丟掉了,想不到竟然它變成另外一個新的生命,變成一個藝術創作在這邊,所以我覺得也是很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彈吉他、唱歌示範,週五夜晚,顏志文還利用咖啡廳的空間,開「寫歌班」教學,基礎樂理之外,更重要的是激發出學員的創作慾望,寫出自己的歌。
藝文工作者 顏志文(右)
我跟學員說我不是教你們技術,我是想要將你心裡的那個創作能量把它激發出來,其實這是我教學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學員 曾小姐(左)
我對音樂有興趣,但是我不是音樂本科的,因為我本身是在教英文,我是覺得顏老師很好,因為他會講到其實音樂跟我教的東西,它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照片提供 圳石文創公司
TC1025~1045
股東們還計畫每個月在張家伙房舉辦一次小型音樂展演,半年一次大型音樂會,希望音符承載的藝術能量在新埤爆發。
藝文工作者 顏志文(右)
每個月都有一場音樂會在這裡發表,我們這裡希望看得到客家、看得到其他族群一起在這裡,用音樂用藝術來表演給大家,等於是來感受。
張家後代 張宏焱(左)
照片提供 圳石文創公司
TC1104~1111
可以坐坐、可以喝咖啡、可以看書、可以聽音樂、可以聽歌,久久我們會辦個新書發表會,音樂發表會,我又可以做導覽,就介紹我們新埤哪裡有什麼文化方面的,介紹讓人家知道,這樣就將我們的新埤推廣出去了。
以咖啡廳為櫥窗,希望讓人走進張家百年伙房,沉浸在新埤的地方風情裡,這樣宏願雖然已經走出第一步,但卻不被看好。
藝文工作者 顏志文(右)
其實在這裡在體會、享受這裡的空間,但是這很難向長期待在鄉下的叔婆伯姆解釋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都說你們應該撐不過一年0456但是我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很清楚。
張家後代 張宏焱(左)
主要的目的是要將我們文藝的氣息,將新埤介紹給大家,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賺錢,心裡已經做好會虧錢的打算,主要是要將新埤的知名度要推廣出去,讓人家有知道新埤,你來要從哪裡開始,從這裡開始,從我們這個張家伙房開始,總是要有讓人家交流的平台啊。
咖啡廳負責人 葉語蓁(左)
我之前不管是開書店還是開這間店,其實當然就會很常被說,誰會來這樣,有誰會喜歡新埤,不會有人來新埤,這裡就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我的家人也都會跟我說,你一定會餓死什麼的,可是我覺得慢慢他們也會嚇到說,怎麼就真的有什麼高雄的人或哪裡的人願意來耶,我的任務就是讓空間出來,實體的或是心理的或是社群的空間,慢慢被創造出來,然後看有什麼機會,有什麼事情有可能會發生這樣。
鄰近台一線省道,擁有絕佳地理位置的新埤張家百年伙房,在地方大叔與在地青年的聯手下,活化再利用,即便不被看好,他們依然堅定邁開步伐,把老屋打造成地方藝文基地,與在地人、外地遊客重新展開對話。
採訪/撰述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