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大鵬灣帆船賽系列活動,從上個月開始進行到下禮拜結束,規模一年比一年還要大,不過,比起陸上運動,在台灣,這項水上運動還是相當冷門,受到早年軍事管制,和國人畏水心理,帆船運動發展得相當緩慢,自從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納入國內帆船訓練基地後,危險性降低許多,這項運動,甚至可以幫助小朋友訓練獨立的性格,在帆船運動界,也有許多優秀的客家先行者,接下來的報導,我們一起來認識這項過去國人不那麼熟悉的水上運動,和玩帆船的客家人。<你看!高手都擠在船、那個競委艇的旁邊,頂在那個地方,門口頂住,你看你看,技術技巧不好,會被人家頂出去!>

在啟航區,國內風浪板的頂尖高手,頂在最前方,準備起跑。

比賽開始!選手們用力搖帆,沒多久,領先群紛紛通過鵬灣跨海大橋,航向大海,這是一年一度的大鵬灣風帆橫渡小琉球全國錦標賽,往返小琉球的距離為十七海浬,差不多是卅二公里。

[屏東縣帆船協會
理事長 楊瑞吉]
以往差不多,起先第一屆是七、八十艘,現在慢慢已經演變到,現在兩百多艘了,所以這個以後就變成我們大鵬灣,每年一個帆船的盛事,就像我們日月潭,泳渡日月潭,那我們大鵬灣,日後就是說每年就是,帆船泳渡,橫渡小琉球。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處長 簡慶發]
過往在日據時代,一直到這前幾年,大鵬灣因為它過去沒有發展水上活動,也沒有發展觀光遊憩的休閒行為,所以有很多的漁業漁撈的那個蚵架,就布滿整個灣域。所以說就把這個區塊原來的水產養殖的這些事業,或者是行為,我們做一些淨空、清除。

從原來布滿蚵架,現在變成乾淨的水域,很適合水上運動,(cg in)大鵬灣域面積有532公頃,是台灣最大的單口囊狀潟湖(cg out),第一屆的大鵬灣帆船橫渡賽是在十年前,和屏東縣政府的黑鮪魚季一起舉辦,交通部觀光局五年前接手後,又增辦了國際帆船邀請賽,與國際風帆運動接軌。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處長 簡慶發]
把我們國內多元的休閒遊憩活動,比如水上的部分,能夠推廣之外,我們當然更希望能夠帶動東港地區的商業經濟觀光的發展,甚至我們的BOT,也有一個BOT的投資案,能夠讓它的投資,也能夠更有利基,引進商機,讓它願意來做更多金額的一個投資。

除了風帆賽,大鵬灣還有BOT業者經營、全台第一個國際二級賽車場,再加上飛行俱樂部,希望打造成為一個陸海空三D休閒運動的風景區,單就帆船運動來說,也從原來只是單一週末的例假日活動,現在變成一個月的系列活動。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處長 簡慶發]
我們每一個禮拜六、禮拜天,放假日,我們都開放讓遊客,憑著一些發票,以後還要捐給公益團體,來做免費的體驗,甚至來推廣,大家有機會來接近這樣的一個,可能往常大家對這樣的活動並不熟悉,並不了解,那我們乘這個機會,把它包裝成一個月,我們把它稱呼叫帆船月的系列活動。

[屏東縣帆船協會
理事長 楊瑞吉]
在湖裡面,沒有風浪,不像外海有潮流、有大浪,那這湖邊呢,剛好又夠大,可以讓一些,喜愛帆船的人,在這邊可以做一個初階的、進階的一個訓練,再來就是慢慢慢慢,再來更高級的就是往外海去航行,那更高級的,就是你以後,有辦法,你就買一艘重型帆船,走向國外。

這些第一批通過跨海大橋出海的橫渡賽選手,都是國內帆船運動的菁英!事實上,在民國七十年代以前,台灣對於風帆運動,還真的是很不熟悉,帆船是奧運的固定項目,但是在民國六十年代,台灣若要參賽,都只能請外國選手參加,於是當年海軍總部兼辦成立各地帆船俱樂部,從海軍開始推展,慢慢地帶動國內帆船運動的風氣。

[屏東縣帆船協會
理事長 楊瑞吉]
在民國七十四年,我們剛推廣的時候,真的很難去推廣,尤其是在外海,不像在湖泊裡面,那現在有這個大鵬灣,推廣比以前好了差不多一半了,有一半的程度,目前還是有遇到,你要推展到學校,第一點就是說,家長可能會不放心,他的孩子到這邊來,會不會對水有恐懼感?會不會溺水?因為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以前帆船運動發展得沒這麼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客家人有一句話說,不要隨便去玩水,其實它比想像得還要安全,尤其對小孩子來說,還可以訓練他們獨立的能力。>

這幾年帆船運動的發展,逐漸往下扎根,這次大鵬灣帆船賽,就有一半左右,大約一百艘船,是國中或國小學生報名參加。

[國中帆船選手
曾顥宇]
就國小有帆船班,然後就剛好考上,就來學。就覺得比別人多一種技能,還蠻不錯的。(那你爸爸有沒有覺得說,這個很危險,叫你說要小心喔,不要玩?)沒有。有嗎?沒有,沒有。

[選手家長
曾炎輝]
因為我們小時候看到水,很想下去玩,不過會怕水,因為再深一點的地方,怕會溺水,因為現在有這種機會,一方面教練一直強調,有穿救生衣,絕對不會有問題,絕對不會有問題,所以我們很放心讓這些小孩子,我的小孩下去玩這種帆船,這種經驗,說實在,你要是說住內陸一點的人,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中華民國帆船協會
副理事長 詹正峰]
早年帆船運動,實在是看好不叫座,大家,我們小孩子就知道,大人講的,小孩子不要去玩水喔,很危險,最近這麼多年來講,慢慢地帶動了,尤其高雄市政府有買過五十條的船,在愛河行船,突然間打動了人心。

詹正峰今年七十二歲了,他是苗栗客家人,早在四十年前,國內還不清楚什麼是風帆運動時,就開始玩帆船至今,他的整個家族,都投入了帆船運動,大家稱呼他是台灣帆船運動界的教父。

[中華民國帆船協會
副理事長 詹正峰]
我本身在台灣苗栗出生。我在民國六十五年才退伍,從中校退伍,在陸戰隊中校退伍,就開始全心全力地推展這個,目前大家看到的帆船,所以說,這個帆船的活動來講,我們客家人,在台灣來說,這個是最(早),而且差不多要四十年了喔。

==cg in==風帆船的主要結構,是由支撐帆面的桅杆,和船體組成==cg out==帆船愈大,桅杆的數量愈多,一般來說,帆船可分類為小艇、多船體、和重型龍骨帆船,目前奧亞運和國內比賽,主要是單一船體的小艇,例如樂觀型帆船,也就是俗稱的OP船、雷射型帆船、國際420型帆船,和風浪板。

[中華民國帆船協會
副理事長 詹正峰]
一般來講,一個帆船,各式的帆船都一樣,一定要有桅杆,也就是這一支直的,當然,這個船體跟其它的船形不同,所以這條船本身,它有一個主帆,不過現在是沒有升起來,就是主桅的後面。

[前帆船國手
黃茂隆]
這個是風浪板它的,它本身風浪板的板子,這個是帆,這個是帆,這個目前來說,這個是奧運在用的,這個板子不是,這個板子很老舊了。

四十五歲的黃茂隆是竹東人,他是台灣第一屆全運會的風浪板金牌選手,也是國內最早期培養出來的頂尖國手之一,在這次的橫渡賽,也拿下壯年組冠軍,民國七十六年,他北上淡水念大學,才接觸帆船運動,服役時加入海軍帆船隊,開始在國內外參賽,廿多年來無役不與。

[前帆船國手
黃茂隆]
(加入)海軍帆船隊,這個帆船隊有機會就會出國比賽,我記得。民國八十年的時候,我剛開始當兵的時候,剛好有機會跟著國家代表隊到香港比賽,到那邊比賽,就認識很多外國的這些好手,玩風帆的好手,所以覺得這個運動很有趣。

風浪板結合沖浪板和風帆,運動量非常大,極耗體力,對黃茂隆來說,這項運動對他還有一個意義:他藉著這項運動,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一般人認為,運動員的頭腦簡單,但是風帆運動可不同,一個步驟錯誤,在茫茫大海裡,可不只是輸贏問題,還可能危及生命。

[前帆船國手
黃茂隆]
尤其是玩海裡的東西,因為安全第一,我們所有的裝備,都要檢查得很詳細,詳細對我們來說,我們的思考邏輯變成會,你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都要想到,好好來(規劃),要不然你到海裡去,出什麼問題的時候,沒人會幫你,只有你能幫你自己。

除了選手級的風帆船好手,在大鵬灣還可以看到更多業餘的玩家,六十二歲的徐新勇,職業是醫師,他是旗山人,卅幾歲才開始玩帆船,他很喜歡運動,以前要踢足球、玩橄欖球,經常找不齊人手,玩帆船這卅年來,他再也不用擔心湊不齊球伴。

[帆船愛好者
徐新勇]
風浪板有一個好處,就是說,我可以自己玩,帆船也相同,我今天要玩得好,玩得(速度)很快,要航向何方,航去航回,非常有成就,我今天有學到,有達到我的目標。

徐新勇還從帆船運動當中領悟了一個人生哲學,帆船比賽的賽程,並非一次定輸贏,而風有強弱,人生境遇也有順逆,即便是頂尖高手,也不可能每趟航行都會贏,不需要因為一趟失敗就否定自己,人生也一樣,一定要截長補短,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

[帆船愛好者
徐新勇]
一次比賽要走九個航次,要走九遍,你一定要走九遍,但是風,有時有風,有時又無風,有時風又非常強,有可能你對強風不專長,輸得很慘,若是剛好,你遇到無風時,可能你又跑第一名。

[前帆船國手
黃茂隆]
重點是說,你有那個動力嗎?有動力的時候,你有那個目標的時候,你就會追求,追求目標過程是,人家說的,酸甜苦辣,這個東西,自己心裡會有感受,你有感受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我到底是哪裡沒做好?到底有哪些比別人優秀些?

現在的學生,面對電腦的時間,比在戶外的時間還要多,他們希望水上運動能夠持續向下扎根。

[前帆船國手
黃茂隆]
很多小孩子現在都是桌上運動,不喜好戶外,當然這對我們人生來說,是蠻灰色地帶的,當然不是絕對黑色,灰色地帶,很多,我希望說,大家可以把這個水上運動,當做一個很正面的教材。

[屏東縣帆船協會
理事長 楊瑞吉]
不一定都是讓小朋友,都是重視學業,我是希望他們,這些體育、學業都能兼顧,讓我們台灣能夠說,水上活動能夠慢慢壯大,那這些帆船活動,也可以到國外去比賽,因為它是一個正式奧亞運的項目。

甚至從風帆運動,可以不斷自我挑戰,發現更多正面的力量。

[前帆船國手
黃茂隆]
(風帆運動)有好有壞,我覺得正面的東西比較多,所以,這個運動對我來說,對我本身來說,我是覺得說,我可以做為一個終生的運動,因為我的教練,德國人,德國人他很執著,他也很硬頸。

<人家說的我們客家人的硬頸精神,你就要拿出來,不要說遇困難的時候,你就退縮>

帆船沒有動力,只能靠風,而無風又不起浪!從帆船運動來看人生,再精采不過的是:整個自我挑戰又克服困難的過程,面對無法預測的大海,只要做好準備,至於競賽與人生的輸贏,這次沒機會,下次遇到你要的風速與風向,機會,就是你的。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