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麗的農村,農地種農舍的情形日愈嚴重,中南部的特定農業區,這兩年農地種太陽能板的面積也多了上百倍,也就是一般稱呼的「農業大棚」,支持種電的一方認為,農地休耕嚴重,讓地力休養生息二十年,又減少超抽地下水,一併解決了地層下陷問題,尤其是在雲林縣,還可發展成「綠能首都」;而反對種電者認為,農地不農用,面積越來越小,既不利於機械化耕作,更讓年輕人難以回鄉務農!無論如何,農地兼種電現象,已成中南部新趨勢,更甚者,不少農地打著「農業設施附屬綠能設備」名義,實際上種電不種田,今天的專題,我們採訪雲嘉地區,一起來省思太陽能板的綠能發電,究竟會對台灣土地帶來什麼影響?
外面烈日當頭,在這整片大棚底下不必揮汗工作,顯得涼快許多,這裡是雲林麥寮,她們來自隔壁的崙背鄉,幫忙清除農地上的雜草。

(我請教妳們,像這個蔽蔭下種,這是過貓嗎)?嗯,(這會種得好嗎)?還不錯啦,現在是沒這麼漂亮啦,(不是沒晒到太陽)?

雖然過貓是耐陰植物,不過在這裡生長得稀稀疏疏,尤其相較於棚外鄰田,農作物可是長得十分茂密,原來上面這個是在農地種電,也就是所謂的「農業大棚」。

(妳有想要做嗎)?想是有在想啦,但是沒有資金,是要怎麼做?不是這樣嗎!(那妳不會煩惱說,這樣種電下去,不是就不能什麼農作都種了)?不會啊,不會啊,這就沒有我們的事了!

而在場的農民,也都想要種電。

(這個農地),(按理說是要來生產五穀的),(結果現在卻拿來種電)?很難說啦,你像生產五穀就非常廉價,有辦法賺來吃嗎?

俗話說菜土菜金,一提到現在的農作物價錢,農民就抱怨連連!==cg in==雲林縣總面積有1290平方公里,其中從事農業生產的地就有802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約62%的土地是農業用地==cg out==過去因為農業產值高,被稱為「農業首都」。

[雲林縣長
李進勇]
除了我們原來的這個農業首都,這麼一個發展的定位之外,我們另外提出了一個綠能的首都,也就是說,我們希望能夠在這個,再生能源的部分,能夠成為全台灣的一個領頭羊。

[雲林太陽光電組裝業者
張維鑫]
雲林現在這幾年,安裝數量是,現在是全省第一,我們在,不管是一般住宅,或者是農舍,在上面安裝的數量都是全省第一名,但是呢,有些問題就是說,我們在一般的農地上面,事實上,還是有些困難度在上面,因為我們還是要耕種嘛。

張維鑫是組裝業者,主要是幫一般屋頂和農舍畜牧設施上安裝太陽光電板,但是他也發現,愈來愈多農地想要做農業大棚,走一趟台78線東西向快速道路、或台19線公路,經常可見這種單獨佇立在農地上的太陽光電板,據雲林縣農業處統計,從農委會在前年十月修正通過「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迄今,雲林縣一共有203處農舍或農地申請通過。

[雲林太陽光電組裝業者
張維鑫]
我們這邊遇到所有的農民,幾乎都很贊成這件事情,因為他們認為說,這個是他們的另外一種收入,它上面可以利用它的閒置空間,去做收(入),它下面可以種植,上面,譬如說下面種植,或者是下面畜牧,它都可以上面再,閒置的空間可以再做一個收入,然後它(太陽光電板)可以降低它的溫度的話,它的畜牧設施,它可以減少裡面的用電。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台灣有雲林縣、嘉義縣,這些縣市用電量,以契約容量而言,大概都在500MW(百萬瓦)到800MW之間,那如果屋頂都裝設,其實都可以超過800MW。

綠能發展是王道,在農業縣要做到再生能源的正輸出,也不難!問題是:目前的農業大棚,為了符合「農業設施附屬綠能設備」定義,大都是以菇寮名義申請,因為菇寮沒有基準圖,最容易過關,像是這一片剛蓋好的菇寮大棚,地上空無一物,也能合法通過。

[雲林縣農民
廖先生]
(以種香菇的項目)?對!然後去申請,(所以,這也算是農業設施的一種)?對,農業設施,對,是合法的,一切,以我的原則,做什麼事情,我一切都是要合法!

[雲林縣農二代
廖先生]
其實是以那個,太陽能,太陽能部分為主,但是這個流程,以建築師來講,所有申請的,大概就是以這個流程,花坊或是那個菇類栽培室,(所以,你是以太陽能為主,農業為輔)?對,對!

合法但不合理,農民也講得坦白,這就是要種電!農委會修法原旨,早就主客易位,變成綠能設施附屬農業生產,甚至連農業都不做了。

[雲林縣農民
廖先生]
是做投資的,因為我們的下一代不會耕田啊,所以才會想說,那不會種田,這個田也不能讓它荒廢啊,剛好經濟部,有發一個,一個動作,就是說,要讓我們民間投資這個太陽能發電。

對照雲林縣推廣綠能發電,隔壁的嘉義縣,從前年十月修法至今,一共收到30幾件申請案,一件都不准,反而是嚴格把關。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良懋]
這個就跟種豪宅、蓋工業區沒什麼兩樣,你有其他的用途,其實我們也希望農地是所謂的明智利用的,可是農地農用為原則之下,開了這個條例,其實讓所有的地方縣府都造成困擾,譬如說像嘉義縣政府,我們也常常接到一些民眾講,欸,隔壁的縣可以這樣啊,為什麼你們不行?

[農委會企劃處 副處長
黃振德]
是因為它目前還沒有看到那個,就是說,一個比較好的這種結合方式,要是說有比較好的結合方式的話,我想這個,各縣市也是一樣,他們也不會說,那個去,刻意地去這個反對這樣,這樣的一個發展。

除了利用閒置農舍、或畜牧施設屋頂施作綠能,合法合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它方式,可以做到更好的結合。農委會的農試所,就曾向經濟部能源局申請試驗,最後發現,想要結合,真的很難!

[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環境系 主任
戴廷恩]
太陽能板有兩種,一個是矽晶的,一個是薄膜的,那如果說以矽晶面板來講的話,現在矽晶面板也是模組化,大概一塊,大概20來公斤,那如果說要把它全部放到溫室上面去來講,它的面積跟重量,我們必須要考慮,因為整個溫室的結構,必須要做一個變化,後來評估下來來講的話,是比較有問題,因為我們台灣的溫室工業,整個也都是模組化了。

簡單換算==cg in==四塊太陽能板大概是一坪,一坪太陽能板的重量一百公斤,十坪就要一公噸==cg out==除非修改台灣溫室的模組設計,不然沒有溫室可以承載這麼重的綠能設施,更大的困難是,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在目前的實驗裡,只有極少數的耐陰植物可以種。

[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環境系 主任
戴廷恩]
(民國)99年的時候,申請計畫的時候,當初太陽能的技術,還是以,薄膜太陽能的技術,它的發電光譜剛好是,是在藍光的地方,所以等於是說它,薄膜的發電光譜把藍光給用掉了,所以植物又需要藍光。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良懋]
我們看到那個太陽能板的配置是不合理的,其實我手邊有非常多的國外資料,國外資料在,在所謂的結合,如果作物生產,他們甚至說頂多能擋掉25%,可是台灣是剛好相反,台灣可能是剩不到25%。

要拿來種電的農地,應該要從沒有生產力的邊陲地開始,如果這邊政策鼓勵年輕人回鄉務農,另一邊又放手讓農地種電,這樣合理嗎?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良懋]
你原本可以農作的土地,拿來種電,其實我們就發覺一個很大的問題,你看看全世界的通例裡面,沒有人會把可生產的農地,拿來做所謂的綠能,包含美國在把玉米拿來做生質能的時候,其實人家就,第一個擔心的就是說,你會不會與人爭糧、與農爭地。

[斗南鎮農會 總幹事
張有擇]
因為台灣最主要是農業結構老化的問題,你將來一定要靠機械嘛,你靠機械,將來機械化你怎麼推?經濟規模怎麼推?那會卡死!

斗南鎮農會這幾年來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有成,但鎮內已有農民開始種電,他們擔心,未來一整片農田當中,如果有幾塊種電,不但影響鄰田日照,也不可能機械化,而且現在已有農民租不到地,排擠現象,已經出現了。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良懋]
最簡單的是,很多農民要做類似小地主大佃農的實行的時候,他們已經租不到了,因應最近包含很多法拍,其實法拍,很便宜的農地,光電業者是直接買下來,去發電。

[斗南鎮農會 總幹事
張有擇]
良田種電了以後要復耕,是很難,尤其是他們一簽就是20年,那20年以後,你怎麼去把它拔掉呢?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我們的耕作人力其實是短缺的,那如果能夠讓土地養生20年,那這20年裡面,每年都能夠幫國家,在能源缺口上做挹注的話,其實這個是,從我們的角度看是大有幫助,如從經濟面的角度來看,一分地一年的發電收入,平均在23萬到25萬之間。

[雲林太陽光電農場業者
邱信富]
農地、土地要有產出嘛,這個是重要的,如果說你要產出的話,什麼型態都可以,例如說,我們很多蓋溫室,那溫室你蓋了,你有沒有產出?如果沒有產出,還是閒置,好啊,你說蓋了面板,太陽能板放上去了,有產出,算不算閒置?不算閒置。

每一分地簽約20年,每年的獲利就有20幾萬元,遠比休耕補助還要高,也難怪農民會趨之若鶩!在農委會修法開放條件中,遊走於法令邊緣者,主要有兩大類:一個是新蓋的綠能屋舍,如何從嚴審理農業經營利用計畫?另外一種是所謂的地層下陷區,如果也算是優良的特定農業用地,應該開放嗎?

[農委會企劃處 副處長
黃振德]
結合農業經營,這個是最根本的,那第二個的話就是說,它是有一些地層下陷地區,那我們希望說,不要再讓它再繼續地層下陷了,那第三個的話就是有一些,那個,已經遭受污染的這個農業用地。

[雲林縣長
李進勇]
地層嚴重下陷的地區,它已經不適合來做農用了,因為你做農用的時候,它必須要繼續再去抽地下水,那愈抽呢,愈陷愈深嘛,所以這部分呢,不適合做農用部分的農地呢,我們希望政府能夠來協助,能夠讓它來做太陽能發電的這個使用,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說在我們的這個高鐵沿線。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良懋]
不到十年下來,其實我們看到很多太陽能,所謂的太陽能農業大棚已經出現狀況了,所以,我們沒有人在擋所謂的太陽能發電,沒有人在擋綠能,而是,你怎麼樣的結合方式才是合理的,我覺得農委會有必要跟實驗單位,做一個釐清之後,才來做這件事情,要不然對台灣的農地是傷害太大。

==cg in==目前雲林縣境內,包含虎尾、北港、崙背和二崙在內,一共有十一個鄉鎮之多,是政府劃定的地層下陷區,這裡是雲林的心臟,幾乎同時也是特定農業區==cg out==雲林縣也擔心,一旦全面開放綠能,是否排擠農業使用,因此希望限定在高鐵周邊沿線三公里內。

[雲林縣長
李進勇]
雲林縣是雙首都的定位,我們不會只要綠能,而不要農業,我們是既要農業,而且我們又要綠能,所以我們對於農業的一個保護,我們是,這個立場絕對沒有任何的改變的。

[斗南鎮農會 總幹事
張有擇]
農業首都跟綠能首都,那將來是怎麼樣,是不是前後的矛盾,人為的因素呢?那雲林,所有的農產品都是全國第一位的,那將來這個順位就要退下來,當然農民想得很單純,他們往利益靠。

[農委會企劃處 副處長
黃振德]
農地,當然不是只能農用啦,這個是一個很根本的問題,但是,農用是什麼樣的一個,一個定義,因為隨著這個時代啊,科技的進步,這個農用的這個範圍的話,我們可能可以重新作一些思考啦。

農委會政策支持開放特定農業區種電,也不再堅持傳統上對於「農地農用」的定義,只不過面對國內反對農地種電的聲音,光電業者也坦言,其實目前先做好屋頂綠能,就夠了。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如果農業這一塊青黃不接怎麼辦,其實我們在都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高雄市政府而言,它發展那麼多法規,如果能夠讓它在屋頂上面,把電好好安穩,太陽光電種在上面,它可以取代都市的尖峰用電15%到20%左右。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林良懋]
政府不是只有農業部門該檢討農地種電這件事情,而是整個國家都要檢討,你的能源政策,你的配置,而且我們知道(綠)電,其實有風能、有太陽能發電,你很多的選項。

綠能發展方向沒錯,值得檢討的是,能源政策的比重配置是什麼?當農業人口結構老化,休耕面積擴大時,如何解決中南部農地閒置問題?只能種電嗎?一旦種電下去,這一棟又一棟的鐵皮大棚,到底是讓土地休養生息20年,還是會像農民所擔憂,地力將永不復返?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